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概括了急性热病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及其病理表现。
一般来说,病在卫分较轻较浅,由卫分到气分、营分,则病变逐渐深入而加重,至血分则最重。
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不同疾病会有所不同。
一般疾病是顺序传变的,但有些疾病只见卫分症状(如感冒);有的由卫分到气分就不再发展(如一般肺炎);亦有些疾病,多数要从卫分或气分发展到营血分(如乙型脑炎)。
一般疾病多从卫分开始发病,但亦有开始即见气分或营分证的。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以两类证候并见。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证候作具体分析,既要分清四者的区别,又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且应该结合辨病,预见其发展演变的趋向,从而采取主动而及时的治疗措施。
一、卫分证主要病证:发热,微恶风寒,汗少或无汗,头痛,肢酸或全身疼痛,口微渴,咽喉疼痛,鼻塞,咳嗽,苔薄白或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多见于急性发热病初期,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麻疹等。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举例:桑菊饮、银翘散加减。
药如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牛蒡子等,麻疹初期未透者配浮萍、蝉蜕、荆芥。
二、气分证(一)里热炽盛主要病证:发热甚,不恶寒,汗多热不解,口渴烦躁,呼吸快而粗,或有气喘咳嗽,小便黄赤而少,面红,苔黄,脉洪数。
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发展阶段(以病在肺胃为主),如肺炎等。
治法:清气泄热。
方药举例:白虎汤加减。
药如石膏、知母、黄芩、栀子、芦根等。
(二)燥热内结主要病证:高热或午后热重,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腹泻稀水,肛门灼热,谵语,手足汗出,苔黄厚干燥,脉实有力。
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发展过程(以病在胃肠为主),如伤寒病或外科急腹症如腹膜炎、胰腺炎、肠梗阻等。
治法:苦寒攻下。
方药举例:大承气汤加味。
药如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瓜蒌等。
(三)湿热郁蒸主要病证:发热稽留,汗出而热不退,午后热盛,身重肢倦,胸脘闷胀,恶心,腹胀,大便溏薄,身发白瘩,或见黄疸,口渴而饮水不多,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
卫气营血辨证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卫气营血辨证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方亚祥;龙爱华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3(024)011
【摘要】@@ 卫气营血辨证自叶天士首创以来,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运用,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被充实和发展,对辨治温热病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病毒性肝炎在中医学范畴散见于温病学的部分篇章如"疫疠""湿温"和内科学的"黄疸""胁痛"等篇章中,在辨证治疗上无系统性可言.笔者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预后转归,以卫气营血辨证精神为指导,将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综合地加以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将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卫气营血辨证的方法介绍如下.【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方亚祥;龙爱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25300;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
州,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浅析温病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J], 张敏;周语平;韩维斌
2.运用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258例疗效分析 [J], 张晓春
3.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附中药治愈1例的临床经过 [J],
蒋健
4.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36例急性肺炎 [J], 魏聿祥
5.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成人斯蒂尔病1例报道 [J], 蒋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中成药应用: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证的主要证候 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病理
☞ 病例
患者钟某,男,46岁。3天前不慎着凉后,恶寒,发热 (37.8℃)咳嗽,痰黄,气促,全身酸痛,苔薄白,脉浮 数,服解表药两剂,出汗后恶寒,全身酸痛消失,但仍发 热(39.5℃),口烦渴,汗多,咳剧,痰黄稠难咳,气促, 胸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 力。患者自持体壮,仍自服“阿莫西林,清热消炎宁”等 药2天,症状没有减轻,出现心烦谵语,夜热尤甚,皮肤斑 疹隐约,舌红降,脉细数。
患者症状在初起、中期、现时有明显的较大变化,中 医对这几个阶段的病理如何分析?
☞ 概述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 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 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 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 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 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 阴势必累及血分。
灼伤津液 邪热蒸腾
大渴 大汗
实热甚
脉洪大
(二)热结肠道
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人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热入阳明
邪热内盛 热结肠道 燥屎内结
里热盛
日晡潮热 大便干燥
腹痛拒按 苔黄燥,脉沉实
☞ 营分证
营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表现的征候。 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故营分证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 病变为其特点。多见热伤营阴雨热入心包证。
