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合集下载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通过交易完成资源配置。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并非总是按照理性的预期运行。

非理性行为,即人们在决策过程中违背理性思考,导致市场产生一系列不确定和波动。

本文将探讨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非理性行为给市场带来了波动和不确定性。

投资者常常受到情绪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其买卖决策可能不基于理性的分析,而是受到市场情绪的驱使。

例如,当市场处于上涨情绪时,投资者可能会盲目跟风追高,导致股市出现过热的局面;而当市场情绪转变为恐慌时,投资者可能会抛售资产,引发市场的恐慌性下跌。

这种非理性行为会使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增加投资风险。

其次,非理性行为扭曲了市场的资源配置。

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资源应该流向效益最大化的领域。

然而,非理性行为可能导致人们对某些资产过度看好或过度悲观,从而使得市场对这些资产的需求超过了其实际价值。

例如,当投资者被某种投资热潮迷惑时,他们可能会购买过高估价的股票或其他投资品,而忽视了其他更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这种非理性的资金配置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市场的效率降低。

此外,非理性行为还可能诱发市场的泡沫。

泡沫指的是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内在价值的情况。

当投资者过度买入某种资产时,其价格会被推高。

然而,这种价格上涨可能并不反映其真正价值,而是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泡沫是不可避免的。

泡沫的形成不仅对投资者造成风险,也可能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严重的问题。

当泡沫破灭时,市场价格会快速下跌,投资者的损失也将迅速扩大,给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呢?首先,人类天生具有情感和社交性。

这意味着我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人们往往容易受到其他人的看法和行为的影响,建立起一种群体行为。

当人们决策时,他们倾向于相信群体智慧,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

这种心理倾向给市场带来了群体行为的风险。

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非理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中国股市非理性现象及应对论文

中国股市非理性现象及应对论文

浅析中国股市非理性现象及应对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1摘要:中国股市在经历数年非理性繁荣之后,伴随投机泡沫的破灭,如今又进入非理性暴跌期。

为对中国股市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非理性现象给出更具开放性的全面的剖析,本文区别于传统的单一视角,试图综合不同学科观点,从行为金融学、周期理论、中美证券市场发行制度对比等多视角对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现象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出应对股市非理性的政策与投资决策建议。

关键词:非理性行为金融周期理论中国式价值投资一、引言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其快速成长堪称奇迹,已成为世界股票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中国居民理财的重要途径。

但二十一年中不规范发展的案例数不胜数,直到今天,监管不足、内幕交易、投机盛行、制度不完全等问题仍然无法有效克服;中国投资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十一年里,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跌宕起伏和全球经济的大落大起、货币政策的周期性调整、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监管层日益深入的制度变革的洗礼,直到今天,“政策市”、“圈钱机制”、“造富机器”的质疑仍然不绝于耳。

为此,研究中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现象及其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绝大部分,他们的决策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

(一)频繁交易造成投资者频繁交易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拥有更丰富的信息且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相信自己基于上述信息的预测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情绪容易受到市场行情短期波动的影响,很多实证研究都说明市场中部分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会对投资者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投资者跟随进行相类似交易,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从众”或“羊群效应”。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论文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论文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论文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摘要: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市场的稳定和个人的财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了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其后果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情绪偏差、信息失真和认知偏差等方面。

这些非理性行为往往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投资者的亏损。

针对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市场监管,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理性决策能力和投资意识。

此外,金融机构和投资顾问应加强客户风险教育,推动客户进行多样化的投资,以降低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影响因素、后果、应对策略一、引言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投资行为对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个人投资者往往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导致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投资者的亏损。

因此,研究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于提高市场效率、保护个人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点1. 情绪偏差个人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往往在市场价格上涨时过于乐观,在市场价格下跌时过于悲观,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错误。

例如,当股票市场上涨时,个人投资者往往过于追涨杀跌,盲目购买高估的股票;而当股票市场下跌时,他们往往过于恐慌,惊慌出售持有的股票。

这种情绪偏差导致了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投资者的亏损。

2. 信息失真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根据自身所接触到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忽视了其他重要信息的存在。

这种信息失真导致了投资决策的错误。

例如,个人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往往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忽视了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状况等重要因素。

这样的行为往往导致了股票的高估或低估。

3. 认知偏差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

例如,他们很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情况,认为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不愿意改变观点。

