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级与身份地位士农工商九品官人等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级与身份地位士农工商九品官人等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阶级与身份地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这个问题已经被广泛讨论了几千年,因为它关系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的分配。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级体系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士、农、工、商以及九品官人等不同的身份地位。
本文将对这些社会阶级与身份地位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士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最高阶级之一。
他们通常来自于有学问的家庭,接受过文化的教育。
士人具备着高尚的道德标准,被视为社会的榜样。
他们拥有独特的礼仪规范,像读书礼、拜师礼、举进士礼等,这些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二、农农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人群,他们是社会的基础。
农民依靠耕种土地为生,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物资。
然而,尽管他们的重要性,农民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常常遭受剥削和压迫。
他们往往会受到各种税收和赋役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三、工与农民相似,工人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底层阶级。
他们从事各种手工劳动,如炼铁、制陶和制衣等。
古代劳工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往往遭受较低的待遇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然而,他们的劳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商商人是古代社会中富有的阶级,他们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积累财富。
在中国古代,商人往往被认为是低劣和不道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
他们通过商业的成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九品官人等除了士、农、工和商之外,九品官人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九品官人指的是在官僚体系中担任不同职位的人。
根据九品官人制度,官员按照等级被分为九个等级,每个等级又细分为九个品级。
这个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官员的地位和权力。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阶级与身份地位十分复杂。
士农工商与九品官人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阶级。
士人是社会的精英,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工人是社会的劳动者,商人创造了财富,九品官人则在官僚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一、古代
1、古代是商人的黄金时代:当时,中国古代商人处于极佳的社会地位,他们拥有极大的经济力量,实施政治与宗教活动,是当时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从而在社会地位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古代村落中的商人:当时,商人与村落紧密联系,他们的贸易活动,对促进村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村民们对商人有着极大的敬重,并且将他们视为守护神。
二、唐朝
1、唐朝:出现变化,唐朝大力发展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也大有进步;经济上,商人处于极重要的位置,它是当时社会的经济支柱,它
的经济力量极大地支持唐朝的繁荣发展。
因此,唐朝商人处于极为高
的社会地位,甚至几乎可以和贵族接轨。
三、宋朝
1、宋朝:进一步彰显商人地位,宋朝大力兴修水道建设,加强了内河
贸易,也推进了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商人社会地位又一次得到提升,
贸易间接带动宋朝经济发展,从而给商人社会地位带来更多的荣誉。
四、元朝
1、元朝:元朝发动对外贸易,更大程度上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元
朝的贸易活动无所不在,商人在商业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他社会
群体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以至于在某些方面,商人甚至能够和官僚
比拼。
五、明清时期
1、明朝:随着明代经济的昌盛,商人又再次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商
人获得的特权不断攀升,他们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
中国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清朝:继续进行对外贸易,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人的
财富也日益增加,让他们处于地位极高的层面,他们的财富及其地位,都超越了房地产豪门等传统贵族。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社会阶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社会阶层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等级制度社会。
根据封建制度的等级,古代中国社会被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即士族、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在这四大阶层中,士族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农民处于第二位,手工业者和商人居于最低的社会层级。
1.士族阶层士族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高一级的社会阶层,通常由贵族、地主、官僚等组成。
他们享有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最高权力。
士族的成员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他们通过世袭制度维持社会地位,同时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阶级地位。
2.农民阶层农民是古代中国社会中最为广泛的阶层,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人口。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生产资料。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地位较为低下,缺乏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但是,在社会地位上,农民仍然能够通过勤劳努力和生产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3.手工业者阶层手工业者是古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独立的阶层,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手工制造业。
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
