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
公共政策考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2)公共政策不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3)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相关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所谓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条件、山川河流、矿藏资源等,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内外政策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以及体制或制度等方面,它对公共政策起着更直接更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
3、过程理论:这种途径的要点是将政策看做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反应。
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政治活动的构成。
根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策市如何形成的以及政策应当如何做出。
4、团体理论:这种途径将公共政策看做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订约和妥协的产物。
团体理论是美国政治学的主导理论。
它认为,利益团体的相互作用和争斗是政治生活的主要行为,政治系统通过各种手段来处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政策制定被视为一种来自各利益集团压力的活动,政策则是这些利益团体之间斗争妥协的结果。
5、全体一致规则:所谓全体一致规则,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原则。
6、投票悖论:在对过半数规则研究的过程总,学者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这种现象叫做循环或投票悖论。
7、博尔达计数法:即按照投票者的偏好秩序的排序来给M个提案中的每一个打分,分值从1到M,即被投票者列为第一位的提案得到M分,列第二名的提案得M-1分,被投票者列为最后一位的提案得1分。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含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作用:一、导向功能: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二、管制功能:通过制约、禁止政策对象行为来实现。
表现为: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积极性管制功能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规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消极性管制功能三、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
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共政策,需要调控社会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就其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四、分配功能:政府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
表现形式:西方国家是三权分立中国是议行合一在中国的表现形式1、党的政策2、人民代表大会立法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分类:一、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二、分配性政策、管制型政策、自我管制型政策和再分配政策三、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四、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决策者一、官方决策者: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政务官)、行政执行机关(文官)、司法机关二、非官方参与者: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目标群体含义: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又被称为政策对象态度:目标群体理解、接受、遵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性要素目标群体的态度有两种:、1、接受(完全或部分接受;积极或消极接受)2、不接受(完全或部分不接受;积极或消极不接受)目标群体接受服从政策的原因: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威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政策环境含义: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构成因素:1、地理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4、社会变迁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2、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3、公共政策是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4、公共政策必须适应环境,环境决定政策5、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6、公共政策对环境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政策模型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一、理性主义模型:追求最优又称为全面理性或纯粹理性模型,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决策。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等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
公共政策学文献从哪些不同的侧重点来定义公共政策?本书的“公共政策”定义及其内涵是什么?决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的“作决定”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作为其结果的“决定”则是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一种。
决策:决策就是从多个可能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优化出最佳方案。
对策:其基本含义就是应对的策略或办法。
政策: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一般意义上的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具有共同或共通的含义;而特殊意义上的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文献在定义公共政策时的侧重点有:侧重于政策主体、侧重于政策方案、侧重于政策结果、侧重于综合。
本书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
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公共政策的形成有哪些必须的初始条件?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的形成。
②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
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思考题答案1
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2.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它往往通过法令、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形式表达出来。
公共政策有一定的制定与执行主体。
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公共利益选择、整合、分配、落实。
公共政策关注的对象是社会公共问题。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答:一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是从专业角度面议,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5.公共政策如何分类?答:分为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6.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有何区别?答:根据所要分配的利益类型进行的分配。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权利给予受益人,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强加给那些受相反影响的人。
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
并不交付表面上似乎要交付的东西,也不分配有形的利益。
7.如何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答:包括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
8.政府收入主要有哪些形式?答: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9.政府失灵有哪些表现?答: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机构制定和执行的、针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政策措施。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价值标准,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政策的公正、可持续发展和符合人民的期望。
下面是一些与公共政策相关的基本价值标准。
1. 公正:公正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之一。
公正意味着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和公平待遇。
公正要求政策制定者在考虑各种因素时,保持中立和公正,并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2. 公众利益:公众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标准之一。
