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精品课件(共64页)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ace3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c.png)
根据暴露源的不同,职业暴露可分为生物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心理性职业暴露等。
类型
定义与类型
1
职业暴露的危害
2
3
医护人员接触病原体后,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血液疾病等。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医护人员接触锐器、重物、噪音等,易造成创伤、听力损伤等。
职业伤害
医护人员长时间处于紧张、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易出现心理疲劳、抑郁等心理问题。
2023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CATALOGUE
目录
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途径与方式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告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
01
职业暴露概述
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过眼、口、鼻、皮肤等暴露部位,接触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等而受到感染或伤害。
01
02
暴露时间
报告中需明确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间。
暴露源与方式
描述暴露源的感染状态、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等。
处理措施
详细记录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和效果,包括现场急救、后续治疗等。
预防措施
针对暴露源和暴露方式,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建议,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记录与归档
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归档,为后续分析和管理提供依据。
其他传播方式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应保持警觉,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和污染物,并遵循严格的卫生规范。
其他传播方式的定义
其他传播方式包括食物传播、媒介生物传播和水源传播等。
03
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告
监测方法与标准
常规监测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操作等进行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41fd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a.png)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26页
处理步骤3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27页
处理步骤3
HIV暴露后预防 开始给药时间及连续时间:
——HIV暴露后预防开始用药越早越好(4h内) 最好不要超出24~36小时 超出1~2周仍应给药 给药连续时间为28天
对全部不知是否怀孕育龄妇女进行妊娠检测。育龄 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防止或终止妊娠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11页
二、针刺伤后感染危险程度
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一样病原体感染 险度
HBV感染率6%~30% HCV感染率1.8% HIV感染率0.3%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 于HCV38倍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12页
三、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如有伤口,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 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
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
行消毒,并包扎;被暴露黏膜,应该重复 用生理盐水冲洗洁净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22页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23页
处理步骤2—评定源患者
第18页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19页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20页
职业暴露后处理步骤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步骤2:评定、汇报与统计 步骤3: 暴露后预防 步骤4: 暴露后随访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第21页
处理步骤1
皮肤或粘膜污染时,马上用肥皂液和流动 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6c8b2a79563c1ec5da71f2.png)
SMMU
前言
职业安全防护是近来医务人员越来越 关注的话题,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 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 危险性大,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 业感染机会,通过培训帮助广大医务工 作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遇到事故后, 掌握正确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SMMU
“Caring for ourselves to care for our patients” 为了关爱病人,应关爱自己
• 双手干燥后,手即达到安全的要求。
SMMU
洗手与卫生手消应遵循的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 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SMMU
“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的指征
洗
消
•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 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 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当呼吸困难、口罩有破损或扭曲、不能维持较好贴合脸部时,
必須马上更换口罩
SMMU
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SMMU
N95口罩佩戴方法
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 拉松头带。金属软条向上,将 手穿过头带。
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 於头顶後及颈後。
SMMU
N95口罩佩戴方法
3.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 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 条。
SMMU
0.33%几率的遭遇
2006年一个周五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卫生部艾滋病确诊实 验室刚上班,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到实验室,女孩的面容憔悴,满脸惶恐, 她怯生生地告诉实验室工作人员:自己是四川某县的一名护士,在医院注射 室工作。今年7月,她给一个患者打针,刚把针头拔出来,一个朋友和她开 玩笑,在身后猛一拍她的肩膀,她大惊之下,拿针的手一哆嗦,刚拔出来的 针头顺势就扎进了自己手上的肌肉里。后来,她才从医生那里知道,那个病 人是艾滋病感染者。 得知这个消息,她欲哭无泪。作为护士,她清楚地知道:是否感染HIV 只有在三个月后才能检查出来。接下来的日子,她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每天她都祈祷,希望不要被HIV“选中”。
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PPT 64页)
![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PPT 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46c7f39bed5b9f3f90f1caa.png)
术语和定义
血源性病原体 :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 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HBV、HCV、HIV等
职业接触 :
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粘膜暴露) 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医疗锐器伤)
非胃肠道接触 :
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 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
如何做好?
