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7.1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合集下载

7.1时、分、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时、分、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时间、计算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时间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2. 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时间的相关知识。

2. 计时器,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指针,提问:“你们知道时钟上的三根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钟上的三根指针分别代表时、分、秒。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时间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观察时间、计算时间。

三、实际操作1. 让学生分组,每组一个计时器,进行时间单位换算的实际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时间重要吗?为什么?”3. 总结:时间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观察家里的时钟,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帮助家长计算做饭、洗衣等家务所需的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掌握了时间单位换算。

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时间、计算时间的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时间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单位换算时、分、秒是表示时间的三个基本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7.1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 时、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分、1时的表象,会正确书写钟面时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正确书写钟面时刻。

三、教学难点正确书写钟面时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谜语“我会走,有时快,有时慢,我身上有12个数字,猜一猜,我是谁?”引起学生对钟表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a. 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2个指针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介绍时针、分针。

b. 认识1时让学生观察钟表,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教师通过演示或让学生操作钟表,使学生理解1时的概念。

c. 认识1分让学生观察钟表,当分针指向1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1分。

教师通过演示或让学生操作钟表,使学生理解1分的概念。

d. 认识1时=60分让学生观察钟表,当分针从12开始走一圈,又回到12时,时针走了一个大格。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时=60分的关系。

3. 实践操作a. 教师出示一些钟面时刻,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时刻。

b.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钟表,教师给出时刻,学生操作钟表,使钟表显示相应的时刻。

c. 学生互相交换操作,检查对方的答案是否正确。

4. 巩固练习a. 让学生完成教材P84页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时、分的认识。

b.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5. 总结拓展a.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时、分的理解。

b.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1时=60分?钟表上的秒针有什么作用?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钟表,记录下不同时刻的钟面,并写下来。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时、分的认识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的基本概念,知道1小时=60分。

2. 培养学生观察钟表的能力,学会看懂钟表。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1小时=60分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学重点: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教学难点: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学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看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钟表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钟表的指针来知道现在的时间。

二、新课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1)钟表上有两个指针,短的指针叫时针,长的指针叫分针。

(2)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时;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分。

2. 1小时=60分教师讲解:我们知道,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60个数字。

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钟表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钟表上的时间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看懂钟表的方法是先看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分。

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浪费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观察钟表的方法和时间观念的培养。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时、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钟表模型,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看懂钟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7.1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最新教学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7.1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最新教学文档

7.1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72-73,时、分的认识。

教学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时间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旦联欢会”,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实物钟表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一年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啊?生:春节。

师:对我们中国阴历的第一天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

那么阳历呢?生:元旦。

师:你们还记得元旦是怎们过的吗?学生回忆回答。

这里有一场元旦联欢会,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主题情景图。

师:你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节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知识充满探究的欲望。

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马上解答的师生一起解答,不能解答的,给学生留下悬念。

(二)探究新知1、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学习时、分、秒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表来,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生:钟表上有格,有的格大,有的格小。

生:有指针,共有三个。

生:指针能转,长针一转里面的短针也会慢慢地转。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7.1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7.1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7.1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72-73,时、分的认识。

教学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时间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旦联欢会”,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实物钟表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一年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啊?生:春节。

师:对我们中国阴历的第一天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

那么阳历呢?生:元旦。

师:你们还记得元旦是怎们过的吗?学生回忆回答。

这里有一场元旦联欢会,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主题情景图。

师:你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节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知识充满探究的欲望。

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马上解答的师生一起解答,不能解答的,给学生留下悬念。

(二)探究新知1、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学习时、分、秒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表来,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生:钟表上有格,有的格大,有的格小。

生:有指针,共有三个。

生:指针能转,长针一转里面的短针也会慢慢地转。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

《时、分的相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时、分的相识。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相识时间单位时、分,驾驭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验1分,推想1时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3.结合详细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导人新课。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

(课件出示不带钟面的情境图。

)细致观赏照片,同学们在做什么?生:实行“庆元旦”联欢会。

师:是啊,每年的元旦前夕学校都要实行庆祝元旦的联欢会。

看元旦联欢会就要起先了(出示情境图中的钟面),谁来说说起先的时刻?生:8时半。

师:你认读地真精确。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相识了整时或几时半,大家在钟表模型上拨一个整时或几时半,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愿将你拨的时刻介绍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生:老师,我拨的是9时。

