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转变(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殖民地独立、欧共体成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等等)以及科技的繁荣、新价值体系的洗礼。
科技的繁荣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途径,但是人却越来越沦为无个性的客体,并引发了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
因此可以说,20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最不安定、动乱最大、灾难最多、争议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内,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其所在的历史的。
下面首先简要的对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一个分期和综述。
(1)1900年代至二战以前,这是一些精英分子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进行各种探索、实践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产主义政权上的进一步巩固,西方各国基本进入了普遍繁荣的时代。
德国是西方骚动的中心,并直接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后建立了新秩序。
在战争期间诞生的这些精英思想包括了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宣言《雅典宪章》,有机疏散思想,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2)二战后至1960年代末,以现代建筑运动为支撑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城市的重建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最终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确立。
在这个时期,“功能”、“实用”、“效率”成为主题词。
这个时期有卫星城理论的提出与新城运动,有战后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以及第十小组的“人机结合”规划思想及理论。
(3)1970年代至1980年代,西方社会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现代社会”,社会价值观体系处于混乱交织的过程。
事实上,战后重建的二三十年,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人们所期待的和谐社会,社会内部依然处于动荡的边缘,冷战的加剧,社会分化加剧,道德沦丧,文化种族冲突,资源环境枯竭等等等等使人们不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后现代社会思潮。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作者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前5世纪,法学家希波丹姆斯一反常态,提出理性规划的概念,即著名的希波丹姆斯模式,后来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古罗马时期,物质生活较希腊时期大大改善,但民主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精神世界日益世俗化,人本主义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主要任务是歌颂权力、炫耀财富,城市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军事化和君权化的特征。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3)社会城市
“田园城市” 只是实现“社会城市”的局部试验和 示范。霍华德本人更喜欢用“社会城市”而不是“ 田园城市”来表达他的思想。(p29)
一个面积12000英亩、人口58000人的中心城市和若 干个面积6000英亩、人口32000人、名称和设计各异 的田园城市,共同组成总面积66000英亩、总人口 250000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4)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
①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转移; ②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③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
思想与实践体系。 ④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
5. 现代机械理性规划思想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实践: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
柯布西耶1923年发表论文《走向新建筑》, 明确提出了机械美学的观点和相应的理论 体系。 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的空间美,认 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房屋只是 “居住的机械”。“只有驴子才会走出曲 折的线条。”
1922《明日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
“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反对传统的街道和广场, 追求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 理性的城市格局,在城市中心建筑富有雕塑感的摩天 楼群换取公共空地,体现几何形体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透射出纯粹的几何秩序“美”、功能理性“美”。
(2)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再认识与改进
强调城市规划是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因此应该 由过去终极式的蓝图编制转变为过程型的规划。 强调要以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发 展的种种要求。
(3)运用系统、数学方法分析、模拟城市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4.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的 日益兴起
马丘比丘宪章 (1)不要为了追求分区清楚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
成。 (2)城市交通政策应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
统的发展。 (3)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
规划的制定,也包括规划的实施。规划重在规划的 编制过程,尤其是规划的实施。 (4)规划中要防止照搬照抄不同条件、不同变化背 景的解决方案。
(3)提出保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 城市中心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暴露无遗。城
市的脏乱、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等, 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实践证明, 《雅典宪章》并不能有效地解 决这些问题。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一是理性主义思想对事物采取分解而不是组 合的方式。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2)城市被视为一个“活”的功能实体,城 市规划也必须由“终极状态”或“蓝图”式 的规划变为“过程”式的规划。规划调控方 法必须与城市自身.