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CAIXUN 财讯
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何 庆 / 文
传统金融学以理性人,有效市场假 说为基础的理论,已经不能够解释市场 的诸多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将投资者 看作是非理性人,并将投资者的心理活 动考虑到投资行为的产生,具有非常切 合实际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行为金融理 论进行阐述,接着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 处理的方式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 资者的认知和行为。结果表明,确实存 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最后,基于行 为金融理论的基本成果,提出相应的投 资策略和相关政策建议。
解处理信息时,往往会由于信息呈现的
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2)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
第一,过度自信。对过度自信的检
验,通过对学者之前所得调查数据的统
计,也可以很清楚的解释此现象。针对
过度自信设计的题目是:
如果你在股市投资并获利,您认为
最主要的原因是()
A.有内部消息 B.投资技巧好
Hale Waihona Puke C.运气好D.大环境好
-78-
国内对于行为金融的研究主要开始 于 90 年代后期,主要是对国外相关文献 的综述和介绍。主要运用国外已得出的 研究结论,检验国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行为是否存在已经揭示的偏差。
投资者行为金融理论 (1)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由卡尼曼和沃特斯基 提出。该理论认为大多数的投资者并非 是标准的理性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常常表现出的都是 非理性,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
延申。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所不同的是,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中将投资者分成两
类:一是噪声交易者,二是信息交易者。
我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及偏
差分析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李天择(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摘要:文章联系中国证券市场实际分析了投资者的三种非理性投资行为。

这些非理性行为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

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繁荣的因素。

研究表明,投资者认知偏差和信息不透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字: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行为;非理性1投资者行为理论综述1.1经典金融学的无约束理性假设传统主流金融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架构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完善、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以及理性预期等经济学的理想假设。

在传统主流金融学看来,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具有不受限制的理性,即投资者的认知能力、运算能力不受任何约束,因此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无所不包的概率计算:投资者的所有活动都是以扩大自己的预期效用为目的的,他还预期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也都以扩大他们自己的预期效用为目的: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及全体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认同,因而,证券产品的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利润。

简言之,经典金融学是以完全理性的投资交易行为和完美无暇的市场基础为其理论假设的。

1.2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假设在经典金融学理论发展的同时,有关金融市场的经验研究发现实际中存在着许多主流金融理论所不能理解的异常现象,主要包括:易获得性偏误、代表性偏误和锚定性偏误、价格反转、价格惯性、规模溢酬、封闭基金折价现象、过度自信、交易过度、后见之明、反应过度、反应不足、损失厌恶、认知失调、时间偏好、自我控制等等。

人们发现,那种基于投资者具有完全理性预期、完全价格弹性以及完全信息假设的金融经济理论,与现实金融市场实践发展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也无法解释金融市场中日益增多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在现代化的经济市场中,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商品市场,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恐怖的迹象,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其中的最大因素之一。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复杂的,因此,了解非理性行为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显然和直接的。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的异常波动和资产价格的失衡。

例如,当投资者过度乐观的时候,他们会购买更多的股票或商品,这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涨,这种上涨往往远远超过了基本面所能支持的程度,当这种价格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后,投资者意识到价格已经高于实际价值时,就会开始抛售,形成市场的“泡沫破裂”。

其次,投资者在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也会导致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在任何市场中,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是投资决策的基础,而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市场中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

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当某个股票开始上涨时,往往造成投资者之间的社交认可,即越多的人购买,就越有可能继续上涨,即使这个涨价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

这种社交认可加剧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很可能很多人在购买同一个股票时,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股票的真实价值,而只是因为其它人也在购买而决定跟随市场。

这会导致市场上信息交流的严重失衡和更多严重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的发生。

非理性行为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即使投资者已经掌握了股票或商品的基本面信息,他们仍然可能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过度自信或风险厌恶造成的。

在某些情况下,投资者会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这就导致了对证券基础信息的讨论,更可能在市场中误导投资者,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赔钱。

然而,尽管非理性行为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我们并不应该过度依赖理性,因为理性也存在固有的限制。

例如,理性的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模型失配,或未来不确定性等原因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即使是最理性和最有训练的投资者也不是免受诸如情绪和思想局限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摘要:我国证券市场虽日益完善,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型投资者结构。

对于证券市场发展方向而言,投资者个人行为将对其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投资时投资者的心态。

针对行为来说,投资时投资者所发生的行为,往往会决定投资者行为。

本文分析了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性,并且提出规范证券市场与个人投资者的对策,包括规范政府行为、规范劵商行为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关键词: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前言:青年是投资的主力军,在此群体中小于44岁的投资者占比3/5以上,他们的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个人投资者不仅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较为缺乏风险意识,由此可以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情况。

证券市场存在诸多不良现象,比如换手率高、过度投机、股民盲信虚假信息等,由此严重阻碍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及时有效解决,必定破坏金融系统,导致优化配置资源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1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性1.1个人投资者交易十分频繁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年换手率长期处于较高状态,远超发达国家。

与日本相比,我国证券市场年换手率大约是其二十倍,处于全世界股票市场首位。

证券市场年换手率较高,导致投资者投资时间逐渐缩短,自身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1.2个人投资者普遍存在赌博心理因为历史原因与制度原因,内地通常禁止开展博彩业。

普通居民的赌博本性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变相赌博活动表现出来。

所以,体育彩票、足球彩票和股市等受法律保护并且带有赌博色彩的事物受到普通居民的欢迎。

针对股票市场而言,它所带有的赌博特性往往与投机性不可分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赌博特性等同于投机性。

