论嵇康的神仙道教思想
儒之情,道之迹 论嵇康的儒道情怀
儒之心,道之迹浅析嵇康的儒道情怀千百年来,中国是一个以儒学为中心的思想国度,特别是在西汉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起,使儒家思想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让诸子百家“望洋兴叹”。
但自然界总是遵循着规律而发展的,两汉经学发展极盛,终究物极必反。
到魏晋时,随着大一统王朝的衰弱,乱世中的英雄为争霸无暇自顾,对百姓的思想控制与影响也日渐衰微,两汉经学的统治地位开始崩溃。
[1]此时道家思想开始从诸子百家中复兴并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复兴,既是中国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当时文人对待乱世的最好的选择。
他们尊《易》、《老》、《庄》为三玄,注重辩论,提倡自然,菲薄礼教,行动上豪放阔达,善作惊人之语,追求神仙道教似的至上人生。
王弼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又说:“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处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感,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
【2】接着便有阮籍,阮籍呈现的外表依然是遗世独立,傲视天下,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道“天地解合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兮将何怀?”这是何等的佯狂。
历史演绎到东晋,陶渊明用一曲“桃花源记”把退隐的风气演绎到历史最高峰!道家玄风吹的起劲,但要试图真正了解这个时代,还必须认识到儒学仍然在这个社会底蕴里继续传承。
魏晋灭汉不久,中国的社会仍然以小农为基础,宗法制,家族,血亲等一系列社会结构仍然没有动摇,而这些社会结构是以儒学的基本观念来维持,魏晋代汉,是一个朝代的更替,儒学的衰退,是当时社会儒道之间磨合。
当时更多的士人都儒道兼修,不但没有放弃儒学,反而把它和道家合一,让自己在动乱的社会能远离凡尘,又不离主心骨。
下面就以著名的玄学家嵇康的一生来看看当时的儒道合一情怀!嵇康(224—263):字叔夜,是魏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美学家,作为魏晋时期杰出的代表,作为历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终观其短暂一生,不难发现其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便是嵇康一生追求脱俗俊雅的道家风度和不时显露的愤世嫉俗,毫不留情与统治者做斗争的儒家情怀。
嵇康《养生论》: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
嵇康《养生论》: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养生论》,三国嵇康撰,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
本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
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
现存《昭明文选》、《嵇中散集》等书中。
宋高宗御书《真草嵇康养生论》片段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余斛。
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研究
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前景
本研究通过对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思想观念的独特性和现代启示意义。这种 思想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求精神寄托、提升生命质量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神仙信仰领域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和 拓展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嵇康的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回归自然、反对礼 教、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 为人们应该摆脱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然和真实的生活。
道教神仙信仰的起源与演变
道教神仙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仙道,它是一种追求长生不老、飞升 成仙的信仰。
在道教神仙信仰的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信仰体系 ,如上清派、灵宝派、金阙派等。这些流派虽然有不同的信仰和实践方
尽管如此,嵇康在文学、音乐和思想方面都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以《嵇中散集》传世,而其音乐 作品则以《琴赋》最为著名。
嵇康的思想背景
嵇康所处的时代是三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 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对社会的 控制力,而道家思想则逐渐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 。
03
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古籍、碑刻、墓志等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嵇康的信仰进行研究 。
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教神仙信仰进行比较,以揭示嵇 康信仰的独特性。
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分 为三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结论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 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内涵和特点。
本研究通过对嵇康的信仰观念、神仙 思想、修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 讨,揭示了嵇康在道教神仙信仰领域
冲静致远:“竹林七贤”嵇康的玄学思想
冲静致远:“竹林七贤”嵇康的玄学思想*导读:“竹林七贤”嵇康的玄学思想饱含一个认识了人世真相而不畏艰险和一时荣华,追慕自由至上的生命解读的睿智出世者深挚总结及践行。
……竹林七贤嵇康的玄学思想饱含一个认识了人世真相而不畏艰险和一时荣华,追慕自由至上的生命解读的睿智出世者深挚总结及践行。