(3)城市规划师也应由原来的“设计师”定 位转变为“科学系统分析者”的角色,采用 综合预测办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 来模拟城市某系统的变化规律,以解决“量 化”的问题。
美国的精明增长,主要针对以下四类问题: (1)绿色空间减少和环境恶化。 (2)城市内部投资减少,功能退化。 (3)财政赤字日益恶化。 (4)生活品质下降。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达到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在古代,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城市就开始出现规划的痕迹。
城市的建设往往以宗教和政治为主要的目的,宏伟的金字塔和大型神庙成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此外,城市在交通、市场、水利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规划和安排,城市的跨度和布局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城市的美学价值、人性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城市规划家们从建筑风格、城市景观、人性化布局、公共活动空间等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和新范式。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家有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阿尔东和弗朗西斯科·梅里特,法国的贝尔纳德·德瓦斯和安多恩·德马塞。
他们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后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工业革命时期是英美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城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英美的城市规划家们开始对城市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提出了很多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和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恩格尔斯、威廉·莫里斯、帕特里克·盖特斯、路易斯·蒙提费奥里等人。
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新型城市社区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受到重视,如新城镇、可持续城市等。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4
欧文把城市作为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 出“协和新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2000~3000人,更低面 积每人0.4公顷,全村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生 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会 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5
傅里叶的法郎吉 Phalanges 主张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组织公共生活。他的空 想比欧文更为极端,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巨大建筑物中。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
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 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
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
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
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
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
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几个重要转变
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几个重要转变西方的城市规划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
同时,城市规划也在逐步为社会所改造,其中城市规划思想的几个重要转变是:第一、城市规划从“物质形体设计”转变到崇尚系统分析方法(Systematic analysis)的理性决策过程(Rational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的科学性规划。
第二、规划从“蓝图式”实质性规划逐步变为“过程中”规划,经过70—80年代的发展,诸多学者认为城市规划师并非仅仅是扮演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角色,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体系来进行城市规划;规划的这种技术性角色应该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汇集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
后来的“联络性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以及“倡导性规划”(A dvocacy planning)等就是在对城市规划的反省中出现的城市规划新思路。
第三、以后现代主义规划思潮占主导地位的多元论规划思潮对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起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城市规划思想处于划时代的转变时期”。
一、由“艺术”到“科学”:城市规划的“物质形体设计”传统转向系统理性的城市规划二战后到60年代的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规划被视为是建立在“物质主义”之上的“形体规划设计”。
好的形体环境可以增进幸福,而形体环境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加以改造和控制,只要加强设计和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形体环境。
事实上,这种观点可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更远。
城市规划历来被视为是建筑师的份内之事,城市规划不过是基于城镇层面上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单体建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战后的城市规划大多是建筑师规划,城市规划的工作建筑师完全能够胜任。
在传统的这种“物质形体设计”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城市规划中,“美学观念”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和出发点,和建筑设计一样,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门“艺术”。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摘要: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需要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本文选取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重要理论,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雅典宪章》,《马丘丘宪章》,后现代主义和精明增长进行分析。
力图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西方百年来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城市规划田园城市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后现代主义1、引言城市规划是怎样一门学科,这对于学习研究城市规划学科的人来说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但是它又是一个很抽象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完备的框假和脉络来梳理它。
作为一名学习城市规划的学生,本文我想借用西方近百年的规划历史中的几个重要理念来阐述,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问题。
2、对城市规划发展及其脉络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有许多的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城市规划这门学科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受到同一时期的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规划是一门主要解决城市问题的学科,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问题,而城市规划自然要随之发展、转变。
下文就城市规划理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的几次重大转折时期的代表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脉络进行梳理。
2、1霍华德与“田园城市”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总结了城市美化运动、公共卫生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三大运动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同时受到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影响, 对城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著述了于1989 年出版了《明日: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后改为《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他因此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山鼻祖。
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三大目标即空间目标,社会目标和管理组织目标。
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霍华德把古希腊关于任何集体或组织的生长发展都有其天然限制这一概念重新介绍到城市规划中来,并在他设想的城市规模中恢复了人类的尺度, 为了引进了希腊城市建设的做法, 他用社区去移民开拓城市, 这些社区从一开始就配备有能行使城市一切重要功能设施。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参考
要点一
完善规划法规和标准 体系
西方城市治理中注重完善规划法规和 标准体系,确保城市规划的合法性和 规范性。这启示我们在城市治理中应 完善规划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规划 的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
要点二
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 监督
西方城市治理中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 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保障公众 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提 示我们在城市治理中应强化公众参与 和社会监督,提高城市规划的民主性 和科学性。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汇报人:XX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 展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探
索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反思与批 判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与借 鉴
01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革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加速
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西方城市规划中强调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 规划手段传承历史文脉和塑造城市特色。这启示我们在城 市规划中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城市 发展与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的和谐共生。
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
推动多元化和混合使 用
西方城市发展中倡导多元化和混 合使用,通过规划手段促进城市 功能的多样性和互补性。这提示 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应推动多元化 和混合使用,提高城市活力和综 合承载能力。
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 出行
西方城市发展中重视公共交通和 绿色出行,通过规划手段优化交 通结构和出行方式。这启示我们 在城市发展中应加强公共交通和 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 污染。
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 平衡
规划初步720130510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
第七讲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城市规划初步
5.《华沙宣言》
在城市规划领域, 从对景观美学的重视开始, 将郊区或乡村特征引入到城市之中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到对提供绿化用地和空间以及对发展建设的控制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并通过对自然系统的管理以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延续
对环境的适当保护始终是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城 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
第七讲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因 有关的运动 英国的“公园运动” 欧洲大陆的“如画的城镇布局” 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 芝加哥的城市美化运动
城市规划初步
.
