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合集下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试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试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试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陈独秀领衔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旨在反对封建文化,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陈独秀以其卓越的贡献和独一无二的作用,成为了这场运动的伟大旗手和主帅。

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近代社会长期物质和思想准备的结果。

拨开历史迷雾,应该高度肯定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巨大历史作用。

但是,他之所以成为这场开天辟地的启蒙运动的旗手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我们应该追本溯源,追寻历史的脚步,回到当时的历史格局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综合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析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一、陈独秀的家乡安庆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本主义思想较为盛行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内陆,临江近海,地跨江淮,水陆发达,人口流动密集,思想传播比较集中;紧挨的上海、南京在当时是两个最具开放的城市,上海是《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资本主义比较发达;南京是中国古都,是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国都,是中西文化思想交锋的主战场。

特别是陈独秀的家乡安庆,文风昌盛,人文底蕴深厚,在近代作为安徽省府长达170余年,在安徽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回顾中国近代化历程,可以看到,安庆人姚莹、方熊飞很早就有关于中国近代化的初步设想,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庆对中国近代化具有推动作用,曾国藩在安庆关于中国近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创办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庆教案、邓华熙的皖江变法在客观上推动了皖江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徐锡麟等人的安庆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加速封建王朝的灭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这些从一定意义上昭示了安庆较早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
前期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 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基本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民主 专制 科学 他主张民主,在于维护共和,反对封建专制政治。 他主张民主,在于维护共和,反对封建专制政治。 民主和科学是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对立物也是 民主和科学是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对立物也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 在那时,民主和科学被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和科学被称之为德先生 在那时 民主和科学被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认 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为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 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表示“ 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表示“若因为拥护这两位 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 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先生 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头流血都 不推辞。 不推辞。” 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陈独秀猛烈抨击了封建的专 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 陈独秀猛烈抨击了封建的专 制制度,尖锐地批判了封建迷信和偶像崇拜 尖锐地批判了封建迷信和偶像崇拜,从而宣传了 制制度 尖锐地批判了封建迷信和偶像崇拜 从而宣传了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和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和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三、局限性: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 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 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 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 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 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2)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 )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 提出反帝的任务。 提出反帝的任务。 (3)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试论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论文

试论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论文

试论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论文新文化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几年间进行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继承了戊戌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运动,并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推向了高峰。

与同时代大多数忧国忧民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是倾心于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主张。

但在1901年赴日本留学后,他接触了大量的新思潮,思想上逐渐由维新转向了革命民主主义。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上海。

面对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现实,他决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在政治革命之前,首先“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经过短时间的筹备,《青年杂志》诞生了。

二十世纪初,民主与科学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两个陌生的词。

而陈独秀则在《敬告青年》和以后的一系列文章中,首先提出了反对封建复古思想,主张民主主义的要求,倡导“科学与****并重”。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就是提倡“民主”与“科学”,也就是把“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 (科学)请到中国来,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全面“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语)。

提倡民主,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独裁政治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

陈独秀十分崇尚西方的****平等、民主自由,热切希望中国能****封建****,实行西方国家的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等。

提倡科学,就是提倡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和科学的精神。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文人陈独秀

论述文人陈独秀

论述文人陈独秀摘要:陈独秀,一个旷世文化奇人,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他首先是个文化领域的领袖,其次才是个政治领域的领袖。

就文化而言,他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具有永恒的魅力,闪烁着启蒙的光辉;而对于政治,他则是个悲剧角色。

关键字:书生逸事狂人创作“自来忘国多妖孽,一世兴衰照眼明。

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

”[1]一直以来,他都自认为是一介书生。

但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书生。

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建立起共产党,还在文化领域有无人可及的成就。

他的论文、创作,不但富含文化蕴味,而且视角新颖、独特,与社会、人生及政治结合非常之紧密,显得格外大气。

他在文化领域无所不涉,无所不通,才华横溢,堪称是中华文坛上一位灿若星辰的旷世奇才。

“他中等身材,前额宽广,留有小胡子,牙齿整齐洁净,体态文雅,待人随和,但警惕性极高,炯炯有神,闪耀着智慧之光,这就是他的充沛生命力。

”“有时,他那悠然自得的眼神几乎风流倜傥。

他是一位杰出的健谈者,在不拘形式的谈话中,顷刻间就能把对方征服。

”[2]此时,他已经二十出头了,俨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鲜明地印证了他的书生本色。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了美术革命、戏曲革命、文学革命。

