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理论原子跃迁解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尔理论解读(高中物理)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中围绕原子核运动.这些轨道具有以下性质(波尔理论):

1. 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

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2. 跃迁假说(跃迁就是跳的意思):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外一种定态时,它会辐射或

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3. 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

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波尔理论解读:

核外电子运动在不同轨道中运动时候,电子能量是不同的,由于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以原子能量也是不同的。原子在不同轨道的能量值称为能级。低能量的轨道称为低能级,高能量的轨道称为高能级。不同轨道能量如下图:

氢原子能级图:

越接近原子核电子能量越低,原子能量也就越低。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的轨道的状态称为基态(即轨道1),轨道1以外的其他轨道的状态称为激发态。同一轨道中能量一样,这样核外电子在同一轨道中运动就不会放出电磁波。由于各轨道能量不同,所以当电子跃迁到其他轨道的时候,能量会发生变化,比如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能量由高到低,将放出能量,放出的能量以放出光的形式放出来。若由2轨道跃迁到1轨道,则能量差为E 2-E 1=10.2ev ,放出光子是具有能量的,其能量等于E 2-E 1,所以放出光子的频率为:

12-h E E =ν

若从低能级到高能级则吸收能量,吸收能量可以吸收光子和实物粒子。

例:氢原子中电子由轨道1跃迁至轨道2.则吸收能量为E 2-E 1=10.2ev 。这个能量我们可以用光照射,只要光子能量恰好为10.2ev 即可,由于光子不可以分割,所以光子的能量必须是10.2ev 才行,否则氢原子中电子不吸收,而继续处于轨道1中,要跃迁到轨道2必须等到10.2ev 的光子到来才行。吸收光子特点:

若氢原子中电子由某一轨道n 吸收光子后跃迁到轨道m ,吸收光子的能量一定是E m -E n ,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必须恰恰才行,因为光子不可分割。

假如是吸收实物粒子呢?

实物粒子可以分割,即实物粒子的能量可以分割,这时候只要实物粒子能量E 超过E m -E n ,就可以吸收了,多余的能量E-(E m -E n )留给实物粒子。

例:用能量为10.3ev 的实物粒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氢原子中电子将吸收掉10.2ev 能量由基态跃迁到2能级。多余的0.1ev 将留给实物粒子。氢原子电子不吸收,

因为它吸收之后不能跃迁到高能级。所以不吸收。

特殊状态——电离

若光子或实物粒子的能量E超过13.6ev,这时候氢原子中电子将直接全吸收了,直接从轨道1(基态)跃迁到最高轨道,最后跑出去,脱离氢原子核称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电离,13.6又称为电离能。例:用一能量为14ev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的电子将全部吸收掉14ev能量,拿出13.6ev作为电离能电离出去,剩下的0.4ev就是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若用一能量为14ev的实物粒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的电子将电离出去,剩下的0.4ev可能为氢原子电离电子和实物粒子的总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