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原则
消除风险 工程控制 管理措施 行为控制 个人防护 接触后预防措施
消除风险
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 取消不必要的注射 采用无针系统 无法消除风险,考虑优化操作规程
工程控制
目的:将工作场所的血源性病原体隔离或移开 措施:
配备并使用锐器容器:锐器盒 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消毒剂、灭菌器 改善人机工效条件: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
化学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 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 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提供便利的手卫生设施及眼睛冲洗设施 采用新技术: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的使用
管理措施与行为控制
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 清理清洁 安全注射 采取措施降低手术职业接触的风险 废物管理 衣物清洗
个人防护
用人单位应免费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 品,如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
4.2.2.4 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应落实…经费 4.2.3 用人单位应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识别、评
价和控制。采取措施保障注射安全(见附录D)及降低手 术职业接触的风险(见附录E)。制定职业卫生安全操作 规程,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 4.2.4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意外接触后的评估、 预防和随访… 4.2.5 做好职业接触的记录和报告及档案的保存和转移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课件(72张)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课件(72张)](https://img.taocdn.com/s3/m/18200f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5.png)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课件(72张)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健康与卫生》第五章第二节《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内容包括:1、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2、防护知识与技巧;3、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与技巧,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防护知识与技巧,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难点:防护知识与技巧的运用,防护设备的正确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防护设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医疗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以及防护知识与技巧。
3. 视频演示:播放防护设备的使用视频,让学生了解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1. 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2. 防护知识与技巧3. 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并说明如何进行防护。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点,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这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例如,生物安全问题包括感染疾病的风险,化学安全问题包括药品和消毒剂的误用,物理安全问题包括锐器伤和放射性损伤,心理安全问题包括工作压力大和工作中的情绪波动等。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915d84f524ccbff12184ae.png)
治疗病人结束后,用肥皂洗手。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接触传染 性病人或物品后,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检查有口腔病损的病人有机会接触血液、唾液,应戴手套。手套 用完后应丢弃。 治疗每个病人后使用新的口罩。
43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 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身,还可以传播 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 还养成用钳子取污染的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 刺伤皮肤的机会。
10
11
在美国,医务人员每天约发生1000次针刺伤或其他 锐器伤。 我国每年各种注射30亿次,锐器伤发生可达100万 人次。多项研究证实HIV、HBV 、HCV等20多种病 原体可通过锐器伤传播,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 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
12
13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大约 1.5亿都有慢性肝炎,最终肝衰竭或肝癌
经调查某外科有42张床,治疗护士一人一天要掰安瓿 约310-350只,这么大量,护士在操作时很难按照标 准操作,大多徒手去掰,因此损伤率高。
30
①自行用消毒液消毒即可?
②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及清洗冲洗
√
×
31
③科室内有备肥皂水吗? 为何职业暴露后要用肥皂水处理?
PH试纸:
因为:肥皂水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
病名 艾滋病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淋病 梅毒 发病数 5930 3312 105007 14448 9639 36180 死亡数 768 2 56 9 0 7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105007
(中国卫生部网)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95547f192e45361166f515.png)
建议: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
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乙肝三对,必要时9
个月或者1年
2019/9/12
40
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7.5.2 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建议: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 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丙肝抗体,必要时9 个月或者1年
7.5.1.3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采取注射乙 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7.5.1.4 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不 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2019/9/12
39
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注意: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应以24小时内(最 好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 感控科
2019/9/12
1
•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其 服
• 务对象的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 染
• 的机率很大,其职业风险与职业防护问题必须加 以
• 充分重视。
•
• 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培训,普及职业防护
• 相关知识,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建立 健
如传染科等应穿隔离衣;
急诊科、外科等处理大出血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气管插管和 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
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及防护面罩,避免羊水 喷溅造成的污染等。
2019/9/12
21
安全注射以及处置锐利器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注射及处置锐利器具要求: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 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 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 理。 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ppt课件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0d7e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5.png)
危险度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表皮擦伤、针刺等,
低危
伤口较深、仪器上
可见血液等,高危
2级暴露
1级暴露
2级暴露
3级暴露
24
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暴露级别
根据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的不同,可将暴露源
分为三类:
⏺ 轻度类型
⏺ 重度类型
⏺ 暴露源不明型
25
确定暴露源级别
暴露源的HIV感染情况
--中国爱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已达100万.
