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第10章_中药炮制学 盐炙
【炮制方法】
• • 1.补骨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盐补骨脂 取净补骨脂,加盐水拌匀, 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进裂并有香气 逸出时,取出晾凉。 • 每l00kg补骨脂,用盐2kg。
【炮制作用】
• • 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 生补骨脂长于温肾壮阳、除湿止痒,用 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 斑秃。 • 盐炙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增强温肾纳气、 止泻的作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盐水后炒 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解,与 药物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 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 2.先炒药后加盐水 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 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用此法。 • 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第4节 盐炙法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 水溶液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 泻相火、利尿和疗疝止痛的药物。
• (一)主要目的 •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杜仲、巴戟天等盐炙 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车前子等盐炙后可增强 泻热利尿的作用;小茴香、橘核等盐炙后可增强 疗疝止痛的功效。 •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 可协同药力,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 •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益智仁等盐炙后可缓和 辛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
• (三)注意事项 • 1.药物盐炙前要大小分档。 • 2. 溶解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水的用量应视药物 的吸水情况而定,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 • 3.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炒药后加 盐水。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 容易粘锅,故需先将药物加热炒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 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 • 4.盐炙法火力宜用文火,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炮制药 物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 蒸发,食盐即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
3.《中药炮制学》(各论课件27-209主讲11-16章)2
第一节 酒炙法
将药物, 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 法。 酒味甘.辛,性大热。 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 络.祛风散寒.矫臭去腥的作用。 酒炙法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 动物 类药物。
(一)酒炙法的主要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一些苦寒药,性本沉降 下行,多清中.下焦湿热。酒炙后既缓和寒性伤脾 胃阳气又借酒升引药上行,而清上焦邪热。如三黄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酒制能改变药物组织的物 理状态,有利于成分的浸润.溶解.臵换.扩散与溶出 过程的进行,可“助溶”,提高溶出率。活血祛瘀.通 络 药多用酒炙,一助溶 ,二增效。如芎. 归. 桑枝等。 3.矫臭去腥 一些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物,如乌 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三)醋炙的注意事项 1.醋炙前药材应大小分档。 2.若醋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材拌匀时,可 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3.一般用文火炒制,勤翻动,使之受热均 匀,炒至规定的程度。 4.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必须用第2种方 法,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摊晾时翻动,以免 互粘成块。
甘遂 莪术 柴胡 元胡 艾叶
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因第二种方法不易 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挥发, 所以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适用此法。 酒炙 以黄酒为主。 量: 每100kg药, 用黄酒10~20kg。 (三)注意事项 1.加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应加盖,以免酒迅速挥发。 2.若酒用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拌润。 3.用文火,勤翻,炒近干,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一)醋炙的主要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主要适用 于化瘀止痛药和疏肝行气药,如乳香、没药、 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的作 用;又如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 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主要用于峻下逐水药, 如京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经醋炙后, 可消减毒性,缓和峻下作用。 3.矫臭矫味 主要用于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 如乳没、五灵脂等,经醋炙后,不但增强活血 散瘀作用,而且还减少了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27_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炙法(4)课件
生麻黄绒-作用缓和 老年人,幼儿及体虚风寒感冒者。 蜜麻黄绒-发汗力更加缓和,平喘 表证已解,咳喘未愈之体虚患者。
研究: 1.蜜炙后,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挥发
油减少1/2。 2.根、茎分别入药。 3.不去节使用。
E 油炙法 一、定义 称酥炙法。 二、目的 1.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淫羊藿 2.利于粉碎,煎出药效。 豹骨
淫羊藿
藿
淫羊藿、炙淫羊
淫羊 藿
历史:《雷公炮炙论》始载,酒炙(《太 平圣惠方》);盐炙、醋制(《普济方》) ,现行油炒制。
方法:
生药-原药材,去杂质,稍润,切丝干燥。 制淫羊藿-淫羊藿 油锅 与油拌匀 文火
炒至微黄色
药:油=100:20
蛤蚧
蛤蚧
蛤蚧
蛤蚧生品:
补肺益肾,助阳
酒蛤蚧:酒炙一法或二法 药:酒=100:20
明火
先拌姜汁后炒药
姜炙二法
姜汤煮
增强疗效 祛痰止咳 缓和药性 降逆止呕
消除副作用
蜜炙法
油炙法
药:蜜=100:25
适量