*陈冬至《嵇康抚琴图》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在老庄道学的基础上阐发其对黑暗现实的理解和人生选择,醉于醇酒而不沉溺,超脱隐逸,其作品中洋溢对自由的精神追求和对权贵当道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同时期其他玄学人物相比不同的是,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名教等的清醒认识使其作品及思想有着更浓厚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容。
玄学,又称玄远之学,于曹魏正始年间兴起。
嵇康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有诗作《忧愤诗》、《述志诗》、《六言诗》等,论文《乐论》、《达庄论》、《通易论》、《大人先生传》等。
《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主张。
玄言诗因其体现了崇尚自然和真情的时代审美风尚而为当时人们推崇。
任自然即任从自然本性。
嵇康以气言性,自然本性为气所规定。
嵇康擅长思维论文创作,即师心以遣论,语言富含诗意,无意雕饰重在自然流露,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养生论》,从诗文之中透露内心情感。
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
玄学的兴起与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汉王朝的解体和经学的衰败有重要的联系,因受正始玄学的影响,嵇康诗文常以对自由神化的仙境描绘表现其崇尚无拘大道贵无、超越现实远离世俗,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嵇康《述志诗》)的理想境界。
嵇康等名士的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
嵇康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展现竹林玄学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刘勰《文心雕龙》评到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肤浅。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仙心中显露飘忽俊佚,言无端涯的风格,从嵇康诗作文论中可一窥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嵇康的道家生命观
论嵇康的道家生命观
嵇康(686年-732年)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儒家和道家学者,他在唐朝的儒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生命观也被认为是著名的“理性道德主义”观点的开创者。
这种“理性道德主义”观点认为:仁爱、道德、节制以及正义是唯一的存在,人的生活就是按照正义来活着,它可以促进公正、关怀和科学,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因此,嵇康生命观的重点在于遵守一系列道德准则,如信守真理、尊重仁爱、尊重节制以及弘扬正义等。
其次,要学会如何“谨慎行事”,不可欲速成功、不可贪图富贵,也不可过分追求权力。
同时,要保持正义感,勤奋努力,促进道德文明,抑制腐败。
最后,要保持礼仪、守法,彼此尊重,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实现社会和谐。
总之,嵇康的道家生命观可以总结为:坚持真理、仁爱敬畏、规范正义、谨慎行动,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幸福。
它不仅是嵇康在唐朝时期所提出的思想,也代表了一种道家思想下的社会理论,它强调以物质文明为支持以崇尚道德文明为根基的社会运作的模式。
竹林七贤嵇康思想是什么
竹林七贤嵇康的思想是什么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能够说特别有代表性,或许正是由于地位的原由,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仍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
下边是自己为你收集嵇康的思想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的思想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爱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他用道家思想对现实的黑暗做出了论述,他以为,我们在做人生的选择时候,要做到超脱,不可以被现世的诸多要素约束。
嵇康的一些论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精神的追乞降对社会现状的激烈批评。
这与同一期间的玄学家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对都是对当时甚至是后代都有深刻影响的。
玄学是在曹魏年间开始盛行的新学派,嵇康的玄学思想是成立在对自然的崇拜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当时最能被接受的主张,嵇康的玄言诗表现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风格,他以为自然的天性是气规定的。
嵇康好多的文学作品不会用浮华的辞藻过分修饰,以自然的真情表露为准。
玄学重申的是对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的追求,玄学的盛行和汉朝末期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有关,人们逐渐将情思寄望在宇宙自然中。
在玄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不再将为官从政看作最高的理想,而是将自己精神的洒脱放在最高位。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道家的养生之道,《养身论》是中国养身史上第一篇系统全面介绍养生思想的著作。
嵇康幽愤诗嵇康幽愤诗,是三国期间嵇康的作品,这首诗是嵇康由于吕安被诬告的时候抒发自己忿忿不平所作的,道出了自己平生的郁闷,道出了这个世道的黑白颠倒。
全诗鲜亮的表示了嵇康自己的立场,他果断反对司马氏的政治态度,要与这不公的社会斗争究竟。
《幽愤诗》是嵇康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嵇康个性和思想的重要参照资料,我们在看这首诗的时候不得不先认识它的写作背景,从史料记录能够发现,这时候嵇康的好朋友吕安由于被兄长诬告入狱。
因此嵇康为了证明自己的兄弟是清白的,就说吕安的兄长才是罪魁祸首,可是当时的朝廷已经不是嵇康想的那样了,结果没想到把自己也赔进去了,可是嵇康没有由于这个怪罪吕安。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总结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总结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古代玄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在东晋末年的动荡时期,以自由不拘的个性和深邃的思辨能力,提出了独特的玄学思想。