手工业者的地位较为低下,经济地位比较贫困,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和技能的要求,手工业者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4.商人阶层商人是古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主要从事商品流通和商业活动。
他们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获取利润,并通过积累财富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商人在封建社会中地位较低,被视为“污秽之类”,但是由于商业活动的需要,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阶层
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阶层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阶层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一部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阶层划分非常严格,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皇权与贵族:在古代社会,皇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和统治者。
贵族阶层则是皇帝的辅佐和支持者,他们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
2.士大夫:士大夫阶层是古代社会的中间阶层,主要由官员、学者和文人组成。
他们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获得官职,执掌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事务。
3.农民:农民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他们耕种土地、养殖家畜,为国家和贵族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农民的地位相对较低,但他们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4.手工业者:手工业者是古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从事各种手工艺生产,如铁匠、木匠、织匠等。
手工业者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但在等级制度中地位较低。
5.商人:商人在古代社会的地位相对较低,因为他们从事商业活动,被认为是不劳而获的行为。
然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
6.奴隶与贱民:在古代社会,奴隶和贱民是地位最低的群体。
他们被迫为贵族和农民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生活状况十分悲惨。
总之,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阶层非常严格,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
这种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了解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习题及方法:1.习题: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哪个阶层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解题方法:回顾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找出国家的最高权力所对应的阶层。
答案:皇权阶层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2.习题:在古代社会,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阶层是哪个?解题方法:回顾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找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阶层。
答案:士大夫阶层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3.习题:古代社会中,哪个阶层是主要生产者,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解题方法:回顾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找出主要生产者和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阶层。
各朝代商人的地位500字
各朝代商人的地位500字
社会和知识分子应当承认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成就。
在中国近代,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后面的商人、抗日战争后面的商人。
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使得企业成为社会的主流后,企业取代了很多社会的职能,成为社会的主要组织机构,也雇用了最多的雇员最近我到宁波市镇海区参观了“宁波帮博物馆”。
我知道福建有关方面也在筹划建设闽商博物馆,潮州建设了海外潮州人博物馆,北京、太原、榆次各有一个晋商博物馆,芜湖有一个徽商博物馆。
不少地方和群体在追根寻源、寻找商人的历史轨迹和精神脉络。
我们一些学者刚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闽商、津商、京商等相关方面的关于中华商业文明主题的研讨会,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比较文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共同认为,有必要建设一个共同研究中华商业文明的平台。
因此,我又拾起了三四年前搁置了的中华商业文明研究和中华商业文明博物馆的筹划工作。
我相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正慢慢具备,这一次会有显著成果。
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百姓关注商人,不仅因为他们赚得的巨额财富,更因为他们获取财富的智慧和经营中带来的商业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我常常得到街边的广告小姐免费赠送的某种杂志,回家阅读时发现杂志就是某家医院或者某个公司创办的。
这不仅仅是做广告,其实它给我们带来一种新潮的商业文化。
商人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新中国商人的地位越来越高。
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士农工商的地位与变迁
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士农工商的地位与变迁一、引言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士农工商作为主要的社会阶级,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士农工商的地位与变迁,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其作出分析和探讨。
二、士阶地位与变迁1. 士阶地位的形成在古代中国,士阶是最高的社会阶级,代表了文化和政治权力的集中。
士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士人获得政治和官僚权力,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阶层。
2. 士阶的地位与承载士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承载着文化和道德的负责,他们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和道德的楷模。
士人通过读书习字、学习礼仪道德以及参与政治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3. 士阶地位的变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士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秦汉时期,由于实行了焚书坑儒等政策,士人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打击。
