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小学生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激扬生命小学生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小学生读后感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

“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即使已具备了这些理念,要落实在行动中

我们还是存在距离的。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

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

康的、有效的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

现生命的飞扬。

篇二: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现在的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每个孩子还在分数中奔波着,在个学校和各种学习班中奔走着,在德育方面就

有所缺失了。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

基础,在《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中很好的进行阐述。

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没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的

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所谓教育的生命机制,是指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教育对象的生命

自身。而人大德性的形成,高度依托人以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

但如果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大量的客服无知的个体或合作的

活动,就会在和谐的、创造的、愉悦的本能下潜移默化,把仁爱、

友善、合群融为本性。

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汇自动形成德性,它和主要依托外部教化所形成的德性,在形成过程,主体,原理机制,以及基本形态,

所处地位上,都有所不同,依据它的性态,我们称之为素朴的德性。认识素朴的德性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机制,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

德育中的地位的关键,同时也是德育从脱离儿童核心生活的“小德育”向带素朴生活基础的“大德育”回归的关键。1。价值取向的简

朴性。2。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3。在儿童的美好生活中

发展。4。生产主体是生命自身。5。具有基本性和广泛深刻的支配性。

在习惯的德育和教学的关系中,教学居于次要的地位,认识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

育中的真正基础地位的前提。1。教学生态的核心地位基于人类发展

需求。2。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基于主流社会意志与儿童天性的一致性。3。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在于筒儿童的未来紧密联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篇三: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在4月9日和10日听了两天徐长青工作室主办的全国特级教师

观摩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状态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每节课中

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的投入,说得流利,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自

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教师们只是一个让学生自我发挥、

自我发现、自我完成的服务者、引导者,真正从拉动学生的纤夫,

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这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教育激扬生命》,书中主要讲解的是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价值观。

通过听课我在思考,这些老师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彻底改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色彩、极富艺术魅力的实践活动,它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索、想象、创造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是主演,

导演事先设计好课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把一节课的所有时间

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为主。

二、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同样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

体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心灵,

还注重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使

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大力发展。学生就会动起来,学生就有活力、有

朝气,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总之是尽力创造

可能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一切能力,就是真正体现了“为了学生

的一切”。

这些也不禁让我感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也要敢于放手,只有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看到学生带来的惊喜。

篇四: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当分析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茫然地望着你,再提一个问题,学生还是不知所措。本人不禁感叹,孩子们这是怎么了,课余

的活泼上哪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万马齐喑”的局面呢?在《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

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

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导致“万马齐喑”这一局面就是因为

没有具体落实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唯我

独尊”,对学生是牵着牛鼻子走。学生在教师单纯的灌输中,就养

成了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自主学习的习惯了。

我想首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

能成才。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说,也是发挥主动性的重要方面。说是锻炼学生思维条理性的重要手段。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发

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好文本。

最后,成功激励,促学生爱问。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成功的需求。成功作为目标,它是探索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

的进一步探索的行为动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大小、对错,教师都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

评价,或表扬、或修正、或指导。教师可以经常说这样的话“你真

厉害,提出的问题真有深度……”“你可认真呢,连这样的小问题

也不放过……”“你很善于动脑筋,你看这个问题能不能这样说……”学生受到肯定,受到鼓舞,不但明白了质疑问难的方向,

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越问越会问,越问越爱问。教会学生质疑

问难固然重要,教会学生释疑也必不可少。教师应该结合质疑,渗

透释疑的方法:或反复阅读课文,从书上找答案;或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或课外查找书籍,请教高明……实践证明,创设质疑的氛围,将质疑引进课堂,激励学生质

疑释疑,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呆板局面,消

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提

高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