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

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
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

公共政策分类的标准

要对政策加以分类,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划分的类型就不一样,形成的政策结构也不相同。从已经出版的政策著作和教材来看,由于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标准,产生出来的政策类型就比较复杂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以公共政策制定的层次及作用范围的大小为标准所作的分类。持有这种分类标准的学者多数同意将公共政策分成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基本国策)和具体政策(实质政策)几大类。

一种是以社会公共领域的组成方面为标准所作的分类。有些学者按这种标准将公共政策分成若干具体类别。政治方面的公共政策,如国家安全政策、外交政策、选举政策;经济方面的公共政策,如能源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方面的公共政策,如教育政策、人口政策、卫生政策;市政与区域规划方面的公共政策,如土地政策、住房政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公共政策,如科学政策、技术改造政策。

另外,有些学者注重以政策的功能为标准来划分政策类别。较为常见的划分办法是将公共政策按其主要作用分为几大类。如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对策型与引导型政策、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理性与超理性政策、顺序决策型政策等。

还有一些学者以政策的影响程度、效用时间、作用性质为标准加以分类。按重要程度可将政策分为重点政策,非重点政策;按作用性质可将政策分为积极性政策、消极性政策、鼓励性政策、限制性政策;按效用时间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适时政策与过时政策,过去政策、现行政策与未来政策,短期政策、中期政策、长期政策。

当然,还可以继续找出划分标准。如以政策的正确与否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正确政策、错误政策;以对内对外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以政策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标准可将政策分为单项政策与复合政策,单一政策与综合政策等。

由此可见,对政策进行分类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标准区分出不同的政策类别。但是,对政策一味地进行类别方面的探索,把各种政策类别都详尽地罗列出

来,除了一种学术兴趣外,对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并无多大益处。对政策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只有从这一目的出发,对政策的适当分类才是有用的。从上述列举的分类方法中,我们主要选择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层次、政策发挥效用的性质、政策产生作用的社会生活领域为标准所作的政策类型划分。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绪论 作为政府管理国家的公共政策,其拥有着强大的政府作为其保障,以及拥有者强大群众基础为其支撑,公民是国家里的公民,因此与公共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包括着整个国家以及国家里的人民。

目录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 1、政策主体 (1) 2、公共政策主体 (2) 二、公共政策的客体 (2) 1、公共政策的客体 (2) 2、公共问题 (3) 3、目标群体 (3)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1、公民是主体 (4) 2、公民是客体 (4) 3、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政策主体 政策的主体可以一般的界定为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等。西方很多的教材把主体分为官方主体与非官方主体 A、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官员等 B、非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 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个体以及民间 思想库等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政策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和个人。公共政策作为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策主体所包含的所有个人或者组织。主要有国家机构、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体等。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政策出现和实施的主要推动者,是公共政策能够发挥效能的关键变量。在客观现实中,公共政策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几乎所有的社会力量都可以纳入主体范畴。这一趋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规定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 级管理规定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xxxx公司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一、隐患的概念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重大危险源是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安全隐患是指控制、约束、管理这些危险物的装备、系统、设施、人员、管理制度和体制等方面可能出现漏洞使危险物质突变形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二、隐患分级 1、按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三级: 重大事故隐患一级:危害相当严重、可能造成重大及以上事故或者治理难度相当大,需书面请示集团公司,停产停业,需要集团公司组织协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专家共同解决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二级:危害严重、可能造成较大事故或者治理难度大,安排限期整改的或部室无能力整改,需书面请示公司,需要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室帮助共同解决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三级:危害比较严重、可能造成一般事故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安排限期整改的或部门无能力整改,需书面请示公司,需要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协调有关业务职能科室安排解决的隐患。 3、一般事故隐患分为三级: 一般事故隐患一级: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需生产部室或会同职能部室安排解决或需一定整改期限整改的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二级:对安全生产有影响,需要工段安排或会同本部室整改的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三级:对安全生产影响不大,能够立即安排个人或班组进行整改的隐患。 三、督办验收及销号 (一)督办验收 1、重大事故隐患(一级)由董事长和总经理负责督办,并协调相关人员验收。 2、重大事故隐患(二级)由总经理会同安委会成员负责督办,并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3、重大事故隐患(三级)分管负责人会同相关部室和有关人员负责督办,并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4、一般隐患(一级)由生产部室、业务职能部室自行排查认定的一般隐患一级,由本部室经理负责督办、验