而到了唐宋时期,士阶重新崛起,成为文化和政治的中流砥柱。
三、农阶地位与变迁1. 农阶地位的形成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农民是农阶的主体。
农民以耕种土地为生,为社会提供粮食和物质财富。
农阶地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氏族社会,农民作为土地的拥有者和创造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2. 农阶的地位与承载农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承载着国家经济的支柱。
农民通过耕种土地养家糊口,并为国家贡献粮食和税赋。
农民在社会中地位较低,但他们是社会的根基,没有农民的支持,社会的运转将难以为继。
3. 农阶地位的变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农阶的地位也经历了变迁。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集中于地主手中,农民面临着剥削和压迫。
到了宋明时期,由于农民起义的影响,农阶的地位有所提升,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保护和权益。
四、工商阶级地位与变迁1. 工商阶级地位的形成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工商业者成为了新兴的社会阶级。
手工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艺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商人则通过经商活动获取利润和社会地位。
2. 工商阶级的地位与承载工商阶级承载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繁荣。
商人自古被轻贱中国商人自古就这点出息
商人自古被轻贱中国商人自古就这点出息,农夫山泉有点田,老婆小妾满炕头。
不是不努力,是没得选!现代人不能理解,古代商人,比不得士(士而优则仕),但怎么社会地位还不如农民和手工业者?口袋的钱难道不作数?这背后是怎样的逻辑?商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质交流,副作用是传递信息。
一个地方的物产越丰富,交换的动机就越强大,商业行为就越活跃。
商业活跃度(民间投资)是社会繁荣还是落后的标尺。
统治者的财政收入五大项——土地、户税、丁税、商税和关税——中有两大项来自商人,不可能认识不到商人的重要性。
尤其是后期汇通天下的努力,增加了社会财富,更有助于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增进边关控制。
但几千年里,统治者一直把商人当做自己的头号假想敌阶层,死死按住,在政治上压制,在税收上盘剥,就算偶有商业天才冒出,也要在关键时敲打碎。
忌惮的,不是商人钻营打乱中央专卖制度影响中央集权(吴晓波语),而是其副作用,独立于体制之外的信息传递功能!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读书人和统治者,执行的最彻底的是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于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官方信息通过驿站传递,晓谕四方;更多的信息则通过贩夫走卒,在地下传递。
相比,地下传递的覆盖面更广、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交互性更强。
车船码头、村镇集市,贩卖的是物质,交流的是信息。
商人是民间信使,他们的认知、眼界和动机,可能决定了一个事件的舆论。
宫廷秘事,政策走向,通过大内采买人的嘴,通过大臣的眼,最后都汇聚到商人那里,商人复盘解读后再零碎着向社会传播。
这种不受掌控的力量是可怕的,可能混淆赳赳民意。
汇通天下的核心内涵是资本无国界;如果,有一个商人掌握了财富、掌握了信息,那是很危险的。
吴秀波在《四大名捕》中饰演的财神,就是这样一个觊觎天下的商人。
微信搜索:大国博弈(第一个就是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见识、财富、社会影响力等多维度评估,商人绝对在农民和手工业者之下,但现实中的社会政治地位却排名最末。
宋代社会阶层士农工商的地位与互动
宋代社会阶层士农工商的地位与互动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阶层错综复杂的时期。
宋代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交流。
本文将就宋代社会阶层的地位与互动进行探讨。
一、士阶的地位与互动士阶在宋代社会中处于最上层,享有高尚的地位。
士阶主要由文人组成,他们通过科举制度获得功名,成为士人。
士人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享有许多特权和优待。
首先,士人在政治上拥有广泛的参与权。
他们可以参与地方官员的选拔,以及参与赋税、征兵等重要事务的决策。
士人还可以通过担任官职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其次,士人在社会礼仪方面也有独特的地位。
他们被视为道德楷模,应该遵守礼仪规范,以示身份的高贵和地位的崇高。
他们通常会举行文会,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问,这也是各界士人互相交流、切磋的场所。
然而,士阶之间也存在竞争和互动。
士人之间常常进行文化和学问的比拼,以争夺更高的地位和声望。
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对士阶整体社会地位的追求。
二、农民阶层的地位与互动农民阶层是素昧平生最多的社会阶层,在宋代占据了大多数人口。
农民在社会中地位相对低下,缺乏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宋代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他们的生活主要依赖于农田的收成,而农田控制则是农民地位的重要标志。
富裕的农民可能会拥有比较多的土地,贫苦的农民则可能只有一片狭小的土地。
农民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村落的组织和农田的分配上。
宋代农村通常由一族或一族的亲戚组成,他们共同管理村庄的事务,分配农田以确保公平。
同时,村民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共同面对自然灾害和困难。
三、工匠阶层的地位与互动工匠阶层在宋代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是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工匠们以手工艺和技术为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
工匠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通常不具备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也无法参与科举制度。
然而,他们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工匠阶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和合作。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有哪些中国古代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社会等级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从最早的奴隶制度到封建时代的皇帝、贵族和农民,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体系丰富而繁复。
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社会等级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社会等级体系,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结束于公元前秦朝的统一。
奴隶是最底层的阶级,是社会中最为贫困和弱势的人群。
他们被贵族或地主奴役,进行体力劳动或其他辅助性工作。
2. 农民农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也是社会等级体系中最庞大的阶层。
