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上讲,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主要朝三个方面发展,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系统化。
第一个方向就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浪潮,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也是大势所趋。从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全球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其一,就是货币的虚拟化程度增加,各国之间汇率成为一种政策工具。由于国际购买力主要根据汇率来衡量,因此,各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下就成为一种政策博弈的工具。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结果,导致了日本10年左右的经济衰退。在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很大,曾几何时,现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同样很大。那么这些都说明汇率的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之间博弈的工具,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主权在我的原则。当然我们要考虑各种因素,但是汇率主权问题我们不能跟着别人的意见走,所以这是第一个特点。
其二,是资本的流动、规模和速度都在增大。这种流动的特点也逐渐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资本的流动比以往时代都要迅速,亿万的资本在一秒钟之内可以迅速地转移到几万里之外的地方。
其三,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集成化日益发展,也就是说各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美国次贷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巨大打击可见一斑。
其四,就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在这几十年之内,金融创新层出
不穷,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不断被推出,使得现在金融衍生品总的量大大超过了世界的GDP,大概是8到10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发挥金融衍生品防范风险、对冲风险的功能,防止金融衍生品方面的过度投机,也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提高我们自己的国际金融竞争力,即通过金融改革来适应这种金融全球化的特点。
一是,要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在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等方面,我们的知识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实际操作的经验就更少了。所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我们经常遭遇失败,像在期货方面就出现过中航油、中储棉、中储铜等事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是,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金融经营管理的人才。在这个方面我们要依靠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的策略。
三是,要正确地去运用各种金融创新的工具。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证明,金融创新工具运用不得当的话将引发巨大风险,况且像中国这样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银行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造成的风险会更大。
第二方向就是市场化。它包括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市场化和不断丰富市场参与者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率的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成本,它实际取决于险和交易成本,所以利率本身不应该是固定的,它是跟着风险和交易成本来变化的。比如农村金融、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较高,因为
它们所需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能风险要高一些,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不那么健全,特别是财务管理,所以它的交易成本也相应比较高些。所以这个利率应该市场化,应该有一定的浮动空间,不管贷款利率、存款利率都应该有这样的考虑。
当然,我们现在也是在逐步推进,在另一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基准利率的确定。在这个基准利率的确定上一般是两种方法,一种是采取银行拆借利率,另一种是用短期国债滚动的利率。当然我个人是比较赞赏后者,当然我们现在央行正在推行前者。我们国家实际上这种拆借隔夜的比重占的并不是像国外那么大,反映市场没有这么灵敏。而国债,当然我们现在国债自从总量管理以后,应该说发行短期国债的条件是具备的,但是我们现在国债的期限结构还不尽合理,短期国债整体上比较少,如果我们发行三个月的短期国债,通过银行形成一个基准利率,可能有它比较好的一方面。当然这个是学者之见,最后央行怎么决定还是这个,当然这里有银行和财政部之间的关系,因为国债是财政部管,利率是央行管。
第二,就是汇率的市场化。汇率它本身,我刚才说了,汇率本身它反映的是一个购买力衡量,大家知道购买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购买力,商品和服务做分子,货币量做分母,货币供应量不断变化,商品服务量不断变化,购买力不断变化,但是我们汇率又是相对固定的,这实际不符合市场的规律。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的汇率确实是应当不断的改进,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去改进,按照购买力的变化,按照供求关系来推进汇率的市场化。
我在99年的时候曾经讲过,就是三步,第一步,在美元强势的时候盯住美元,第二步,是盯住一篮子,第三步是人民币安全自由可兑换。我们从2005年7月开始,基本上是盯住美元改成了参考一篮子,参考和盯住是不同的,参考是透明度低,灵活性高,盯住是透明度高,灵活性差。什么意思?如果盯住的话,你要告诉他你这个篮子里有什么币种,每个币种权重是多大,如果是参考的话我不告诉你,反正我是参考,我说多少就是多少。所以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所以这个也是国际上很少的参考一篮子的办法。但不管怎么说,总算往前推进了一步。
但是在参考一篮子情况底下,我们从05年7月到现在,人民币总体升值将近20%,说明浮动了。这个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管理的目标区域浮动,就是说如果是在目标区之内的话不要过多的去干涉,但是如果超出目标区了,那央行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当然最后人民币必然要走向自由兑换,现在大家知道96年我们清偿账户是放开了,我们的资本账户现在没放开,根据规定,我们有43个分账户,43个分账户里大体上有20个基本上算放开了,所以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一段路怎么走?需要我们逐步去推进。蒙代尔先生曾经跟我说,2008年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最好的一个奥运会的时候人们买,我说我看可能条件不成熟,因为第一,我们的管理能力,在汇率问题上你只有管得住才放开,第二,就是要看当时的国际形势,要看美元、欧元、日元的相对强弱势,选择一个最好的时机。所以我认为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可兑换只是个时间问题,虽然说现在没有时间表,但是我认为
为期不会太遥了,当然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因为我不是周小川。这样呢,我们的汇率是把它到了全部自由可兑换,人民币可以成为一种世界货币之一,世界流通货币之一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汇率制度完全市场化了。
市场化第三点,就是要不断的增加市场的参与者,现在我们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多数都还是国有股,外资和民资还不太多,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这点规定很明确。所以我认为要增多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当然,这个参与可能有一定的规定,要从国家安全各方面出发,比如我们现在规定银行外资单个不能超过20%,整个不能超过25%,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引进更多的参与者,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参与金融。就像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它是比较少的,所以我想市场化恐怕要遵循这样一些路。
第三个方向就是系统化。系统化我觉得要这么认识,第一个认识,就是金融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就金融谈金融。金融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实体经济是属于生产、制造、流通、置换这种范畴,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虚拟经济里产生的问题会传导到实体经济里去,实体经济里产生的问题会传导到虚拟经济里去。所以不能就金融看金融。所以现在美国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力量,就是为了使它不至于从金融危机变为经济危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把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像十五大报告里讲的,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