严强《公共政策学》章节题库(公共政策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 一、概念题 1.公共政策主体 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2.非官方参与者 答: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3.政策执行主体 答:政策执行主体是指将政策方案付诸实践以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组织或个人。根据政策执行者的态度,还可以将执行主体进一步划分为:主体型主体与滞看性主体,前者是指执行人员能将政策计划及时贯彻,使政策落到实处,后者则迟迟不能将政策付诸实施;忠实型主体与折扣型主体,前者原原本本地按照政策精神,采取有效途径实现预定目标,而后者随意性较强,造成预定目标不能完全实现。

4.政策制定主体 答:政策制定主体是指感知、处理政策信息,拟定、选择政策方案的组织或含人,包括信息、咨询和决策三个主体子系统。政策制定主体的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其基本功能是:①确认政策问题。准确地发现、界定并确认政策问题是政策过程的开端,也是整个政策过程最为关键的一环。②确定政策目标。政策目标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也是政策执行系统的指导方针,同时也为政策评估系统提供参照标准。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对政策制定来说十分重要,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设计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通常需要政策咨询系统参加。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能否独立自主地进行政策方案的设计和评估,是一个关键因素。④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择优做出最终决定无疑是政策制定系统的重要职责。 5.政策评估主体 答:政策评估主体是指对政策效果、效益、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的组织或个人,又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体制内评估主体和体制外评估主体。政策评估主体是政策主体系统的一个特别的子系统。为了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官方主体一般只是确定一个大致的评估标准,然后通常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构成的非官方主体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客观的评估。即要确保政策的效益和效率,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是必要的环节。 二、简答题 1.公民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有哪些?

按不同标准分类(之前)

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今天老师要跟我们小朋友玩个游戏,出示图片,图中有什么?(图中有三角形、圆和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下面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每种图形出现的次数。(填写在作业纸上第一张表格)。 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表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图形出现一次)比较有的小朋友记录完整了,有的没有。为什么啊?因为他选择记录数据的符号很简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数据,这样清楚又方便。 一、情境导入 1、引入出示图形。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童心园玩一玩吗? 可是喜洋洋说了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方可入园,你们有没有信心? 出示问题:下面这些图形,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2、引导分类。

交流:你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教师按学生的口答演示分类,把图形呈现为几类,每次让学生说说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3、明确标准。 提问:谁来把分类的结果说完整?(三句话)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板书:分类标准)刚才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标准分类,(在课题位置板书:按不同标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教材90页例题情境图。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童心园。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生2: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玩游戏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 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就问: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3: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4: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在课件中出示。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他们的人数。 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1)明确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 指名说: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2.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D )。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CD )。 A.企业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ED )。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通常,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政策主体对社会成员行为的规制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体现出政策主体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所以,公共政策主体首先要具有充分搜集公共问题信息、最大程度地一般了解把握公众意愿的能力,从而针对某些公共问题制定政策,以便更好地、更有成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程度以及行为的规范、模范程度。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的能力就显得更困难、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更有必要、更不可缺少。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这个为实现有效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决定了对哪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这要求政策主体以大局为重,尊重市场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则,来调控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其调控能力的强弱,表现在确定要调整哪些利益关系以及所优选的政策方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平衡各种利益矛盾。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对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因为任何公共政策都必将取之于一些人而使另外一些人受益,所以社会中的个体都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思想观念的差别、知识水平的差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永无止境的利益需求。“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怎么分配、最佳分配是什么”就成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中的核心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说明公共政策主体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强。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1 部分:基本要求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公共交通标准化工作总则、主要任务、管理要求、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以及评价与持续改进。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24421.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24421.2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 GB/T15624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19273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 3术语和定义 GB/T15624-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服务标准service standard 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来源:GB/T15624-2011,定义3.3] 4总则 4.1依法依规、合理规划 应积极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实际,制定标准化总体发展规划。 4.2规范行业,兼顾特色 充分体现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特点,突出地域特色,规范行业服务行为,以标准化助推行业发展。 4.3提升服务、便民高效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应以满足人民出行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为落脚点,确保标准化取得实效。 4.4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在标准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中,应坚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和监督作用,持续改进和完善标准化工作。 5任务要求 5.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5.2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规划、年度计划。 5.3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内容。 5.4实施现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相关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城市公共交通组织的标准。 5.5参与国际、国内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活动。 5.6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持续改进。 6管理要求 6.1机构要求 6.1.1应设立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机构,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组织架构。 6.1.2明确标准化工作机构及各部门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6.1.3应为标准化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资源保障。 6.2人员要求 6.2.1应在城市公共交通组织最高管理层中,确定标准化工作负责人。 6.2.2标准化工作机构成员宜从本组织的各部门、单位的骨干人员中抽选。 6.2.3熟悉与业务相关的经营、管理状况,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6.2.4应适时参与标准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6.3工作要求 6.3.1制定并落实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方针、目标和任务。 6.3.2制定与城市公共交通组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制度,形成规范性文件。 6.3.3组织构建符合行业特色的标准体系,编制服务标准,并对标准进行实施。 6.3.4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组织开展的标准化工作应进行监督、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 6.4信息管理 6.4.1应广泛收集与本行业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国内外标准化信息。 6.4.2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研究分析,结合本组织实际情况,提出服务标准化的措施意见。 6.4.3对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标准实施、监督、评价、改进等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和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更新。 6.4.4应建立标准化信息库和查询系统,方便工作人员查阅标准信息。 7标准体系 7.1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保障及管理需求,建立标准体系框架,完善标准体系内容。 7.2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科学合理、目标明确、行之有效。 7.3标准体系的结构、要求应符合GB/T24421.2的规范要求。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精编版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一节课,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游玩(出示邀请卡),准备好了吗?走吧。 咦,大门是关着的,但是上面有些图形(三角形2红3绿,圆形3红2绿,正方形2红1绿)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旁边有一行字“这些图形,请按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原来是进入童心园的方法啊,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进入童心园吗? 学生汇报: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形状分类,分成了3类,按颜色分类,分成了2类。(板书:

隐患分级管理办法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 为强化公司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明确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内容和要求,提高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效果,逐步实现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生产事业部. 3职责 、安环部负责起草本制度 、安环部总监负责审核本制度 、总经理负责批准本制度 4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制度。 、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引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隐患分级 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隐患 ..1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仪表操作人员,未经考试考核合格或未持证上岗。 ..2发现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和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的证据。 ..3新进、转岗员工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1)常压和低压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和高液位报警报警器; (2)压力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低液位报警器、高液位报警器和高高液位自动连锁切断进料装置; (3)容量大于100m3的储罐应设液位测量远传仪表,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设高、低液位报警。、一般隐患 一般隐患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隐患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隐患可采用如下方法: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3_New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3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的。 正确答案是:兰德公司 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正确答案是:浴盆模型 ()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 正确答案是:智囊系统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多变化 政策()是政策付诸实施后,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 正确答案是:效力评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 正确的答案是“错”。 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不包括()。正确答案是:科技政策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正确答案是:效果 政策方案选有的标准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效益, 效率, 充分性, 回应性, 公平性 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表现为()。 正确答案是:目标导向, 选择取向, 变革取向, 理性取向, 群体取向 在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做出评估后,该项政策的去向存在有下列哪些可能性()。 正确答案是:补充, 修正, 终止 ()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 正确答案是:伊斯顿 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效率优位观念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以下哪项不是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责:() 正确答案是: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是:理性 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隐患分级分类制度

制度会签表 制度编号版本编号 生效日期密级程度□普通■秘密□机密□绝密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管理,有效进行监控,维护工作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版本优化 说明优化原 因 无 优化内 容 无 传达对象 应知应会一般了解 部门/区域岗位部门/区域岗位总公司总公司 分公司分公司 上级流程或制度 下级流程或制度 类型: □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其他制订:财务中心拟稿:资金管理部

会签: √运营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综合中心√企划中心 √财务中心√资讯科技中心√审计监察中心√培训中心 √中融信√客户服务中心√市场研发中心√企业发展中心 批准: □本中心副总裁√总裁□其他: 隐患分级分类制度 1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加强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新疆天富垃圾焚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和外委施工单位。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DL227-94 DL409-91 DL408-91 4 术语与定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生产和辅助生产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基 建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 隐患的分级分类 安全生产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 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建设单位自 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隐患分级:按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不同,将隐患分为A、B、C三级。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常规公交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指标选取考虑的因素也多,因此,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树状的关系结构,运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分目标或准则,依此类推,直到可定量或可进行定性分析(指标层)为止。目标层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选取的指标直接与目标相关,具有层次性,并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要素包括流动的人、行驶的车、变化的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指标多达数十种,对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认为评价体系可以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来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能够有感受到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可移动板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提问:(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学生说有老师,有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相机贴写有“老师”和“学生”的纸条。 提问:再好好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教师继续贴写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纸条。 追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商量商量。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3.激发分类的需要。 引导: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呢?你会上来移动卡片吗?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也可以像这样横着用线隔开来。 画线。 引导:要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移动卡片,画线。 小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二种分类的方法,你觉得它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二、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收集数据。 引导:要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这边数一个,那边数一个,好不好?可以怎样数?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如果图中的人特别多,特别乱,怎么知道这个人我已经记录过了呢? 示范:可以像这样,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重复记录了。 三、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一个是男的,怎样把他在表中记录下来呢? 学生可能会说画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 一、通风 A级: 1、矿井通风能力不足 2、采面形不成全风压通风进行采煤的 3、开采边界三角煤柱的 B级: 1、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的采区,工作地点强行组织生产的 2、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 3、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喝循环风的 C级: 1、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局扇;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撕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置栅栏提示警标的。 2、通风系统中出现单道风门或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通风设施质量低劣,跑漏风严重,主要进回风联络巷风门没有设联锁装置的。 3、局扇无上架,风筒破口漏风严重,吊挂弯曲不直,接口无反边的。 二、瓦斯 A级: 瓦斯涌出异常区域的 B级:

1、监控系统及断电装置不完善的 2、不按规定配齐瓦斯检查员的 3、各类通防仪器未按规定配齐的 C级: 1、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工作地点瓦斯超限或积聚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及时的 2、巷道停风24小时以上未按规定密闭,独头肓巷封闭不合格,无措施或不按规定封闭的。 3、瓦斯检查出现空班、漏检、假检、记录不全、不按规定现场交接班的 4、未按规定设置传感器及显示、报警、断电功能不齐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及监测探头不按规定悬挂的 5、各类通防仪器未按规定携带、使用、标校和计量鉴定的 6、排放瓦斯、巷道贯通不按规定执行的 三、煤尘 B级 1、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安设防尘管路的 2、综合防尘系统不完善,不按规定进行粉尘检测的 C级 1、煤尘堆积超过规定、防尘、隔爆设施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 2、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采取降尘措施的 3、主要进回风巷不定期清扫和冲刷巷道的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内容简介: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实施轨道交通项目,为及时全面地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标准服务,编者们将截止到2009年5月涉及轨道交通建设各个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等汇编成册,供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等单位使用。限于篇幅,《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未收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GCG 101-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 103-2008三种经济定额。 一、综合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二、基础类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GB5655-85)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GJJ/T119-2008)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 地铁客运服务标志(GB/T18574-2001)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地下铁道标志(GB5845.5-86) 地铁限畀标准(CJJ96-2003) 三、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四、勘察规划标准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Y220-95) 五、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446-2008)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B50382-200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81-2006)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 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CJ/T170-2009)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CB/T50438-2007) 六、产品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l4227-20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趴4892-2006) 轻轨交通车辆能用技术条件(CJ/T5021-1995)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I’287-2008)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车通用技术条件(CB/T20908-200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14894-2005)

事故隐患分类规定

永煤公司化工企业事故隐患分类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永煤公司所属化工企业。 第三条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制定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五条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设法排除。 第六条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 第七条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或车间,由于条件所限,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要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跟踪监控并逐级上报。单位主要领导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并跟踪落实。 第九条对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或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条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隐患类别;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目标;跟踪落实。 附件: 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试行);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淮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看懂统计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课件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 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 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学会应用 1、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第30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问:这里都有哪些图形?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指导学生完成统计表 (3)根据分的结果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并解决。 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1)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オ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 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 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四、总结归枘,建构提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6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按检查内容和专业分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标识、建构筑物、储运、劳动防护用品、文件记录、安全消防设施(含消防器材、应急装备)、其他现场问题及管理缺陷11类。 事故隐患等级 企业应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等级认定。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认定 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评价,以下同)方法对事故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事故隐患,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此外,化工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生产或使用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泄压面积、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9)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 a)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

公共政策练习题答案(1)

公共政策 名词解释: 1、元政策:又叫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 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政策执行力:(没找到) 3、政策监督:指政策监控主体以一定的制度、法规为依据,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 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4、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 的一个循环。 5、零和博奕:在这些博奕中,究竟出现哪种结果,对全体博奕方构成的总体利益来讲是没 有什么区别的,我们称之为零和博奕。 6、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 府议程。 7、公共政策的抉择: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设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 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8、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 程度。 9、趋势外推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它是一种根据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政策预测的方 法。这种方法是以实际资料和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为依据的,把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延伸到未来,并根据各种外推法的结果进行政策预测。 10、公共政策的监控: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 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必须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监督和控制,这就是政策监控。 11、公共政策问题:界定为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公 共行动以期解决的问题。 12、政策的法律化: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也称政策立法。 13、政策执行偏差: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 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14、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 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阴力和障碍。 15、政策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16、公共政策主体:指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把政策要求和政策支持综合、加工、改造、 转化为政策产品的系统。 17、政策议程: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 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8、公共政策执行:(没找到) 19、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和个阶段、各个环节, 对政策的程序、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