我国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投机性,也就隐藏着相对较强的赌性,由此对一些“赌徒式”股民产生较大引诱作用,使其热情参与,同时由于此类股民热情参与,反作用于股市,导致其赌博性以及投机性有所强化。

1.3个人投资者理念不成熟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建设,有两种股票数量相对较少,一种是绩优成长股,另一种是蓝筹股,而且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较大,较容易发生股价超出投资者预期的情况。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分析

( ) 一 从政府 的角度 : 1 . 弥补证券市场制度性缺 陷, 降低政 府干预力度。完善和 纠正我国证券市场 的缺陷离不开政府 的调整和干预 。但是 , 证 券市场是市场经济 的产物 ,股票价格的变化应该 反映国民经
3 5
奥运会 的影响有 多大? 基亏产业关联视 角的模型 与测算
行为 。
二 、 小 投 资者 的羊 群 行 为 对 证 券 市 场 影 响 中
许多有效信息并没有在市场上及 时公 开和证实 ,加上信 息的
获取需要支付相应的时 间成本 和经济成本 ,因此投资者 在有
效信息 的获取上具有极大差异 ,显著表现在上市公 司信息披 露的不真实 、 不完全 、 不及时 。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存在重 大遗
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
四 、 少羊 群 行 为 的 对 策 减
纠偏而不断调整 , 而造成政府对股票 市场的过多干预 , 从 这必 然引发市场 的一致性买人或卖 出行为 ,使我 国股 市表现出较 强的政策市特征 。在此情况 下 , 专业人士往往扮演着 “ 头羊” 的 角色 , 广大 中小投资者顺 理成章 的成为 “ 羊群” 。
我国证券市 非理性 羊
浦一飞 卢新 生
羊 群 行 为 的 概 念
朱兆婷
2 . 市场信息披露不真实 、 不完全 、 不及时。在证券市场 中,


2 0 年我 国股市上证 综指突破6 2 点 , 个月后的2 0 07 14 但4 08 年第一 季度 , 就下跌 到3 5 点 , 3 7 股票指 数 的剧烈波动 , 充分说 明了我国大部分 投资者 的投 资是一种 非理性 的投资 行为 , 即 羊群行为。证券市场 中的羊群行 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 它是 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 定的情况下 ,行 为受到其他投资者 的影 响 , 模仿 他人 的决 策 , 或者过度依 赖于舆 论 , 而不 考虑 自 己的信息 的行为 。在我 国股市 中 , 中小投 资者所 占比例很大 , 但往往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 的分析和研究 ,没有 自主明晰 的 投资策 略, 因此 , 不得不追 随其他投资者行动 的行 为 。这种投 资行为在市场上有较强 的传 导效应 ,是一种被动 盲从的投资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作者:胡爱萍秦国华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09期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1 投资者行为研究综述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建立在投资者理性假设基础上的传统主流金融学;二是建立在投资者是非理性假设基础上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传统经济理论由于僵化地把实际决策过程抽象为一理性投资者追求主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从而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在现实中,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诸多的认知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

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在1979年发表了《前景理论: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分析》(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在该文中,他们批评了广为流传的效用理论,并提出了后来成为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他们通过问卷和实验的方法,发现人们做出决策与作为理性人按照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做出决策完全不同,大多数人所注重的并不完全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决策过程中得失,即他们不是以保持财富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受到与得失相关的不合理情绪的影响。

1986年,DeBondt和Richard Thaler所写的题为《股票市场过度反应吗?》的论文给出了认知偏差导致错误的股票定价的检验证据,令传统理论界非常震惊,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此后,以非理性为基础行为金融学发展十分迅猛,对传统金融理论体系形成巨大冲击。

Thaler、Ritter、shefrin、Hirsh等学者纷纷发表他们有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对传统金融理论缺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金融市场上人们存在诸多的行为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广泛吸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研究的成果,重新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的影 响进 行 了分 析 。
关键词 : 中小 投 资 者
非 理 性 行 为
1 资者 决 策过 程 中 的主 观 心 理 有 着 重 大 影 响 。 垒 、 王 郑 小 平 、 俊 琦 和 刘 力 (0 3采 用 综 合 性 行 为 金 融 学 方 法 , 求 证 券 施 20) 探 投 资者 的一 般 行 为特 征 、 心理 特 征 以及 二者 之间 的关 系 。 海 证 券 交 上
我 国中小投资者 非理性行 为对 证券市场 的影响分析
胡 爱萍 秦 国华 (.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2西藏民 族学院财经学院)
摘 要 : 文 主 要 对 我 国 中 小 投 资 者 的 非 理 性 心 理 和 行 为 及 其 对证 券 市 场 中 一 些 结 果 表 明 ,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目前 的 投 资 者 现 状 来 看 , 龄 、 本 就 年 职
现 代 证 券 投 资理 论 的 发 展 有 两 条 主 线 : 是 建 立 在 投 资 者理 性 易所 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研 究 的《 一 我国投资者行 为研 究》 上海 , 假设基础上 的传统主流金 融学 : 二是建立在投 资者是非理性假 设基 证券 交易所与银河证券 的《 国投 资者行 为》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 我 , 个 础 上 的行 为金 融 学 。 为 金 融 理 论 认 为传 统 经 济 理 论 由 于 僵 化 地 把 人投 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 国股市投 资者的惜售效应 》等 陆续发 行 、我 实 际 决 策 过 程 抽 象 为 一 理 性 投 资 者 追 求 主 观 预 期 效 用 最 大 化 的 过 表 , 标志着 国内对 非理 性行为领域研究 的重大进步。王庆仁 ( 0 7) 20 程 , 而 具 有 无 法 克 服 的 缺 陷。 现 实 中 , 们 并 不 总是 以理 性 态度 从 转 轨 时 期 的视 角 对 中 国证 券 市 场 投 资 者 行 为进 行 了经 济 解 释 。 李 从 在 人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摘要: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必然存在着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跟风行为、追涨杀跌、过度交易、盲目交易行为、快进快出投机行为等。