在五四新文运动之始,作为旗手的陈独秀首先冲破当年传统文化的封闭状态,“求新声于异邦”。

他以古典主义、理想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为线索,勾勒西方文艺的发展脉络。

“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

”[3]由此可见,陈独秀并非一位单纯的书生,而是一位智慧与勇气并存的,相当给力的书生!他的奇闻逸事也相当得多,下面简单摘几则,来展现他性格中传奇而闪光的几个侧影。

陈独秀向来视监狱为实验室,屡入监狱却始终坚持研究学问,1932年入狱则致力于文字学研究,这其中还有一段笑话。

话说江苏南通,有一位程先生也是文学家,因慕陈独秀之名,来监狱看他。

两人一见如故,初期互道钦佩,中期交换著作,也互称卓见,后期互起争论,闹到面红耳赤,互斥浅薄,两人都高声大叫,拍桌对骂,幸而没有动武,但隔了一会就好了。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 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 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 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 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 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 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 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 和范围都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以及 顾全自己的饭碗。
封建思想在社会 108位,每妾各收1株
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
专为女上子创仍办的占杂志统治? 地位
《女子世界》,近日该杂 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
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
自由。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 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 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 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 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思想文化:①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况
时间
兴起标 志
前期指 导思想
主要代 表人物
主要阵地
主要活 动中心
新文
化运

1915
《新青 年》的
民主
创办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北京
胡适 《新青年》 大学
鲁迅
吾国之社会,惟 属望于新鲜活泼 之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 年》。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第3版
材料二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 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 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 利。”“中国醒悟之后,发愤自雄,五年小成,七年 大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1960年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知识试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知识试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知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文化运动得以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封建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封建思想得以重用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近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B.学习西方文化C.打破封建束缚D.进行文化革命3.北洋军阀时期推行尊孔复古,其实质就是要()A.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B.维护封建正统思想C.将西方思想中国化D.推崇中华传统文化,抵制西学影响4.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5.新文化运动实际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可以从下列哪项中反映出来()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新道德D.提倡新文学6.之所以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A.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创办《新青年》杂志C.发表《文学革命论》D.创办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魏源写成《海国图志》B.严复译述《天演论》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8.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实质是()A.让具有各种思想的学者任教B.任各种不同思想自由发展C.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鼓励学术研究9.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B.促进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10.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A.信仰马克思主义B.宣传社会主义C.认同无政府主义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11.下列不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或条件的是()A.辛亥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D.中国出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12.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的逆流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3.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14.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结果15.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卖国行径16.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还我山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17.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充分说明()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8.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彻底”主要是指()A.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B.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C.斗争取得初步胜利D.推动中国人民觉醒20.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1.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的主要原因是()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先进知识分子推动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增强22.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A.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锻炼了中国工人阶级D.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23.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D.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4.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5.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A.商人B.学生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二题,共25分。

陈独秀与新文学运动

陈独秀与新文学运动

陈独秀与新文学运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陈独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陈独秀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生于1879年,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

他从小就展示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父亲也成为了一位知名的文学家。

陈独秀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并且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文学团体。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

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领导作用。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批判了封建文化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文学理论和观点。

陈独秀主张文学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和命运。

他认为文学应该成为改变社会的工具,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呼唤社会进步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这种观点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许多作家投身于社会问题的创作。

陈独秀还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理念。

他认为文学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而不是沉浸在古文的繁复和僵化中。

他主张用白话文来写作,以便更好地传达思想和观点。

他的这一理念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白话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的新文学运动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

他通过自己的文字和演讲,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争取民主权利。

他的这种积极参与和倡导,使得新文学运动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影响。

然而,陈独秀的新文学运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激进和偏激,过分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

他的一些观点和行动也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打压和抵制。

但无论如何,陈独秀的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原因探析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原因探析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原因探析【摘要】: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广泛传播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思想,使广大青年迅速地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走上了民主主义的道路。

与此同时,这也为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增加了重重的筹码。

北大当时的腐败、蔡元培的赏识;陈独秀自身独特的经历以及他狂傲不羁、刚烈倔强、富于反叛的个性,也是他出任这一要职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陈独秀;北大文科学长;原因探析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县(今安庆市人),字仲甫,号实庵[1] (p1)。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一声呐喊,呼朋引伴,对传统文化进行大清算,以决绝猛进之态度把以孔教为核心,“三教合流”为框架,孔、孟、程、朱等先贤搭建起来的传统文化的老屋拆了个七零八落。