公众利益指的是政策措施所带来的整体社会利益,而不是个体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供对整个社会有利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标准之一。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并找到平衡点,以确保当前和未来世代的发展利益。
4. 透明度和参与性:透明度和参与性是公共政策的关键价值标准之一。
透明度要求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使得公众可以了解和监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参与性要求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听取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并尽可能让公众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
5. 效率和效果:效率和效果是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标准之一。
效率要求政策措施在使用资源方面具有高效性和经济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效果要求政策措施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并带来实际的利益。
6. 平等和社会公正:平等和社会公正是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标准之一。
平等要求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社会公正要求政策能够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7.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公共政策的实施性价值标准之一。
可行性要求政策措施在法律、财务、技术和政策实施方面是可行的。
可操作性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实施计划。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涵盖了公正、公众利益、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参与性、效率和效果、平等和社会公正以及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1、政策的定义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的内涵(1)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社会权威。
(2)划分:A 横向划分:公共政策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和司法决策三种形式构成。
B 纵向划分:公共政策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
元政策如:价值性的元政策——“XX”、“自由”、“公正”方向性的元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程序性的元政策——XX集中制(2)政策一般;政策链、政策群;具体的、个别的政策A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链、政策群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B 政策群:是指公共权威在某一较长的时间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群。
政策链:是指公共权威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4、公共政策的作用导向作用、管制作用、调控作用、分配作用5、公共政策主体(1)定义: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2)分类分类一:标准的多样性6、政策客体目标群体政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传统因素、政策合理性、成本收益、大局观念、规避惩罚、环境变化。
7、政策环境构成政策环境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8、系统理论模型内容:A 公共政策的输入:它是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某种方式(要求、支持)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
B 公共政策的转化:政治系统将复杂多变的要求转变成公共政策的过程。
C 公共政策的输出:政治系统推行公共政策或采取行动,向环境输出公共产品。
9、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静态)政策主体系统信息子系统: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作用:信息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和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政策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流动、转换和利用的过程。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一、名解:第一章: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综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2、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第四章:1、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人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理论与政策的关系
完美的理论,一旦落实在政策上就有可怕的后果,是否“理论就不完美?” 不完美得理论一旦落实在政策上就会导致适当的结果,是否“理论就是完美的”? 完美的理论、可怕的政策 阶级分析理论非常完美 ——运用这种理论制定的政策却非常可怕:把所有的人都分成不同的阶级,并对其进 行区别对待。 人性恶的理论,也似乎非常完美 ——运用这种理论制定的政策也非常可怕:把人看成是恶的,人越恶,越有利于历史 发展
2004年3月21日,长春市宣布:对进该城市的农民 工子女,由各城区教育行政部门本着就地就近原则, 负责安置入学,所交费用与城市居民子女相同。同 时,市政府废止原“对农民工子女收取非本学区学 生学费”的规定。 长春市副市长崔杰:农民工在所在城市纳税,有权 享受国民待遇。在农民工所缴纳税款中,已包含教 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因此不应让农民工再额外承担 不合理的教育支出。
不完美的理论、适当的政策
男女平等理论、男女不平等理论:完美吗? 男女在生理、能力、习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也有很多类似的地 方 有些公共政策需要男女有别:征兵,即使需要女兵,也很难完全实现男女完全一 样 绝大多数公共政策不能以男女有别为基础,否则对女性的歧视将越来越制度化。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你是否同意开征房产税? 她(他)为什么不再爱我了? 地板黄色好还是褐色好看? 是否应该严格限制第二套房的贷款比例?
你为什么爱我? 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 崩溃中~~
非官方参与者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一、概念1、公共政策:是公权力主体制定和执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悲剧性抉择:是指“必须在不可选择的对象中做出抉择,即在对本身具有绝对重要意义的价值观和政策目标中排列出先后顺序和相对重要性。
3、政策方案: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4、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即在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下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文化制度:是指围绕着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是规范人们文化行为的组织体系和行为准则,是”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6、两难抉择:指在同一时间,同一政策问题上,两种几乎同等重要的价值需要发生直接的冲撞,政策抉择因此出现困境的情形。
7、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其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及政权如何运作等方面的制度。
8、理性选择: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在社会人群中的比重,相近了解相关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充分把握每一种政策方案各种可能的结果,准确估计每一种政策方案的损益期望值和社会价值比,合理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
二、填空1、价值之介于。
,之于群体则(既是)一种主观认定,又是。
偏好。
2、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分析过程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政策分析的前提。
3、政策制定系统是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也可以称为”政策中枢系统”。
4、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发生作用的(对象)。
5、政策客体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政策主体)起着限制和约束作用。
6、公共政策主体,就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7、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收集)和(信息加工)8、(政治领袖)的主体权利就是指政治精英人物运用公共权力和自身威望,影响社会组织,规范社会关系、集中和分配社会公共资源的能力。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即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3.公共利益:一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界定公共利益应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4.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护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5.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力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正当性,二是必要性,三是合法性,四是合理性。