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种植庄稼,为社会提供食物和财富。
农民在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地主或官府的剥削。
3. 士人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体系中的上层阶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这一阶层通常指有文化、教育和学识的人,他们担任政府官员、军官、教师、学者等职位。
士人享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被视为社会的精英。
4. 商人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体系中地位相对较低,被视为低级的社会阶层。
封建社会中,商人被认为是非生产性人群,他们通过经商和贸易获取财富,但被视为贪婪和不道德的人物。
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在经济中的角色逐渐扩大。
5.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体系中,女性地位相对较低。
女性通常被限制在家庭和家务劳动中,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多受到男性的限制和压制。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主要包括奴隶、农民、士人、商人和女性。
不同阶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不平等,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机会。
这些社会等级体系在中国古代持续存在了数千年,并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也给社会的平等和公正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商朝的经济繁荣商人与贸易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商朝的经济繁荣商人与贸易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商朝的经济繁荣商人与贸易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
商人与贸易在商朝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本文将从商朝的经济繁荣和商人的地位两个方面来探讨商朝时期商人与贸易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一、商朝的经济繁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统治者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治理手段,使得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商朝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萌芽。
农业是商朝经济的基础。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农具,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灌溉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大规模的农田耕作和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使得农产品大量产出,进一步推动了商朝经济的繁荣。
商朝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具,这对青铜冶炼和加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商朝的青铜器,不仅在工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而且在形状和器纹上也显示出高度的艺术性。
这些青铜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成为了重要的礼仪器物。
商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且发展较为完善的商业社会。
商朝时期,商人通过贸易活动将各地的农产品、手工产品和奢侈品等进行交换和流通。
商朝时期的贸易多以物物交换为主,但也开始使用贝币作为交换媒介,货币交换逐渐呈现出其特有的特征。
二、商人的地位与贸易的重要性商朝时期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人以其丰富的物资和商业技巧,成为了经济交换的中坚力量,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商人在商朝社会的地位逐渐提升。
商朝时期,商人通过与外地的贸易活动积累了财富,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商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和尊重。
商人的经济地位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商人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些商人甚至成为地方社会的权贵。
古代商人地位
古代商人地位
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社会普遍存在四个阶层,即士、农、工、商,商人在古代可以说备受歧视,秦朝时,商人即使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衣物,唐朝时,商人不能入朝为官,直到明清,商人的地位才有所转变。
古代主要社会资源是土地,由于土地是不动产,土地主和农民也被固定在土地上,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固定在小范围内,生活习俗、文化思想都被这种情况影响,这样便于统治者的管理。
而商人的却是四处奔波,统治者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
古人觉得商人自己不从事生产活动,只靠利用手中的货物低买高卖获取高额利润,而没有给社会带来好处,反而让农民眼红,也想经商,如果大部分人都去经商而没人种植土地,那么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国家的根基将会受到重大的伤害。
相关信息:
秦朝时期国家推行"重农抑商",认为农耕是本业,经商是末业,所以商人阶层受到歧视,他们可以积累大量财富,法律却禁止他们穿戴丝绸衣物、乘坐华丽的车驾,被称为"虽富无所芳华"。
商人和他们的子女都不能从政做官,而且他们被发送边疆从事开荒活动的可能性比普通人更大。
直到两宋时期,经济高度发展,商人开始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权利,社会对商人的鄙视也开始下降,法律对商人的限制开始动摇,元代到明清时期经济进一步发挥在那,民事主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商人的
地位大大提高。
明末清初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明末清初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一、明初商人的社会地位“重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长期奉行的一种经济政策。
《汉书·食货志上》载:“士农工商,四民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商被排在了最末位。
朱明王朝建立后,继续奉行“重本抑末”政策。
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①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
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
”②“重本抑末”,主题在于“重本”,“抑末”是为了“重本”。
所谓抑末,主要是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
中国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一经济政策呢中国的“重本”,不同于西欧18世纪的重农学派③,鼓吹理想农业,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大农业,而是重地主制经济的农业,对于土地利有权和封建剥削关系的确认及对封建剥削对象小农经济的讴歌。