正是刚猛、狷介的陈独秀噼里啪啦一阵破坏,才给后来人开出了一片全新文明能奠基其上的上好的宅基地[2] (p1)。

可以说陈独秀开创了国人启蒙的传统和中国融入现代的想象空间。

80年前,陈独秀就高举思想启蒙的旗帜,其识见之高远,气魄之宏大,80年后依然无出其右[2] (p2)。

当然,本文并不旨在对陈独秀歌功颂德,其功过得失,已有很多文章评论过。

本文只想从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对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的原因进行探讨,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笔者认为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有几种原因,现分述如下。

一、办报办刊,赢得社会赞誉《民国日报》、《安徽俗话报》特别是《新青年》的创办,使陈独秀成为思想启蒙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打下了牢固的社会舆论基础。

1903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与章士钊和苏曼殊创办《民国日报》,鼓吹推翻满清王朝,建立立宪政府[1] (p1),此时他已经有了反传统礼教的念头[2](p11)。

1904年他在芜湖主办《安徽俗话报》,“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进步性: 二、进步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 (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 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 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 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要的成果。 要的成果。
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 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 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 义的文化运动。 义的文化运动。 一、特点: 特点: (1)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 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 科学” 民主”作为旗帜, 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 抓住了要害, 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陈独秀与钱玄同: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和猛将

陈独秀与钱玄同: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和猛将

陈独秀与钱玄同: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和猛将作者:张家康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2年第10期钱玄同先于陈独秀执教于北欠,后陈独秀应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也因之落户北大。

这就使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因新文化运动而志同道合。

钱玄同自称是《新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而称陈独秀是“这几年来的真正优秀分子之中,思想最明白的人”。

可为文学革命“浮一大白”北京大学因陈独秀的到来而活跃起来,因《新青年》的出现而展现出新的气象。

胡适一纸《文学改良刍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陈独秀紧随其后的战斗檄文《文学革命论》,更是“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他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

”“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得着这样一位如胡适所说“老革命党”的支持,文学革命吹起了奋进的号角。

此时,文学革命毕竟荆棘丛生,视为畏途,极需要有“犯当世之不韪”、“闻风兴起者”。

钱玄同就是这样的人。

他在读过《文学改良刍议》后,给陈独秀去信说:“顷见六号新青年胡适之先生文学刍议,极为佩服。

其斥骈文之不通,及主张白话体文学说,最精辟。

……具此识力,而言改良文艺,其结果必佳良无疑。

惟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

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便是价值增加一分也。

”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得意门生,且又是古文大家的钱玄同,能毅然从旧文化的营垒中突围出来,支持文学革命,其影响力如何估量都不为过。

陈独秀尤为欣喜,立即给钱玄同复信说:“以先生之声韵训诂大家,而提倡通俗的新文学,何忧全国之不景从也?可为文学界浮一大白!”所谓“浮一大白”,乃是喝一大碗酒。

有此国学高足的支持,陈独秀底气足了,胆子也大了,当然要“浮一大白”了。

最初,文学革命也只是《新青年》说说而已,没有产生出号召性力量,产生号召性力量,是后来的事情,即周作人所说:“其后钱玄同、刘半农参加进去,‘文学运动’、‘白话文学’等旗帜口号才明显地提出来。