这些投资行为受到投资者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影响。

引导投资者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专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步伐、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培训等。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行为;投资者权益保护我国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地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以及现今的创业板、股指期货市场等。

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不规范、不成熟的投资者行为。

而这些行为又将与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所以,有效防止这些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对投资者自身调整理性化、证券市场规范化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一、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人,其中散户中的非理性行为居多,这也是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证券市场中,也有一个“二八”现象,就是80%的投资者在亏损,而20%的投资者盈利或保本。

据目前情形来看,散户投资者似乎都陷入了一个非理性路径而难以自拔。

在金融学的角度下,这种现象源于散户存在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投资行为学家将行为科学、心理学等成果运用到金融投资当中,采用期望理论描述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不具备长期理性行为。

从短期来看,投资者或许是理性的、正确的,但是长期上,投资者是不具备统筹性和连续性的,也就是他们的投资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也就造成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的持续性。

二、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主要表现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可以归类为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两类。

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主要表现在风险控制上。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分析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分析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分析,不少于1000字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股票市场中,大量的投资者会被其他人的行为所影响,导致他们跟随或模仿其他人的决策。

这种效应在股票市场中很常见,因为投资者通常会被市场大众的情绪所影响,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分析来做出决策。

羊群效应不仅会导致炒作,还会加剧市场波动,使得股票市场更加不稳定。

下面将从三方面来分析该效应。

1. 心理层面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是由投资者的情绪所驱动的。

人们通常犯错误,是因为他们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决策。

在股票市场中,一旦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对某种股票感到兴趣,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随他们的步伐,而不是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通常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对的。

2. 社会层面在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的波动。

因为当许多投资者都在追逐同一只股票时,市场会受到强烈的买入压力,导致股票价格上涨。

但是,一旦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投资者可能会开始抛售,导致股价下跌。

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历史中已经发生了多次,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羊群效应也会加剧市场的规避风险,因为当股市开始下跌时,许多投资者会急于抛售并跟随其他人躲避风险。

3. 经济层面羊群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经济产生了影响。

因为当股票市场不稳定时,投资者会抑制他们的支出,囤积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行为会导致经济衰落,因为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此外,羊群效应还可能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减少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

综上所述,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它会对投资者、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羊群效应对股票市场带来的风险,投资者应该忽略其他人的行为,依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去做出决策。

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羊群效应的负面影响,以保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摘要: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证券市场在逐渐壮大,作为以资源配置为导向的市场,其给证券市场发挥了较大的功效。

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个人投资者,他们在市场中由于缺乏自我认知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原因,使得大量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不能取得自身预期的收益,承受着更大的风险。

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往往不都是明智的,充满着各类非理性行为,本文旨在对个体投资的不理智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帮助他们进行投资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证券市场;认知偏差;投资策略一、个人投资者行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在这一大环境下,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场所变成股市,要在这一市场中对各类企业、行业的融资进行合理分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其假设在市场中进行投资的人有较强的动力,而且对市场的合理信息能够予以较快的反应,他们在市场中较为理性,能够按照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对自己的投资战略进行调整,最终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从上世纪末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从起步时的雏形到现在发展迅猛,从监管不力到现在的统一管理,从刚刚诞生到现在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证券市场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国内投资者们的投资理念并没有获得较大的进步,而且在证券市场中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受到合理的保护。

相对于国外的投资者来说,我国个人投资者人数众多,再加上外界环境复杂,消息不全面,存在许多违法交易行为。

所以,当下国内大部分投资个体的决策行为不是明智独立的,较容易受其自身认知的误导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现状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扮演着资金供应者的角色,没有一个证券市场可以离开投资者还能继续存活下去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尤为关键的。

