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详]
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相关要求
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相关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师范专业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两项认证的实施和执行对于保障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从师范专业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入手,分析其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中的挑战和机遇。
师范专业认证旨在保障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教师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知识。
根据相关要求,师范专业认证需要符合一系列条件,包括教师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内容。
在师资力量方面,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课程设置需要关注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贴合社会需求,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设施则需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践条件,提供学生更好的教学环境。
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则是为了保障工程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与师范专业认证相似的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样需要涵盖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内容。
在师资力量方面,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课程设置需要关注工程技术前沿,贴合产业需求,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进行设计和实施,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施则需要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程实践条件,提供学生更好的实践环境。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师范专业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和执行面临着一些挑战。
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认证标准和内容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
认证过程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教育培养质量,保证认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认证的实施需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一刀切地对所有学校和专业都施加相同的认证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和背景。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的编写与课程教学质量直接相关。
为了确保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目标的达成以及评估体系的健全,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的编写原则、要求和实施过程。
一、编写原则1. 紧密贴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认证标准课件的编写应与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与有效传授。
2. 符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件的编写应符合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件的编写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课件的编写应注重创新,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编写要求1. 简洁明了:课件的内容要简洁明了,排版整齐,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重点内容醒目突出。
2. 逻辑清晰:课件的逻辑应清晰,层次分明,章节有序,内容衔接自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和接受。
3. 视觉效果佳:课件的视觉效果应佳,色彩搭配合理,布局美观大方,字体大小适宜,图表插图清晰可辨。
4. 具备互动性:课件应具备一定的互动性,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实施过程1. 课程分析与规划:在编写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前,需要进行课程分析与规划,梳理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内容整理: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有机地整理,形成清晰的章节和层次结构,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 多媒体资源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体验。
4. 课件制作和优化: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重排版的美观和内容的精简,确保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要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进行适时的优化和更新。
面向师范专业认证的认证标准解析
龙源期刊网
面向师范专业认证的认证标准解析
作者:胡典顺于文字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19年第02期
摘要:师范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认证标准是专业认证的唯一依据,也是认证评估指示性和权威性的保证.师范专业理解并践行认证标准需要做好:明晰“一个标准”,协调“两对关系”,把握“三个要点”.具体表现为:充分理解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处理好当下和未来的关系,做好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工作;以“说、做、证”一致为原则指导自评报告撰写。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 认证标准; 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3-0004-07
一、引言。
师范认证毕业要求
师范认证毕业要求
师范认证毕业是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代表
着你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以下是师范认
证毕业要求的详细内容。
一、基本条件:在校期间完成学业,获得硕士或本科学位。
二、学业成绩:必须获得合格的学业成绩,包括课程成绩和教学
实习结果。
三、专业能力: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其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并能够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四、教学实习:必须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实习任务,具备基本教
育技能和教育敏感度。
五、论文或项目报告:必须提交符合要求的论文或项目报告,表
明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创新性发现和分析能力。
六、职业道德:必须表现出敬业精神,接受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素质。
七、口语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与同学和家
长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以上就是师范认证毕业的全部要求。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学生需
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也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合作,学生还需参与学
校举办的教育项目和社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总之,师范认证毕业表明你已经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素,学生要始终保持刻苦钻研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为
未来的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包括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包括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指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评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和准则。
这些评价指标和准则的制定旨在保证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的达到国家要求。
以下是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详细解释:一、毕业生素质指标:1.师范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素养:理论水平、政治觉悟等。
-宗教信仰: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和理解。
-全球视野: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了解。
-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自我调控等。
2.师范业务素质:-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学科核心概念等。
-教育原理与方法: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教学方法等。
-教育心理与辅导技能:心理学和辅导知识、技能等。
-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育资源获取和利用等。
3.师范实践能力指标:-实习实训: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践情况、实践报告等。
-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会等。
-教育技能实练:教育技能的实际操作和教学设计等。
-组织领导与管理:组织工作和管理实际案例等。
二、培养方案与课程指标:1.课程设置与结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等。
-学分安排:学分划分和分配等。
-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与创新等。
2.教学环节与评价:-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与管理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技巧等。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成果与效果等。
三、师资队伍与教师能力指标:1.师资配置与激励机制:-师资概况: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结构等。