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探析

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探析
三 、正 义 凛 然 , 光 明 磊 落 。 陈 独 秀 是 秀 才 出 身, 他身上有着文人的清高, 但决没有书生的软 弱, 这从他一生政治生涯中五次被捕的表现就可 以 证 明 。这 里 仅 举 三 次 予 以 说 明 。辛 亥 革 命 前 后 , 陈独秀积极投入了反清、反帝的斗争。“ 二次革 命”失败后, 陈自安庆避难芜湖, 即遭当地驻军逮
二、敢说敢为, 义无反顾。这个特点在陈的早 年就有所表现。1903 年, 陈独秀因为清政府的学 监姚煜阻止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 他便与张继、 邹容等闯入姚宅, 剪去了姚的发辫, 以示削发代 首之意。为此, 清政府将其遣送回国。大革命失败 后 和 抗 战 时 期 这 个 特 点 表 现 尤 为 突 出 。1927 年 11 月和 12 月间, 陈已不再是中共的领导人了, 但 他 仍 针 对 罗 明 纳 兹 、瞿 秋 白 等 人 的“ 左 ”倾 盲 动 主义给中央常委写了三封信。他说“: 我见到于党 有危险, 我不得不说。我不能顾及你们说我是机 会 主 义 者 。 ”他 不 同 意 对 革 命 形 势 做 出 不 断 高 涨 的估量, 认为现在采取暴动政策是不得已而用之 的 方 法 , 此 时 不 可 存 有“ 以 暴 动 取 得 政 权 ”的 幻 想。1929 年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致书陈独秀“: 中 央决定你在党的政治路线之下, 在中央担任编辑 工作, 限定你一周内作篇反对反对派的文章。”但 陈却断然拒绝了中央的要求, 他说“: 恰恰需要反 对派。”于是 11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做出开除陈 独 秀 党 籍 的 决 定 。应 该 说 陈 如 为 个 人 考 虑 进 行 妥 协是不会被开除的。对此他很明白, 他说“: 他们 怕 我 对 执 行 错 误 路 线 进 行 自 我 批 评 。如 果 我 不 做 自我批评, 他们不会开除我。相反, 他们会继续利 用我的口和笔。”[5]96 陈这些话中显然含有感情色 彩 , 但 却 表 达 了 对 当 时 以 李 立 三 为 首 的“ 左 ”倾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创办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辛亥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为此,孙中山以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为蓝本,创立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将其付诸实施。

民国初年,内阁制、多党制、议会制等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也曾实行过。

然而,“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1]。

人们曾以为足以救亡、并能使中国起衰振弱的种种措施都尝试过,结果却都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良药。

辛亥革命的流产,曾使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

原有的幻梦破灭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2]。

袁世凯上台后,军阀势力继续利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维护自己的统治。

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的逆流。

社会上,孔教会、尊孔会之类组织纷纷出笼,它们利用社会上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情绪,诋毁共和制度,诽谤民主思想,要求定孔教为国教。

与此同时,粗俗鄙陋、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大肆泛滥,鬼神迷信之说广为流行。

这些东西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民族的生机。

惨痛的教训促使人们对如何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行反思。

先进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仅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难以救中国。

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最先倡导并吹响思想启蒙号角的,是后来被誉为进步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

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陈独秀,原名乾生,字仲甫,族谱名陈庆同。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所用的笔名。

陈独秀在世的半个多世纪,正是国内外风云翻滚的大动荡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对古老中国的残酷压迫和掠夺,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撼了陈独秀等青年爱国人士的思想。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当头一棒,使得国人纷纷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自1901年,陈独秀相继五次赴日留学,目的是想用外国先进文化改良中国封建文化,唤醒民族自觉。

留学经历使陈独秀大开眼界,他割发代首以表与清朝统治的决裂气势,并企图让中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的思想转向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追求正义与进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致力于思想启蒙,他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为唤醒每一个中国人而摇旗呐喊。

他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积极在工人和学生中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成为中国***创始人之一。

一、领导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以创办《新青年》为标志,陈独秀以新的姿态成长为一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起并领导新文化运动;二是全面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的走向;三是影响和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先进分子,进而发展为五四运动的中坚力量。

陈独秀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极具叛逆性格的知识分子。

他倾注全部心血的《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且久久不能散去,直至1926年7月终刊。

他以《新青年》杂志为载体,以青年群体为对象,以法兰西为标杆,以民主、科学为利器,以伦理、文学、教育、社会等革命为内容,以思想启蒙为任务,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从而形成了《新青年》独特的办刊理念。

陈独秀以《新青年》以及后来与李大钊一起创办的《每周评论》为载体,引领新文化运动向激进、希望、改革发展。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任务来。

”“五四”正是这样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时代,正如人类学家基尔兹所指出的,当一个社会产生了政治、经济危机,加上文化迷失方向的时候,那时最需要意识形态来拯救;而意识形态的传播与阐释,则必须发挥文化先驱的主体中介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五四文化先驱者虽是作为“历史的人”的出现而存在,却发挥并创造了超越普通大众的“人的历史”的作用。

胡适曾自信地说:“白话文的局面若没有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至少也得少出现二三十年。

”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一场震惊中外的新文化运动由一班文化先驱者在短时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陈独秀、胡适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们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干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

陈独秀担任北大文校长时,发掘了包括胡适、周氏兄弟、钱去同等在内的一批《新青年》作者和北大文科教授,是新文化阵营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

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信仰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陈独秀,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十分特殊的领袖人物,民国以来,尤其是到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战前期,他一直都是一位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的历史风云人物,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既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要影响而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陈独秀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离开了“举人“的旧路,踏上了“共产党”的新路。

