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剖析
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前言 (3)一、市情概述 (3)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5)(一)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5)2.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5)3.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5)4.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5)5.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 (6)(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6)1.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6)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6)(三)有关耕地保护方面的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见表1) (7)1.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7)2.耕地减少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7)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8)4.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8)(四)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见表2) (8)1.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9)2.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9)(五)退耕还林规划指标实施情况 (10)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10)(一)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10)(二)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13)(三)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14)1.农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14)2.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15)3.未利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15)四、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16)(一)社会效益 (16)1.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7)2.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 (17)3.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加快了城镇建设 (17)4.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18)5.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18)(二)经济效益 (18)1.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对GDP的影响 (18)2.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19)3.建设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20)4.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与农用地经济效益比较 (2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21)(三)生态效益 (22)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超前性、指导性不够 (24)(二)上轮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24)(三)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之间矛盾突出 (25)(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缺乏衔接 (25)(五)基本农田划定布局不合理 (26)(六)违反规划用地现象时有发生 (26)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27)(一)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适应宏观政策和形势变化的要求 (27)(二)上轮规划不适应瓦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28)(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加强我市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28)七、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议 (29)(一)必须在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修编工作 (29)(二)修编中应适当上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指标 (29)(三)修编时土地规划指标应作必要的调整 (30)(四)修编时应改进规划修编的方法和手段 (31)(五)修编时应重视各部门的积极主动参与 (31)(六)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具有弹性 (32)(七)修编后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规划权威 (32)结尾 (33)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前言《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年?月经市国土局评审验收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期为19??-—20??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大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b401b2ddccda38366baf6c.p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大全]》一、优先安排基本农田,进一步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此次规划全面落实省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依据,优先将基础设施好、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
并协调基本农田于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关系,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个人能够集中的要求,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各县地区的部分优质耕地以及未来作为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一般耕地调整为基本农田,调整后,全市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质量有所提高。
二、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保护了区域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根据全市自然生态资源分布状况,结合山脉、水系、森林、农田以及城市公园等,完善“山水相间”的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区域生态屏障,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三、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制,并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强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
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突出空间性和结构性,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重点明确中心城区和城镇建设用地区的范围。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提高针对性和操作性,重点将土地用途落实到地块。
四、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增强了按规划管理和使用土地的意识强化年度计划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农用地转用管理,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管。
五、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加强土地调查统计和监测评价,加强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城镇、开发区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调查评价。
加强土地利用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建立覆盖全市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结合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构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实施监测体系。
提高土地规划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土地管理审批、供应、使用、补充耕地各环节的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建设用地监管,确保规划目标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区域治理基层建设与和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衣巴德古丽·阿不来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新疆 阿图什 845350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内环境会造成长期、复杂且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规划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规划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就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而言,国内大多数的环境影响评价均是针对建设项目进行的,涉及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案例较少,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也不尽完善。
本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理论研究等相关知识内容做以梳理和研究,希望借此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机理,以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评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和开发利用日益增大,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严谨,而在早期的土地利用和规划中,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很多决定并未考虑环境因素,也没有真正将生态保护纳入规划编制过程。
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土地规划中的决策不当,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来实现。
土地一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千百年来被人民不断的开垦,如今,人口增多,土地紧缺,成为当下非常严峻的问题,可行的就是对土地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均衡化的发展和实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的正确方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受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促使着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不断完善,根据我国国情来进行总体规划,并将其与城市规划结合,实现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细致化。
从上述的研究中发现,在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规划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其实施效果的评估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价。