-学术资历与教学能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评价等。
-师资队伍培养:师资队伍的培养、发展和评价机制等。
2.教师教育发展指导:-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培训与发展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等。
-教师指导与管理:教师教育发展指导、评价和管理等。
四、教育基础设施与条件:1.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实验室的设备水平和完备程度等。
-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场所的条件、使用情况等。
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
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
根据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分为三个级别:
1.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
2.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
3.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第一级认证达标,才能申请第二级认证;通过第二级认证,才可以申请第三级认证。
此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同时,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如需更多关于“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的信息,建议登陆所在省教育厅官网查询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目录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 (2)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8)3.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14)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20)—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类本科专业。
1.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 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 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中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 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2.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并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及论证标准
教育部文件教师〔2017〕1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现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7年10月26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为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二、认证理念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
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认证原则1.建立统一认证体系。
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做好认证整体规划,实行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要求,开展认证结论审议,构建科学有效的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2.注重省部协同推进。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目录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 (2)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8)3.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14)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20)—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类本科专业。
1.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 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 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中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 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2.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并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指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评估的一系列
标准和要求。
师范类专业是培养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其认证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制定背景和重要意义等方面
展开阐述。
首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主要包括对师范类专业办学
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学生素质培养
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师范类专业办学目标与社会需求
相一致,教学过程科学规范,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其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背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成为办学单位自我审视和提升教育教学
质量的需要,也是对外界展示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有利于提升师范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二是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益,确保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培
养;三是有利于提高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办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落实,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对师范类专业的监督和评估,推动师范类专业的健康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
Q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
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Q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 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 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Continub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一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Q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Q4: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答: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型层次复杂多样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主线逻辑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主线逻辑及相关标准和规范1. 引言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为了评估和确保教育学院、师范专业(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的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
该标准的主线逻辑是通过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来制定、执行和评估师范类专业的认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效果等相关内容。
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是通过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学院、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的过程。
该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方面:2.1 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重要依据,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层面的相关规定。
例如,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文件均需要作为参考。
2.2 教育学科知识和理论师范类专业的核心是培养合格的教育专业人才,因此教育学科知识和理论需要成为制定标准的重要内容。
例如,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等应被纳入认证标准。
2.3 专业教师团队的实际情况师范类专业的认证标准还需要考虑专业教师团队的实际情况。
这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以及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构成。
这些方面的要求应对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
3.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执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执行是指根据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对教育学院和师范类专业进行评估和认证的过程。
执行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申请和准备阶段教育学院和师范类专业需要向相关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并准备相关的申报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教育学院和专业的基本信息、师资队伍情况、教学计划和教材、学生培养情况和质量保障体系等。
3.2 评估和考核阶段认证机构对教育学院和师范类专业进行评估和考核,包括现场考察、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查阅相关材料等。
评估和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3.3 反馈和改进阶段认证机构将根据评估和考核的结果向教育学院和师范类专业提供认证报告和意见反馈。
【师范类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
体现产出导向的?
