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19世纪下半叶,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和欧美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
(4)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的基本形成
(5)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中心:。
3、概况:
(1)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
(2)主要成就:(102页表格)
A:新能源——: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B:新兴产业的兴起:近代汽车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得到发展,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交通运输的发展——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迅速发展。
C、传统产业改造
①工业方面,电气时代到来,推动了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的时代,史称“ ”。
②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农药和电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课前导学】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哪些电气发明?
2、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产业有哪些?
3、传统行业有何变化?
4.影响
(1)经济:
A、生产力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过程的、,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
B、经济结构的变化:电气时代到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C 、新兴产业兴起,为传统农业向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条件。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关系):产生了组织
①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
②概况:现代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市场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推动“巨型企业”的出现。
③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政治: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生活方式: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衣和行方面(5)生态环境。(
5、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1)同生产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得尤其明显。(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时代。(5)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提高,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增大。
(3)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西方大国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
2.概况 P102表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德、美、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美国的对外扩张。
(3)早期扩张——建立体系
①指导思想:1823年,门罗总统提出“”,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②过程:
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
1889年,成立“泛美同盟”,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的“后院”;
19世纪90年代提出“”主张建立强大海军夺取亚太拉美的霸权
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战胜西班牙。夺得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③结果:20世纪初,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4)19世纪末扩张——谋求太平洋利益
①指导思想:新殖民主义。
②政策;
A、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第一:
第二:
第三:
B、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1899年提出“”原则,在1900年重申“”原则,这就是“”政策。
归纳:美国的扩张政策及扩张结果:主义→门罗主义→主义→“论”→“门户开放”政策;确立了西半球的霸主地位(20世纪初)。
3.影响
(1)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3)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加深了各地的民族危机,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思维拓展】新、旧殖民主义比较
旧: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征服和政治控制排斥竞争者,划分势力范围,然后利用生产力的绝对优势(先进的机械工业对落后的手工业),攫取殖民地的资源与财富。对殖民地原有的行政体系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新:发达国家则利用在国际分工中所积累的优势,通过市场的垄断竞争(发达国家的垄断性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价格)来实现资源配置。保存原有的行政体系,进行间接统治,更好的为殖民主义服务。
三、世界一体化
1.原因
(1)根本原因: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直接原因: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使世界各地的生产、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2.内容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为框架,以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影响
积极:
(1)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带来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
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2)世界一体化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程度提高,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
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的受益者。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交流的扩大。
消极:(4)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亚
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视野拓展】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
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产力是沟通
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
和自然,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
【问题思考】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突出的特点?
提示:(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生动体现。
(2)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
(3)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4)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电作为新能源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领域,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
开辟了电气时代。
(2)新交通工具的创新和电信技术的发明、应用便利了人口交流、信息传播。
(3)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巩固练习】
1.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 )
A.赫兹 B.法拉第 C.爱迪生D.西门子
2.“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里的“天才”所起的最突出作用是( ) A.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 B.推动蒸汽时代到来
C.促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标志着近代交通开始
3.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4.1890年某国较早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指出妨碍州际或对外贸易,以及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出现的企业合并或
阴谋,都是违法的。该国最可能是 (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