我先把时针拨到9,再把分针拨到12,就是9时。

师:这位同学不仅拨得精确,说明得也特别到位。

谁再来说说你拨的时刻?生:老师,我拨的是10时半,我记得以前老师说过,几时半的那个“半”就是分针指到6,然后10时半,时针就是刚过10时,在10和11之间。

师:这位同学说明得真到位。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说明,老师听明白了,像9时这样的整时,分针都指到12,是几时时针就指到几。

像10时半这样的几时“半”的时间,分针都指到6,看时针刚过几时就是几时半。

师:同学们接着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

)在喧闹的元旦联欢会上,上演了很多精彩的节目,都有哪些节目?生:舞蹈、相声、快板、独唱。

师:这么多精彩的节目,节目演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生想。

)这些时刻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或几时半吗?(生摇头。

)那这些时刻原委是多少呢?师:今日,我们就来进一步相识时、分。

(板书课题。

)【评析:温故方能知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钟表》︳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钟表》︳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钟表》︳青岛版《认识钟表》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我们通过课前微视频认识了钟面,还完成了相应的习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1题:判断。

钟面上最细最长的是秒针,最粗最短的是时针。

()第2题:填一填。

(1)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2)在钟面上,从2到5是()大格,从2到5是()小格。

请错误的生说一说:你在做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请正确的生说一说:预设:1.数的,你是怎样数的。

2、算的。

5-2=3、25-10=15或者3×5=15.请错误的生说一说:那你学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从3到7是()大格吗?师: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时刻,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讲授新知1、认识时间单位1时、1分。

前面我们认识了指针,那你能猜一猜:时针、分针、秒针分别是记录什么时间的吗?生:时针是记录时的,分针是记录分的,秒针是记录秒的。

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时针是怎样记录1时的。

请观察动画8时-9时。

师:由于我们在研究时针是怎样记录1时,所以只需要观察……的变化情况。

你能通过动画,完成以下填空吗?时针从数字()走到了数字(),是()大格。

因此,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时。

(板书)温馨提示:为了好对比观察可这样拖拽表盘。

师追问:你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时针从数字()走到了数字(),也是1时吗?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1时。

那时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7是几时呢?预设:走了2大格,就是2时。

那分针又是怎样记录1分的呢?请观察动画8时-8时01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1时=60分。

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 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

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4.结合“元旦联欢会”,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1时=60分。

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创设元旦联欢会的情境,学生回忆过元旦的经历。

出示联欢会开始的时刻,复习认整时和整时半。

让学生用自己的钟表拨一个整时或整时半,与同桌说说是怎么拨的,并全班展示。

出示元旦联欢会节目单,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精彩的节目,让学生观察节目单的时刻,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元旦联欢会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

同时在情境中提取知识,复习旧知,能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通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观察、认识钟面。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小组交流发现,全班汇报。

(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

引导学生说说它们都长什么样子。

(2)钟面上有12个数。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比划两根针的行走方向(3)钟面上有12个大格。

有60个小格。

说说怎样是一大格,怎么数出60个小格。

【设计意图:观察钟面时,放手让学生借助小钟表进行观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进行展示汇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针的转动,让学生了解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并交流如何快速知道分针走了多少分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时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时分》 ︳青岛版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实物钟一个。

学具准备:学具钟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活动课,老师请来了你们喜欢的两个好朋友,是谁呢?(出示课件),咦,怎么只有喜洋洋,另一个哪去了,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懒洋洋不迟到呢?喜洋洋送给了懒洋洋一个礼物,猜猜是什么?(课件)大家真聪明都猜出来了,钟表里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板书课题)认识时分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我们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自主探究,认识钟面(一)自主探究,认识钟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然后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学生汇报(1)钟面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2)认识大格下面我们就来观察大格,你能说说从哪到哪是一大格吗?介绍:像每两根长的线之间的一段也就是每两个数字之间就是一大格,叫一个大格。

(课件演示)从12到1就是一个大格。

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呢?是不是有12大格呢?我们来数一数。

(3)认识小格介绍:每两根短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小格。

那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的确,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建立时、分的概念⑴认识“时”我们刚才通过数格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面上秒针走动,会认、会读、会写秒。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面上秒针走动,会认、会读、会写秒。

四、教学难点1.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 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时间单位时和分,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时=60分。

2. 揭示课题:同学们对时和分的认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 认识秒(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出示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钟面,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钟面上看到了什么?预设:有3根指针,最短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最长的是秒针。