陈独秀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从拒俄运动、辛亥革命到反袁斗争;从励志会、青年会、暗杀团、欧事研究会到岳王会;从《国民日报》、《甲寅》、《安徽俗话报》到《新青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更为辉煌的是他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既是指1919年5月4日的学生爱国运动,又是指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最先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无庸讳言,陈独秀在领导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发表过一些过激的言论,对一些问题也确实是矫枉过正。

然而,矫枉过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包袱过于沉重的民族来说,不啻为跳出窠臼的必要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观点“固然偏激武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能不说,它是打破宗法礼制、圣贤名教一统天下的禁锢,为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进程,立下不世之功的。

” 因此,毛泽东和孙中山都对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而,长期以来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反而被其他文化人盖其锋芒。

对此,一位台湾的学者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中国大陆的文化界长期以来高举鲁迅而贬低陈独秀,在台湾及海外则高举胡适而贬低陈独秀,两者都是有欠公平,而不合乎实际的。

事实上,陈独秀无疑是这一时代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领导者,而鲁迅和胡适乃是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时代的左右大将罢”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非常注重启迪民智、民德的工作。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3教学案: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3教学案: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的推动者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的推动者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的推动者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的推动者中国的现代文化思潮在20世纪初迎来了一场重要的推动力量——新文化运动。

而在这个运动中,陈独秀作为主要的推动者和倡导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陈独秀的背景和观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成就等方面来探讨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陈独秀的背景和观点陈独秀,字孤舟,江苏常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他与李大钊、胡适等人一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陈独秀深知中国当时的落后和封建社会的弊端,积极主张革命和改革。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学革命”和“民主革命”。

他主张用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取代旧有的封建思想,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革命改造。

他提出了“白话文运动”,并强调日常的白话语言应成为文学和社会交流的基础。

此外,陈独秀还强调了个人自由解放、女权主义和对民主政治价值的追求。

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成就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而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贡献良多。

首先,陈独秀提出的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他积极推崇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民,更易于传播和理解。

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现代文学豪迈而不拘泥,开创了自由的、个性化的文学风格。

其次,陈独秀对于女权主义的追求和对封建旧俗的批判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变。

他支持女性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呼吁废除封建婚姻、父权制度等社会不公平现象。

陈独秀的主张引导了一批积极的女性参与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为中国妇女的权益争取了更多的空间。

此外,陈独秀的民主主义观点对中国的政治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他主张民主政治,呼吁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陈 独秀新文化运动知识革命

陈 独秀新文化运动知识革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知识革命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新文化运动无疑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而陈独秀,作为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旗手,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引领了一场知识革命,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在政治上,封建帝制虽已被推翻,但封建思想的残余依然根深蒂固,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在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文化上,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陈旧的观念和礼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陈独秀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些问题,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从思想文化入手,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封建礼教和旧传统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在陈独秀看来,“民主”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更新。

他倡导的民主,是要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民主观念的传播,对于打破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则是陈独秀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的有力武器。

他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科学的精神要求人们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摒弃那些没有根据的迷信和臆想。

为了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这份杂志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吸引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的参与。

他们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对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特别强调了文学革命的重要性。

他认为,旧文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他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新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白话文的推广,使得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为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在他的倡导下,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

这些作品以崭新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反映了社会现实,激发了人们的觉醒。

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知识革命,也并非一帆风顺。

陈独秀

陈独秀

我心目中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县(今属安庆市)人。

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于1927年7月被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

两年后被开除出党。

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命运颇为坎坷、经历非常丰富的传奇人物。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创办了月刊《新青年》,自任总编辑。

宣传倡导“民主”和“科学”,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

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青年中影响巨大,可以说培养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与领导者。

同时,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认为中国社会黑暗的根源是“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单独的政治革命不能生效,“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需要先进行伦理道德革命,于是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文章内容也要趋向实际。

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又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919年4月20日,陈独秀公开点章宗祥、曹汝霖、江庸、陆宗舆为亲日派四大金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领导并指挥了五四运动。

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室,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

6月11日,陈独秀在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

9月16日保释出狱。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号创始人和五届中央的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陈独秀的发起下在上海成立,并被选为总书记。

陈后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

但是后来中国大革命期间,蒋介石发动叛变,发生了七一五政变,共产党员遭到血洗,大革命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作者:zhengsiyao2015-01-04 09:17阅读:206 次文章来源:未知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陈独秀领衔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旨在反对封建文化,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陈独秀以其卓越的贡献和独一无二的作用,成为了这场运动的伟大旗手和主帅。