第七讲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城市规划初步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因
专业的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 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人类聚居地的各项政策和建设纲要,必须为可以接受的生活质量规 定一个最低标准并力争实施”,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要在 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为满足这样的要求而负担起他们应当承 担的责任。
.
第七讲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城市规划初步
6.《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会议”。
60年代之前城市规划发展的主流!
.
第七讲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城市规划初步
3.雅典宪章
贡献!!!
——功能分区 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并提出这是 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
当时意义: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尤其是在19世纪快速工 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张发展的大中城市中,工业和居住混杂,工业 污染严重,土地过度使用,设施不配套,缺乏空旷地,交通拥挤,由 此产生了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而功能分区 方法的使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
西方思潮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西方思潮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摘要: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产生和建立,在其发展过程中,经济因素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人文主义思潮在城市规划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人本主义思想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思想基础。
城市规划思想界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西方思潮;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城市环境恶化等因素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伟大构想,揭开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序幕。
在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西方社会,伴随着文艺复兴思想的延续,人文主义思潮在西方主流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其对于西方社会各阶层思想的深远影响,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上世纪90年代伊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全球变暖、全球沙漠化等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给寄希望用科技战胜自然的人类当头一棒。
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新的城市规划思潮,开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1 理论来源及阶段划分1.1 规划理论来源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复杂多元的, 主要可以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1)田园城市;(2)城市美化运动;(3)公共卫生改革。
部分学者持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的观点。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 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圣西门、傅利叶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传统的思潮。
1.2 按照历史时期划分1.2.1 以时间的自然延续划分如D.Kruekeberg采用年代分段法, 将过去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段:(1)1880-1910,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2)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3)1945-2000,标准化、多元化时期。
三个阶段互不交叉,将某时段的规划理论或规划实践作为这一年代的特征。
二战前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一、西方主要规划理论概述1、系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论由布瑞·麦克劳林(Brain Mcloughlin)和乔治·查德威克(GeorgeChadwoick)于196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城市与区域看作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而规划作为系统分析、控制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办法,并分类、预测这些变化,以便控制它们。
在具体实践中,系统方法通过大量的模型来工作,模型的建构是基于城市是一个“封闭系统”。
系统方法对规划的评价通常有三种:投资-效益分析(cost-benefit)、规划平衡表(a planning balance sheet)和目标实现程度分析(goals-achievement matrix)。
系统规划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首先,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次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的”规划是一个海市蜃楼,科学和规划是非常不同的事业,科学家寻求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规划师正相反,他们的意图是改变他们面对的一切。
2、理性规划理论理性规划理论是战后西方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法卢迪(Andreas Faludi),其代表作是1973年出版的《规划原理》(Planningtheory,1973)。
理性规划理论的提出,相对于过去对规划的理解基于“作为设计的规划”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科学的”和“客观的”方法去认识和规划城市。
理性规划理论认为规划由一系列理性的、循序渐进的程度(过程)组成,而政府和规划者是价值中立的公众利益代表者。
理性规划理论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规划的影响很大,英国目前的规划体制和技术在相当程度上是这一理论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性规划也不断受到质疑:(1)今天对规划的理解,已经不再把规划作为分离于政治过程的一个类别,而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2)理性的思想受到批判,韦伯指出人类总是在行动中找寻形式上的理性主义,但他们越去尝试,就越碰到麻烦,社会不是由工程师设计的合乎逻辑的结构,而是包含逻辑与非逻辑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3)把过于狭隘、技术的理性主义注入规划中,使规划失去了更近人性的东西。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在1915年出版的着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着的集中;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 Conurbation;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aa分析aa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因此,我们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2.广亩城市赖特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 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市思想的体现;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1931 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他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时才得以充分施展;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 1942 年出版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 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着的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后者显然是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序地向外蔓延,而这本身就是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到 1920 年代 , 恩温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Letchworth 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 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1924 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山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1944年, 阿伯克隆比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最为典型,一般称作新城运动;英国伦敦周围的卫星城根据其建设时期的先后分别被称为第一代新城、第二代新城和第三代新城;第三代新城的概念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母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卫星城新城已经成为分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和人口,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功能协调的重要手段;6、社区、邻里单位理论美国建筑师佩里借用社会学中“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其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7、Team10思想及理论现代建筑师会议CIAM中的第十小组Team101955年批判了CIAM的旧思想、旧观念,提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关于城市建设的新观念,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提出了极富后现代特征的新城市形态概念“蔟群城市”拼贴城市;8.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环境不再仅仅被作为一个视觉艺术空间的问题,而且更被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最先在美国出现了城市设计的概念;9.