追问:这3根针是一起走动的吗?预设:不是,有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时候,秒针也在走动。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3根指针,最短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最长的是秒针。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2)认识秒针走动让学生观察秒针走动,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秒针走动有什么特点?预设:秒针走动很快,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2. 体验秒(1)让学生闭眼感受1秒、5秒、10秒的时间长度。

(2)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如拍手、跺脚等,体验1秒、5秒、10秒的时间长度。

3. 认识1分=60秒让学生观察钟表,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预设: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7.1时分的认识》学历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7.1时分的认识》学历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7.1时分的认识》学历案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课标旨在使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钟,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钟。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了解时针、分针及它们的运动规律,掌握1小时=60分钟这一时间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对时间的认识。

四、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1小时=60分钟。

难点: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五、评价任务1.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评价学生对时、分的认识程度。

2. 通过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对1小时=60分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学生对时间的珍惜程度和时间管理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吗?生:时、分、秒。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时”和“分”这两个时间单位。

通过学习,我们要明白1小时有多少分钟,以及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运动的。

(二)学习任务一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时”这个时间单位。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室里的钟表,上面有哪些数字?生:1-12。

师:对的,这些数字表示的就是小时。

一个小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小时时间。

那么,你们知道一小时有多少分钟吗?生:60分钟。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计算从12点到1点有多少分钟。

生:一个小时有60分钟,所以从12点到1点是60分钟。

(三)学习任务二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分”这个时间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时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时分 ︳青岛版

认识时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点、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应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二、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学习钟表有一定的基础,虽然时、分、秒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由于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兴趣还是比较浓厚,教师再提供实物钟表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在玩中学。

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与拨一拨,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初步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难点: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四、教学环节一.谜语导入出示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答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生:闹钟,钟表师:真棒,我很期待待会上课的时候你们也能这么勇敢自信。

二.探究新知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时间,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有什么?生:有12个数字,有时针和分针,大格、小格。

(2)怎么区别时针和分针?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

(3)我们把12到1叫做一大格,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生:12个。

(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4)每个大格之间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用什么方法数的?板书:有60个小格2.认识时、认识了钟面,现在老师要让时针动起来,观察现在的时间(12时),睁大眼睛仔细看,时针从哪里走到哪里?现在是几时(1时)?谁能用一句话来说?生: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

(板书)3.认识分(1)认识了时针,我们再来看看分针是怎么运动的,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那走两格呢?生:2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5.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次时钟制作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时钟结构的认识。
6.教师将设计一份时分知识测试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时分的概念: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认识时与分的关系,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时针走一圈代表12小时,分针走一圈代表60分钟。
3.读取时间:讲解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和非整点时间的读取方法,让学生学会准确读取时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知道时钟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吗?”“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与分的基本概念,理解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能够准确读取时间,进行时与分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学校上课、作息时间等,引出时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引导:在故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里的小明是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该起床、吃早餐、上学的吗?”“时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时间与生活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时钟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钟的表盘结构,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时钟的组成。
2.小组分享: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时、分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时、分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时、分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一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能正确读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体会到时间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看钟表,掌握时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我们在学校的每节课上下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几点开始上早自习吗?生:8:00师:你能在钟面上拨出这个时刻吗?解释一下你是怎么拨的生:时针拨到8,分针拨到12师:是的,整时刻,都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那同学们知道我们第二节几点上课吗?生:9::30师:那么你们在试着把这个时刻在钟面上拨出来,再解释一下你是怎么拨的生:时针指向8,9中间,分针指向6二、新授师:说的很好,像8:00和9:30都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时,或是几时半的知识。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时间不等人,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你们还记得去年的元旦吗?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在元旦那天我们举行了热闹的元旦晚会,大家真是开心极了,我记得元旦晚会是8:30开始的,大家能在钟表上表示出这个时刻吗?生:表示师:大家还记得晚会都有什么节目了吗?生:舞蹈,相声,快板,歌曲师:是的,那次晚会有很多也很好看的节目,老师还特意记录了几个节目演出的时间呢?第一个节目是舞蹈,我们一起看一下它开始的时间(出示课件),你们能读出这个时刻吗?生:大约八时半,八时半多一点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但你们能读出它的准确的准确时刻吗?生:不能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时间的知识。