换言之,中国的“重本”,是重在为封建剥削基础的农业土地关系,抑末的基本出发点是巩固封建经济,因此“重本”就特别强调巩固小农经济。
此可谓中国封建重农思想的基本特征。
小农经济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并非同义语(如日本的独立经营农户,现仍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形式二者达到和谐一致。
中国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小农加上家庭手工业,再加上家庭饲养业,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中国……因农业和手工业制造的直接结合而造成的巨大的节约和时间的节省,在这里对大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
”④小农经济所以能在中国长期存在,其原因有二:一是自然因素。
中国的自然条件宜于发展种植业,由此而形成农户经营农业并力求自给自足;二是社会因素。
浅述我国古代商人地位的变迁
浅述我国古代商人地位的变迁
口 !" 宇
内容摘要:我 国 古 代 习 惯 上 把 整 个 社 会 分 为 士 、农 、工 、商 四 个 阶 层 。作 为 社 会 基 本 阶 层 最 末 一 位 的 商 人 ,它 的发展和演变,无 疑 对 整 个 历 史 进 程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影 响 和 作 用 。 商 人 在 历 史 长 河 中 一 路 走 来 ,经 历 人 文 社 会 、 自 然 社 会 的 洗 礼 ,其 社 会 地 位 在 不 同 时 代 有 着 不 同 的 遭 遇 ,查 阅 材 料 ,探 访 历 史 踪 迹 ,本 文 发 表 浅 论 ,初探其一 路曲折变化的过程。
了 建 立 了 商 ,商 建 立 后 ,
由于商部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
其 手 业 相 当 发 达 ,有了更多
的剩余产品,商 被 周 灭 后 ,商族人
由统
变成了奴隶, 每
况 愈 下 ,为 了 过 上 日 子 ,纷纷重
操 旧 业 ,做起了贸易。久 而 久 之 ,
商族人就被视为做买卖的人, •
人们把做卖的商族人统称为
制 ,一 是 为 了 强 国 强 兵 ,为了
战争而 的政策,自
一
所
成为 战争 器的
,
奴隶 族的
求 ,不 为 发 展 和 扩 大 贸 易 ,所以
卩工商食官”制 的 在 , 了当
时商业 手 业的进一 展 。
春 秋 时 代 虽 然 以 “官 商 ”为 主 ,但
是由
力的 展 , 有制
井 田 制 度 的 逐 渐 量 变 ,列国中也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分析,可以从农民工、城市工人、知识分子、商人、职业经理人、政府官员等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中最底层的一个群体。
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而去城市务工。
他们的劳动条件艰苦,工资低廉,待遇较差,缺乏权益保障。
农民工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承担了大量的低端劳动力工作,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中享受的权益和福利远不及城市居民,包括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
其次,城市工人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群体之一、他们通常在城市企事业单位从事一般工种的劳动工作,享受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福利待遇。
城市工人的收入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和住房福利待遇。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工人也面临着工资增长缓慢、工作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又一个重要的阶层。
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从事各种知识型工作,如教师、科研人员、医生、律师等。
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既是国家发展的智力支撑力量,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然而,知识分子也面临着就业竞争激烈、待遇不稳定等问题。
商人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和金融服务。
商人在中国社会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常以经济资本和商业运作能力为支撑,参与市场交易和企业运营。
然而,商人也面临着市场风险、竞争压力和政策变动等挑战。
职业经理人是中国社会中一个不断兴起的新阶层。
随着中国企业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和运营。
职业经理人通常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承担企业决策和运营管理的重要职责。
他们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官员是中国社会中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群体。
他们主要来自政府机构,承担公共事务和决策管理的职责。
政府官员在中国社会中享有特权和地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福利。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与社会阶层的变迁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与社会阶层的变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社会等级的存在和变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话题中涉及到的主要社会阶层有士农工商四个,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社会等级的变迁以及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特点和地位进行探讨。
一、社会等级的演变与变迁1.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状态,社会等级并不明显。
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没有明确分工和职位上的区分。
2. 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开始,人们开始出现分工和社会等级的差异。
奴隶社会的兴起,使得奴隶阶层逐渐形成。
在这个阶段,奴隶主成为社会的统治者,而奴隶则承担着劳动和服务的角色。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古代社会等级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士农工商等阶层逐渐形成。
士代表着统治阶级,以贵族和官僚的形式存在,他们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
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体,他们负责耕种土地,为上层阶级提供粮食和财富。
工匠和商人则分别属于工人和商人阶层,他们从事手工制作和商业交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逐渐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阶段,社会等级和职业阶层的划分变得更加明显。
企业家和商人成为社会的核心,他们掌握着经济资源和财富。
而士农工阶层则分别演变为公务员、农民和工人阶层,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二、士农工商各阶层的特点和地位1. 士:士是古代社会中最高的阶层,他们代表着统治者和精英群体。
士的地位非常崇高,他们拥有特权和荣誉。
