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京派和沈从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实 于在 的 对题 描 乡材 写 土上 中, 国他 们 和大 平多 民倾 现向 " " "
趋于 在 向从 风 容格 节上 制, 的他 古们 典大 式多 审倾 美向
出在 了文 比体 较上 成, 熟他 的们 小大 说多 样创 式造
4
"
一、追寻纯静优美的乡村生活
京派作家所追寻的,是对纯静优美的乡村 生活的回顾。 京派作家追寻一种恬静、自然的田间风光。 他们在追寻中,往往把自己拉回到很远的 童年时代。 京派作家所崇尚的是淳朴、原始的人性美、 人情美。
汪曾祺的诗化小说
汪曾祺早在20世纪40年代 就开始写小说,出版了 《邂逅集》,1962年写了 3个短篇,出了一个小集 子《羊舍的夜晚》,80年 代初,60多岁的汪曾祺开 新花,写了《受戒》、 《大淖记事》等,1994年, 四卷本《汪曾祺文集》出 版。重新写作的汪曾祺, 半个世纪一以贯之,可谓 风情依旧,这“依旧”就 是他始终如一的非小说特 质。
沈从文在《长河· 题记》里写道:‚1934年 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 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 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 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 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 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 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 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 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畏天 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 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
代表作 《边城》
(一)优美而黑暗的湘西世界
在沈从文的小说里, 我们知道沈从文生活 在一个何等恬静、优 美、和睦的湘西世界。 但是,我们同样要知 道,沈从文又看到了 一个残酷的黑暗现实。 他在湘西土著部队当 兵,随部队迁移,见 到军队残酷杀戮大批 无辜乡民的惨状 。
茶峒风光
(二)对湘西人性美的追求与赞颂
第三讲 京派文学和沈从文小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基本倾向、 文学史地位、共性特征及主要作家; 2、分析沈从文作品的特色与得失,掌握作 家的观照价值。
注:该讲为本学期重点
2
“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
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第一,他们多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 第二,他们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 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 第三,他们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 第四,没有正式的组织和宣言,但他们大都集中 于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两大文学沙龙。 第五,他们的作品大多发表于《现代评论》、 《水星》、《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 《文艺杂志》等几大刊物。
沈从文认为“新生活”会给农村带来经济 的衰退与堕落,造成正直朴素人性美的丧 失,取而代之的是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 。 作者把那个倒霉的“新生活运动”作为现 代生活祸害的象征。 他说:人们‚不知道‘新生活’是什么, 记忆中只记得五年来,川军来了又走了, 共产党来了又走了,中央军来了又走了, 现在又听人说‘新生活’也快要上来,不 明白‘新生活’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拉人 杀人。……断定‘新生活’当真要上来了, 不免惶恐之至。”
三、创造平和冲淡的民族风格
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是京派小说作家所极力追求 的。京派却极力淡化痛苦,用轻松冲淡的文字写 痛苦和不幸。 以沈从文、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小说风格是一种受 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风格,是一种民族特色,他 们通过平和冲淡的笔墨,描绘的是具有传统特色 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京派小说借鉴传统的艺术技巧,创造诗的意境, 并在语言上做到活泼清新,自然贴切,明白如话, 简约精炼。
沈从文的小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色 彩斑驳的湘西历史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 里,全部的美学理想的基石是对“人性”, 人的价值,人的道德观念蕴含的独特思索, 是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与赞颂。
沈从文所写的湘西是与城里人相对的“乡下 人”,沈从文认为乡下人虽然不像城里人那样聪 明,但比城里人善良、淳朴、厚道,并具有丰富 的想象力。沈从文把他的“乡下人品格”扩展到 水手、厨子、农民、士兵、流浪汉、妓女、强盗、 土匪,在他们各式各样的生活中,无论平常或怪 异,都诚实、单纯、友好、纯洁,重义轻利,坦 率热情,剽悍好勇,都跳跃着一颗颗鲜红热烈的 心,都具有活泼的人性。 作品《船上岸上》、 《边城》、 《长河》等。 外国评论家说沈从文写的是“乡土神话” 。
纯静优美的乡村
二、探索和谐新颖的表现形式