卫分证
温邪袭表
卫气被郁,肌肤失于温煦 温邪袭表,正邪交争 温邪上扰清窍 肺卫失宣 腠理开合失司 疾病初起,伤津不甚 热邪在表
恶寒 发热重,恶寒轻 头痛 咳嗽,咽痛 有汗或无汗 口微渴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课件
气分证候是温病过程中的第二阶段,病邪由卫分传入气分, 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持续不退、口渴、 心烦、尿黄、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治疗原则以清热泻 火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营分证候
VS
血分证候是温病过程中的第四阶段, 病邪深入血分,主要侵犯心、肝和肾 等器官。常见的症状包括各种出血症 状如吐血、便血、尿血等,发斑如皮 下出血等,舌质深绛或紫绛、苔少或 无苔、脉细数或脉芤等。治疗原则以 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物有犀角地黄 汤等。
02
CATALOGUE
六经辨证
太阳经证候
太阳经证候:指邪气侵袭人体,正邪相争于太阳经所致的证候。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 袭,太阳经首当其冲,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表证。
少阳经证候:指邪气侵犯少阳经,正 邪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少阳 经位于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是人体 阴阳气交的枢纽。少阳经证候表现为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 状。
少阳经证候是六经辨证中的半表半里 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 干等为主要表现。
少阳经证候多由外感湿热或内伤郁热 所致,邪气侵犯少阳经,导致正邪相 争于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是少阳经证 候的典型表现,患者时而恶寒,时而 发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状也 是少阳经证候的常见表现。治疗少阳 经证候应以和解少阳为原则,通过和 解表里、调理气机的方法使疾病得以 康复。
卫气营血辩证注重温病过程中病情的轻重和病位 的深浅,而六经辨证则更注重伤寒病的传变规律 和证候特点。
六经辨证则从伤寒角度出发,将人体分为太阳、 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每经都有 其特定的证候特点和治疗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
三焦辨证
将疾病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注重脏腑经 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更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 。
05
卫气营血辨证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卫气营血辨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卫气营血辨证的研究已经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对其病因病 机、证候分类、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深 入研究。
现代医学对卫气营血辨证的研究领域 更加广泛,不仅涉及临床医学,还涉 及到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多个学科。
与六经辨证的比较
卫气营血辨证
将疾病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注重邪正盛衰和病位深浅,更适用于外 感热病和瘟疫的辨证。
六经辨证
将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注重邪正盛衰和病位深浅,更 适用于伤寒等内伤杂病的辨证。
与三焦辨证的比较
卫气营血辨证
将疾病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注重 邪正盛衰和病位深浅,更适用于温热病的辨证。
疗。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对人体生理 和病理的认识,卫气营血辨证将 脏腑经络学说应用于分析疾病的 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从而确定
治疗原则和方药。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 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准确判断病情的深浅、轻重、缓急,从 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卫气营血辨证还能够 指导医生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03
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
感冒的治疗
风寒感冒
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疗原则 为辛温解表,代表方剂为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
症状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苔薄白微黄。治疗原则为 辛凉解表,代表方剂为银翘散。
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及治则方药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及治则方药温病,即温热病,亦称瘟疫,属现代医学之传染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等,其临床诊治以卫气营血辨证分期。
表证期邪在卫分,以肺卫症状为主,为温热病之初期阶段。
表寒症见发热轻、恶寒重、苔薄白、脉浮紧。
方选荆防解表汤加减:荆芥9g,生姜9g,防风9g,大枣5枚,水煎服。
表热症见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方选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后入),荆芥穗 4.5g,淡豆豉9g,淡竹叶9g,苦桔梗9g,牛蒡子6g,芦根 15g,水煎服。
兼咳嗽者,可加桑叶9g,菊花9g,苦杏仁9g,连翘9g,生甘草3g,水煎服。
表湿症见胸闷,渴不欲饮或口渴、头身重疼、苔白而腻、脉濡数。
方选藿香正气散:藿香9g,紫苏6g,白芷6g,大腹皮9g,茯苓9g,陈皮6g,半夏9g,制厚朴6g,苦桔梗6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肺燥症见发热胸痛、口干而渴、唇咽干燥、干咳无痰、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浮或弦涩。
方选桑杏汤:桑叶6g,杏仁6g,沙参9g,象贝6g,淡豆豉6g,栀子皮3g,梨皮3g,水煎服。
表里证期指病邪由表入里,但尚未完全到达气分,属半表半里,或由表入里过程,表邪未罢,既有表证,又见气分或营分里证,属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邪在少阳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少津、脉弦数。