在他们的思想中,强调了个体心灵的自由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对于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矛盾也提出了批判和反思。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阮籍和嵇康玄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首先,阮籍和嵇康强调了个体心灵的自由。
他们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迎合外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他们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阮籍在《与郭仲礼书》中说:“道非成性之理,心非体势之物,心理自由,长不可待有人,道便能成马之然。
”嵇康也在《与谢安书》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活人莫非有所自析分,以此为己,高人也。
”其次,阮籍和嵇康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探索并追求最高的真理,探究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义。
他们批评了当时儒家的经学传统,认为这种传统只是空洞的文字学,不能真正领悟到真理的本质。
阮籍在《与郭仲礼书》中说:“经言道理,皆非圣王之所独创,皆人君之所由制。
”嵇康也在《养生主》中提到:“我吾师言人生者,莫之为重也。
故欲浩然于天地之间者,诚心而已矣。
”最后,阮籍和嵇康对于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矛盾提出了批判和反思。
他们认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是导致个体不自由的根源,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和谐需要通过道德纲常来实现。
阮籍在《与潘尼书》中说:“大纲存于内心,不才敏于外物。
”嵇康也在《养生主》中提到:“苟知吾身,吾为善者也。
”他们呼吁人们应该在追求个体自由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的来说,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古代玄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强调了个体心灵的自由、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腐败和矛盾的批判。
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文人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试论道家思想对嵇康思想和创作主题的影响-论文.doc
关键词:老庄思想嵇康思想影响摘要:嵇康认同并继承了老庄之说,并对道家对生命的看法和人性自然的认同,追求人格的独立自由,他的自然观,以“真”为底蕴,以“情”为根本,以“自得”为鹄的,以“意足”为境界,是一种闲适愉悦的、自由自在的人生。
诗文创作主题也愤世嫉俗,返朴归真。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道家思想对他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生命的看法和人性自然的认同嵇康着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难得自然好学论》、《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其诸论之命题及表述的人生态度,与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紧相关联。
嵇康高扬自然本性,公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强调不加人为修饰的人的真实本性即“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嵇康的思想代表了道家思想发展到正始时期的新面貌。
据《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云:“康早孤,有奇才……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着《养生论》。
服膺老庄,率性自然,乐此不疲,这对他以后的思想个性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子将生命产生的本源归结为道,道是植根于自然、存在于宇宙大化流行之中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老子从“道法自然”等方面说明了这一点。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嵇康认同并继承了老庄之说。
他在《明胆论》中说:“夫论理性情,折引异同,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
顺端极末,乃不悖耳。
今子欲弃置浑元,捃摭所见,此为好理纲目,而恶持纲领也。
”“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五才存体,各有所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
”因为人所禀之元气自然,所以人性自然。
嵇康——精选推荐
嵇康浅谈嵇康的思想学院:历史与旅游⽂化学院班级:历史1002班学号:1013010226姓名:孔愿浅谈嵇康的思想内容摘要:魏晋名⼠嵇康作为⼀位思想家,其思想不仅充满了忠、孝、义的儒家情怀,⽽且其“越名教⽽任⾃然”的超然⼼境和独⽴的⼈格更有其⼀份独特之处。
关键词:嵇康儒家情怀⽞学⼈格⾃由嵇康(223~263),字叔夜,汉族,原籍绍兴,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林名⼠共倡⽞学新风,主张“越名教⽽任⾃然”、“审贵贱⽽通物情”(《释私论》),成为“⽵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
在整个魏晋⽂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位极有魅⼒的⼈物,他的⼈格和⽂化影响是巨⼤⽽深远的。
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
他精通⾳律,“⼴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个伟⼤⾳乐家的悲剧。
嵇康的⼀⽣反映了乱世求存的⽂⼠的命运。
现实的冷酷⿊暗,使他不得不放下“荣进之⼼”,转⽽追求道家思想的清虚逍遥与神仙道教的永年之欢。
但游仙之趣与隐逸之乐并没有完全消解他内⼼的痛苦,知识分⼦的责任感时时促使他回到现实。
在他的思想中,儒家建功⽴业的热情与道家齐物逍遥的超脱同列,儒家的⼊世忧患意识与道教神仙养⽣思想并存。
嵇康以其渊博的知识、⾼洁的品格为千古世⼈所崇敬神往,但其⽣命悲剧⼜使⼈为之感伤,千载之后犹唏嘘不已。
⼀嵇康的儒家情怀魏晋时期的儒家衰微和⽞学兴起已被学界所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们纷纷弃儒从⽞。
相反,儒家⽂化仍深深潜藏在⽂⼈们的⼼理结构中,是他们在超然物外清谈⽞理的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儒家情怀,嵇康也不例外。
嵇康的儒家情怀突出表现在他对曹魏集团的“忠”,与司马⽒集团势不两⽴。
嵇康与曹魏集团发⽣联系源于其婚姻。
这次联姻意义⼗分重⼤。
它⾸次改变了嵇⽒家族的尴尬处境并抬⾼了嵇⽒家族的⾝份和地位。
关于嵇康的姓⽒来历与先世,王隐晋书记载“嵇本姓奚,其先避怨徙上虞,移谯国铚县。