士的主要职责是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士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们通常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农: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和主体,他们负责耕种土地,为社会提供粮食和财富。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农民地位并不高,他们长时间被剥削和压迫。
然而,农民的劳动和贡献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趣味拓展: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
趣味拓展:中国古代商人地位在中国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秦朝时,商人即使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衣物,唐朝时,商人不能入朝为官,直到明清,商人的地位才有所转变,从富商巨贾仕途无路到富商巨贾仕途有路。
中国商人咸鱼翻身成功。
秦:不能穿丝绸衣物汉:申报不实没收家财唐:不能入朝为官宋:被歧视的情况好转清:始现红顶商人今天的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而在古代,一些人一生下来就享有特权,一些人则被歧视受限制。
比如商人,在古代是不受人待见的,因为那时“重农抑商”,他们一直不能从政,直到明清,商人才开始步入仕途。
【秦代】*法律规定15岁成年,实际按身高来判断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仅为一方诸侯的时候,国民到了15岁就开始承担国家义务了,包括各种赋税徭役,男子还要出征打仗,服兵役。
当然,这只是法律规定,在春秋战国这样的动荡时期,各国之间人口流动频繁,秦国又大力招揽外来人口以充实国力,所以国民的实际年龄很难确定,于是身高就成了一个客观且易于判断的标准。
秦国曾以身高六尺作为女子成年的标准,男子则是六尺二寸。
秦统一六国后,仍然采用这些标准。
*商人不能穿戴丝绸赘婿后父没有地位秦代,军人、官吏和有土地的自耕农都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享有人身、财产、婚姻和单独立户的权利。
但因为国家政策和社会观念,商人、赘婿、后父三种人的权利却受到限制。
国家推行“重农抑商”,认为农耕是本业,经商是末业,所以商人阶层受到歧视,他们可以积累大量财富,法律却禁止他们穿戴丝绸衣物、乘坐华丽的车驾,被称为“虽富无所芳华”。
商人和他们的子女都不能从政做官,而且他们被发送边疆从事开荒活动的可能性比普通人更大。
赘婿和后父就更没地位了,他们婚后都要到妻子家中生活,子女随妻姓,丧失了自立门户的权利,更没有独立的财产权。
【汉代】*商人依然不能做官,手工业者为“贱民”汉朝初年,法律规定男子满15岁为成年人,开始交纳人头税;23岁开始服徭役,到景帝时降为20岁。
中国商人的地位
中国人有做生意的天赋。
东南亚中的华人数量不足总人口的20%,但却掌握着大约70%左右的财富。
改革开放30年,只要允许国人做生意,就可以将GDP以两位数增长率维持近20多年。
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对商人却是排斥的,即所谓的无商不奸。
而且买卖一旦做大了,也没有好下场,官府通过查抄商人财产,将商人变为肥羊,比如说胡雪岩。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胡润百富榜中超过50%以上的首富们,最后都锒铛入狱。
《全球通史》将1500年作为分水岭,因为那是欧洲崛起的年代。
书中在阐述为什么野蛮文明(欧洲相对中国、印度、奥斯曼等国家,属于野蛮文明),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重商文化,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探险是为了获得财富、殖民地。
几乎同时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则只是为了展示中国皇帝的皇恩浩荡而已。
现代资本主义从欧洲开始,先是葡萄牙、西班牙,然后是荷兰、法国、英国,而英国为何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原因就是商人得到了尊重,可以成为贵族,可以做市长、法官、议员等。
这些人一定可以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来保护私产,那么商人就会考虑如何将生意做的更长远,诚信就成为做生意的前提。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
这句话说的是,每个人都可以逐利,但要遵从诚信和遵守规则。
逐利是人类的本性,没有制度保障的中国商人们,首先缺少诚信的环境。
其次为了寻求政治保护,不得不向官人买保护伞。
改革开放以来所有贪官背后,都会有这么几个商人,他们会随着贪官的倒台而在锒铛入狱。
从这个角度看,只有中国商人获得与其相符的社会身份或地位,才能有诚信的经商环境和做百年企业的前提。
谈现代商人的社会责任
浅谈现代商人的社会责任社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商人是社会的一员,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生存,所以,其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知道,在古代,有着士、农、工、商的排列,昔日在中国的商人,被列为社会末位,甚至被称为奸商市侩,他们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的低下,但那已经是过去了。
如今的中国,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商品经济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的商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已经不是昔日可比的。
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以或缺的商人,其所更担负的社会责任是越来越沉重!而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这“社会责任”呢。
考究近代商人的社会活动,乃至整个商人历史的发展情况,无数的实例和铁证都表明了一点,大多数努力的去实现社会责任的商人都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一个企业无疑不可忽略的是发展自己的企业形象,商人在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声誉,这样子就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以后的经营和发展。
相反,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责任而不对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商人,往往不能把企业带的更加长远。
所以,商人去履行社会活动,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商人本身,都是非常必要的。
昔日在中国的商人,为什么会被列为社会末位,主要原因是那个时代的商人,根本没有所谓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商人在商言商,做生意的人,只要有利可图,便不择手段地去争取一本万利,完全没有所谓照顾消费者利益的事。
现在,时移势易,由于教育普及与进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已大大地提高了。
相应地,做生意的的人,也再不能为所欲为,毫无限制地随意赚取高度利润了!尤其在高度发展的国家,商人做生意,已经完全要配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每个商人,不但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还要加上浓厚的国家意识与观念。
现在做生意的人,虽然要配合政府的经济政策,而受着一定的限制,同时也要兼顾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法立弊生,赚钱始终是商人的本性,尤其在自由企业制度的社会里,一些不合法的经营方式,还是时常发生,而受着民众的批评与责任,因为一般的商人,太注重赚钱了,而少有扪心自问,这种钱应不应该赚?不应该赚的钱,就算好赚也不要赚,因为赚了,社会上可能有很多人,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害。
中国古代的商人与商业
中国古代的商人与商业商业在中国古代起源于商人的经商活动。
古代中国商人通过经营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等方式,参与了国内外的商业交往,丰富了经济文化。
本文将从商人的身份地位、商业活动与制度等方面,呈现中国古代商人与商业的发展概况。