蜜炙一法 文火 先拌蜜后炒药 用于一般药物 蜜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蜜 用于质地致密药物
增强疗效 止咳平喘 缓和药性 补脾益气 矫臭矫味
消除副作用
油炒制 油炸
油脂涂酥烘烤
文火 增强疗效 文火 利于粉碎
甘草
“皮草”和“粉草”
历史: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在唐代 《金匮玉函经》首先记载:“炙焦,为末,蜜 丸 , ” 《千金翼方》出现蜜炙,目前常用的 方法是生用和蜜制两种。
蜜炙甘草-生药片 蜜炙一法 至 老 黄 色 ,不
手,有焦香气。
粘
药:炼蜜=100:25
研究: 生熟分用 (1)甘草具有良好解毒作用 (2)甘草对粘膜的保护作用
炙法介绍
一、含义 二、酒炙目的 三、基本操作方法 四、适用药物 五、注意事项 六、重点药物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含义)
一、含义 u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黄酒拌
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含义)
u 酒的特性:
l 辛甘大热——能降低药物寒凉之性。 l 气味芳香——能矫臭矫味。 l 能升能散——能引药上行。 u 酒的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 u 酒炙法所用酒以黄酒为主(除蟾酥用白酒外)。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操作方法)
三、酒炙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大多数药物。 2.先炒药后加酒:五灵脂。
只有一味药 酒的用量: u 100㎏药物,用黄酒10~20㎏,白酒减半。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多用)
药物 拌匀闷润 预热炒
炒干或
+ 酒 酒吸尽 制容器 文 火 色加深
2.酒黄连——酒炙法 u 黄连片+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
文火炒干→片面色泽加深→取出→晾 凉。
(酒12.5%)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黄连-炮制品种及方法)
3.姜黄连——姜炙法 u 黄连片+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
尽→文火炒干→片面呈棕黄色→取出→ 晾凉。
遂、商陆、香附、青皮。 3.盐炙---黄柏、杜仲、巴戟天、知母、车前子、补
骨脂、砂仁。 4.姜炙---厚朴、竹茹。 5.蜜炙---甘草、黄芪、麻黄、枇杷叶、款冬花、金
樱子、百部、百合。 6.油炙---淫羊藿、三七、蛤蚧。
第十章 炙法
概述
一、炙法含义 二、炙法与加辅料炒法的区别 三、炙法的分类 四、炙法操作要点
炙法概述1.
辅料的选择与用量 《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
煎炼白色,乃良。” 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 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 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 食盐味咸性寒,有清热凉,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因 此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 补肾固精、 补肾固精 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 物
一般每100公斤药物加米醋20~30公斤,最多不超过50公斤。
注意事项
1.若用醋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 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2.醋炙药物多用文火,并应勤加翻动,一般炒至微 干显火色时,即可取出摊凉。 3.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先加醋易粘连,动物 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先加醋易松散,呈碎块状,故都 应采用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炮制。 4.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 匀。
炮制作用及应用
大 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 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 发狂,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 酒大黄 酒炙后,其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 以清上焦实热为主。 熟大黄 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 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 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 醋大黄 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如用于治食积痞满, 产后瘀停,癥瘕痞积。 清宁片 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如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久病患者。 可单用。
醋炙的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引药入肝 散瘀止痛类药物,如延胡索、三棱、莪术,醋炙后增 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五灵脂醋炙增强活血 止痛作用外,兼有矫嗅矫味之功。疏肝理气药如青皮、 香附、柴胡、郁金等醋炙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青皮、 香附还能消积化滞。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芫花、商陆等,醋炙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 3.矫嗅矫味 矫嗅矫味。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如动物粪便类 矫嗅矫味 和树脂类,醋炙可减少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醋炙法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 米醋拌匀,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 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即得。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植 物类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 2.先炒药后喷醋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 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逸 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晾凉。此 法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五灵 脂等。
【炮制作用】
•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 • 生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瘀血经
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 醋莪术主入肝经血分,散瘀止痛作用增强。
用于心腹疼痛。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不同来源的莪术及其炮制 品中挥发油量大小为:生品>炒制品>醋制品> 酒制品。且在3种莪术中,以蓬莪术挥发油含量最 高,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另有实验证明,莪术在醋制过程中部分组分消失, 同时产生两个新的组分。
【炮制方法】