】6.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这类集体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具有一致的目标,但总会在活动中发现与他人的合作不怎么合算(后者有时要求解决“搭便车”问题)。
7.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A 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B 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C 宏观政治是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评价通常基于一些基本的价值标准。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基本价值标准:
1. 公正与平等:公共政策应当遵循公正原则,确保在社会资源分配、权益保护等方面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不偏袒特定群体或利益集团。
2. 效率与效能:政策应当追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应当尽可能经济高效,并且实际产生预期的积极影响。
3. 可持续发展:政策应当考虑长远发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政策不应短视,要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4. 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参与。
政策的决策过程应当透明,充分倾听和回应公众的声音,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性和合法性。
5. 自由与个人权利保护:政策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避免对个人权利的不必要干预。
政府的政策应当尊重人权,保障言论、媒体、信仰、组织、隐私等方面的自由。
这些基本价值标准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和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这些标准,并根据具体情况平衡各种权衡和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全面发展。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1、美国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丹尼尔·拉纳合编《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提出“政策科学”,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拉斯韦尔是“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或“政策科学之父”。
美籍加拿大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美国托马斯·R·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罗伯特·艾斯通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机关和他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标而制定的公共计划、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3、公共政策类型,常用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层级标准、功能标准、时间标准等。
1按政策层级来划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等。
2社会生活领域的角度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3从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角度划分:正当政策、国家政策、政治团体政策4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5政策对于社会和政策形成过程中相关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性质为基础划分: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6根据所分配利益的种类划分:物质性政策、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特征:1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是由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制定或选择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或目的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是政府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
3强制性,拥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任何公共政策都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时间,只有保持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5公共政策的主体政治性、权威性(服从)、强制性(暴力)的统一;公共性和偏好性的统一;应然性与突然性的统一;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5、公共政策的功能:1分配社会资源,公共政策是社会权威的一种选择性行为,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运用其物质力量对公共事务作出的权威性决定,而这种权威性决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
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结果
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结果
(1)党的政策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公共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
①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
②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③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2)人大决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
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的行为。
(3)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作为公共政策出现的主要形式:
①行政法规。
②行政措施。
③部门规章。
④地方性规章。
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
要对政策加以分类,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分类标准。
标准不同,划分的类型就不一样,形成的政策结构也不相同。
从已经出版的政策著作和教材来看,由于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标准,产生出来的政策类型就比较复杂多样。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以公共政策制定的层次及作用范围的大小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持有这种分类标准的学者多数同意将公共政策分成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基本国策)和具体政策(实质政策)几大类。
一种是以社会公共领域的组成方面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有些学者按这种标准将公共政策分成若干具体类别。
政治方面的公共政策,如国家安全政策、外交政策、选举政策;经济方面的公共政策,如能源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方面的公共政策,如教育政策、人口政策、卫生政策;市政与区域规划方面的公共政策,如土地政策、住房政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公共政策,如科学政策、技术改造政策。
另外,有些学者注重以政策的功能为标准来划分政策类别。
较为常见的划分办法是将公共政策按其主要作用分为几大类。
如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对策型与引导型政策、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理性与超理性政策、顺序决策型政策等。
还有一些学者以政策的影响程度、效用时间、作用性质为标准加以分类。
按重要程度可将政策分为重点政策,非重点政策;按作用性质可将政策分为积极性政策、消极性政策、鼓励性政策、限制性政策;按效用时间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适时政策与过时政策,过去政策、现行政策与未来政策,短期政策、中期政策、长期政策。
当然,还可以继续找出划分标准。
如以政策的正确与否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正确政策、错误政策;以对内对外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以政策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单项政策与复合政策,单一政策与综合政策等。
由此可见,对政策进行分类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
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标准区分出不同的政策类别。
但是,对政策一味地进行类别方面的探索,把各种政策类别都详尽地罗列出
来,除了一种学术兴趣外,对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并无多大益处。
对政策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只有从这一目的出发,对政策的适当分类才是有用的。
从上述列举的分类方法中,我们主要选择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层次、政策发挥效用的性质、政策产生作用的社会生活领域为标准所作的政策类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