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

1.课程

答: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

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

中。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框架上的区别。

①课程标准有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教学大纲没有前言。

② 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

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

③ 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

容:教学内容及要求。

④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

与利用建议,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注意问题、考

核与评价。

⑤课程标准有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教学大纲没有。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别。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教师教学的最高要求,重点是教学工作的规定

教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目标上的区别课程标准:

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大纲:强调知识与技能,偏重认知发展水平,忽略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大纲强调的是

教师的教,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略学习方式和策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

(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评价观上的区别课程标准:

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

为一体,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教学大纲:规定的

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

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

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

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

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

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二、简答(每题 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

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

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

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

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

下几个特性:

(1)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

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

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

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

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

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

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

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2)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

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

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

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

动发展。

(3)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

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

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

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 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

地落到“总数是多少” 、“怎么分的”、“分成几分,每份是多少” 、“还有没

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色” 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 、“春游应该注意什么” 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

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 4)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