治宜和解表里,驱邪外出。
方选小柴胡汤:柴胡9g,黄芩6g,法半夏9g,党参6g,生姜9g,炙甘草3g,大枣4枚,水煎服。
邪在少阳胆经夹痰湿内阻:证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呕吐酸水,或干呕呃逆、胸胁胀痛,或听觉不灵,苔厚腻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数。
治宜和解少阳,利湿化浊。
方选蒿芩清胆汤:青蒿12g(后下),黄芩9g,竹茹9g,法半夏6g,云苓12g,枳壳6g,陈皮3g,滑石18g,甘草9g,水煎服。
表里同病表寒里热:证见以恶寒口渴为主,咳逆气短、无汗或少汗、苔黄白相间、脉数。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刘景源)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转载)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营⾎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系统,它们对温病的辨证,各有各的指导意义。
⼀、卫⽓营⾎辩证卫⽓营⾎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提出来的,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叶天⼠说:“⼤凡看法,卫之后⽅⾔⽓,营之后⽅⾔⾎。
”“⼤凡看法”,是讲规律性,也就是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分证。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卫与营,⽽在⽓与⾎。
也就是说,叶天⼠的卫⽓营⾎辨证,实际上是⽓⾎辨证,把温病分为⽓病与⾎病两⼤部分。
因为这两⼤部分范围太宽了、太笼统了,所以在“⽓”前⾯⼜衍⽣出“卫”,在“⾎”前⾯⼜衍⽣出“营”,从⽽把温病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使辨证过程更为精细、准确了。
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他强调的是⽓⾎辨证。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论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别的名词,不⽤别的辨证,⽽特意选择了卫⽓营⾎,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要讲叶天⼠为什么⽤⽓病与⾎病来辨证温病,⾸先应该复习⼀遍卫、⽓、营、⾎的⽣理概念。
1.卫⽓营⾎的⽣理概念卫、⽓、营、⾎的⽣理概念主要在⽓与⾎,⽓中包括卫,⾎中包括营。
(1)⽓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讲“⽓”。
中医学所讲的⽓,作为⼈体来讲,应该说⾸先想到是⼈体⼀⾝之⽓,这个⽓称为“真⽓”,也称“正⽓”,还有⼈称为“原⽓”、“元⽓”、“真元之⽓”从⼈体⼀⾝之⽓的⽣成来说,它有三个来源:⼀是来源于先天的⽓,是受之于⽗母,与⽣俱来的⽓。
就是说,在⼈没有降⽣之前,还没有见天⽇的胚胎时期已经存在了,所以称之为“先天之⽓”。
⼀个是来源于⾃然界的⽓,也就是呼吸的清⽓。
婴⼉⼀降⽣,⾸先就要呼吸,所吸进来的氧⽓来⾃于⾃然界,所以称之为“⾃然之⽓”。
⼀个是来源于饮⾷的⽓,⼩孩要吃奶,长⼤了以后要吃⾷物,因为⼈类维持⽣存的营养物质来⾃于饮⾷物,所以称之为“⽔⾕之⽓”。
⼈体的⼀⾝之⽓就由这三种成分所构成,这三种成分从来源上看是三个途径,但是它们在⼈体内是混在⼀起相互化⽣、密不可分的。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一:卫分证的辨证标准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学说的核自内容。
本标准主要依据叶天士《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整理而成,参考了与温病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用以明确叶天士所论卫气营血各阶段病症的辨证要点、证候特征、诊治与用药,为可归属于温病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理论指引。
卫分证的辨证标准1.卫分证本证的辨证标准(l)新病。
(2)犯肺证:①卫表证:症见发热、恶风恶风寒、头胀、脉如浮数/脉右搏数、苔薄白等。
②呼吸系统证:症见咳嗽、喉痒、呛咳/咳不爽、失音、咽痛等。
2.卫分证本证的特点①以表热证为主,不似伤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胀、脉数/浮数/脉右搏数、苔薄白、舌边尖红等。
②易伤津:症见咽干、舌干、喉间痒、咳不爽等。
③病程短,多在1一3日以内。
3.卫分证挟证的辨证标准挟证指病邪中挟有风、湿等病邪。
(1)符合卫分证本证辨证标准。
(2)常见的两个挟证的辨证标准①卫分证挟风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②卫分证挟湿证: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胀、首如裹、咽痛、身痛、胸闷、咳嗽、苔白腻等.4.卫分证兼证的辨证标准兼证指具有兼夹证,兼夹证的发生可以是宿疾新感,可以是特殊体质,也可以是本证发展所致。
①符合卫分证本证辨证标准;②兼证的辨证标准:胃热兼卫分证:症见无汗恶寒、齿若光燥如石。
5.卫分证转归①向气分证发展,最为常见。
可以转化为气分证,或卫气合病;②逆传心包:症见神昏、谵语、甚或昏聩不语、肢厥、舌蹇等;③向愈6一些传染性疾病卫分证的辨证标准①符合卫分证辨证标准;②不同传染病的特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头昏、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声嘶、喷嚏、咳嗽、目赤、流泪、畏光、乏力、面赤、尊麻疹、腹痛、腰痛、眼眶痛、弱视。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一类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病症分类:叶氏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阶段:卫气营血病证,代表着温热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病理阶段。
1.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2.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3.营分证:为邪入营分,热灼营阴,扰神窜络,病情深重;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血热亢盛、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病变的后期,病情更为严重。
传变途径:温热病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由卫及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深重。
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它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和内容。
卫分证定义: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伴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①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邪热郁遏,故发热重、微恶风寒;②温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③温热病初起,伤津不甚,故口干微渴;④温热在表,故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⑤温热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