以出⾃会稽,取国⼀⽀⾳同本奚焉。
”这则材料充分证明了嵇⽒家族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向我们解释了与曹⽒集团联姻的必要。
论嵇康的神仙道教思想
论嵇康的神仙道教思想魏晋时期,道教由早期的民间组织逐步向世胄高门渗透,使得大批名士贵族成为它的虔诚的信徒,高层士族们纷纷效仿,一时蔚然成风。
正始时期的玄学名士何晏、王弼、嵇康等都有着学道成仙的宗教信仰,并且付诸实践积极修行,服食导引以求长生。
其时儒学式微,玄风昌炽,神仙道教思想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士人思想上的新变,使得儒学、玄学、仙学鼎足而三,共同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学术思想体系出来。
譬如嵇康,历来被称誉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但罕言其文士道教徒的事实,一方面是他的宗教实践,辟谷导引、服食丹药、求仙访道等实行,见载于史籍;另一方面,就其思想体系而言,历来的看法是源于老庄自然哲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老、庄,吾之师也”,但考虑到嵇康诗文中漫逸着的浓郁的游仙气息,还有他关于道教养生理论的精微阐发,目之为道教的而不仅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以下结合《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早期道教典籍来阐述之。
一汉魏时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与道家学说的逐步复兴,导致儒家经学的式微与崩毁,汉武以来学术思想的大一统局面已然荡然无存。
儒学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道家学说便得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舞台。
何晏、王弼、嵇康等玄学家应运而生,肩负起重建新的文化体系的历史使命,相继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思想。
在他们的努力下,玄学勃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新兴的玄学文化思潮的基点是以儒济道、儒道融通,即以道为体,以经过道家理论改造的儒学为用,亦即内玄外儒之道。
它主张以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审视、调和、整肃各种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但残酷的现实政治与文化构想的美好蓝图相去甚远,使得玄学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很难以社会政治为途径走向现实。
事实上,自曹操专任刑名法术以来,就使士阶层对现实政治产生出厌倦情绪,及至司马氏假托名教残酷迫害玄学名士,更使得士阶层对玄学文化体系能否陶铸现实政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以至激发出嵇康、阮籍那样的无君论来。
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
再次,嵇康抨击了六经教育内容,他批评这种 后天人为扭曲的 人情和“唯学为贵”的“好学”现 象,绝非自然人性的体现。
他认为音乐的作用:“和心足于内,和气见外。”足于内,是指音乐对个人和谐 发展的作用,音乐能使人对自己的事功自娱自乐,借以解除寂寞、抒发情怀、寄托 志趣、养神健体。见于外,是把音乐对人的个体的教育作用推及到社会,他不但把 音乐作为顺应人性、发展人性的重要教育手段,而且还把它视为“万国同风”、 “穆然相爱”的最佳良方。
评价:
嵇康批判经学教育,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以 保全自然和实现自我生命、生活意义为目的。这种新的 教育价值观也给当时的教育开启了一些新思维。 但是嵇康把社会的世俗精神追求与人的正当的本能需要 混在一起予以攻击,并借以树立自然教育理想,这就给 他教育理论的合理性打了折扣。
五、论音乐教育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当时有一些维护世俗名教的学者,鼓吹爱好儒学 名教是人的自然本性,所以世俗教育也是符合人的自 然本性。嵇康把它归纳为“《六经》为太阳,不学为 长夜”的谬论。针对这种观点,嵇康专门撰文《难自 然好学论》进行系统地批驳。
首先,他集中抨击了名教所推崇的“圣人”。他 自称“轻贱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孔”, 并一再表白自己师从老庄,以此对抗世俗教育所推 崇的圣人偶像。
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摘要]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
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
神仙道教本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因而对当时的名士文人产生了深刻之影响。
嵇康就是一个典型之例,他不但心仪老庄,更语类道仙,潜心养生、采药服食以成神仙是其一生的兴趣所在,也是其道教神仙信仰极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道教;神仙;神仙信仰;养生魏晋时期是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向南北朝时期成熟的教会道教发展的过渡阶段。
东汉末年的太平道起义以及五斗米道的割据,使得统治阶级对道教在社会上的流布深以为患,对道教开始采取镇压、限制和利用的两面政策。
道教内部因此产生了分化与变革。
“在这一阶段,……天师道向上层士族社会传播,适应士族社会需要的神仙道教开始形成。
从此道教分化为士族神仙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两个较大的层次”[1]。
一些门阀贵族也开始大量招致神仙方士,使得那些方士们得以亲近门阀贵族,在他们中传播神仙信仰。
一些著名的文人好老庄之书,亦好养生之术,并为之著书立论,嵇康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文将对嵇康的神仙信仰以及他对神仙道教理论如道教养生学的贡献加以深入考察。
一从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来看,嵇康这样的知识分子如此青睐神仙信仰,是新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有当时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魏晋是一个政治极为黑暗的时代,传统儒家的纲常名教在当时面临着人们前所未有的怀疑,处在信仰崩坏的边缘。
而魏晋的统治者都是靠篡夺政权而上台的,他们为维护自身的统治,竭力打着维护传统“名教”的旗号,试图为自己的上台寻找合法性之根据。
在实际政治活动中,他们干的却是违背甚至戕害名教的勾当,政治上残酷迫害异己,思想上控制人们的言论自由。
“由于统治集团之间争夺权势,互相残杀,高门贵族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失势者中有的感到前途暗淡,悲观失望,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在行迹上便趋于崇尚老庄,专务清谈,且喜养生方术”[2]。
论嵇康的道家生命观
J a g os e o f ik n STa itViw fLi e