• (2)技术不熟练
抽吸药液、拔针、手术配合时
• (3)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回套针帽、徒手进行污针头等锐器处理
18
生物性危害
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
时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戴耐刺穿的手套,
脱掉手套后要
立即洗手
19
生物性损伤
——
针刺伤
•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预防针刺伤
• 创造安全的操作环境
水属于碱性液体,可中和毒性。
工作中要时刻提高警惕,持利器时勿针头
对住他人。
3
“没有员工的
自身健康,
何来患者的健
康维护”
4
?
当发生职业暴露后你如何处理
×
②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及清洗冲洗
①自行用消毒液消毒即可?
√
5
③科室内有备肥皂水吗?
为何职业暴露后要用肥皂水处理?
因为:肥皂水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
1
2
3
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PPT 64张)
![医院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PPT 64张)](https://img.taocdn.com/s3/m/70fd5e2dcc1755270722082f.png)
术语和定义
血源性病原体 :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 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HBV、HCV、HIV等
职业接触 :
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粘膜暴露) 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医疗锐器伤)
非胃肠道接触 :
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 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
用人单位应保证在工作场所向劳动者提供的个人 防护用品种类和尺寸适宜:N95
用人单位应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根据要求为劳动者免费维修和更换个
人防护用品,以确保其防护效果
接触后预防措施
上岗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接触后评估、预防和随访
专业机构/人员进行 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 应急处理 评价源患者:知情同意病毒检测 评价接触者:HBV、HCV、HIV 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免疫球蛋白、疫苗、药物
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提供便利的手卫生设施及眼睛冲洗设施 采用新技术: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的使用
管理措施与行为控制
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 清理清洁 安全注射 采取措施降低手术职业接触的风险 废物管理 衣物清洗
个人防护
用人单位应免费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 品,如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释义】 之 四、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
1、…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医院医务人员 的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并认真落实;定期进行培训,使医务 人充分掌握其相关知识与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自身感染。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bf70ed9b6648d7c1c746fd.png)
❖ 在伤口旁向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的伤口 冲洗后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伤口
❖ 皮肤和粘膜污染时,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
清洗污染的皮肤
❖ 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
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SMMU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步骤2:报告与记录 步骤3:暴露的评估 步骤4:暴露后预防 步骤5:暴露后随访
SMMU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一般防护
SMMU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
医用外科口罩有行业标准,国家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管理,采 购时要索取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 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对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对 0.3μm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近口鼻的内层 用以吸湿。
SMMU
标准预防的六项措施
❖ 手卫生 ❖ 戴手套 ❖ 戴口罩、面罩、帽子 ❖ 穿防护衣 ❖ 环境消毒(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 废弃物处理
❖针刺伤处理流程
SMMU
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 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 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4 隔离的管理要求 5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6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附录A口罩的佩戴方法 附录B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附录C无菌手套戴脱方法 附录D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 附录E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
目前美国3M公司1860型号是最经典的 碗状结构,9132型号 是折叠结构的。
SMMU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7a4c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d.png)
7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
生物性因素
据研究: 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 等。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 尿、大便、汗、泪、母乳。 黏膜(如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BV比率为
0.1%;暴露于含HBV的血液和体液,感染比率为10%~33%。 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危险性。
5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
化学性因素
❖ 1、细胞毒性物质
化疗及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直接接触,严重者可造成免 疫力下降、流产、胎儿畸形、甚至致癌的危险。
❖ 2、化学消毒灭菌剂
常用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长时间接触 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呼吸系统病变、头晕头痛等不适。
❖ 3、麻醉废气
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 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为病人做好血液的HBV、HCV、HIV检查,急诊手术病人按阳性处理。 术中,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病人及“自身无伤害”放在同等重 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病人和自身 的健康。