京派小说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在和谐中体现崇高, 在和谐中体现完美,在和谐中见真情。因为真情, 京派小说是一曲有神韵的抒情诗;因为和谐,京 派小说是一幅有灵气的风景画。其环境描写、其 人物塑造、其故事结构无一不用诗的情感去表现, 然而又是用写实的笔触抒发浓厚的感情,显得既 实在又浪漫,既现实又虚幻。 散文化是京派小说的另一特点。他们摆脱了传统 的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俗套,追求一种重意境、 重诗韵、重情感、重氛围的生活化、散文化小说。
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 都是风俗文化型作家。老舍 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写 乡土风俗文化。老舍是京味 小说的开创者,沈从文是湘 西小说的集大成者。
1902—198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
迅” (美· 金介甫)
“沈从文在中国有如十九世纪法国的莫
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 王”(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三)对湘西封建性的忧虑与否定
沈从文虽然在作品中极力地追求和赞美着 湘西人民的人性美,但湘西并不是世外桃 源,沈从文在表现湘西纯朴、淳厚、善良、 洒脱的同时,也表现了湘西的平庸、狭隘、 封建、野蛮。 沈从文愈来愈觉得湘西是封建的、落后的、 闭塞的。他在肯定,赞美湘西的人性美、 道德美的同时,对湘西的封建文化产生了 极大的忧虑。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10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 凰县人,出身于一个 破落的军人官僚家庭。
沈从文自1926年出 版第一部小说集《鸭子》 以来,先后发表了《蜜 柑》、《龙朱》、《虎 雏》、《都市一妇人》、 《月下小景》、《边 城》、《八骏图》、 《绅士的太太》、《长 河》等三十多部小说集 和《记胡也频》、《记 丁玲》、《从文自传》、 《湘西》、《湘行散记》 等长篇传记和散文集成 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多产作家和京派代表人 物。
沈从文说的:“你们能 欣赏我故乡的清新,照例 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 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 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 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在作品《萧萧》、《月下 小景》 、《柏子》 、 《边城》 、《丈夫》中 都体现出他的忧虑。
(四)对湘西“新生活”的幻灭与 恐慌
使沈从文从湘西的“乡土神话”中走出, 更清楚地认识严酷的现实,应归因于1934 年的湘西之行。这次湘西之行,使他发现 湘西现实与他写的“乡土神话”完全不是 一回事。他这时的思想感情,不仅没法再 沉浸在理想世界的追求中,而且也不再只 是对湘西封建性的忧虑,他这时表现出了 对湘西现实的幻灭。
实 于在 的 对题 描 乡材 写 土上 中, 国他 们 和大 平多 民倾 现向 " " "
趋于 在 向从 风 容格 节上 制, 的他 古们 典大 式多 审倾 美向
出在 了文 比体 较上 成, 熟他 的们 小大 说多 样创 式造
4
"
一、追寻纯静优美的乡村生活
京派作家所追寻的,是对纯静优美的乡村 生活的回顾。 京派作家追寻一种恬静、自然的田间风光。 他们在追寻中,往往把自己拉回到很远的 童年时代。 京派作家所崇尚的是淳朴、原始的人性美、 人情美。
汪曾祺的诗化小说
汪曾祺早在20世纪40年代 就开始写小说,出版了 《邂逅集》,1962年写了 3个短篇,出了一个小集 子《羊舍的夜晚》,80年 代初,60多岁的汪曾祺开 新花,写了《受戒》、 《大淖记事》等,1994年, 四卷本《汪曾祺文集》出 版。重新写作的汪曾祺, 半个世纪一以贯之,可谓 风情依旧,这“依旧”就 是他始终如一的非小说特 质。
沈从文在《长河· 题记》里写道:‚1934年 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 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 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 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 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 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 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 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 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畏天 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 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
代表作 《边城》
(一)优美而黑暗的湘西世界
在沈从文的小说里, 我们知道沈从文生活 在一个何等恬静、优 美、和睦的湘西世界。 但是,我们同样要知 道,沈从文又看到了 一个残酷的黑暗现实。 他在湘西土著部队当 兵,随部队迁移,见 到军队残酷杀戮大批 无辜乡民的惨状 。
茶峒风光
(二)对湘西人性美的追求与赞颂
第三讲 京派文学和沈从文小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基本倾向、 文学史地位、共性特征及主要作家; 2、分析沈从文作品的特色与得失,掌握作 家的观照价值。
注:该讲为本学期重点
2
“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