HU n k a Do g u n
( c ol f o t a cec n a Z gu nvri f eh ooy Z e gMu[ n n4 0 0 ) S ho li l i ea dL w, Mn ya U iesyo cn lg ,h nz o P ic S n n t T - a 5 0 7 I e
第2 8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O月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unl f u nsi ntueo eh o g( u n i n oi cec) ora o H agh st f cnl y H maie adSc l i e I it T o ts aS n
Vo. 8 No 5 12 . Oc. t 2 1 O1
D I 码 :0 3 6 / .S N.6 1— 4 2 2 1 . 5 0 7 O编 1 .9 9 jIS 17 7 2 .0 10 . 1
论 嵇 康 的道 家 生 命观
胡东宽
( 中原工学院 政法学院, 河南 郑州 4 00 ) 507 [ 摘 要] 嵇康的道家生命观是以养生为基础, 以逍遥为生命 旨 趣。它包含了恬淡无欲、 服食养生的
为先 导 , 唯有认 识 到 生命 异 化 的根 源 , 能 在 才
自由 , 因为放纵 的情欲本 身是永远 无法得 到满 足 的 。“ 足 者 虽 养 以 天下 , 以 万 物 , 不 委 犹未 惬然 。则 足者 不 须外 , 足 者无 外 之不 须也 。 不
过 对嵇 康 生命 观 的论述 来 透视 魏 晋士 人 的生
命追求 。
欲 、 食 养 生 服
嵇康诗歌的“玄心”和“仙心”
嵇康诗歌的“玄心”和“仙心”作者:禚宝斌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3期摘要:嵇康是正始诗人的代表。
此时期,玄学思潮大行其道,诗歌浸染了“玄理”的色彩,嵇康托好老庄,以诗阐发老庄之道,诗的“玄心”尤重。
同时,其人生价值追求是求仙和服食养生,不仅承认仙人的存在,而且心向往之,采药、服食成为他生活的主题,直接影响他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嵇康服食养生玄心仙心嵇康现存诗六十余首,在中古诗人群体里,数量并不算多,却很有特色。
就形式而言,四言和五言各居其半,味其内容,有伤时忧世之叹,但更多的是服食养生、思欲登仙的渴盼,正如刘勰所言:“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皆浮浅。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这里的“仙心”标明了正始诗歌创作的一个新趋向,嵇康和阮籍是正始诗人的代表,与阮籍相比,嵇康的“仙心”更加鲜明,与其人生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嵇康在诗文里一再提及的是服食养生,亦是其人生追求。
同时,嵇康善谈玄理,其存世多篇“论”皆是与人反复辩难之作,如与向秀就养生问题的反复辩难,在这些论中,当时一些玄学议题大都有所涉及。
《世说新语·文学》:“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
”[1]249其中,“声无哀乐”和“养生”与嵇康有关,足可看出嵇康在玄学界的地位及影响。
嵇康的诗歌明显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充满玄理的思辨趣味。
要之,就嵇康诗歌而言,除了有企羡神仙隐逸生活的“仙心”外,还夹杂着大量阐发老庄之道的“玄心”。
一处在魏晋易代之际,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很多人战战兢兢,“终日履薄冰,谁知我心焦”[2]312,阮籍的这句诗反映了当时很多名士内心的焦虑。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其成年后的一二十年间,正是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正始时期,此时政坛风谲云诡,司马氏与掌权的曹爽集团斗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大概在正始年间,嵇康入洛,《文选》卷二十一颜延之《五君咏》注引孙绰《嵇中散传》曰:“嵇康作《养生论》,入洛,京师谓之神人。
试论嵇康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的形成
试论嵇康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的形成
廖映红
【期刊名称】《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4)002
【摘要】嵇康的神仙思想融道家和道教思想,认为“一、世上有神仙,但不可以学得;二、养生可以长寿。
”这种神仙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神仙思想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在文学史上创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廖映红
【作者单位】临沧教育学院中文系,云南临沧6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49
【相关文献】
1.论曹操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 [J], 刘育霞
2.嵇康的道教观与游仙诗创作 [J], 梁保建;
3.嵇康的道教观与游仙诗创作 [J], 梁保建
4.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及游仙诗歌创作 [J], 栗春娜;
5.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及游仙诗歌创作 [J], 栗春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嵇康
谈嵇康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其独特的思想见的。
我认为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嵇康说过“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这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而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情,志趣,更多的是倾向于“无为”。
首先,从他的文学创作来说:他的文字风格大多受老庄影响,表现的是超脱,追求自然的心境。
从其嗜酒如命就能看出他性格中得不羁和洒脱。
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嵇康那种对于权贵的鄙弃,他所追求的是,是个人由里到外的自然表露,一种真性情的抒发。
然后,从他的思想来说:嵇康是一个醉心玄学的人,可以说是到了痴狂的地步。
嗜酒,抚琴,吟诗,作文。
个性洒脱,即使衣衫凌乱,散发宽袍,却依然显现出他的高洁。
他爱好打铁,放逐自我。
打铁累了时,就宽带在池塘里洗澡。
那是一种潇洒生活的体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嵇康就这样着一袭青袍,独立于物外。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他思想的精华,一个“任”字便道出崇尚自然,寻找自由的志趣。
最后,从他的为人处事来说:嵇康将自己的真性情发挥到极致。
他可以一次次拒绝钟会的邀请,将权贵视为无物:他也可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自己的失望。