• 1.柴胡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2.醋柴胡 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的米醋 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 每100kg柴胡,用米醋20kg。
【炮制作用】
• 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 里、疏肝、升阳的功能。
不化。 • 醋青皮能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消积
化滞的作用,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甘遂
• 【处方用名】甘遂 炙 甘遂 醋甘遂
• 【来源】为大戟科植 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P. Wang 的块根。春季开 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 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第10章中药炮制学蜜炙(1)
【炮制方法】
• 1.枇杷叶 取原药材,除去绒毛,用水 喷润,切丝,干燥。
• 2.蜜枇杷叶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 淋入枇杷叶丝内拌匀,闷润置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 为度,取出晾凉。
生黄芪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增高,其他磷脂组 分则有所下降;黄芪各炮制品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脯氨酸等17种以上的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炒 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其中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 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咳。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 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 蜜炙甘草甘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 脉。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 痛,脉结代。
【炮பைடு நூலகம்研究】
• 甘草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苷及部分金属元素。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据报道甘草蜜炙前后甘草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也与蜜量无关;又
款冬花
• 【处方用名】款冬花 冬花 炙冬花 炙款 冬花 蜜冬花 蜜款 冬花
• 【来源】为菊科植物 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 的干燥花蕾。12 月或地冻前花蕾尚未 出土时采集,除去花 梗及泥沙,阴干。
尿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 感,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多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 久泻脱肛、便血崩漏。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中药炮制学 第10章-炙法2
黄
柏
[处方用名] 黄柏、川黄柏、盐黄柏、酒黄柏、黄 柏炭。 [来 源] 本为品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 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 柏”。 [历史沿革] 如“生用降实火,蜜炙则庶不甚伤胃, 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 下” 。现行,有盐炙、酒炙、炒炭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 拌炒的方法。 二、辅料姜 1.姜汁制备 (1)榨汁—— 取生姜洗净捣烂,加适量水,压榨 取汁,反复2~3次,合并姜汁,备用。 (2)煮汁——取净生姜片,加适量水煮 2次,滤 过,合并滤液,适当浓缩,取出备用。
2.功效
辛温,能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能抑制药 物苦寒之性,增强疗效。 3.适用药物
炮制研究 盐水炙炒的炮制品浸出物含量最高,盐炙砂炒 品次之,生品最低;杜仲经炮制后右旋松脂醇 双葡萄糖苷含量升高,各炮制品之间含量无明 显差异。 生杜仲、盐杜仲炭和砂烫盐杜仲均能使兔、狗 血压明显下降,杜仲炭和砂烫品均比生杜仲强 ;盐杜仲对猫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大一倍。
第四节 姜 炙 法
四、操作方法
1.先拌盐水后炒 药先与盐水拌匀——被吸尽——文火炒至一定 程度——取出晾凉。
2.先炒药后加盐水 药物用文火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 炒干,取出晾凉。 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 药物:盐=100:2
五、注意事项 1.食盐的溶化 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防过多与拌不匀。 2. 注意操作顺序 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拌炒 药,再喷盐水,以防发粘,且盐水不易渗透。
成品性状: 生品:为空心扁圆形节段或不规则小块。 切面淡紫色。周边栓皮灰黄色。肉厚、质 坚。味微甘涩。 盐炙:质较软润,味微咸
第10章中药炮制学蜜炙(1)-教学
麻黄
• 【处方用名】麻黄 麻 黄绒 炙麻黄 蜜麻黄 炙麻黄绒 蜜麻黄绒
•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 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 的草质茎,晒干。
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l00】
•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 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 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 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黄芪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温,味甘。归肺、脾经。 • 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
【炮制方法】
• 1.麻黄 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或洗净 后稍润,切段,干燥。
• 2.蜜麻黄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麻黄段中 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麻黄段,用炼蜜20kg。 • 3. 麻黄绒 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 4. 蜜麻黄绒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内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蜜后炒药 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 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使蜜被药物吸尽后,然后置锅内, 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 贮。一般药物用这种方法炮制,如甘草、黄芪。
第10章炙法1模板
⑵炮制作用
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
便。 补血,如用于补气养血的养血饮口服液; 补气养血,健脾安神的人参归脾丸;调补 气血的八珍丸等; 调经,如用于补血调经的驴胶补血颗粒、 当归养血丸;疏肝调经的逍遥丸等。 润肠通便,如润肠丸、通幽润燥丸(元 《东垣十书》),通便灵胶囊,五仁润肠 丸等。
⑵先炒药后加酒:
药物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均匀喷洒一
定量黄酒,炒干,放凉取出。 此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由于此法不易使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加热即迅速挥发,一般较少采用。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9
5注意事项
⑴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
应加盖,以免酒挥发。 ⑵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 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 匀。 ⑶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 以免酒迅速挥发,达不到炮炙目的。
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1
概述
1.定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
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 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炙方法。 2.分类:根据所用的辅料种类分为:酒 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2
3.方法:
⑴先拌辅料后炒药:将药物与定量辅料拌匀,
密闭闷润至药物将辅料基本吸尽,入锅文火 炒干。 此法适于加工质地较坚实,辅料不易渗入的 药物。 ⑵先炒药后加辅料:将药物入锅炒至规定程 度,再均匀喷洒一定量的辅料,文火炒干。 此法适于加工质地疏松,辅料易于渗入的药 物以及不宜拌润辅料的药物。
含量最高,归身次之,归头最低;
酒炙后阿魏酸含量不变,鞣质含量最少; 土炒阿魏酸含量降低,鞣质增加为1.4倍;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第四节
竹茹
姜竹茹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 硬皮,切段或揉成小团。
长于清热化痰、除烦, 多用于痰热咳嗽或痰火 内扰,心烦不安。
取竹茹段或小团,加姜汁拌匀, 闷润至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 器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 凉。每100kg竹茹,用生姜10kg。
微寒之性缓和,降逆止呕的 作用增强,多用于恶心呕吐。
草果
第四节 姜炙法
姜炙的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
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炙法。 生姜辛温,能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故姜炙法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 物。
一、姜炙的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 止呕作用 如黄连、竹 茹。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 效 如厚朴
二、操作方法
药物+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 文火炒(干燥)至一定程度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 干皮、根皮及枝皮。
【历史沿革】汉代有去皮炙法。唐代有姜汁炙。宋 代有生姜枣制、糯米粥制。明代有炒、盐炒、煮 制、醋炙、酥炙及姜汁浸后炒干醋淬透再炒、酒 浸炒等法。清代有醋炒。现行主要有姜炙、姜汁 煮、姜汁浸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厚朴 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 -干燥
五、注意事项
(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 以最后所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的1:1为 宜。
(2)宜采用榨汁法制备姜汁,和煮汁法相比, 榨汁法更能保留生姜中低沸点的成分。
(3)药物与姜汗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 汗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 达不到姜炙的目的。
厚朴
【处方用名】厚朴、川厚朴、姜厚朴单写付姜炙厚 朴。
生姜的用量一般为100kg药物,用生姜 10kg。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 姜的三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当归 ——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
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3.土炒当归——药材+土粉——炒至当归片上粘
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
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
五、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被吸尽)——文火 炒——出锅——放凉。 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 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酒—— 炒干——出锅——放凉。 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
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3)抑菌作用稳定
当 归
[处方用名]当归、秦归、归
头、归身、归尾、全当归、 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
[来
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 当归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现行,有酒炒、
土炒、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炒白芍——药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
主。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如用于肝 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的痛泻要方;治泻痢日 久,腹痛喜按喜温的养脏汤
醋炙——入肝收敛,可敛血、养血,疏肝解郁。
如治尿血,血色鲜红的加减黑逍遥散
土炒——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
第二节
醋 炙 法
[炮制方法]
1.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
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 ——先拌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干,
取出晾凉。 药:米醋=100:20
3.鳖血柴胡
(1)取柴胡片,先与新鲜鳖血及适量冷开水拌 匀,闷润,待鳖血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 晾凉。 (2)取柴胡片,加入定量洁净新鲜鳖血、定量 黄洒拌匀,稍闷润,待鳖血、酒液被吸尽后,用 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药:鳖血:黄酒=100:13:25
中时痛。
过多。
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如用于治崩中漏下,亦治月经
[炮制研究]
成分:头、尾、身与全当归挥发油无明显差异,
但微量元素有差别。
头:钙、铜、锌为身、尾的1.5-6.8倍 尾:钾、铁高;挥发油较头高;阿魏酸含量高
药理:对子宫的双向调节作用,高沸点挥发油抑
制,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如治血虚便
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的当归补血汤。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如用治血虚血
