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第1组 林纾与严复翻译比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视角 分析两者翻译
(1)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学者提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2)1971年,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翻译批评 的可能与限制》中提出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坚持以原 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
(3)此后,其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摆脱了以原语
《不如归》(林纾的翻译活动,前后持续了近30年时 间,据称他翻译的作品达185种,涉及11个国家的 98位作家。)
严译八大名著
赫胥黎《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亚当·斯密《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爱国教育家
首倡体智德三育思想 批判旧学抨击科举 兴办资产阶级学校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思想
先进政论家
严复在甲午战争以后,戊戌变法以前,发表许多 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作用的政论性文章,如《 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原强》、《 辟韩 》等文章,以及他在译著中写的按语,对 当时的人 们具有启蒙的积极作用。
为中心的等值论,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ie) 。认为要达到某种翻译目的,译者应该选择
适当的策略。
(一)林纾、严复所处时代背景及翻 译目的:
林纾(1852-1924年)和严复(1854-1921年)都生活在1840年鸦片 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 加深。
在“林译小说”大量出现以前,章回体是我国传统的长篇小 说的唯一格式。
《巴黎茶花女遗事》 打破章回体体裁
“中国的章回小说的传统体裁,实从他开始打破.虽然现在还 有人在作这种小说,然其势力已大衰。”
———郑振铎《林琴南先生》
开创语言新体
“林纾译书所用文体是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 于弹性的文言。它虽然保留若干“古文”成分,但比“古文” 自由得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量很宽大。”
译文二:赫骨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列大将 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 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 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译文风格对比及译文二采取此种风格的原因。意译?wenku.baidu.com
———钱钟书《七缀集》
十九世纪末,有两部译书惊醒了当时的知识界,推动 了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一部是1898 年正式出版的福建闽 侯人严复(又陵,几道,1853—1921)译述的英国赫胥黎 的《天演论》,它以进化论思想启发了人们要变法图强, 从而人们又觉悟了图强必须反帝;另一部是1899 年开始刊 布的福建福州人林纾(琴南,畏庐1852—1924)译述的法 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它以发展真性情的思想 启发了人们想到婚姻自由,从而人们又觉悟到必须在更广 泛的范围内反封建。
林纾的翻译生涯从翻译活动和翻译特色等方面可分为早期( 1897 1907 年)—— 投身翻译,醒世救国;中期(1907 - 1911年) ——以译 书之实业,为政治之所用;后期( 1911年之后) ——政治落魄,笔走无 神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思想变化均影响到他的翻译,而且每个阶段的 翻译总体都表现出“政治为灵魂,翻译为实业”的特点,即在三个阶段中 ,林纾均以翻译为实业,来实现他“爱国与救世”的政治目标。
林译小说曾经滋养了一大批作家,有郭沫若、茅盾、冰心 等文坛巨擘。
从某种意义上说,林纾翻译的作品是“五四”新文学的胚 胎,由此,而他也成为中国新文化先驱,译界之王,并留下了 “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我自己就是读了他的翻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 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 《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
另外,林纾常用中国的经验来翻译西方的小说。 例:
翻译策略总结
林纾
严复
归化意译与异化意译兼而 有之;
改写;
“耳受手追”,加工润色 发表出版
高度归化意译;
改译、删节、增补、加按 语、注评、换例言;
选择性翻译
(四)贡献
林译小说贡献 文学 社会
对近现代文学的贡献
革新 正名 影响后人
打破章回体传统体裁
1.严复的基本翻译策略—归化意译
1>.严复的基本翻译标准:“信、达、雅”三字原则
原文: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坟堆),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外形,轮廓)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植被)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峡谷)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选自--《天演论》开头
译文一: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当凯撒到达不列颠 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屋子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 野处于一种所谓“自然状态”。也许除了若干突起的坟墓已 在几处破坏了连绵丘陵的轮廓以外,此地未经人工修葺整治 。薄薄的植被笼罩着广阔的高地和峡谷的斜坡,还没有受到 人劳动的影响。
林纾:林纾之所以选择翻译外国文学,是他期望以 文学翻译来启发民智。他以“欧人志在维新”,外国 作家“多以小说启发民智”为例,曾言:“余老矣,报国 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我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 摅其胸臆” 。显然,他的翻译动机及旨趣都是寄望 从外汲取营养以提升民智,改革现状。
(三)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运用
林纾与严复翻译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s and Yan’s Translation
--brought to you by group 1
林纾、严复其人