这样一来,研究证券市场中投资人的组成及现状是尤为关键的。

基于非理性市场理论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基于非理性市场理论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股 的 风险 和整个 投 资组 合 的风险 。一 群 高 风 险性 的股 票仍 有可 能通 过 资产 组合
构建 出一个低风 险 的投 资组 合。Wiim la l
Sh e (1 4 ) J h L t e ar P 96 、 O i 2n n n r ( 6 ) J nMo sn ( 9 6)引 入 无 1 5 及 a si 16 9
犯各种认 知偏 差锚误 ,并没有严格的对均 值 方差的偏 好。两类交 易者互相影 响 ,共 同决定资产价格。
总 之 ,行 为金 融 学 可 以说 是 与理 性理
化 为目标并且能够对 已知信息作 出正确 的
加工处理 ,从而对市场作 出无偏估计 。所 谓有效市场就是证券价格 已经反映 了与 它
S e h n R s 1 7 提 出套利定价 t p e a o s( 9 6) 模 型 ( T) AP ,告诉我 们理性投 资者如何 分散投 资 ,B lc n c oe ka d S h ls(1 7 a 9 3) 的期权 定价 模 型更 是将基 于理 性 预期 的
投资理论 可以分为支持证券投资市场是理
风险 资产 ,提 出了计算 相 对简 单的 资本
资产定价 模型 ( AP ) C M 。CA M是 基于 P 风 险资 产 的期望 收益 均衡 基础 上 的预测
模 型 , 它 进 一 步 加 强 了 M PT 的 结 论 。
种金字塔状的行为资产组合。行 为资产
定价模型( A M ) B P 是对CA M 的扩展 。 P 与 C M不 同,在 B P 中,投 资者 并非都 AP AM 具有相 同的理 性信念 ,而是被分 为两 类 : 信息交 易者和噪声交 易者 。信息 交易者 是
静i 辩《 锺 茹蠲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

首先介绍非理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指出投资者在决策中可能受到情绪、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随后分析中国投资者常见的非理性行为表现,如过度自信、跟风炒作等。

接着探讨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等。

随后探讨非理性行为对投资者的影响,例如导致投资损失、影响市场稳定等。

最后提出防范和调整非理性行为的方法,包括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市场监管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理性决策能力,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影响因素、防范、调整、成果、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投资市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市场进行股票、基金等各类投资。

随着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也逐渐显现出来,给投资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挑战。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过度自信、跟风炒作、情绪化交易等。

这些非理性行为不仅影响了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还会对整个市场产生一定的扰动和影响,甚至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波动。

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相对不成熟的国家,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更加普遍和突出。

深入研究中国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投资者的影响以及防范与调整的策略,对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现象,分析其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对投资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与调整措施。

通过对非理性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降低风险。

也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制定更加科学的监管政策,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非理性行为与市场波动

非理性行为与市场波动

非理性行为与市场波动人类的决策往往不完全理性,而这种非理性行为在金融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偏见和情感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

本文将探讨非理性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以及非理性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

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投资者的情绪和羊群效应上。

当市场处于上涨期间,投资者情绪往往变得极度乐观,他们会过分买入股票,导致股价被推高。

相反,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情绪往往变得悲观,他们会纷纷抛售股票,加剧市场的下跌趋势。

这种情绪驱动的投资行为容易放大市场的波动,使市场变得不稳定。

除了情绪驱动,投资者还经常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跟随其他人的投资决策,而不去独立思考和分析市场的风险和回报。

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集体买入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进,形成一个投资热潮。

同样的,当有投资者开始抛售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风抛售,形成一个投资恐慌。

这种羊群效应容易放大市场的波动,导致市场出现大幅度的涨跌。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波动可能具有负面后果。

首先,非理性行为使市场变得不稳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风险。

当市场处于极度波动状态时,投资者的资金可能受到严重损失,进而导致市场崩盘。

其次,非理性行为使市场的价格无法真实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

当情绪驱动和羊群效应主导市场时,股票的价格可能明显偏离了其真实价值,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

为了避免非理性行为产生的负面后果,投资者应该尽量理性思考和分析市场数据,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

首先,投资者应该摒弃情绪驱动的投资行为,不随市场情绪变化而频繁买卖股票。

其次,投资者应该独立思考和分析市场的风险和回报,避免盲目跟风。

最后,投资者应该坚持长期投资,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干扰。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才能在市场中获得长期回报。

除了个体投资者的努力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的行为心理在市场波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人类行为往往受到情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决策产生非理性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首先,非理性行为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常常受到情绪的左右,产生羊群效应和情绪传染。

在市场乐观时,投资者往往会过度乐观,盲目追高,导致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

而在市场悲观时,投资者可能过度恐慌,出现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

这种非理性行为的结果往往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加剧,短期内出现大幅度的涨跌。

其次,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的失真和市场的不稳定。

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的心态下,投资者往往会高估或低估资产的价值,导致市场价格与资产基本面不匹配。