板书:时,分的初步认识。

要想进一步学习时间的知识,首先我们就要认识钟面(出示钟面的图片),同学们观察钟面都有哪些东西?生:有两根针,一根是时针,一根是分针师:那你们还记得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生:短粗的是时针,细长的是分针师:说得很好,时针是用来计时的,分针是用来计分的。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2.方法方面:教师将运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本章节内容: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时钟的实物或图片,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了解其运行规律。
(2)操作法:通过动手拨动时钟,使学生亲身体验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1.正确读取时钟上的时与分;
2.理解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时间知识,为日常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时钟的构造,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并学会读取时钟上的时与分。同时,学生将学会时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为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把握打下基础。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形象地展示时钟的运行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时间的流逝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针对本章节内容,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时针、分针、秒针分别代表什么?
2.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与分?
3.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时钟的心得,共同探讨时钟的读取和计算方法,总结时与分的关系。
2.实践活动:组织小组进行时钟制作或模拟时钟的运行,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知识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说课稿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说课稿 时、分的认识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认识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以联欢会的形式呈现,内容是通过图中各个钟表显示的时刻正确认读不是整时的时刻,会用电子表计时法,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对时分知识的学习。

它是继二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实践中去主动建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4)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记住时、分进率。

难点:理解时分进率(5)教法、学法说教法 1.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

对于钟表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的甚至不教都懂了。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对1分、1时体验。

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珍惜、合理利用时间。

学法: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课学生通过填一填、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议一议等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感受、收获新知、理解概念。

(6)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2、操作体验,获取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即将开始的时,分的认识的教学,将会是他们在数学旅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是“时,分的认识”。

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读懂时钟的时分表示,如何将时间转换为时分表示,以及如何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时,分的概念,能够独立读取和转换时间,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时,分的读写和转换方法,难点则是让他们理解并能够运用时间进行加减运算。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时钟模型,时间卡片等。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时间接龙游戏,时间转换比赛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我会让学生们看看现在的时间,然后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是8点,他们要等多久才能吃到他们最喜欢的糖果。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时,分的读写和转换方法,以及时间的加减运算规则。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时,分的认识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会让他们读取和转换一些时间,进行一些时间的加减运算等。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我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同时,我也会尝试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思考时间对于他们的意义,以及如何珍惜和利用时间。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掌握时,分的认识,他们的数学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将继续激励我,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时,分的概念理解和转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时,分的概念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7.1.1《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1《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1《时、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懂时钟,并能准确地读取时间。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2. 时钟的构成和作用3. 认识时针和分针4. 学会看懂时钟,读取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懂时钟,读取时间。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取时间,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谜语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时间的概念向学生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

3. 认识时钟向学生介绍时钟的构成,让学生了解时钟由时针、分针、秒针和表盘组成。

4. 认识时针和分针向学生讲解时针和分针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区分时针和分针。

5. 学会看懂时钟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看懂时钟,并能准确地读取时间。

6. 巩固练习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读取时间的能力。

7.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时钟,加深对时钟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时分知识。例如,在讲解时分关系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一个小时有60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是为什么?”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互相解答,共同提高。
b.如何快速准确地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c.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时分知识来安排时间?
3.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时分知识的关键点。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化重点知识。
3.结合课堂学习,强调时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小学教育中,时间概念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分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教学案例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时分的世界,培养其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时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72-73,时、分的认识。

教学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时间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旦联欢会”,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实物钟表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一年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啊?生:春节。

师:对我们中国阴历的第一天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

那么阳历呢?生:元旦。

师:你们还记得元旦是怎们过的吗?学生回忆回答。

这里有一场元旦联欢会,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主题情景图。

师:你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节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知识充满探究的欲望。

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马上解答的师生一起解答,不能解答的,给学生留下悬念。

(二)探究新知1、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学习时、分、秒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表来,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生:钟表上有格,有的格大,有的格小。

生:有指针,共有三个。

生:指针能转,长针一转里面的短针也会慢慢地转。

师:对时和分你还了解哪些知识?先仔细观察,再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2、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小组汇报时,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板书。

(1)认识大格和小格。

师:一共有多少个大格?生:12个。

师: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生:每两大格间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认识表针。

粗短的是时针,表示几时的。

较细长的是分针,表示几分。

最细长的是秒针,表示几秒。

它们三个是好朋友,团结合作才能完成报时任务。

(3)时与分之间的关系。

分针与时间的关系:分针走1小格是1分,1大格是5分,3大格是多少?5个大格是多少?12个大格是多少?时针与时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用手拨一拨,转一转,看看分针走完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汇报交流。

分针快,时针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师课件演示。

学生操作得出:1时=60分。

3、师:现在谁知道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出示图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说一下。

师:这个时刻是几时几分?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师板书:8时31分师:时间除了这样记录外,你还见过别的写法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时间的简便记法。