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英文缩写OBE)是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正是按照这一理念来设计和制定。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
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自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指对教育类专业进行认证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教育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从而保障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素质。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符合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内容应全面、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需求。
二、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齐全,教师队伍应具备高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评估、教学督导、教学改革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实践教学环节。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教学设计、教学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七、师范类专业认证评估。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接受相关部门的认证评估,通过对教育类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教育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达到一定标准。
总之,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教育类专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类专业应严格遵循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师范专业认证结果
2023年师范专业认证结果摘要:1.2023年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介绍2.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流程和标准3.认证结果公布及分析4.认证结果对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5.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师范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
2023年,新一轮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已圆满完成。
认证结果不仅对各师范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了选报师范专业的参考依据。
一、2023年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介绍师范专业认证是根据我国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办法》开展的,旨在推动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强化教师教育的内涵建设。
2023年的认证工作,对全国范围内的师范专业进行了全面、严格的评估。
二、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流程和标准本次认证工作,严格按照“自我评估、专家进校考察、认证结论”三个阶段进行。
认证过程中,各师范专业需提交详细的自我评估报告,接受专家组的现场考察。
认证专家组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从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发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三、认证结果公布及分析经过严格的认证程序,2023年的师范专业认证结果已正式公布。
从整体上看,本次认证结果呈现出以下特点:1.认证通过率较高,表明我国师范教育质量总体较好。
2.部分师范专业在师资、教学、产学研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3.认证结果对各师范院校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将推动院校间竞争和创新。
四、认证结果对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认证结果的公布,对各师范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证的专业,可以在招生、就业等方面享受更多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办学声誉。
未通过认证的专业,则需根据认证反馈,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五、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面对新时代,我国师范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队伍短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师范教育需在以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
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
1、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
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提高师范类专业教育质量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认证,确保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水平、科研成果、教育理念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对于推动整个教育系统品质提升,培养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认证过程
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的流程包括申请、初审、复审、实践环节等。
申请者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等。
初审通过后,认证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对申请者的教学水平、科研成果、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复审环节将根据初审结果和实地考察情况,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环节是认证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地考察和教育实践等。
3.、认证标准
参与师范类第三级专业认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首先,申请者需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申请者需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申请者还需具备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以及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这事儿。
就说我有个朋友吧,他是学师范的。
有一次我去他们学校找他玩,正好赶上他们在上一堂实践课。
我就坐在教室后面悄悄地看。
只见那些未来的老师们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在那模拟课堂教学呢。
有的同学讲起课来绘声绘色的,那表情那动作,可有意思啦。
我就看着他们按照各种标准和要求来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什么教学设计啦、教学方法啦、教学评价啦,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我就想啊,这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它就像是一个指引方向的灯塔,让这些学师范的同学们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就像我朋友他们,为了能通过认证,那可得下足功夫,认真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而且呀,有了这个标准,也能让我们这些外人知道,一个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后我们给孩子找老师,也能心里有个数不是?这标准可真是太重要啦!它关乎着未来老师们的质量,也关乎着我们孩子们的教育呢。
总之呢,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可不是虚的,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学师范的人,也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未来呀!希望这些未来的老师们都能好好按照标准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哟!。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与教学:认证机构会检查物理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是否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教学方法等内容。
同时,还会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实验室与实践教学:认证机构会检查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设施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此外,还会评估学校是否重视实践教学,如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等。
3. 师资力量:认证机构会评估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教师是否具备博士或硕士学位,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4. 学生培养质量:认证机构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师德师风等方面。
同时,还会检查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
5. 管理与服务:认证机构会评估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是否规范、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认证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建议查阅相关官方文件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了解详细信息。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几位师范专业的同学围坐在校园的咖啡馆里,讨论着即将面临的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
小李神秘兮兮地说:“你们知道吗,这次认证标准可严了,听说不仅要考核我们的教学技能,还要考察我们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呢!”这段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我疑惑地问:“那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自己准备充分,顺利通过认证呢?”小张推了推眼镜,一脸严肃地说:“那可得全方位提升啊,从课程设计的创意到实际教学的互动,再从教育理论的掌握到师德师风的树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这时,服务生端来了热腾腾的卡布奇诺,香气四溢间,我们的谈话也越发深入。
小赵笑得像个孩子:“说实话,我现在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兴奋的是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分享,感觉像是找到了通关秘籍一样。
”大家相视而笑,心照不宣地感受到,这次认证不仅仅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检验,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吸收着各种知识。
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教材分析到教法创新,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掌握透彻。
我们还自发组织了多次模拟课堂教学,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用心良苦——它不仅仅关注我们是否能教会学生知识,更看重我们是否有教育情怀,是否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认证前夕,我们围坐一圈,相互打气。
我开玩笑说:“这下,我们可都是‘认证战士’了!”小李笑道:“对啊,我们不仅要有搏杀考场的勇气,更要有教书育人的温柔。
”那一刻,我们都深知,无论认证结果如何,这段经历已经让我们成长为了更好的教师候选人。
最终,当认证结果公布的那一刻,我们团队几乎全员通过。
那一刻的喜悦,不仅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教育初心的一次胜利。