滞,月经不调的四物汤;治风湿痹痛的蠲痹汤。
土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如用于治血虚便溏,腹
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 连。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 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 称“味连”、“雅连”、 “云连”。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
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
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
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黄酒=100:12.5
3.姜黄连—— 先拌姜汁,再用文火炒干,取出
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12.5(4),绞 汁或煎汁。
4.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
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 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吴茱萸=100:10
药:醋=100:15
清宁片—生药,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
(100: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 与黄酒、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 烘至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 药:黄酒:炼蜜=100:75:40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四、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如大黄、黄连、黄柏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 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3.矫臭去腥
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可随酒加 热挥散;另外醇香可矫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 凉。 药:灶心土粉=100:20
[炮制作用]
生品——擅于养阴除烦,泻肝火,平抑肝阳。 多用于肝阳上亢,阴虚发热,烦躁易怒。如治疗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的建瓴汤;阴虚发热的芍药 散等。
酒炙——降低酸寒之性,善于调经止血,柔肝 止痛。多用于胁肋疼痛,腹痛,产后腹痛尤须酒 炙。如用于脘腹挛痛,喜温喜按的小建中汤;治 胸腹疼痛,四肢挛急的当归芍药散。
(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 1 )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闷润吸
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褐色—取出—干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醋大黄—生药片+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 气溢出)——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 —晾干。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 药物每100kg,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 50kg。
五、注意事项 1.药物能否拌匀。 2.注意火力与火候。 3.个别药物防止粘结。如树脂类药物。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表:
总蒽醌% 原料大黄 大黄片 酒大黄 熟大黄 大黄炭 3.47 3.12 3.08 2.54 3.07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蒽醌% 1.35 1.01 1.43 1.50 2.60 2.12 2.11 1.65 1.04 0.47
六、注意事项 (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 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2)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 免酒被迅速挥发。 (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 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 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黄
连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酒黄
白
芍
[处方用名] 白芍、炒白芍、酒
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芍药的干燥根。除头尾及细 根,置沸水中煮后去外皮或 去皮后再煮,晒干。
[历史沿革] 现行,有酒炒、醋
炒、炒黄、土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白芍——药材除杂质,大小分档,洗,泡润法,切薄
片,干燥。筛去碎屑。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熟大黄-泻下减弱,活血祛瘀作用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大黄蛰虫丸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血分有热,瘀阻可用十灰散
醋大黄-消积化瘀 清宁片-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秘
2.酒白芍——药材先拌辅料,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药:黄酒=100:10 。
3.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醋白芍——药材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
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米醋=100:15
5.土炒白芍——先炒辅料,用中火加热,炒至表
第一节
一、含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酒 炙 法
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
炒的方法。
二、酒的特点
1.性味功能
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 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作用。
2.分类
白酒与黄酒的区别
名称 白酒 黄酒
制作方法 蒸馏酒
乙醇含量 50-70% 颜色 气味 特点 无色澄明液体
0.04g/100ml,杂醇油≤0.02g/100ml,二氧化硫残 留量≤0.05g/kg,
(4)微生物:黄曲霉素B1≤5μ g/kg,细菌数黄酒
≤5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
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如川芎、丹参等
2.祛风通络药物
3.动物类药物
如威灵仙、桑枝等
如乌梢蛇、地龙等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
2.炮制——
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黄连炭下降显著。 酒炙后,小檗碱含量影响不大,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于生 品。微量元素溶出高于生品。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 间的延长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