他更关注的是自身情感的释放,不会为了权位而阿谀奉承,不会为了富贵而放弃本真。
从一言一行中,嵇康体现出的超然物外的自在,正是老庄所想要表达的。
嵇康的言行都和儒家所讲的入世相差很大,儒家推崇入世,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平天下”是终极目标,而嵇康更喜欢那种自由,摒弃官场的生活。
但又不得不说嵇康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一是他对于曹魏集团的“忠”,在与曹魏集团联姻后,他的观念中已将自己与曹魏当做是一体。
所以即使在于大趋势相悖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与司马氏对立。
其二是“孝”,嵇康本人是很重视家庭和父母的。
在被母亲和兄长的抚养中,他希望的是家庭的和睦。
其三是“义”,他对于朋友是真正做到了讲义气,在生和义中,他选择义,也就意味这选择了对于朋友的维护。
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研究
《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绪论•嵇康生平及思想背景•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体系•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的社会影响•结论01绪论1研究背景及意义23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其思想和作品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人们渴望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道教神仙信仰逐渐流行。
嵇康的思想和作品中涉及到了神仙信仰的相关内容,对于理解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化有重要价值。
探讨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分析其信仰背景、内涵、影响等。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哲学思考等方法,对嵇康的作品和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方法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嵇康的作品解读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于其神仙信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信仰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对于嵇康的神仙信仰研究也逐渐深入。
相关文献综述02嵇康生平及思想背景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嵇康自幼聪颖,好学不倦,成年后博学多才,善于文学。
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然其志向远大,常自力更生,不求权贵。
嵇康的生平简介03嵇康对神仙信仰的追求,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潮流密切相关。
嵇康的思想背景01嵇康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逐渐衰落,而道家思想逐渐兴起。
02嵇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自然、自由和个体内在的和谐。
道教神仙信仰起源于古代的方仙道,是道教的核心信仰之一。
神仙信仰强调通过修炼、长生不老等手段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嵇康所处时代,神仙信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道教神仙信仰的起源及发展03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体系总结词嵇康的道教信仰主要体现在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以及对道教神仙的崇拜和祭祀。
详细描述嵇康的道教信仰具有多元性,他不仅吸收了道家的思想,也融合了儒、佛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道教信仰。
此外,他对道教神仙的崇拜和祭祀也表现出虔诚的态度,常常进行斋醮和祈禳等仪式。
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论文
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论文嵇康是一位古代伟大的文化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和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学者。
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在他的人生轨迹及思想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讨他的道教信仰情况。
一、嵇康的生平背景嵇康生于东晋时期,早年跟随父亲嵇融学习音乐和文学,曾经任过琅琊王氏的家庭教师。
嵇康初入仕途后,曾被委任为会稽王的从事,后来又成为了豫章王的从事,虽然他担任这些职务期间并不是很成功,但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嵇康在34岁的时候,曾因被控参与“五君之乱”事件而入狱,他的这次入狱直接导致了他的早逝。
在狱中,他饱读经书,不断地与儒道两家的经典进行比较和思考,并对道教神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成为了一位道教信仰者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嵇康的道教信仰嵇康信仰的道教神仙是高度模糊不清的,他没有明确地提及它们的名称,但是通过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道教神仙的热爱和敬佩。
嵇康天然的敏锐感和哲学家的思辨能力让他深刻理解到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他意识到如果要真正获得与神交流的机会,就必须超越人的感知指导自己的生命和行动。
嵇康的道教信仰是一种完全神秘的信仰,它注重的是人的灵性,而不是物质的世界。
他笃信着天道规律的存在,认为只有通过超越自己的肉体,才能获得天道的启示和指导。
他认为真正的道教信徒应该追求灵魂的寄托和不断升华,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嵇康的道教哲学嵇康的道教哲学是非常独特的,他对人的本质和存在的本质的思考和探索,让他的哲学思想与当时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家思想有着显著的不同。
他认为,存在其实是一种天然的“合一”状态,即存在于宇宙万物中的天法规律。
生命的存在和统一是建立在天道原则上的,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对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嵇康的道教哲学主要表现在他对道家经典的解读和对天之道的认知。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
