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类期刊研究.doc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类期刊研究

一、文学评论类期刊的定位

现代社会新资讯产生的周期短,接收途径多种多样,传播迅速、范围广阔,随之产生相应的文化现象,这种任何事物都与文化挂钩的“泛文化”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给文学划分了不同的阶层和等级:固守文学家园的纯文学、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与作文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文学、沦落到街头地摊的通俗文学。于是,依据共性对文学评论类期刊进行分类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美国人詹姆斯-;B-;科巴克在《创刊指南》一书中将杂志分为两大类———付费订阅的消费类杂志和赠阅发行的行业类杂志,文学评论类期刊属于付费订阅的消费类杂志。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两种类型杂志的成本和目标读者,站在创刊者的立场上,方便创刊者在运作初期决定投入资本的大小以及版面风格的设计。XX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期刊版式全攻略》中,参考了美国的杂志分类方法后将期刊按照版式风格分为消费类杂志、行业杂志和文学杂志,文学杂志自成一类。“这种期刊通常文字厚实,插图轻松,广告也不多。这里有些例子:《读者》、《收获》、《天涯》、《读书》、《青年文摘》。”虽然这种分类方法比较贴近,但它忽略了文学评论类期刊中以大量图片形式存在的画报。例如,以图文并茂的精美方式与读者见面的老期刊———《良友》。另一本将杂志这个媒介产业化的《杂志产业》则给出了这个领域最多样的分类,按照杂志的报道范围,即内容将其分为消费者杂志、行业杂志、组织杂志、协会杂志、公共关系杂志、促销杂志这几个主要类型;在其他类型中包含了文艺杂志、

简报杂志、星期天杂志、免费城市杂志、网络杂志或电子杂志。其中文艺杂志是指“文艺出版物,如《北美评论》,通常刊登一些高质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细致谨慎,但更适合西方期刊的分类习惯。综上所述,文学评论类期刊的定位在非大众化的文化期刊上,向读者提供文化范围内各种作品中的精华内容以及评论,这是它们的共性。不同的只是称谓,有“文学杂志”,有“文化期刊”和“文艺杂志”,还有的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叫“文学艺术期刊”。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以刊登各种文学作品、文学资讯以及评论为主的文学评论类期刊。

二、文学评论类期刊的编者、作者、读者三维结构

任何文化出版物包括期刊的存在都依赖编者、作者、读者这个三维结构,三者角色分配平等、相互影响。一个在文化和商业双方面取得成绩的期刊,这三者之间往往经历了数次博弈。编者。编者(由于本文讨论的是文学类评论期刊,所以以下所述都是针对这类型期刊的编者、作者和读者)可以说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甚至有的时候编者就是作者。编者以读者为服务对象,在尊重作者劳动的基础上,精确筛选出适合期刊风格、符合期刊理念、提高期刊质量的作品。在推动读者思维、提升作者创作才能的同时也不断给期刊自身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引领一个文化创新的局面。让文化类期刊在满足知识分子需求的同时也实时反应出国内文化范围内各个阶层的变动,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道路。所以,编者是权衡作者、读者和期刊本身的量尺,在编者和读者之间借期刊这个媒介有一个双向的反馈。作

者。文学评论类期刊的作者往往是走在文化前列、风口浪尖或是边缘的人群,他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深浅不一地反应文化界的风吹草动。文化类的撰稿者也有不同的分类,大致上分为:一是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作家。二是时事评论人,比如定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针对当下文化现象的评论。三是行业评论人,即为专门的行业发表评论。比如影评人、书评人。四是专栏作家,这类作者自由度比较大,发表时评、专业评论或者自己撰写一些杂文、散文甚至小说等作品。多是利用这些作者的名气提高杂志的销量以及口碑。在作者这个环节中有很多变数。有的作者喜欢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深刻复杂的文化现象;有的作者喜欢对于大众化普遍的文化现象进行专业化、多层次的研究,深入挖掘它们的实质;有的作者文风朴实,喜欢深入群众走亲民的大众化路线;有的作者文风前卫,喜欢走在文化边缘,赢得关注。甚至有的作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是他一开口就成为各大期刊争相报道的对象。作者的多种多样对期刊是资源也是考验,作者对期刊内容风格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读者。读者是期刊传递的终端,也是有关期刊意见反馈的开端。不同的读者读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感触;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读同一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触,由此可见读者的口味难以琢磨,产生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近年来读者的层次和素质都在上升,品味也参差不齐,一旦期刊质量有所下降便难逃读者们的口诛笔伐或是马上更换阅读对象,这对期刊本身是压力也是动力。读者将期刊阅览后的感受和经验忠实地传达出来,期刊在吸取了这样的养分之后才能走得更远。所以,作者提

供稿源、编者审编组稿、读者反馈、期刊接收后修整,这样一个过程才是期刊创作营运的完整过程。

三、文学评论类期刊的经典案例

文学评论类期刊拥有广大而固定的读者群。这个群体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渴望在思想和知识方面不断提升和丰富、关注文化范围内所有事物的变迁。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在思想和意识上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同时也不断在追求自己的个性与主张。案例一:《读书》。《读书》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1979年创刊,范用先生和著名学者陈原是《读书》杂志的主要发起人。《读书》被很多人誉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杂志。《读书》内容风格的变化。三联出版社旗下的刊物《读书》杂志创刊已经有28个年头,并非简单的书评杂志,兼具文化、思想问题的探讨,对读者的定位是“喜欢看书的普通人”。19XX年著名学者汪晖、黄平接管《读书》,对《读书》的诟病也开始。主要有两点意见:一是《读书》风格南辕北辙,由人文气息的书评杂志变成一本纯学术理论的杂志,其中讨论的一些关于全球政Z经济学、后殖民时代等问题被很多读者认为晦涩难懂,且其用犀利的文字构成学术范文模式也逐渐不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二是党派之争。汪晖、黄平被认为是新“左派”人物,而《读书》自然成了这群人发表言论的平台,屏蔽了自由派人士的观点。大众喜闻乐见的书评杂志变为专供少数精英深度的学术杂志,《读书》经历的这场流变,在很多杂志身上也发生过。19XX年,韩少功担任XXX作家协会主席的时候,也曾试图将《天涯》全力打造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