卫分证分类:可因感受不同类型的温邪而症状和病机不同。
(1)风热犯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暑湿犯卫:阻遏气机,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卫气营血辨证
•
以身热,口渴,咳喘,苔黄为辨证要点。
②阳明热炽(热盛阳明证):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或大汗,口渴甚或大渴饮冷,脉洪数或洪大等。 薛生白说:“热渴自汗,阳明之热也”。此可作为辨证要点。
③热结肠道: 日晡潮热,便秘或稀水旁流,臭秽异常,或腹胀满疼痛拒按,烦躁不安,甚或谵语,舌苔黄厚干燥或灰黑 起刺,脉沉有力。 以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
(6)气分证的临床类型:
• 各种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虽大体相似,但因病变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质各异,各种气分证 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症状外,还可见邪热盛于某一脏腑部位的症状表现。
气分证的临床类型较多,最常见的有:
① 邪热壅肺:
•
常见症状有:身热,汗出,口渴,咳喘,或胸痛,苔黄,脉滑数;
• 气是脏腑生理活动及整体防御功能的体现。 • 凡外邪入侵,气必聚集病所,与病邪作斗争。 •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有所结,气归之。”——病邪结于某处,气必趋达病变部位,以祛邪外出。
• 营血的功能是营养机体。 • 《灵枢·营气》:“经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 • 《难经》:“血主濡之” 。 (濡养) • 《灵枢·营卫生会》:血是奉养人体最精华的物质,“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
• 气分湿热的基本表现:发热、脘腹痞满、苔腻等。——判断气分是否湿热内阻的标志 • 湿重热轻,热为湿遏——身热不扬;苔白腻; • 热重湿轻,湿热交蒸——身热汗出,热虽盛而不为汗衰;苔黄腻或黄浊。 ➢ 湿热证提纲症:“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3)气分证的形成途径:
① 温邪自卫分传入:即卫分温邪不解传入气分。 ② 温邪径犯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病邪直入中道等; ③ 气分伏热外发:如某些伏邪温病,伏邪始从气分发出; ④ 营分邪热转出气分。
温病卫气营血治则的临床运用
②卫气营血的治疗大法:在论述卫 气营血的浅深层次后,叶氏继而又确定 了各个层次的治疗大法。
关于卫气营血治法,我们作了较为 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下就结合对 叶氏原文的理解,结合我们的研究情况 作一介绍。
第十三页,共74页。
1、卫分证治法——汗:卫分证即通常所说的 表证,见于温病初期,由于温邪袭表,卫气失宣, 皮毛开合失司所致,故治疗应以解表透邪为基本大 法。温病卫分表证病虽在肌表,但因系温热之邪为 患,故解表宜辛凉之剂,解表泄热,透邪外达,而 忌予辛温发散之剂。本证病机虽属卫气失宣,皮毛 开合失司,但其肌表皮毛闭塞程度远较风寒束表的 表证为轻,所以解表透邪又只宜轻散宣透而切忌峻 猛发汗之剂,以免助热伤津,导致病情恶化。至于 叶氏所说“在卫汗之可也”,其含义乃是指疏通皮 毛,透邪外达,并不以发汗为主要目的,即使发汗 也只是微汗。
第三页,共74页。
肺心与卫气营血的关系:叶氏提出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由于 肺与心同居上焦,肺主一身之气,与 卫气相通,卫行脉外,有卫外功能; 心主一身之血,营行脉中,营气通于 心。肺与心同处于上焦,与卫气营血 的生成、运行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从 生理上分析肺心与卫气营血的关系。
第四页,共74页。
思考:温病发展过程的顺序:决不是机械的。
在临床上,温病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理解卫气 营血发展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八页,共74页。
其一,温病传变形式的多样性。也有许多温病不完全依
此规律传变的,如王孟英注中所提示的“若伏气温病,自里出 表,乃先从血分,而后达于气分……,不比外感温邪,由卫及 气自营而血也”。故卫气营血的传变顺序仅是新感温病的一般 的、常见的传变方式,临床尚可见初起即发于气分,或营血分 者。
《卫气营血辨证》课件
参考文献
• 张三,李四.卫气营血辨证[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 王五,赵六.中医基础[M].华夏出版社, 2015.
通过呼吸和运动的调 节,锻炼身体内部的 卫气营血循环,增强 体质和健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了解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复习案例
通过案例复习,加深对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中提高诊断和治疗的 准确性。
3
展望未来
探索更多卫气营血调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作出更大的贡 献。
《卫气营血辨证》PPT课 件
什么是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的卫气营血状态,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为中医治 疗提供指导。
卫气营血的基本概念
含义
卫气、营血是人体的重要功 能和生命能量,它们在身体 内相互调节和影响,维持人 体的生理平衡。
相互关系
卫气与卫气、营血与营血之 间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相 互制约。
卫气营血调节技术
中药调补法
通过中药的选择和配 伍,调节卫气营血的 平衡,提高身体的免 疫力和康复能力。
针灸调补法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 位,调整卫气营血的 流通和平衡,促进身 体的自愈能力。
食疗调补法
通过饮食调理,选择 特定食材和食品,提 供身体所需的营养成 分,帮助卫气营血的 平衡和调节。
气功调补法
生物学基础
卫气营血是由中医理论所确 认的体液和能量,在身体内 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辨证方法
1
基本方法
中医辨证主要借助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以全面了解病情和判 断卫气营血状态。
2
辨证步骤
辨别卫气营血的失调情况,包括观察病情表现、了解病史、询问症状、以及进行 相应的体检。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
厥阴病
1 2
症状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 蛔、下之利不止等。
治法
清上温下,代表方剂为乌梅丸。
3
病机
阴阳气不相顺接,厥逆乱于中,上热下寒,寒热 错杂。
03 卫气营血与六经辨证的联 系与区别
联系
两者都是中医辩证的 方法,用于分析疾病 的原因、性质和病位。
两者都强调个体差异 和病情变化,注重整 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常用于辨识外感风寒所致的疾病。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机 特点,将其归属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或厥阴经,有助于 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治法方药。