我们明白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就像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照亮了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参考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目录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 (2)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8)3.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14)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20)—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类本科专业。
1.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 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 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中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 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2.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并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5 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师范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推动师范生的课外学习,引导和促进师范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教师养成教育,培养师范生长期从教的专业理想和为人师表的良好气质。
2.6 注重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方式改革,培养—3—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力。
2.7教学班额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
2.8教学评价符合课程目标要求,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以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3.合作与实践3.1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互利共赢、持续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培养、教育研究和服务基础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3.2与合作伙伴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数量能够满足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
每3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习基地。
3.3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具有连贯性,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多样性,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
3.4 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充足,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选拔、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有效制度和措施。
3.5师范生教育实践表现评价科学有效。
4.教师队伍4.1 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6:1。
—4—4.2 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专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占本专业的教师总数不低于10%;作为兼职教师的优秀中学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
4.3 教师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4.4 教师从严执教,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4.5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熟悉中学教育,至少有1年中学教育工作经历。
4.6 具有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5.办学条件5.1专业建设经费来源稳定,数量能满足培养需要,生均培养经费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专业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5.2基本办学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良好;有满足中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数字微格教室、教学技能训练室、实验教学训练室等。
5.3 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含数字化资源)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师范生生均教育类图书不低于30—5—册;每6名教育实习生配备与中学学科相对应的教材不少于1套。
6.质量保障6.1建立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效监测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
6.2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
录取的师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会考)各科成绩均为良好以上;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以上,录取的师范生中第一志愿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60%,师范生新生报到率不低于95%。
6.3 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严格。
6.4 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收集、自我评价和反馈整改机制,信息数据真实,评价措施操作性强,评价结论客观,评价结果在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质量改进中得到充分体现。
7.学生发展7.1 毕业生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要求。
7.2 毕业论文(设计、作品)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师范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3 应届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85%。
7.4 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7.5 应届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不低于65%,愿意长期—6—从教、终身从教的比例高。
7.6毕业生社会声誉较好,用人单位评价较高。
—7—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小学教育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小学教育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1.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小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8—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小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5 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师范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推动师范生的课外学习,引导和促进师范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教师养成教育,培养师范生长期从教的专业理想和为人师表的良好气质。
2.6 注重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方式改革,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力。
2.7 教学班额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9—学。
2.8 教学评价符合课程目标要求,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以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3.合作与实践3.1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建立互利共赢、持续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培养、教育研究和服务基础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3.2 与合作伙伴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数量能够满足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
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习基地。
3.3 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具有连贯性,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多样性,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
3.4 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充足,实行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选拔、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有效制度和措施。
3.5 师范生教育实践表现评价科学有效。
4.教师队伍4.1 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6:1。
4.2 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本科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0—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专科专业不低于30%;作为兼职教师的优秀小学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
4.3 教师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4.4 教师从严执教,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4.5 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熟悉小学教育,至少有1年小学教育工作经历。
4.6 具有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5.办学条件5.1 专业建设经费来源稳定,数量能满足培养需要,生均培养经费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专业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5.2基本办学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良好。
有满足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数字微格教室、教学技能训练室、实验教学训练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钢琴教室等。
5.3 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含数字化资源)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师范生生均教育类图书不低于30册;每20名教育实习生配备小学各学科教材不少于1套。
6.质量保障—11—6.1 建立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效监测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
6.2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
本科专业录取的师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会考)各科成绩均为良好以上,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以上,第一志愿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75%,师范生新生报到率不低于95%;专科专业录取的师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会考)各科成绩均为及格以上,高考成绩不低于当年本地区专科录取平均分数线,第一志愿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40%,师范生新生报到率不低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