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区域规划奠基于格迪斯和芒福德等人的理论努力;纽约在 1920 年代末 1930 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区域研究,以解决就业与住房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交通网络和聚居地的分布和组织,开创了早期区域规划的实践;前苏联在其社会经济制度的推进下,从 1920 年代起所施行的第一次五年计划、俄罗斯电气化计划以及有关于经济区划的理论研究,以及随后的以人口再分布为核心的居民点网络规划,都对世界范围的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起了推进的作用;美国在 1933 年开始实施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所取得的显着成就,则为区域规划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 1950 年代以后,在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推动下,欧美学者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性理论,使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得到了统一,并由此而新兴起°区域科学±这样一个学科群,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经过 20世纪 20、30 年代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 以雅典宪章为代表, 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于战后西方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立了新的规划思想与方法, 这一阶段仍在持续;这两部文献基本上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 以此而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现代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1.雅典宪章1933年在 20 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建筑师所制订的,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1933年召开的CIAM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2.马丘比丘宪章七十年代后期,CIAM 鉴于当时世界城市化趋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与会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有关官员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 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展望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申明: 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己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需要进行修正;而马丘比丘宪章所提出的,“都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3.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从两个宪章的主要思想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些趋势在两个宪章中最明显地表现为:l城市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质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这是雅典宪章所提出来的功能分区及其机械联系的思想基础;雅典宪章虽然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马丘比丘宪章则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在考察了当时城市化快速发展和遍布全球的状况之后,马丘比丘宪章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 即邻里、乡镇、城市、都市地区、区域、国家和洲,并以此来指导建设;而这些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并“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2城市规划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且对以后的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深远;功能分区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主要针对当时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工业和居住混杂导致的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 而功能分区方法的使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 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也是一种革命;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 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过于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马丘比丘宪章在对 40 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确实,雅典宪章以后的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是依据功能分区的思想而展开的,尤其在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中按规划建设的许多新城和一系列的城市改造中,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了许多问题,人们发现经过改建的城市社区竟然不如改建前或一些未改造的地区充满活力,新建的城市则又相当的冷漠、单调 , 缺乏生气;对于功能分区的批评,认为功能分区并不是一种组织良好城市的方法,从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而最早的批评就来自于 CIAM 的内部, 马丘比丘宪章明确提出“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且强调“在 1933 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 1977 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 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3城市规划由描绘终极状步入循环过程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订规划方案,而这些规划方案的内容都是关于各功能分区的“平衡状态”和建立“最合适的关系”, 它鼓励的是对城市发展终极状态下各类用地关系的描述,并“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直接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意义上,城市规划就是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与城市系统相协同;4城市规划由专家意志的表达转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雅典宪章在思想上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因此它强调“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宪章的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但是受建筑学传统的影响,雅典宪章对规划师、专家等社会精英的主导作用尤为强调:“规划师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研究为依据”,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城市规划就成为一种少数专业人员表达他们意志并以此来规范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手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此后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规划不应当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它多种价值观,而应当为多种价值观的体现提供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这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的内容所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要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要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行动的组成部分,而真正全面和完整的公众参与则要求公众能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城市规划过程的公众参与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城市规划立法和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步骤;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推进其发展;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
第二节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
二、近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理论与实践 1.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 欧文——“新协和村” 傅立叶——“法郎吉”
---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3.巴黎改建 4.城市美化运动 5.公司城
---
6.田园城市
霍华德 (E.Howard)是20世纪城市规划史上 最具影响的历史性人物。其职业是速记员,在一 生中他只写了一本书,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明天——一条通向真正变革的和平之路》(后 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但正是凭借着他 对城市问题的超乎常人的关注和责任感,改变了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戛涅的设计方案中,他把一个不大的城市同一 大群工业部门结合一起,这些工业部门包括铁矿、高 炉、炼钢厂、锻压车间、造船厂、农机厂、汽车厂和 许多辅助设施。这些工业企业布置在一条河流的河口 附近,下游还有一条更大的河道,可以用来进行水上 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 日照良好的高地上。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一个铁路 总站,与铁路总站相邻的是旅馆、百货商店、市场等 公共建筑。
---
玛塔以一条宽度不小于40m的干道作为城市的
“脊梁骨”,电气化铁路就铺设在这条轴线上,两边 是一个个街坊,街坊呈矩形或梯形,其建设用地的1 /5用来盖房子,每个家庭都有一栋带花园的住宅。 工厂、商店,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按照城市具体要 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而不是形成旧式的城市中心。