这种情况下,市场存在价格泡沫或低估,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市场的真实价值。

同时,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也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非理性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常常表现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和“代表性偏见”。

羊群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在缺乏信息和准确判断时,以他人的行为为依据,跟随市场大众的投资决策。

这种偏向于跟随他人的行为,容易造成市场的集体错误判断,进而推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

而代表性偏见则指投资者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信息将某一特定事件或对象作为代表,过度依赖这种代表性判断,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

这使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判断和决策。

然而,非理性行为并非完全没有理性的影子。

行为金融学研究认为,非理性行为通常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是投资者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特征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策略。

例如,情绪传染和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市场参与者形成共识,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市场的异常波动中,一些投资者可能通过对市场心理的深入分析,找到投资机会并获得超额收益。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非理性解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非理性解析

#..3 #..2 #..9 #../
5""1 / !2/1 . !331 ! #091 .
#3"1 5 0!31 # #!.51 / /0#1 3
#... !""" !""# !""!
#3/1 " /51 "! #201 " !9/1 /.
.001 2 #""51 # #"2"1 "3 .091 .0
表# 上市公司 #... 6 !""" 年资产负债率的分布

融资的成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融资过程的费用, 如申请 费用、 路演费用、 发行费用等; 二是上市费用; 三是付息成本, 这 是融资成本的主要内容; 四是融资风险, 即债券或股票发行成功 与否。 企业一旦融资失败将给企业带来净损失。 在中国, 前两项 费用, 股票融资方式略高于债券融资。 但债券融资的付息 “ 硬约 束” 和中国独特的股票融资分红的 “ 软约束 ” 却使债权融资的成 本大大高于股票融资的成本。 债券融资合约要求按时还本付息, 是一种 “ 硬预算约束 ” , 它 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杠杠 “ 双刃剑 ” 的效应要求企业只 有在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 ( 债务利息率 ) 的前提下才能享 受债务融资避税利益的好处, 否则只能使企业雪上加霜。 对于股 票融资来说, 长期以来股票发行的 “ 卖方市场 ” 和“ 赚钱效应 ” 使 股票发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遇到发行失败的先例。 又由于国有 股代表的所有者虚位, 上市公司分派股利的力度和频度低下, 股 票融资的成本就大为降低。 于是, 增发股票, 大比例送股、 配股, 让未来股东一起分担损失和风险, 则成为上市公司热衷之事。 中国上市 !1 股权设置不合理导致企业内部治理的低效率。 公司股权结构非常复杂, 股票种类繁多, 不同种类的可流通股票 被分割在不同的市场中, 国有股高度集中, 不可流动且比重过 大, 导致了股权的呆滞性、 封闭性和控股权的超稳定性。 国有股 本身存在代理问题, 出资者代表不明确, 委托代理成本巨大。 而 国有股 ( 包括国有法人股 ) 占绝对控股地位又扩大了 “ 所有者缺 位” 的负面效应, 结果很难避免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失衡。 第一,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根本没有发挥对董事会的约束作 用。 股权过度集中的结果使政府凭借股东身份指派的董事会成 为一个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权力机构。 第二, 董事会缺乏对经 理人员的有效约束, 大股东对企业的监控机制难以建立。 股东大

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分析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然而,与理性投资相反,非理性行为却时常在股票市场中出现,引发市场的不稳定和波动。

本文将分析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往往会跟随市场的大多数,而忽视个体的判断和独立思考。

当某只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入,希望能从中获取收益。

然而,这种盲目跟风行为却容易造成市场的过度炒作和泡沫。

羊群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对信息的有限追踪和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

投资者常常倾向于听从大众的意见和信息,而忽视个体的判断。

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波动越来越无法理解和解释,引发了众多的非理性交易行为。

二、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偏差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偏差在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常受到恐惧、贪婪、乐观和悲观情绪的影响,导致投资决策的偏离。

恐惧情绪使得投资者过度担心市场的风险,采取过度保守的投资策略,错失了一些投资机会。

贪婪情绪则导致投资者过度乐观,投资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从而造成投资亏损。

此外,投资者常常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如确认偏差、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等。

这些心理偏差使得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最终导致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

三、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不足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受到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限制。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投资者经常难以获取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对市场做出错误的判断。

此外,投资者在信息分析过程中也存在着认知偏差和选择性注意的问题。

人们常常倾向于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自身观点相悖的信息,进一步增加了投资决策的非理性性质。

四、市场的操纵和媒体的影响股票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还受到市场操纵和媒体报道的影响。

一些投资者和机构利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的情绪波动,采取操纵手段推动股价上涨或下跌,从中获利。

同时,媒体对股票市场的报道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决策。

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投资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它基于对风险和回报的合理评估,并遵循市场的基本原则。

然而,有时人们会被情绪、错误的决策和非理性行为所驱使,导致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出现。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回报以及整体市场的稳定性。