一、商人的身份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人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商人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传统的农耕社会观念,商人在地位上长期处于较低的位置。
不过,随着商业的兴盛,有些商人通过积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逐渐改变了这种局面,成为社会上的重要群体。
二、商业活动与制度古代中国商人的经商活动主要以商品流通和贸易为主。
古代的商业活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水上商业,即通过船只在江河湖海中进行贸易活动;二是陆上商业,主要是通过集市、街市等地进行交易。
商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往来,使得商品得以流通到各地。
此外,商人之间也逐渐形成商会、商团等组织形式,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并参与商业决策。
古代中国商业活动还有其独特的制度,如信用制度、货币制度等。
信用制度是古代商人之间建立信任的一种方式,商人们通过互相保证信用来进行交易,这一制度在商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货币制度的出现则使得商业交易更加便捷和规范化,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与价值尺度的双重角色,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商人的社会形象与评价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形象与评价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商人经商所创造的财富和商业活动所带来的便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一些商人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并且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推崇。
另一方面,商人的经商行为也有时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由于商业活动中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和不端政策,有些商人被认为是唯利是图、伤害社会利益的代表。
因此,商人在古代社会的评价是复杂且多变的。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商人与商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中华民族产生在独特的地理坏境里。
它的发源地主要在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地处内陆, 拥有四周封闭、安全而又广阔的大平原, 泽雨充沛、土地肥沃, 特别利于农业的生产, 在这种环境下, 单个的农户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而无需与其他农户产生太多的联系。
农户通常是以一夫一妻制为单位, 实行男耕女织。
因此中国古代一直以家族为本位并形成牢固的宗法制度, 两千多年来, 尽管不断地改朝换代, 然而这种小农经济的结构却一直未变。
农业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根本, 统治者依赖农业而生存, 以至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最终也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这样的农业大国里, 注定了商人的奇特的历史地位。
提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阶层, 人们容易惯性地认为他们是生活在重农抑商政策下郁郁寡欢的一群。
实际上,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一番起落沉浮。
秦汉以前, 中国社会有过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秦汉之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商人在中国社会上一直都很活跃,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 处于四民之末。
直到16世纪传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松动,两宋之后尤其明清时期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论受到批评和质疑,商人地位得到了提升。
一、春秋时期:商人的黄金期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周王室衰微,多元的政治格局迫使东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统治者纷纷把国力强盛与商业联系到一起,他们认识到:“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同富国,下则富家”,“商不出则三宝绝”,因此,纷纷实行重商政策,争相招揽商贾。
齐桓公任用商贾出身的管仲为相,靠商业富国而“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
国视商业发展作为国之存亡的关键,为此,郑国十分重视对商人权益的保护,公元前522年,晋国使者韩起谒求郑国国君为其向郑国一位商人索取一只玉环以拼成一对,子产以郑国二百年前与商人订立了只要商人不叛国,国家就不强买或夺取商人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活动为由而拒绝帮助索取玉环的要求。
此事虽小,却足以说明郑国对保护商人利益的重视。
春秋后期至战国,著名的大商人不断出现,范蠡、子贡、猗顿、郭纵、白圭都以其高超的政治和经济谋略成为纵横捭阖、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其成就亦为后世商人所推崇。
战国晚期,大商人更趋活跃,富商巨贾往往以其雄厚的财力而得到国君的尊重,有的将政治投资为其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吕不韦以其千金之巨帮助落难赵国充当人质的秦皇子子楚,后来,子楚继位,任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赐河南洛阳十万户为其食邑。
春秋战国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大转型时期,商人以其顺应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就了几千年来让后世商人最为怀念的最美好的黄金时代。
二、传统封建社会:四民之末秦的统一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其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政治由分裂割据走向了大一统。
统一伊始,秦始皇宣布“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把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
他把商人及其子孙视同罪人,发配边郡戍卒,还把六国富商大贾迁徙到咸阳、巴蜀之地。
汉高祖统一后,“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令市井子孙,“不得仕宦为吏”,继续以抑商作为国策。
到武帝时,海内一统,国力强盛,对商人实施最为严厉的打击政策及措施,并将抑商政策系统化。
董仲舒更是发展了孔孟之道,将义利之辨发展为人与非人之辨“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己”。
用儒家标准衡量经济即“利”,技术为“小人之末技”都不是值得看重的东西。
儒家文化是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思想根源。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商人自然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社会尊严。
后世的抑商只是在此基础上有所损益。
如在禁榷方面:唐朝凡私贩茶三次,数量达一百五十公斤者即处死。
后晋初“凡带私盐,十斤以上,即处处死,利硷煎盐者,不论斤两皆死”。
后周则“诸色犯盐曲五斤以上,并重杖处死”。