---
“只有一条500m宽的街区,要多长就有 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它的两端可以位于 卡迪斯和彼得堡,北京和布鲁基尔”。马塔写 道;“带形城市将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它们 将在西班牙的地图上建立起一个巨大的“三角 形城市网”。
---
---
---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摘要】城市是发展的,动态的。
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指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学习外国城市建设史后简要介绍一下我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认识.【关键字】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正文】西方自城市的产生,城市规划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城市就开始形成了,城市形成便开始了他的进程。
从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古罗马,开始功能分区,或者说是根据人们的身份地位开始出现阶级、贫富分区,例如卡洪门规划,路网的规划也开始产生了,方格网式的,这些城市的布局对今后一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战争和从对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自身崇拜。
阶级分化,生活方式,社会的意识形式等方面均对规划产生影响。
西方的城市规划在工业革命之前,我认为还是逐步的发展,从古希腊民主共和思想在规划上的反映--如议会,城邦大量的公共场所,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由于神人同形的宗教思想的存在,在城市的形态上相应的反映出,广场周围的建筑多有围廊,满足人们的交往或买卖的需要,典型的城市建设有卫城。
这一时期的著名城市模式——希波丹姆规划,规整的布局,棋盘式的道路网,按照阶级分化造成的分区,城市典型的平面形式为两条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中心广场空间常呈L形.古罗马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大量世俗享乐建筑开始建设例如公共浴场、斗兽场。
为了显示功绩,广场、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主题。
罗马营寨的建造形式发展起来,十字交叉的道路,中间建设神庙。
罗马共和广场,广场空间从希腊的开敞式逐步发展为较封闭的空间形式。
中间是一些记功柱或者铜像,代表功绩.典型的广场代表--图拉真广场。
这种布局形式是希波丹姆的演化。
这一时期形成的著名规划理论的书籍——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书的内容包括:城址选择,建筑物选址;街道的布置;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生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集、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
责任。
•
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
宅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1868 年的“贫民窟清理法”和1890 年的“工 人住房法”等,这些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公司城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 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带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 索里一.伊.马塔(Arturo Soria Y Mata)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 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 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1882年 他提出了带型城市(Linear City),希望建立一个城市与自然始终可以保持 亲密的接触不受其规模影响的新型模式。在这个城市中,各种空间要素紧靠 着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聚集并无限向两端延展,甚至可以横跨欧
实践框架。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英国人霍华德于 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1902年再 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 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用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 市一田园城市来作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按照的霍华德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 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得产生与发展摘要本文简洁明了地阐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脉络,主要就是介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得产生与发展历程。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城市规划思想得产生背景;第二部分为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历程,核心内容就是其主要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主要介绍霍华德得“田园城市”、柯布西耶得“当代城市”与赖特得“广亩城市”,即分散主义与集中主义两种主要城市规划理论;第三部分讲述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历史意义;第四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理论演变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目录1.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得产生背景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2、1、霍华德得“田园城市”2、2、柯布西耶得“当代城市”与赖特得“广亩城市”2、3、西方现代其她城市规划思想3.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得历史意义4、小结1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得产生背景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普遍进入资本主义得快速发展期,产生了一系列得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中得人口与用地急剧扩张,各种新得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得蔓延已大大超出了人们得预期,形态呈现出犬牙交错得花边形态与明显得拼贴特征,城市环境得异质性增强,特色日渐消失,质量日渐下降。
这时人们强烈得认识到,有规划得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得发展就是十分必要得,只有通过整体得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得困境。
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得种种探索正就是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起源。
2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早期得一些理想城市模式有托马斯空想社会主义得乌托邦、康帕内拉得太阳城、欧文得新协与村等,这些设想与理论学说成为以后得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得渊源。
发展到今天得立足于以人为本,主张建设与谐,自然,绿色,平衡得城市,与西方规划思想长期得发展就是离不开得,今天得规划思想正就是由田园城市、柯布西耶得现代建筑运动、《雅典宪章》这三大支柱孕育而生得。
2、1 霍华德得“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就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得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ª¡ª分析¡ª¡ª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因此,我们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
2.广亩城市赖特(F.L.Wright )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
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
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
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
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
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
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 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
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市思想的体现。
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在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40 万人居住在24 栋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
最外围的是容纳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1931 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
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
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
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
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
他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昌迪加尔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
但是20 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
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E.Saarinen )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他在1942 年出版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 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
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
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