案例分析
• 案例一:卫气营血辩证应用:某患者因高热、咳嗽就诊,医生通过卫气营血辩 证,判断其疾病初期属卫分证,治以辛凉解表;随病情发展至气分证,表现为 高热持续、口渴等症状,治以清热解毒;后至营分证,出现神昏谵语等严重症 状,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最终至血分证,表现为出血等症状,治以凉血 散瘀。通过辨识不同阶段的证候,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治法
清泻阳明,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病机
邪热内盛,胃肠燥热,津伤液耗。
太阴病
症状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缓等。
治法
温中健脾,代表方剂为理中丸。
病机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寒湿内生。
少阴病
症状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舌淡苔白等。
治法
温补肾阳,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病机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气血运行无力。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
目 录
• 卫气营血辩证 • 六经辨证 • 卫气营血与六经辨证的联系与区别 • 辩证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把温热病所表现的错综复杂的证候归纳综合,概括为卫 、气、营、血四个不同证候类型,用以说明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病情轻重、 部位深浅、病势进退各阶段病理变化和疾病传变的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是温热病辨证论治的重要纲领。 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反映了温热病邪侵犯部位的浅深层次,气病之轻浅 者叫“卫分”,气病之深重者叫“气分”,血病之轻浅者叫“营分”,血 病之深重者叫“血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卫分主表,主肺与皮毛;气分是温热病邪,入里入脏腑,但尚未入血;营 分指邪热入心营,心主血,营分以血热为主证;血分是血热深入肝肾,重 在耗血和动血。邪热在卫,属于表热证,病势最轻浅;邪热在气是属于里 热炽盛,病势较重;热邪深入营血,不仅营伤血耗,而且心神亦受影响, 所以病势最为深重。 此外,还反映损伤津血的程度,病在卫气时以伤津液为主,病至营血则以 伤血为主。病在卫,伤津不甚,入气则津伤较重,津伤及血,则热已入营 ,伤血之甚,则为血分。 卫气营血的病证传变,一般多从卫分开始,而传入气分,渐次深入营分、 血分,但这也不是固定的,由于邪热类别的差异,病人体质等亦不同,在 临床上也有在发病初起,即从营分或气分开始,也有邪传营血,而卫分之 邪尚在。所以在卫气营血各个证候相互转化,其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热病辨证最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在温热病中的重 要意义是:辨别病变部位;说明发病机制;概括证候类型;区别病情轻重 ;制定治疗原则。
卫气营血辨证用于现代疾病病情判断的思考
。
, 新疆 医科 大学 3 期 研究生 (304 ・ 0 8 05 )
【 梅晓萍, 3 】 张淑英, 郭选贤. 伤寒论》 从《 和温病 学看卫气营血的内
涵叽 . 苏中 医药 ,0 8加 ( )1— 0 江 20 , :9 2 . 1
20 年 l 1 09 2月 2日收稿
中图分 类号 : 2 1 R 4. 8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0- 99 2 1)4 02- 1 1 6 07 (00 0- 10 0 0
现代 医家通 过深 入 研 究 经典 , 合 现 代疾 病 的特 点 , 索 出 结 探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 医学模式 及 医疗体 制改革 的不断 深入 ,中 医中药 事业 的发展 呈现 出相对滞 卫气营血辨证与现代疾病临床表现 、 演变规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后状态 , 面临着 严峻 的挑 战 。 亦 日 激烈 。在新 的世纪里 . 竞争 趋 我们 关 系 。 :IS的发展 变化 与卫 气 营血 发展变 化过 程有相似 之处 , 如 SR 要想 振兴 中医事业 , 出 中医特 色 , 医疗 市 场 , 高祖 国 医学 两者均因“ 致病, 突 拓宽 提 毒” 在致病特点方面 ,毒” “ 有致病性强, 发病急, 在世界 的地位 , 需要 通过创 新 思维求 得 中医学术 理论 的新 突破 。 病 情重 , 易传 变等 特 点 ; 性肝 炎 从宏 观 和微 观 角度 都与 卫 气营 急 中 医药学有 着 渊 源 的历史 、 大精 深 的 内涵 , 精髓 体 现在 血辨证存在一定的关系; 博 其 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发展 , 病理 辨证论治理论上。卫气营血辨证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 从 演变, 病情由浅入深的规律性与卫气营血辨证相一致等。 此外, 卫 现有 文献看 , 辨证理 论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对疾 病 的认 识及 指 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对肝病、 对该 皮肤病、 眼病、 血液病等各科疾病的 导治疗方面。而l床 中, l 缶 我们不仅需要认识疾病的病 因, 病理过 治 疗都具 有重 要 的指 导价值 。 程 , 断及治疗 , 病病 情 的判 断及 预后 的评 估也 同样 重要 。 3 卫气 营血 辨证 理论 用于 现代 疾 病病情 判 断的可 能性及优 势 诊 对疾 卫 气 营血辨 证 论治 体 系可 以 概括 病变 的浅 深 层次 及 病 变 的轻 重 程 给予患者病情及时、 准确的判断对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 度 。 以 , 是否 能够依 靠现 代 科技 发展 成果 , 鉴现 代 医学 理 择, 所 我们 借 医院监护措施的完善 , 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 论 , 新 思维 , 卫气 营 血 辨证 论 治 理论 对 现代 疾 病 进 行病 情 判 重 要 的意义 。因 此 , 病 病 情判 断 的研 究越 来越 受到人 们的 关 创 用 对疾 断及 预后评 估便成 为一 个值 得思 考 的 问题 。 注。研究 发 现 , 西 医 的预 后评 分 系统 能够 很好 地反 映疾病 病 采用 1 卫气 营血辨证 论治 理论 的形 成 情变化 及预 后 。 目前 , 临床 中应用 最多 的是 A A H Ⅱ评分 系统。 PCE 卫气营血之名源 自《 内经》主要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 A A H , P C EⅡ评分系统是通过收集患者症状、 体征及一些有意义的 微 物质和某 些功 能 , 生理 概念 。概 而言 之卫 气 属 阳 , 属 营血属 阴 , 生化指标 , 并赋予不同的权重 , 对疾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 这 其部位有浅深之别, 功能亦有重在防御和主营养之异【 《 q 内经》 。 有 与中医的辨证思路颇为相似 ,两者都是收集某一时刻患者的情 关 营卫 气血 生理 功 能及 病 理 变 化的 论 述 为卫 气 营血 辨 证 的产 生 况,进而进行归纳总结。