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纾和林纾的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化关系

课程论文:浅析林纾及林纾的翻译学号:A0839001 姓名:陈杰

浅析林纾及林纾的翻译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从古到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翻译思想及理论层出不穷,关于翻译的标准也不一而言。就翻译本身而言,一般的翻译人员无需有复杂的翻译思想,只要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境外作品,用通达、符合本民族文化的要求的语言描述即可。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翻译活动千百年间从未停止,但是翻译这门职业并未获得世人应有的尊敬,也并未承认他在文化交流中应有的价值。若单从翻译学科的角度讲,原作与译作的等值、可译与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中争论的焦点,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发展,近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各持己见。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这样描述翻译:什么是翻译,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将原作在文本里的表达的含义通过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但林纾的翻译若只单从翻译学科的角度看,是不能够用翻译标准来衡量其成功或失败的。林纾的翻译与他所在特殊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所以只能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林纾个人和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翻译活动前后可大抵分为两个时期,辛亥革命之前,与辛亥革命之后。林纾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社会本身处在变革的年代,且自身政治腐败,经济科技十分落后,面临着外国列强的经济文化的双重侵略。林纾作为一个受过封建

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思想中有进步的东西,也有落后的东西。《闽中新乐府》是林纾公开发行的第一本诗集,诗文通俗易懂,号召民众反帝救国,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方式十分不满,因林纾生活贫苦,在他的作品里很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疾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林纾鲜明的民族思想。与维新派不同的是,他不但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看到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和昏庸。这也是后来林纾从事翻译的思想基础。

林纾本应该是一个极其成功的翻译家,翻译阶段前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林纾笔锋渐老,且坚持自己的古文章法,为当时文化潮流所不容。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描述极为贴切:“一个老手或能手不肯或不能再费心卖力,只倚仗积累的一点熟练来搪塞敷衍。前期的翻译使我们想象出一个精神饱满而又集中的林纾,兴高采烈,随时随地准备表演一下他的写作技巧。后期翻译所产生的印象是,一个困倦的老人机械地以疲乏的手指驱使着退了锋的秃笔,要达到“一时千言”的目标,他对所译的作品不再,也不甚感觉兴趣,除非是博取稿费的兴趣”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林纾仍可作为近代翻译中重要的人物,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功不可没,他前期翻译作品对于当时的时代和人群,有重要启蒙意义。

下面分两部分简要说说林纾的翻译及其翻译成就。

一,翻译活动本身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媒介,在不同文本对象,不同时期,不同翻译目的含有不同功能,不同翻译家有不同翻译理论。林纾的翻译目的可以简要描述如下:他的翻译活动不以语言或者翻译文本本身为目的,林纾的翻译目的在当时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是以呼吁民族放弃偏见,寻找中西文化相通之处,积极向西方学习,宣传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为目的。林纾对西方小说的翻译完全处于非文学的目的与动机,提倡翻译西方小说是为了传播和输入在当时看来是代表着先进的西方知识和文化,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只是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载体。林纾的翻译目的在翻译《黑奴吁天录》中体现尤为明显,他认为该书能惊醒国人亡国绝种的危机感,激起国人的爱国之心,增强其自强意识并起而挽救民族的危亡,该书也是林纾翻译小说中的佳作。

林纾的翻译使得大量外国小说介绍到中国,意义不可低估,郑振铎先生在《林琴南先生》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个时候,还以为中国的不及人处,不过是腐败的政治组织而已,至于中国人的文学却是世界上最高的最美丽的,到了林先生介绍了不少的西洋文学作品进来,且以为史各德(司各特)的文字不下于太史公,于是大家才知道欧美亦有所谓文学,亦有所谓可与我国的太史公相比肩的作家”

除此之外,林纾也关注个人发展,对于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在当时的境况下,林纾作为一个受过封建正统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认同,非常难能可贵。林纾在妻子亡故后与

人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反响热烈,“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外”人们认识到外国人也有与国人类似的情感,也有忠贞重情义的女子,让中国人认识到国外的生活及社交,这对于开拓国人思想、眼界,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一部林纾所译言情小说:英国作家哈葛德的《迦茵小传》,这个作品的原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并无地位,但经过林纾的翻译,却在中国年轻人的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在林纾的翻译目的,或者说林纾本身的翻译行为,在辛亥革命之前,也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对于国民思想开放,让国人接受西方民主自由的观念,接受西方的文化,有很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写:“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所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的是Haggard的《迦茵小传》。那女主人公的迦茵是怎样的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诱出了我大量的眼泪呦。”

二,林纾的翻译艺术

在翻译史上,林纾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不同外文,为其他很多翻译家所不齿。但经林纾翻译的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大,使之当之无愧授予翻译家这一称号。郑振铎在《林琴南先生》一文中写道“林琴南先生的翻译,据我所知道的,自他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起,至最近的翻译止,成书的共有一百五十六种,其中一笔三十二种是已经出版的,有十种则散见于第六卷至第十一卷的小说月报而未有见单刻本,尚有十四种则为原稿,还存于商务印书馆未付印。”除了郑振铎先生的统计,其他统计比这个数据还

要多些,由数量可见,林纾实在可以是一位兢兢业业的翻译家。关于意译还是直译的问题,林纾的翻译则不能用直译或者意译来解释,林纾的翻译是一种从新创作,由于不通原文,他只能根据口译者的叙述从新刻画,从新创作。但是对于原文的地名和人物名称,由于不能重新创作在翻译中予以保留,完全忠实于原作,按照读音翻译相应汉语,这对于不懂外文的林纾,也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他的翻译最与众不同之处,也是让他大放异彩之处,下面简要总结如下:

1,林纾的翻译小说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古文功底,他的文言译本有时比英文原作更为出彩。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说:“林译除狄更斯、欧文以外,前期的那几本哈葛德的小说也颇有他们的特色。我这一次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本,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哈葛得的原文很笨重,对话更呆蠢板滞,尤其是冒险小说里的对话,把古代英语与现代英语杂拌在一起。”林纾的翻译小说语言优美,得益于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对于古文的精湛的驾驭能力,成就了他独到的翻译艺术,并且就林纾个人而言,他倒更愿意别人称赞他的古文而非翻译小说,由此可见,林纾的翻译和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是不能分开的。

2,林纾的翻译小说有其自身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林纾虽然在翻译过程中不通西文,但是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敏锐地从口译者的口述中感受到原作的独特魅力,再用其独特的语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