林纾(1852~1924),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原名群玉,秉辉,字 琴南,号畏庐、畏庐居 士。别署冷红生。我国 近代影响最大、成就最 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 文、小说、诗歌、传奇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 诣和贡献。
严复(1854 ~ 1921), 福建侯官人,清末资产 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 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 理的“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
林纾的主要译作
林纾(“林译十大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吟边燕语》 《拊掌录》 《迦茵小转》 《离恨天》 《现身说法》 《块肉余生述》
严复翻译的八部著作,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哲学 、逻辑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学科。每一部都是 经过精心挑选的,是从中国的现实政治需要出发的 ,使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获 至宝,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小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器物 ”无法抵御外敌入侵时,转而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和文化。出于同一时代的林纾和严复抱着救亡图存 、保种保国的目的和热情,翻译了许多外国著作, 对“启发民智”起到了积极、重大的影响。“启发 民智”的目的使得他们在选择翻译文本时力求为翻译 目的服务,在应用翻译策略时也试图达到翻译的目 的。两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是我国近现代两位伟大的翻译家。
———钱钟书
继承传统古文优点和风格,冲破古文森严的戒律,在语法、 句法上进行了必要的革新。
把白话口语、外来语乃至欧化句法引入译文。
促进了语言和文体的变革。
提高小说地位
明代以前,小说地位低下 “小道 ” 打破轻视小说的传统见解 改变了中国人轻视外国小说的陈腐观念 自他之后 “小说家”说法
“自他以后,中国文人,才有以小说家自命的;自他以 后才开始了翻译世界的文学作品的风气。”
历史小说如《撒克逊劫后英 雄略》;
军事小说如《利俾瑟战血余 腥记》;
冒险小说如《鲁滨逊漂流记 》;
实业小说如《爱国二童子传 》;
神怪小说如《哈葛德的三千 年艳尸记》;
政治小说如《黑奴吁天录》 ;
讽刺小说如《魔侠传》.
对文人的影响
林译小说对一大批近现代作家文学倾向的形成、文学道路 的选择产生过直接的影响。
———郑振铎
近代小说题材:
扩大小说题材
爱情小说如《巴黎茶花女遗 事》、《迦茵小传》;
侦探小说如《歇洛克奇案开 场》;
家庭小说如《不如归》;
伦理小说如《鹰梯小豪杰》
社、古会《代孝小以女说才耐如子儿《佳传块人肉》、余 ;侠生义述公》案和讲史、登》小美);说国的题作美材家洲为阿童主丁子(万今里译寻奥亲尔记
严复则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政 治、经济、文化制度来启发民智, 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二)翻译目的影响翻译文本的选择
严复:严复选择的翻译文本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 包括法律、政治、经济、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等 众多方面。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 文化制度来启发民智,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严复思想贡献
进步政论家 爱国教育家 杰出翻译家 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家
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 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 ,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
杰出翻译家
开创了中国自由翻译的新时代 厘定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使用了“非正法”的宏观翻译手段 翻译副产及其他
总之,意译和删节、增评、加按语、加注评等非 正法翻译策略都属于归化的范畴,这些方法使严 复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下更有效地译介外国学 术名著为救国富国服务。
2.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也是归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纾的翻译 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译”。而且为了更好 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 文进行任意删减或增补。
Wealth of Nations 斯宾塞 《群学肄言》 Study of Sociology 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 On Liberty 甄克斯《社会通诠》 History of Politics 孟德斯鸠《法意》 De L’esprit des Lois 约翰·穆勒《名学》 A System of Logic 耶方斯《名学浅说》Primer of Logic
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朱自清、冰心、钱钟书等都有过 嗜读林译小说的经历。
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指出:“林纾翻译的兰姆改写的莎士 比亚戏剧故事集《吟边燕语》也使我感到无上的兴趣,它无 形之间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据周作人回忆,早年鲁迅遇到林纾翻译的小说,每本必读, 所以鲁迅早年的译书风格跟林纾相近,不但使用文言文,而且 大体是意译。
2>.严复在翻译过程中还采用了删节、增评、加按语、注评 等特殊的方法。
(1)删节是指严复有选择地翻译原文;
(2)增评是指严复翻译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词句即添加了 一些议论性或评说性的文字;
(3)加按语是指严复翻译时会在译文章节的结尾或中间评 论作者的观点,大胆结合中国局势阐述自己的观点。
(4)注评是指译者对译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语义作补充说 明或对疑难字词进行解释。
———蒋锡金
因文见道 翻译救国
反帝爱国 争取民族独立 政治小说 《黑奴吁天录》 宣传追求个性解放 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想
林纾在《不如归》序中说道:“我年龄已大,报 国时日无多,所以自称“叫旦之鸡”,希望以此唤醒 同胞勿忘国耻家仇。”
他虽然未在政治前台冲锋陷阵,却用手中的 一支笔, 自觉的把文学翻译与中国人们反帝爱国的 事业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