两者所重视的资料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奠 定 了理论 基础 。 从它 的萌 芽 , 发展 到形 成完 整而 系统 的理论 , 经 如 : P C EⅡ评分 中的体温 与 中医 辨证 的是 否 发热 ; P C EI AA H A A H I 过了历代医家的共同努力。 汉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将营卫气血 评分 的心率 和血 压在 很大 程 度上 决 定 中医 的脉象 ; 呼 吸频 率 还有 的病理 引入外感 病领 域 , 开创 了卫 气 营 血辨 证 的先 河 。宋金 元 时 和喘之间的关系等。 再有 , 中医认为“ 有诸内必形于外” 即指人体 , 期 的刘 河 间 、 罗天 益 , 明代 吴 又 可等 对 卫气 营血 辨证 的 形 成具 有 内部 脏腑 的病 变 可 以通过 外 在 的表 现 来 了解 。同样 ,P C EI A AH I 定的启发性贡献。 张景岳又将卫气营血理论引申到外感热病领 评分 中生化指标 的异常也会表现在某些外在症状上。在临床 中, 域, 以此来阐明外感热病各病变阶段的病变特点和临床主要特征 我们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病情轻 ∞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 伤寒论》 的基础上 , 继承历代 医家治疗 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同时应用 A A H I P C EI 评分系统对其予以客 温 热病 的学术经 验 , 根据 温病 病机 演 变 的规 律 性 , 合 临床 , 结 创立 观化的评估后 , 将两种方法进行 比较 , 得出了随着卫气营血病情 了卫气 营血辨证 论治 体系 , 以概 括 病 变 的浅 深层 次及 病变 的 轻 的深 入 ,P R HI评 分分 值 、 用 AA C I 死亡 风 险系 数逐 渐增 高 , 分析 统计 重 程度 。至此 , 气 营血 辨证 成 为识 别 温病 、 愈 温病 的纲 领 , 卫 治 为 差 异显著 的结 沦。可 见 , 中医 的卫 气 营血 辨证论 治理 论与 西 医的 评分 系统 之间 确 实存在 一 定的 关 系 , 一 定条件 下可 以考 虑用 中 在 防治 多种 温病 范 围的感染 性疾 病 做 出了重 要 贡献 。 叶天 士在 《 温热论 》 中云 “ 凡看 法 , 之后 方 言气 , 之后 方 医的辨证 论治 理论 对现 代疾 病 进行 病情判 断 。 大 卫 营 言血” 明确表明温病的病变过程分为卫分、 气分 、 营分和血分四个 另外 , A A 眦 Ⅱ 分 系统 评估 病 情 , 要较 多客 观检查 , 用 PC 评 需 阶段 , 这几个阶段又反映了疾病的病位深浅。 卫分证病轻邪浅 , 病 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在我国目前情 理特点是肺经郁热 , 微有阴伤; 气分证是邪在卫分伤阴后 的深入 况 下 , 一些 基 层 医 院的 医疗 设 备 尚不 能 满 足评 分 系统 需要 , 使 致 与 发展 , 理 特 点 是 邪 热 炽 盛 , 胃阴伤 ; 分 证是 肺 胃之 阴 已 评 分 系统 的应 用 受到 局 限。 病 肺 营 而卫 气 营血辨证 理论 具有不 受 医疗 设 伤, 邪仍不解, 进而则深入 阴分 , 伤血 中之阴, 病理特点是 营热阴 备 、 患者经济状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 各级医院都可开展, 尤其对 伤 , 神窜 络 ; 分证 是 营分 证病 变 的 进一 步 发展 , 理特 点是 动 于 那些 不能进 行 A A H 评 分 的基 层 医 院更有 意义 , 有一 定 扰 血 病 P C EI I 具 血耗血, 瘀热内阻四 。除此,温热论》 《 中还明确 了“ 在卫汗之可也, 的优势 。 到 气方 可 清气 , 营 犹可 透 热 转气 …… 入血 就 恐 耗 血动 血 , 须 人 直 综上所述, 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具有方便 、 快捷、 经济的 凉 血散 血” 的治 疗法 则及 用药 特 点 。 优势 , 又与西 医的病情评估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 , 在临 2 卫气 营血 辨证 论治 理论在 现 代疾 病 中的 应用 床研究工作中, 我们可 以通过思维创新 , 借助现代医学发展成果 , 从现有文 献及 研究 成果 看 , 气 营血 辨证 理 论在 现代 疾病 的 对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 卫 探索该辨证理论对 应用上 , 主要体现在对疾病临床表现 、 演变规律、 指导治疗方面。 现代疾病进行病情判断方面的应用。 从而扩大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实践证明 ,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不仅是认识和防治多种温病范围的 的临床应用范围, 开辟 中医辨证理论的临床新用途 。 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武器 , 而且对临床其它各科发热性疾病有关病 参考 文献 证的诊治, 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长期 以来指导着 【 杨进 . 学【 . 7 .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 . l 】 温病 M】 第 版 北京 人 2 33 0 5 临床 实践 。 ・ 【 黄政德. 2 1 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 学说的贡献【. J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报 , 9,812— 1 1 81( : 2. 9 )0 + 新疆 医科大 学附属 自治 区中 医院( 3oo aoo )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卫气营血辨证施护
02
气分证辨证施护
气分证辨证施护
(-)辨证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 热证。多由于卫分证 不解,邪热内传于里,或温热之邪直入气分而形 成。以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为特征。 由于邪入气分所犯脏腑 部位不同,故临床所反映的证候类型亦很多。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 扰 胸膈、热盛阳明、热郁于胆和热迫大肠等5种证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分证辨证施护
(二)施护 1.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斑疹、面色、肢体、舌脉等情况。必要时,记录液体出入量,填 写危重症 护理记录单。 (2)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出现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观察出血的部位、色、量、质及出血的诱因和时间。 (4)观察患者咯血情况,如患者自觉有血液阻塞喉部时,应鼓励患者轻轻咳出,防止窒息。 2.生活起居护理 (1)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清新,避免噪音和烟尘的刺激,减少陪客和探视者。 (2)注意口腔清洁,晨起、饭后、睡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或遵医嘱给予中药液漱口。 (3)大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咯血或吐血患者应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 道通畅;便血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周护理。 (4)神昏躁动者,床边应设护栏,以防坠床。 3.饮食护理