师板书:8:31。

师:请同学们把其他节目开始的时刻写下来,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

4、刚才同学们写出了这几个节目开始的时刻,那我们来看一下,联欢会开始的时刻与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相差多少时间?生:1分钟师:1分有多长呢?下面老师给你1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比如数数、写字、背课文、做题等)还能干多少,学生投入到活动中。

学生汇报。

师:1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我么一起来看几条信息。

(多媒体显示)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5、知识长廊“一刻为什么是15分钟?”师:第7个节目与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相差多长时间?生:1小时。

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的时间是1小时?学生举例。

师:你还能提出像这样的问题吗?学生提问题,师生解答。

设计意图:本课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确了1分钟有多长,1小时有多长,这样学生就会在头脑里对时间的长短产生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新知:1、完成自主练习第2小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自主练习第3小题。

这道题是在钟面上读出时间的逆向思维,要求学生把抽象的数字时间先转化成形象的钟面时间,然后把分针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更贴近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时间的观念,做时间的主人。

(四)达标反馈一、填空。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个小格,1个大格里有()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也就是()小格,也就是()分。

二、写时间。

3时45分11时5分8时10分6时三、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

四、在○里填上“=”,“>”或“<”。

1时○100分1小时40分○100分50分○1时7时○70分答案:一、1、12 60 5 2、1 1 3、1 60 60二、3:45 11:5 8:10 6:00三、10:35 5:40 4:20 1:15 6:20 8:10 11:40 11:20 4:15 8:45 3:55四、<=<>(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布置作业一、填一填。

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是()分。

5、时针在10和11之间,分针指向8,这时是()时()分。

二、看钟面选择正确的时刻。

①9:05 ②9:50 ③9:01①6:10 ②6:50 ③5:50三、看钟面,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四、想一想,填一填。

1时=()分1时30分=()分2时10分=()分80分=()时()分五、想一想,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爸爸每天中午大约要看15()的新闻。

(3)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2()。

(4)我吃早饭大约需要20()。

(5)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6()。

(6)在少年宫上素描课每次大约需要3()。

(7)我打完一篇500字文章的时间大约是10()。

(8)联欢会上,第二个节目大约持续了是8()。

答案:一、1、12 5 60 2、1 3、1 5 4、1 60 5、10 40二、①③三、9:08 4:17 9:45 1:57四、60 90 130 1 20五、分钟分钟小时分钟小时小时分钟小时板书设计时、分的认识8时31分1时=60分8:31教学反思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

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师:分针走一圈时,时针是怎么走的?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表上拨拨看。

生动手拨。

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分针走,时针也在走。

师:分针走一圈,时针从8走到9。

时针走一大格是多少?生:1小时。

师:分针再走一圈,时针会怎样?生:从9走到10,又走了一大格。

师:想一想,1时和60分之间会是怎样的关系?生:1时=60分(师板书:1时=60分)教学资源1时等于60分的来历1、中国古代采用农历,是没有时分秒概念的,当时的年月日也不是现在公历的年月日。

中国古代年是24节气的轮回,一般只有12个月,360天,由于地球公转有365天多,所以农历为了准确的利用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每隔几年会出现一个闰月,这一年就会有13个月,390天;中国古代月是月亮形状变化的轮回,由于地球本身在公转,一个形状轮回时间要大于月球围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月球公转时间27天多,形状轮回有29天多,与30天只差一点点,所以有时候农历月也只有29天,大多数月份都是30天;日即一天,古今中外都等效,是一个昼夜的轮回。

2、当今使用的公历是太阳历,新中国成立时从外国引进,由古罗马凯撒时期制定,18世纪完善;公历年以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有365天多,为了让整数天构成年,所以才有了润年;月份把365天(润年366天)分成12份,形成12个月,与月球形状无关;日还是那个日。

3、中国古代采用时辰、刻来细化一天,一天12个时辰,一个时辰8刻;午时三刻就是今天的11:45中国清末引入时分秒计时,比阳历的引进时间要早,建国时废除了传统计时法,但是保留了传统历法即农历。

4、时分秒计时是古埃及发明的,不愧同是文明古国,几千年下来把中国传统计时法都打败了。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古埃及最终把一天平均分成24小时,一小时又分成60分,一分又分成60秒。

5、到1967年,物理学界又重新定义了秒,但是没有破坏天文学上的秒,即古埃及计时法里的秒和物理学界的秒是等效的,时间相等。

6、古埃及人为什么在计时法上采用古巴比伦人发明的60进制,现在只剩下各种猜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