10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2、安全处理针头、刀片
(1) 传递刀、缝针时放慢速度,或将手术刀放在弯盘中传递,避免直 接手-手接触。
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 苗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 。
12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1、噪音防护
机器需定期维修;工作人员做到“四轻”: 即说话轻、走路轻、 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性
化学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2号主席令)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 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 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职业安全与防护
北京普祥中医肿瘤医院 院感办:郑冰
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为什么要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如何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预防? 标准预防:手卫生、口罩… 安全注射:真空采血、锐器盒… 消毒隔离:消毒剂、眼罩、隔离衣… 废弃物处理:医疗废物
控制? 补救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感染性 放射性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 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 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释义】本条是关于医疗机构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 染管理法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时,在手卫生、诊疗环 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的和职业卫生及防护等应采取的具 体措施的规定,包括对医院感染危险的因素进行控制的要 求。
第五条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医院感染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 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
➢ 卫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 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手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
➢使用肥皂洗手应保持肥皂清洁干燥 ➢日常医疗活动不宜佩戴手部饰物,进行外
科手消毒前应摘除手部饰物 ➢注意清洗、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提供便利的手卫生设施及眼睛冲洗设施 采用新技术: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的使用
管理措施与行为控制
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 清理清洁 安全注射 采取措施降低手术职业接触的风险 废物管理 衣物清洗
个人防护
用人单位应免费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 品,如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防护用品,以备需要 时使用。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 及处理流程与措施等。
2009年9月1日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接触防护
导则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4.1.1 …用人单位应开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 制活动…
4.1.4 对因职业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而感染…的劳动者,应 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术语和定义
血源性病原体 :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 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HBV、HCV、HIV等
职业接触 :
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粘膜暴露) 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医疗锐器伤)
非胃肠道接触 :
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 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
手卫生 PPE:口罩、手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
防水围裙、防水鞋、帽子等 安全注射/小心处置锐器 污染物品的及时、正确地处理
可复用物品处理:CSSD 医疗废物
环境控制
手卫生真的有 那么重要吗?
洗手
基本概念
➢ 手卫生(hand hygiene):
➢ 洗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 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释义】 之 四、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
1、…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医院医务人员 的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并认真落实;定期进行培训,使医务 人员充分掌握其相关知识与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自身感染。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黏膜和被这些物质污 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 隔离等预防措施。
适用于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 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双保证在工作场所向劳动者提供的个人 防护用品种类和尺寸适宜:N95
用人单位应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根据要求为劳动者免费维修和更换个
人防护用品,以确保其防护效果
接触后预防措施
上岗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接触后评估、预防和随访
专业机构/人员进行 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 应急处理 评价源患者:知情同意病毒检测 评价接触者:HBV、HCV、HIV 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免疫球蛋白、疫苗、药物
如何做好?
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原则
消除风险 工程控制 管理措施 行为控制 个人防护 接触后预防措施
消除风险
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 取消不必要的注射 采用无针系统 无法消除风险,考虑优化操作规程
工程控制
目的:将工作场所的血源性病原体隔离或移开 措施:
配备并使用锐器容器:锐器盒 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消毒剂、灭菌器 改善人机工效条件: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
4.2.2.4 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应落实…经费 4.2.3 用人单位应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识别、评价
和控制。采取措施保障注射安全(见附录D)及降低手术 职业接触的风险(见附录E)。制定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 程,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 4.2.4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意外接触后的评估、 预防和随访… 4.2.5 做好职业接触的记录和报告及档案的保存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