血分证辨证施护
4.用药护理 汤液宜偏凉服,以防助热动血。吐血患者给药要耐心,可少量多次喂服。 5.情志护理 (1)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平静心态,配合治疗。 (2)避免情志刺激,以防加重病情。 6.对症护理 (1)鼻抽 协助患者取坐位,头部仰起,额部及鼻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或遵医嘱用干 棉球蘸云南 白药或明胶海绵或三七粉纱条等填塞出血鼻腔,压迫止血。 (2)咯血 大量咯血,突然中断,自觉胸闷,呼吸急促,唇甲青紫,为窒息现象,应立即 将患者置头 低脚高位,叩击后背,使血块咳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吐血 对于吐血患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脚高位,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 窒息,吐后 给予淡盐水漱口。 (4)热厥 神昏热厥患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予以针刺治疗。 (5)抽搐 惊厥抽搐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需塞入以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防舌体被咬伤。
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共36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少阴病热化证,阴虚于下、热盛于上者 少阴病热化证,阴虚于下、 用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热伏于内、 用黄连阿胶汤;⑤厥阴病,热伏于内、四 肢厥冷者用四逆散;热痢证用白头翁汤; 肢厥冷者用四逆散;热痢证用白头翁汤; 温病后期, ⑥温病后期,阴津虚损而余热未净者用竹 叶石膏汤。 叶石膏汤。
• 元代末年的王安道针对这一时弊,巧妙提 元代末年的王安道针对这一时弊, 出仲景温病之法已失,故强调“ 出仲景温病之法已失,故强调“温病不得 混称伤寒” 其言是在为摆脱伤寒治温病、 混称伤寒”。其言是在为摆脱伤寒治温病、 创立温病学说制造舆论。 创立温病学说制造舆论。
• 辨病与辨证结合是温病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 辨病与辨证结合是温病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辨病与辨证结合, 辨病与辨证结合 , 既不是要在治疗上中西 两法“ 互补” 或中西两药“ 并用” 两法 “ 互补 ” 或中西两药 “ 并用 ” , 也不 能够简单地中西医病名对应, 能够简单地中西医病名对应 , 以及西医病 互相套用。 的“期”、“型”与中医 “证”互相套用
•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兰台轨范·序》中也认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兰台轨范 序 欲治病者, 为:“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之名 欲治病者 必先识病之名, 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 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又当辨其所生之因 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 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虑其治之 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 明清时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 明清时代以叶天士、 学家,更是突出反映了温病的“ 学家,更是突出反映了温病的“病”之内 如吴鞠通《温病条辨》 涵,如吴鞠通《温病条辨》开篇第一条就 提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 提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 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 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 有温疟” 温、有温疟”,明确指出九种温病的病名 概念。 概念。
• 三焦辨证以三焦划分病程,对各种外感热 三焦辨证以三焦划分病程, 病的传变规律缺乏客观细致的描述, 病的传变规律缺乏客观细致的描述,把始 上焦终下焦绝对化, 上焦终下焦绝对化,不能把各个温病的全 过程紧密衔接。 过程紧密衔接。
• 如邪在上焦,既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如邪在上焦,既有发热、微恶风寒、 等邪袭肺卫证(卫分证),又有身热、 ),又有身热 等邪袭肺卫证(卫分证),又有身热、咳 苔黄等邪热壅肺证(气分证), ),同时 喘、苔黄等邪热壅肺证(气分证),同时 还有神昏、肢厥、舌绛等邪陷心包证( 还有神昏、肢厥、舌绛等邪陷心包证(营 分证)。 分证)。
温病学辨证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 温病学理论体系源于《内经》,发展于 伤寒论》 形成于明清时代, 《 伤寒论 》 , 形成于明清时代 , 这是不争 史实。 但无论从温病学理论体系来说, 史实 。 但无论从温病学理论体系来说 , 还 是从温病的临床实践而言, 是从温病的临床实践而言 , 都存在着一定 的局限性,有待于继续发展和创新。 的局限性,有待于继续发展和创新。
• “证”一直被推崇为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 证 在温病学中,由于有了“ 在。在温病学中,由于有了“病”的研究 基础, 的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就更加丰富多彩。 基础,“证”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多彩。
• 如叶天士在温病热入血分期间就分为血热 血热内闭心包证、血热动风证、 证、血热内闭心包证、血热动风证、蓄血 热入血室证、热伏阴伤证。 证、热入血室证、热伏阴伤证。
二、建立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纲要
• 卫气营血辨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卫气营血辨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但在临床运用时,却较难确定病变的部位, 但在临床运用时,却较难确定病变的部位, 尤其是病变的脏腑。 尤其是病变的脏腑 • 因此,在诊治外感热病时可以采用病程阶 因此, 段和病变脏腑相结合的辨证, 段和病变脏腑相结合的辨证,即“卫气营 血脏腑”辨证。 血脏腑”辨证。
• 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名家继承王氏的学 清代叶天士、 术信念,避开“伤寒治温”的问题, 术信念,避开“伤寒治温”的问题,进而 提出“寒温异名异源异治” 提出“寒温异名异源异治”,著书立说 温热论》 温病条辨》 从病因、 《温热论》、《温病条辨》等,从病因、 感邪途径、病机演变、辨证论治、 感邪途径、病机演变、辨证论治、处方用 创立了新的温病辨治理论体系。 药,创立了新的温病辨治理论体系。