郭文
【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神仙道教本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因而对当时的名士文人产生了深刻之影响.嵇康就是一个典型之例,他不但心仪老庄,更语类道仙,潜心养生、采药服食以成神仙是其一生的兴趣所在,也是其道教神仙信仰极鲜明的特点.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郭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
【相关文献】
1.明清道教神仙信仰的民众化 [J], 李为香
2.论道教神仙信仰中的生命理性 [J], 许伟
3.宿命与超越:葛洪的道教神仙信仰 [J], 王艺群;宁俊伟
4.魏晋南北朝士族文人的道教圣境想象和神仙信仰 [J], 张文浩
5.浅论先秦两汉时期道教神仙信仰的构建形成 [J], 字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嵇康的神仙道教思想魏晋时期,道教由早期的民间组织逐步向世胄高门渗透,使得大批名士贵族成为它的虔诚的信徒,高层士族们纷纷效仿,一时蔚然成风。
正始时期的玄学名士何晏、王弼、嵇康等都有着学道成仙的宗教信仰,并且付诸实践积极修行,服食导引以求长生。
其时儒学式微,玄风昌炽,神仙道教思想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士人思想上的新变,使得儒学、玄学、仙学鼎足而三,共同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学术思想体系出来。
譬如嵇康,历来被称誉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但罕言其文士道教徒的事实,一方面是他的宗教实践,辟谷导引、服食丹药、求仙访道等实行,见载于史籍;另一方面,就其思想体系而言,历来的看法是源于老庄自然哲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老、庄,吾之师也”,但考虑到嵇康诗文中漫逸着的浓郁的游仙气息,还有他关于道教养生理论的精微阐发,目之为道教的而不仅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以下结合《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早期道教典籍来阐述之。
一汉魏时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与道家学说的逐步复兴,导致儒家经学的式微与崩毁,汉武以来学术思想的大一统局面已然荡然无存。
儒学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道家学说便得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舞台。
何晏、王弼、嵇康等玄学家应运而生,肩负起重建新的文化体系的历史使命,相继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思想。
在他们的努力下,玄学勃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新兴的玄学文化思潮的基点是以儒济道、儒道融通,即以道为体,以经过道家理论改造的儒学为用,亦即内玄外儒之道。
它主张以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审视、调和、整肃各种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但残酷的现实政治与文化构想的美好蓝图相去甚远,使得玄学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很难以社会政治为途径走向现实。
事实上,自曹操专任刑名法术以来,就使士阶层对现实政治产生出厌倦情绪,及至司马氏假托名教残酷迫害玄学名士,更使得士阶层对玄学文化体系能否陶铸现实政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以至激发出嵇康、阮籍那样的无君论来。
现实政治既不能按照文化构想予以重建,士阶层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在修身养性中疏离政治,寻求个人安身立命之道,因而变得高蹈与虚无起来。
于是自竹林玄学伊始,阐发《老子》虚静养生之道、《庄子》逍遥游之义就成了与玄学理论主体若即若离的一大支流。
学术思潮的转向,刺激了士阶层追慕养生游仙的神仙道教的崛起,探讨现实肉体通过导引服食等途径得以实现长生飞升理想的文士方仙道凛然成为一时风尚。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玄学走向了仙学,一方面它既保持玄学批讨《老》《庄》的思想传统,另一方面又汲取、融合汉末以来神仙道教的理论养分,以虚役实,以天驭人,以仙御道,去寻求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别样良方。
魏初一大批文士与道教关系密切,嵇康也不例外。
如卿希泰《中国道教史》说嵇康曾拜道士为师,“可说他完全是一个道教信徒”。
孙明君则撰有《嵇康与文士道教》一文,提出嵇康创立所谓的“文士道教”一说,认为文士道教是广大教徒从下层社会向中上层知识分子阶层的转移,促进了民间道教向士族道教、官方道教的转化,着重强调了嵇康作为文士道教的开创者之功。
嵇康是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他将修道成仙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坚信通过服药导引、辟谷等术可致长生,从而孜孜不倦地构建了一套神仙长生及养生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现实人生。
就其学术体系而言,它不再是表现为一种纯粹的玄学思想体系,而是有意的糅合进了道教哲学的某些因子,这一思想旨趣的新变,使得浸淫于他骨子里的虚静无为的庄老之学一跃而为养生求仙的神仙道教之学。
嵇康是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在他的思想中有着“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批判现实的一面,有意味地是,他将这种儒学的批判也纳入到他所指向的仙道思想体系中来。
他说:“然则自然之得, 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 不须犯情之礼律。
故仁义务于理伪, 非养真之要术”(难自然好学论),在这里他将仁义与仙家养真要术相提并论,明显流露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的道教思想倾向。
在《养生论》中他又提出:“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此段引文道出了嵇康以玄学为本,儒学为末的理论实质,同时又表现了他尝试将玄学牵引、应用到方仙道的轨道上去的企图。
很显然,嵇康的思想主流源于玄学却也未止步于玄学,而是比同时代的玄学家走得更远。
嵇康此论暗合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之论:“今此上德、仁、义、礼、文、法、武七事,各异治,俱善有不达,而各有可长,亦不可废,亦不可纯行。
治身安国致太平,乃当深得其诀,御此者道也。
合以守一,分而无极,上帝行之,乃深乎不可测,名为洞照之式。
”(癸部不分卷)葛洪《抱朴子释志篇》亦有类似的表述:“内室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