那么,什么是非理性投资行为?非理性投资行为指的是投资者在决策和行动中受到情感因素的驱使,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一、心理因素1. 逃避损失心理:投资者往往会害怕损失,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在市场下跌时抛售股票,从而加剧市场的下跌。

同样,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又会冲进市场,导致市场过热。

2. 羊群效应:人们往往倾向于跟随大众,即使没有充分的理由。

当投资者看到他人购买某只股票时,他们也会跟风购买,导致市场的不合理波动。

3. 心理账户效应:投资者往往会将不同的投资分成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

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对亏损的账户采取不理性的行动,例如继续持有亏损股票,以期望“不亏本出局”。

二、信息不对称1. 代表性启发:投资者倾向于根据某个事件或现象的代表性特征进行判断,而不是全面评估。

这种评估会导致他们对市场进行错误判断,从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2. 市场过度反应:当市场出现突发事件或重大消息时,投资者往往会过度反应,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

这种过度反应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全或错误解读,从而导致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三、行为偏好1. 短期主义:投资者往往关注短期的价格波动,而忽视了长期的投资价值。

这种行为偏好可能导致他们频繁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并降低了长期回报。

2. 过度自信:有些投资者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非理性投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剧烈波动,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羊群效应,是暴涨暴跌的助推器①个人投资者中的羊群效应是暴涨的助推器2015年7月9日,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在千股停牌的情况下仍暴力拉升,尾盘分别收涨5.76%与4.25%,两市未停牌个股数量为1319只,其中共有1277只个股涨停,仅2只个股下跌。

当日本该封死在跌停板的已触发下折阀值的12只分级B基金,当天不仅没有死死封在跌停板上,反倒盘中触及涨停板。

以地产B为例,以跌停开盘,但其午后一度逼近涨停,尾盘跌幅仅为1.02%,换手率高达55.71%,且生物B以0.22%的涨幅收盘。

据分级基金网统计,7月9日这12只分级B基金的交易额高达46.11亿元,其中有色B的成交额达到10.17亿元。

羊群行为导致买入分级B基金的投资者在未充分了解杠杆基金风险,处于信息不对称条件的情况下,因着急进场获利心理的膨胀而导致其盲目效仿其他投资者的买入行为,“羊群效应”完美的诠释了该类投资者因追涨心切而急速进场的行为,正是这种非理性行为造成了市场异象的出现。

表1:2015年5月-8月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统计表单位(万户)5月第2周5月第3周5月第4周6月第1周6月第2周6月第3周6月第4周7月第1周7月第2周7月第3周7月第4周8月第1周8月第2周8月第3周新增投资者数79.7 89.66 164.44 149.91 141.35 99.19 49.92 51.29 51.3 52.93 39.15 34.05 26.54 32.97 较上周增幅-2.89% 12.50% 83.40% -8.84% -5.71%-29.83%-49.67%2.74% 0.02%3.18%-26.03%-13.03%-22.06%24.23%新增个人投资者79.58 89.52 164.28 149.75 141.19 99.02 49.79 51.15 51.17 52.82 39.06 33.97 26.46 32.89新增机构投资者0.12 0.14 0.16 0.16 0.16 0.17 0.13 0.14 0.13 0.11 0.09 0.08 0.08 0.08投资者总量8346.568436.228600.668750.578891.928991.119041.039092.329143.629196.559235.79269.759296.299361.42图1:2015年5月-8月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统计图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网站,图表由作者自行整理如表1与图1所示,5月25至6月12日之间的三周,每周的市场投资者增量维持在150万户左右,且在该样本期间增速达到峰值,高达83.40%,新增机构投资者数量稳定在1000户左右,波动不大。

个人投资者盲目的追涨情绪外加对“政策市”的乐观预期导致股票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市场概念成风,一旦有利好消息出现,大量投资者将蜂拥而至,疯抢个股,非理性投机情绪严重,盲目从众跟风的羊群效应明显,大量个人投资者挤破头颅想在A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但6月14日开始的股市暴跌导致市场逐步降温,个人投资者的投机热情逐步下降,新增开户数大幅减少,并在8月的第2周达到样本期间最低值,新增开户数仅为26.54万户。

当投资者面对类似的决策问题,且掌握的信息相同时,其投资决策行为往往会趋同,如2015年5月的开户热潮,这皆表明个人投资者心理脆弱,极易受其他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此时的羊群效应已达到极致,可见存在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个人盲目从众心理引起的“羊群效应”加速了本次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

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股市泡沫产生的原因就是无经验的个人投资者大量涌入了市场。

②个人投资者中的羊群效应是暴跌的助推器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在市场一路高歌时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在股市加速下行时期也不甘落后。