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第一,他们多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 第二,他们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 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 第三,他们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 第四,没有正式的组织和宣言,但他们大都集中 于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两大文学沙龙。 第五,他们的作品大多发表于《现代评论》、 《水星》、《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 《文艺杂志》等几大刊物。
沈从文认为“新生活”会给农村带来经济 的衰退与堕落,造成正直朴素人性美的丧 失,取而代之的是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 。 作者把那个倒霉的“新生活运动”作为现 代生活祸害的象征。 他说:人们‚不知道‘新生活’是什么, 记忆中只记得五年来,川军来了又走了, 共产党来了又走了,中央军来了又走了, 现在又听人说‘新生活’也快要上来,不 明白‘新生活’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拉人 杀人。……断定‘新生活’当真要上来了, 不免惶恐之至。”
三、创造平和冲淡的民族风格
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是京派小说作家所极力追求 的。京派却极力淡化痛苦,用轻松冲淡的文字写 痛苦和不幸。 以沈从文、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小说风格是一种受 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风格,是一种民族特色,他 们通过平和冲淡的笔墨,描绘的是具有传统特色 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京派小说借鉴传统的艺术技巧,创造诗的意境, 并在语言上做到活泼清新,自然贴切,明白如话, 简约精炼。
沈从文的小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色 彩斑驳的湘西历史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 里,全部的美学理想的基石是对“人性”, 人的价值,人的道德观念蕴含的独特思索, 是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与赞颂。
沈从文所写的湘西是与城里人相对的“乡下 人”,沈从文认为乡下人虽然不像城里人那样聪 明,但比城里人善良、淳朴、厚道,并具有丰富 的想象力。沈从文把他的“乡下人品格”扩展到 水手、厨子、农民、士兵、流浪汉、妓女、强盗、 土匪,在他们各式各样的生活中,无论平常或怪 异,都诚实、单纯、友好、纯洁,重义轻利,坦 率热情,剽悍好勇,都跳跃着一颗颗鲜红热烈的 心,都具有活泼的人性。 作品《船上岸上》、 《边城》、 《长河》等。 外国评论家说沈从文写的是“乡土神话” 。
纯静优美的乡村
二、探索和谐新颖的表现形式
京派小说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在和谐中体现崇高, 在和谐中体现完美,在和谐中见真情。因为真情, 京派小说是一曲有神韵的抒情诗;因为和谐,京 派小说是一幅有灵气的风景画。其环境描写、其 人物塑造、其故事结构无一不用诗的情感去表现, 然而又是用写实的笔触抒发浓厚的感情,显得既 实在又浪漫,既现实又虚幻。 散文化是京派小说的另一特点。他们摆脱了传统 的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俗套,追求一种重意境、 重诗韵、重情感、重氛围的生活化、散文化小说。
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 都是风俗文化型作家。老舍 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写 乡土风俗文化。老舍是京味 小说的开创者,沈从文是湘 西小说的集大成者。
1902—198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
迅” (美· 金介甫)
“沈从文在中国有如十九世纪法国的莫
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 王”(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三)对湘西封建性的忧虑与否定
沈从文虽然在作品中极力地追求和赞美着 湘西人民的人性美,但湘西并不是世外桃 源,沈从文在表现湘西纯朴、淳厚、善良、 洒脱的同时,也表现了湘西的平庸、狭隘、 封建、野蛮。 沈从文愈来愈觉得湘西是封建的、落后的、 闭塞的。他在肯定,赞美湘西的人性美、 道德美的同时,对湘西的封建文化产生了 极大的忧虑。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10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 凰县人,出身于一个 破落的军人官僚家庭。
沈从文自1926年出 版第一部小说集《鸭子》 以来,先后发表了《蜜 柑》、《龙朱》、《虎 雏》、《都市一妇人》、 《月下小景》、《边 城》、《八骏图》、 《绅士的太太》、《长 河》等三十多部小说集 和《记胡也频》、《记 丁玲》、《从文自传》、 《湘西》、《湘行散记》 等长篇传记和散文集成 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多产作家和京派代表人 物。
沈从文说的:“你们能 欣赏我故乡的清新,照例 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 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 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 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在作品《萧萧》、《月下 小景》 、《柏子》 、 《边城》 、《丈夫》中 都体现出他的忧虑。
(四)对湘西“新生活”的幻灭与 恐慌
使沈从文从湘西的“乡土神话”中走出, 更清楚地认识严酷的现实,应归因于1934 年的湘西之行。这次湘西之行,使他发现 湘西现实与他写的“乡土神话”完全不是 一回事。他这时的思想感情,不仅没法再 沉浸在理想世界的追求中,而且也不再只 是对湘西封建性的忧虑,他这时表现出了 对湘西现实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