• 3、三焦辨证辨治温病 、 • 三焦辨证辨治温病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 所倡导。吴氏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 所倡导。吴氏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将 温邪作用于三焦所属脏腑导致功能失调, 温邪作用于三焦所属脏腑导致功能失调, 以及实质损害所产生的复杂纷繁的临床症 归纳为证候类型, 状,归纳为证候类型,从而确定病变脏腑 部位及其浅深层次, 部位及其浅深层次,确定病变类型及证候 性质,为确立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性质,为确立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 卫气营血脏腑辨证,融合了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脏腑辨证, 和脏腑辨证的优点和长处, 和脏腑辨证的优点和长处,在临床运用时 既能够反映疾病的阶段, 既能够反映疾病的阶段,又可以确定病变 的脏腑,二者合而为一,取长补短。 的脏腑,二者合而为一,取长补短
• 例如在气分证阶段 , 就可以落实到各个脏 例如在气分证阶段, 腑的具体证候: 气分肺证” 腑的具体证候:“气分肺证” 的主要临床 表现可以归纳为气分主症( 壮热, 不恶寒, 表现可以归纳为气分主症 ( 壮热 , 不恶寒 , 反恶热, 汗多, 舌红, 苔黄) 反恶热 , 汗多 , 舌红 , 苔黄 ) 并见咳嗽或 气促, 胸闷痛, 痰黄或如铁锈色; 气促 , 胸闷痛 , 痰黄或如铁锈色 ; “ 气分 脾证” 归纳为气分主症(同上) 脾证” 归纳为气分主症(同上)并见身热 不扬, 汗出不解, 胸脘痞闷, 泛恶欲呕, 不扬 , 汗出不解 , 胸脘痞闷 , 泛恶欲呕 , 身重肢倦, 苔腻; 气分胃证” 身重肢倦 , 苔腻 ; “ 气分胃证 ” 归纳为气 分主症并见面赤、呕吐; 分主症并见面赤、呕吐;
• 其大致辨治为:①太阳病表证兼里热者用 其大致辨治为: 葛根芩连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葛根芩连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② 少阳病小柴胡汤, 少阳病小柴胡汤,兼阳明里结者用大柴胡 阳明病白虎汤, 汤;③阳明病白虎汤,兼耗气伤津者用白 虎加人参汤;胸中郁热者用栀子豉汤; 虎加人参汤;胸中郁热者用栀子豉汤;热 结胃肠者酌选三承气汤; 结胃肠者酌选三承气汤;阳明发黄者用茵 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 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
• 卫气营血综合辨证体系,就是要对外感热 卫气营血综合辨证体系, 尤其是传染病在不同层次、 病,尤其是传染病在不同层次、不同期间 进行多种辨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进行多种辨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个辨证 体系可以在“卫气营血脏腑辨证” 体系可以在“卫气营血脏腑辨证”的基础 上,以脏腑辨证的虚证来补充温病后期病 变的论治, 变的论治,以薛生白的湿热病辨证补充温 病湿热类疾病的论治。 病湿热类疾病的论治。
• 2、卫气营血辨治温病 、 • 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温病学辨证理论体系 的重要内容,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的重要内容,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由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 创立,叶氏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 创立,叶氏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内经》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内经》有 关营卫气血部位划分的理论, 关营卫气血部位划分的理论,全面吸收 伤寒论》的精华, 《伤寒论》的精华,将营卫气血理论引申 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四、病与证结合,以证为主,突出 病与证结合,以证为主, 整体辨证观
• 病与证是中医两种不同的概念,实际上 病与证是中医两种不同的概念, 已有很长的历史记载, 素问·热 “病” 已有很长的历史记载,《素问 热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就提出了“热病”的病名。 就提出了“热病”的病名。
•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中风, 难经 五十八难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进 一步提出了热病、温病、 一步提出了热病、温病、湿温的病名和概 但温病却隶属于广义伤寒之范畴中。 念,但温病却隶属于广义伤寒之范畴中。
• 从概念上说,“证”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 从概念上说, 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 即通过望、 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 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 及其运动、变化。 及其运动、变化。
• 按照卫生部 按照卫生部1986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 在北京召开的“ 在北京召开的 规范学术会议”内容,确定“ 规范学术会议”内容,确定“病”是指在 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 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 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 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 调的全部演变过程, 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殊 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 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
• “气分肠证”则表现为气分主症并见午后热 气分肠证” 气分肠证 腹胀满或痛,大便秘结或下痢, 甚,腹胀满或痛,大便秘结或下痢,苔燥 或腻; 气分胆证” 或腻;“气分胆证” 临床表现为气分主症 并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胸胁苦满或痛, 并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胸胁苦满或痛, 口干,口苦, 呕逆; 气分肝证” 口干,口苦 呕逆;“气分肝证” 临床表现 为气分主症并见颈强,牙关紧闭, 为气分主症并见颈强,牙关紧闭,手足抽 角弓反张,两目上视; 气分膀胱证” 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气分膀胱证” 临床表现为气分主症并见少腹疼痛, 临床表现为气分主症并见少腹疼痛,尿频 急。
• 尤其是明清温病学家能够通过“病”作出 尤其是明清温病学家能够通过“ 特异性诊断,如麻疹、痄腮、烂喉痧、 特异性诊断,如麻疹、痄腮、烂喉痧、疫 疟疾、霍乱等病。此外,如大头瘟、 痢、疟疾、霍乱等病。此外,如大头瘟、 软脚瘟、虾蟆瘟、 软脚瘟、虾蟆瘟、绞肠瘟等则是通过对疾 病的个性特征对“ 作出的形象命名。 病的个性特征对“病”作出的形象命名。 可以说温病学极大丰富中医“ 的内涵, 可以说温病学极大丰富中医“病”的内涵, 开创了中医辨病的先河。 开创了中医辨病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