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近代社会长期物质和思想准备的结果。

拨开历史迷雾,应该高度肯定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巨大历史作用。

但是,他之所以成为这场开天辟地的启蒙运动的旗手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我们应该追本溯源,追寻历史的脚步,回到当时的历史格局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综合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析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一、陈独秀的家乡安庆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本主义思想较为盛行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内陆,临江近海,地跨江淮,水陆发达,人口流动密集,思想传播比较集中;紧挨的上海、南京在当时是两个最具开放的城市,上海是《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资本主义比较发达;南京是中国古都,是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国都,是中西文化思想交锋的主战场。

特别是陈独秀的家乡安庆,文风昌盛,人文底蕴深厚,在近代作为安徽省府长达170余年,在安徽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回顾中国近代化历程,可以看到,安庆人姚莹、方熊飞很早就有关于中国近代化的初步设想,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庆对中国近代化具有推动作用,曾国藩在安庆关于中国近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创办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庆教案、邓华熙的皖江变法在客观上推动了皖江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徐锡麟等人的安庆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加速封建王朝的灭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这些从一定意义上昭示了安庆较早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安庆深受欧美风雨的浸润,资本主义思想盛行,异域新文化与本土旧文化相互撞击,形成了极其强烈的文化革新意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陈独秀,决心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非常强烈,迅速开启了启蒙思想,在安庆的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举起了。

二、一战期间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新文化运动持积极态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促进和人民抵制洋货斗争的推动,使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

民族资产阶级在大战中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挣了很多钱,办了很多厂。

因此,对运动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有着勇敢的一面,这是由于运动与他们的利益有一致的
地方。

他们不但要求保持和巩固在大战中所已经获得的果实,还要求进一步继续发展;不但要求在经济上求得发展,还要求在政治上取得地位。

因此,可以说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运动,部分原因是由于一定的爱国热情和群众力量所驱使,更重要的是这一运动与他们本身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幻想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走西方资产阶级所曾经走过的道路,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此同时,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队伍也有所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军阀加强封建军事专制并要恢复帝制,不可避免地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反对,于是,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正好顺势而为,擎旗推动,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

历史证明,新文化运动是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其革命比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陈独秀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正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
在当时,袁世凯复辟,思想界兴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而受到新思想影响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反帝、尤其是反封建的情绪目益高涨,自然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出来,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社会阶级基础。

在这种混乱而自由的社会氛围中,新型知识分子吸纳外来思潮,拓展文化视野,开始张扬自我个性,发表独立言论,反省文了廿传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新文化的先驱者主张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取代封建专制主义的盲从、迷信和独断,“民主”和“科学”遂成为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两大旗帜。

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就举起了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历数中国社会之黑暗,痛陈专制制度之罪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

这里所陈述的“六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民主”和“科学”两方面的要求,并成为思想革新和文化运动的宣言。

“民主”就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同时强调个性解放。

“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其目的都是为了反对封建统治。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实践证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变革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民主与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前轮。

四、陈独秀思想的彻底解放、独具特色的个性和文化追求促成了他的不凡成就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陈独秀从青年时代就投身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很早意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一是因为辛亥革命对陈独秀刻骨铭心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败教训使陈独秀认识到,
“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二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陈独秀曾经先后五次前往日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熏陶。

因此,他坚定地走上了反对封建糟粕,解放思想的道路,他认为开民智,首先自己要有智,于是边翻译边学习,边学习边教育,边救亡边启蒙,认为“没有革命的力量,就没有革命的成功”,重视广大民众的思想启蒙,办报办杂志,大力推动白话文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发动群众、启迪民智。

陈独秀本人敢说敢为,不怕牺牲,决心捐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他都积极响应、参与。

一生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为人民幸福和国家民主化而奋斗,他是坚定的爱国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

正是由于这种个性,他才能产生与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了彻底决裂的勇气,才能拥有“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的胆量。

才能手握民主和科学两把利刃,刺穿中国几干年封建思想文化织成的密网,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旷古未有。

他依托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塑造海纳百川、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文化品格。

他独特的个性加上他的才华使他天然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培植了资本主义思想,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中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巩固自己的利益,而陈独秀所擎旗的“民主”与“科学”正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加之陈独秀独具特色的个性和文化追求,使得他必然地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