以众多千股跌停日中的7月3日为例,当天市场共有1475只个股跌停,上证综指收跌5.77%,深证成指收跌5.25%,本文将以万向钱潮(000559)为例进行分析。

当日该股走势同上证综指走势基本一致,低开低走,盘中上冲乏力,上午9点40分,该股因大单抛压跌停,且在9点53分时打开跌停板,反弹至-8.73%,很快即因市场抛单的再次增加而被牢牢地封在跌停板上,午后大盘受中石油等大盘蓝筹的拉动而上行,万向钱潮也受此带动开始强势反弹,盘中最高于13点20分翻红至0.51%,盘中振幅达10.51%,但因市场的极度恐慌情绪,以及投资者担心尾盘市场再度跳水而挂卖单的心理,该股于14点2分再次触及跌停板,且在14点22分封死跌停板,直到交易结束未曾打开跌停板。

随后的三个交易日,受恐慌情绪的持续影响,很多投资者在集合竞价时期即挂跌停价卖出,导致该股连续三个跌停,其中不乏一字跌停,7月8日收于11.65元,较年内股价最高点跌63.68%。

由图5可知,市场恐慌指数IVIX(加个注释:是上交所根据上证50ETF期权的交易价格情况,编制的中国首只基于真实期权交易数据编制的波动率指数——中国波指(iVIX),它是跟踪市场波动性的指数,作为反映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指标,波动率指数可以有效衡量市场风险水平。

)在7月3日附近达到最高点,表明此时的市场极为不理性,恐慌情绪蔓延。

待8月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可知该股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期间惨遭错杀,该股自7月9日开始连续4个涨停,其后股价平稳上行,至8月14日,收盘价为23.76元。

在市场下跌,市场情绪恐慌时期,个人投资者往往会因为不理性的恐跌情绪而忽略个股的基本面分析,盲目的跟着市场上其他投资者挂卖单止损,造成“追涨杀跌”的投资魔咒,助推股市反弹无力而大跌。

图3:万向钱潮(000559)7月3日的股价分时走势图图3:上证综指7月3日的分时走势图(2)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过度自信、羊群行为人类尤其是专业人员通常会夸大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倾向于高估个人主观判断的能力,低估突发事件、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此种过度自信行为往往促使人们凭借自我意愿夸大事物发展方向,不对其做出客观分析,在股票市场上常常表现为机构投资者选择性接受信息,忽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

图2:世纪游轮(002558)近期股价走势图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世纪游轮(002558)为例,截止2015年12月8日,世纪游轮自复牌日起已连续涨停20个交易日,最新收盘价为212.94元,股价较停牌前价格涨幅达572.80%,根据表2可分析得出该公司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均呈下降态势,其股价近20日的强势走势并不与其基本面相符。

机构投资者多相信自己多年从业的敏锐嗅觉来判断投资机会,一旦有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等利好性公告,他们常断定此为极佳的投资机会,利用报单速度稍快于其它营业部而抢先买入股票,希望借此赚取丰厚的投资机会,从而造就了“特立A”、“世纪游轮”等妖股。

当股市呈波浪走势,基金经理不能准确判断市场未来走向之时,羊群效应多有发生,股市的波动性越大,基金经理的羊群效应越明显。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概念成风,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抵挡不住炒作概念的诱惑。

表2:世纪游轮(002558)近年基本财务状况日期2015-09-30 2014-12-31 2013-12-31报告期三季报年报年报营业收入同比(%) -3.34 26.46 13.36营业利润同比(%) -1,129.76 15,222.39 -98.82净利润同比(%) -464.33 240.36 -87.44总资产同比(%) -8.13 -6.90 13.61总负债同比(%) -42.92 -51.24 552.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同比(%) -2.75 1.12 -0.13 ROE(加权)(%) -3.60 1.75 0.83 ROA(%) -3.20 1.55 0.76销售毛利率(%) 12.56 16.72 10.70销售净利率(%) -5.82 2.05 1.27资产负债率(%) 8.33 7.48 14.28资产周转率(倍) 0.55 0.76 0.60 每股收益-0.32 0.16 0.08数据来源:Wind资讯(3)监管层的非理性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市场受行政干预影响大、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等原因导致监管层的非理性行为时有发生。

2014年12月,伞形信托入市资金猛增至1500亿元,A 股市场日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15年1月,入市的信托规模约3000—4000亿元,监管层对此推动股市大幅上涨的现象并未采取任何措施,直至2015年7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恒生电子宣布停止HOMS系统的账户开立功能,清理伞形信托的行动才正式开始。

监管层在此次处理伞形信托问题上的滞后性、突发性进一步引发市场的进一步下跌,若监管层能早发现伞形信托的威力,早处理其带来的影响,并相对延长处理期限以降低对市场的震动影响,或许此次股市的千古奇观不会发生,非理性下跌也不会重击市场信心。

2.投资策略建议(1)个人加强证券投资方面知识的学习,学会识别市场风险(2)增强个人投资能力,结合政策走向、行业动态等进行基本面分析,掌握个性化的投资策略,不盲目从众投资(3)分散化投资,避免将所有财产投资于股市,以防出现单边下行风险。

(暂时想不出,明天有时间我再帮你想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