宋规定:“犯私曲至十五斤以上,以私酒入城至三斗者,始处极刑”。
明代朱元璋甚至杀死了走私茶叶的女婿。
在对商人歧视方面,继汉高禁市井子孙出仕之后,历代多有类似法令。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诏令,工商不得仕进。
唐制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
明朱元璋令“加意重本折末,令农民之家,许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
虽然在封建分裂及统一的政权建立初期,统治者或为增强实力、或为休养生息巩固统治暂时放松对商人抑制,商人有过瞬间的喘息和发展,但随着统一王朝的政权巩固及国力恢复,统治者便迫不及待地厉行抑商政策,采取措施抑制商人的发展。
由于统治者长期推行的抑商、贱商政策,商贾虽以末致富,有的甚至富埒王侯,但在传统社会中的分层中却居于四民之末,仕为四民之首,一贫如洗的的仕子往往受人尊重。
传统社会的农民虽然极其艰苦,但视农业作为封建社会的国本,为固国本,要农民安于艰苦的农业生活,就必须抑商、贱商。
因此商人在传统的社会分层中位居农夫之下。
三、清末:农商皆本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晚清政府国门洞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逐渐进入封建经济体内,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外国资本主义影响下,自然经济面临解体,中国也出现了最初的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本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商人开始以更为积极的姿态争取政治权利并参与政治活动。
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其四民之末的社会地位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早期代表王韬认为世界已经到了通商“越乎境外”的时候,就必须抛弃“重本抑末”陈腐论调,而应把工商业作为国家之本,薛福则把商人说成是“握四民之纲”的人,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把商提到了整个国民经济枢纽的地位。
清朝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维护其日益动摇的统治,不得不开始推行“新政”改革,其中包括实施“预备立宪”等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内容,把发展商业作其挽救其统治的良方。
至此,清政府虽因其统治基础和阶级性质不可能采纳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商人国本”,但却不情愿的把商人地位提到了更高地位置。
四、民国初年:以商为纲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把商业作为国本的重要地位,在清王朝专制统治下,把商人放在四民之首地位显然不能如愿,但却显示了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近代舞台上跃跃欲试的姿态。
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经过这场革命,中国民族资产阶的社会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南京临时政府积极推行“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唐力行先生称之为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
至此,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把发展商作为“国之根本”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民国初年的临时政府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经济的发展,政治上的自主使得商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但随着一战结束,世界资本主义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发展遭受到严重打击,而军阀政权以及之后的蒋介石政权不但未能给予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保护,还处处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只能短暂停留在民国初年。
从此“黄金时代”永远成了资产阶级美好记忆中的一个苦涩的梦。
五、建国后:商业的复苏回望历史, 看看现在,我们会发现现今的中国商人拥有着较之以前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商品经济已不仅仅是萌芽、发展和短暂的繁荣, 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 广泛、频繁、密切的国际商事交往为商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交通的便利, 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又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自1978年之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 加入WTO使中国商人赢得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为了发展经济, 对商业也出台了诸多的鼓励政策,并且积极地为本国商人创造商机。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商人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宽松的经济大环境。
这些是以前那些“一足着白履, 一足着黑履”,倍受歧视和压制的古人们想都想不到的。
当然, 较之西欧经济发达国家, 我们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进一步的放松政府管制, 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评价机制等等。
但是毕竟这已今非昔比。
对商人自身而言, 需要的不是争取发展机会的抗争,而是如何让自己做的更好的努力。
要想在有利的经济环境中有所成就,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商人们虽然各有商经, 但是诚实守信应是其中重要的法则。
结语纵观商人在中国社会漫长历程,商人在社会地位历经曲折变迁,其对社会地位高低受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统治阶级意志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在两千多年来中国强势的国家大一统专制体制之下,基本上决定了各个时期商业及商人发展历史的兴盛衰败,这也导致了中国历代的商人们逐渐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依附于国家政治的服从心态。
统治阶级的意志更多的在决定了商人命运。
在现今社会, 从某种角度来说,商业是否发达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是否强大的标志。
商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早已不是受贬斥的行业, 而是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重。
可以说, 今天的中国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是形式上由地到席的改善, 而是实质意义上明显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商人作为一个整体在珍惜这种地位,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 如何提高自身的精神层次, 更好地信守规则, 履行诚信义务, 进一步提高自身在文化层面的地位, 是应该多多予以考虑的。
可喜的是, 中国的商人阶层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在进步, 他们走过漫长的历史,在争得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 获得物质的富足之外, 更将赢得精神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