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仙道凌驾于儒、道之上,仙、道、儒融为一体,以道御儒,以仙御道,旨在达到“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的神仙境界。
二守一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也是嵇康养生论的核心内容。
守一即存思、秉本执要,是彻悟道本体所要求的精神境界,它后来成为汉魏晋道教的重要教诫内容。
一的概念最早在先秦道家典籍中提到,指的是凝神蜕形、虚静体道的精神状态。
《老子》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庄子》曰“使守其一”、“能知一则万事毕”。
至汉代道教典籍《老子想尔注》则将它纳入教诫的范畴,“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
”守一的修持方法在汉末流传颇广,是道教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
《太平经》所述守一之法也以清虚净虑的修持为主,《太平经》佚文称:“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
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
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
念此三合以为一,久即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
”所谓守一指的便是“爱气、尊神、重精”(癸部不分卷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如此方能让人长寿。
守一既是怡神养生的法门,又是得道成仙、长生久视的首要条件,成为道教徒必修的功课。
《太平经》说:夫一者,乃道之根也.(合校12页.)又说“守道而不止,乃得仙不死;仙而不止,乃得成真;真而不死,乃得成神;神而不止,乃得与天比其德;天比不止,乃得与元气比其德。
”嵇康在他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守一,如他在《卜疑》篇中反问道:“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守玄抱一乎?”《答难养生论》曰:“苟云理足于内,乘一以御外,何物之能默哉?”又《释私论》曰:“抱一而无措,而无私无非,兼有二义,乃为绝美耳。
”此处守玄抱一、乘一以御外、抱一而无措等观点皆体现了他对道家虚静理论的接受,也是他抱持端身靖神、长寿飞升的仙道思想的修道法门。
河上公《老子章句》注“常无欲以观其妙”说:“妙,要也。
人能常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
要谓一也。
”这里所讲的无欲与妙要,意指精神高度专注的沉思守中,亦即嵇康所称道的“抱一而无错,而无私无非”的精神状态。
守一与形神、养和的关系非常密切,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命题,对此嵇康都有具体的阐释。
嵇康吸收道教形神兼炼的理论,提出“形神相亲”的观点。
他在《养生论》中说:“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认为只有形神两不偏废,才是长生永寿之道。
葛洪《至理篇》中也有类似阐述,“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
有者,无之宫也。
形者,神之宅也。
”在形神兼炼的同时,嵇康更强调养神的重要性:“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嵇康的形神观强调了个人的精神炼养对于执道守一的重要意义,与《太平经》的形神守一的观点相吻合。
《太平经》曰:“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
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
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
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
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
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
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
壬部不分卷(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养和则是道教守一观念的进一步延伸。
和的观念发源甚早,《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在宥篇》也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将其与守一联结在一起。
早期道经更是将老庄养和的思想加以利用,使之作为道教养生的必要条件。
《太平经》说:“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们和调,王治太平。
合校20页;”《河上公章句》云:“万物中皆宥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
道化第42;”养和观念体现了道教气化宇宙的思想。
嵇康接受了这一思想,也从宇宙自然角度来谈养生,主张养生须遵循自然天道,“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养生论),这里所说的和是“顺天和以自然”(答难养生论)的天和,认为只有在守一的前提下,顺应阴阳和合的自然之道,人才可以长生不死。
但仅仅顺应天和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又说:“古人仰准阴阳,俯协刚柔,中识性理,使三才相善,同会于自然大道,所以穷理而尽物宜然也。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句中的“中识性理”便是嵇氏所标举的性理之和,若“性气自和,则无所困于防闲;情志自平,则无郁而不通”(答难养生论),既要顺应阴阳和合的宇宙自然,又要随顺内心情性之自然,如此守一秉中、内外和美,方可无碍无滞,使元气畅通无阻,得致长生不老之境。
三嵇康的乐论源于先秦道家,是一种自然乐论,与养生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将之纳入神仙道教的思想体系之中。
它是嵇康玄道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天人合一、虚静体无的玄学观念是一致的。
先秦道家乐论认为乐是天地的本源,万物最初的本性,合其体得其性,则可以和乐,失其体离其性,则导致乖谬。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
”(12章)庄子《天地篇》承继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认为“五声乱耳,使耳不聪”,“皆生之害也”,明确反对作为感官享受的乐的追求,因为它使人丧失了自然本性。
因此,庄子在《大宗师》中主张圣人必须“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在《胠箧》中明确提出:“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庄子主张废止人为乐的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与自然乐相称的概念,如“天籁”、“天乐”、“圣乐”等,认为天籁是“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