这就像是对一份“计划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复盘”,看看当初设定的目标有没有实现,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这主要是看规划设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如耕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用地比例等,是否已经实现或者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二是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
评估土地的用途是否按照规划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各类土地的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估。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比如,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是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等。
四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评估。
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供应政策、土地执法监察等。
五是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估。
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评估规划实施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时,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是资料收集和分析。
收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审批文件、规划实施的政策法规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其次是实地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勘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土地利用信息,核实规划的执行情况。
此外,还会运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指标计算等,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规划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规划,确定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和布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则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实施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某一特定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的工作。
它包括对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规划,确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和布局,编制相关的政策和计划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土地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布局,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确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确定保护重点区域和开发利用区域,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它包括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实施过程和成效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统计数据和GIS技术进行,包括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等。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包括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价和分析等。
关于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关于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本文着重剖析了实施《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第二轮修编规划的具体意见。
标签:经济管理;土地资源:规划;乌海市《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其龙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促进我市集约利用,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乌海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一)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使用情况乌海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执行情况严格来讲,是从2004年开始执行的。
2004年自治区给我市下达的指标为50公顷;2005年100公顷;2006年200公顷;2007年农用地100公顷,未利用地40公顷。
从我市的运行情况看,均未突破自治区下达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滨河新区二、三期工程进度的加快,以及我市作为内蒙西部重点煤化工“小三角”经济区域框架初步形成。
建设项目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凸现。
2007年我市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383.5公顷,与本年度计划指标相比缺口为243.5公顷。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的有关规定,依照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科学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重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充分发挥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土地供应在“保障资源、保障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7号令)的规定,我局严格按照新的预审程序和原则加强建设用地项目用地预审,严格执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和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05〕328号)和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发〔2006〕12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严把建设项目预审关: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程序,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效率;二是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保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保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前期工作做到位,为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好务。
南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及修编思路

( 位 : 顷 ) 快 速发 展 。但 是 由于规 划编制 时 单 公
规 划 主要指 标
耕地 保有 量
1 9 年原 始数 据 2 l 年指标 值 2 0 年初数 据 对 我 区社会 经济发 展 的迅猛 势头 96 0O O4 估计 不足 。并受 到原下 达 的各类
3 9 05 54. 8 37 6 7 1 3 l43 18 _ 0
顷 ,今后 的耕地 保护 任务 将异 常
艰巨。
2 规 划 确 定 城 镇 及 工 业 用 . 地控 制在 6 0 公 顷 内 ,人均 用地 50
高 .生 活水平 发生 了 日新月异 的 变 化 。同时 , 随着 南六 公路 、 东 远 大道 、沪芦 高速等 主要 公路 和北
横 河 等 主 要 水 利 工 程 的 兴 建 改
挡 .虽 然竭 尽全 力强调 对其 实行 79 ( o 8 已突破 ) 特 殊 保 护 。 目前 也 已 减 少 至
2 0
维普资讯
研 穷 与 掾 索 S A G AT D■ ● - H N H IU I
3 1 43 公 顷 .其 中 已划 定 的 基 18 . 0
(9 7 2 0 ) 地 利 用 规 划 编 制 18 ~ 0 0 土
进 一 步加强 土地 管理 切实保 护耕
和 第 二 轮 (9 7 2 0 ) 地 利 用 19 ~ 0 2 土
总 体 规 划修 编 的基 础 上 制 订 的 。 规 划于 19 年 经 的土地 保 障的 同时 。对耕地 特 别 是基 本 农 田进行 特 殊 保 护 。
按 照耕 地 总量 动 态平 衡 的要 求 .
体 规 划 修 编 之 际 , 文 力 图 对南 本 汇 区土地利 用 总体规 划 的执行情 况进 行 回顾 和 实 施评 价 . 规 划 对 修编 进行 思考并 提 出初 步设想 。
浙江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效果分析

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8.020浙江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效果分析金建荣(温岭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浙江温岭 317500)摘 要:在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至关重要,能够更好把控规划实施的过程,继而有效监督规划的实施效果。
这样能够形成相应的反馈,再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保障土地利用规划的效果。
通过规划实施评价,能够进一步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提高社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
基于此,本文以浙江温岭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效果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评估效果 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c)-0020-02土地资源不仅是社会生产资源和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目的是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技术,工程和其他综合措施的长期规划,用于合理开发,利用,改善和保护土地。
也可以说,这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长期部署。
其目标是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浙江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模型构建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是根据规划的具体情况评估可以反映该计划的实施,实施的有效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因素的过程,确定问题,进行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1-2]。
同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科学分析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分析层次结构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3-4]。
1.2 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评价指标需要能够量化,在分析时也需要采取能量化的方式。
对于本文,则结合浙江地区土地规划的相关数据,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继而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意义首先,评估有助于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规划得到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其次,评估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方向。
再者,评估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评估,可以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土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最后,评估还能够增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参与和监督。
评估结果的公开和共享,可以让公众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促进公众参与土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估对比规划设定的各类土地利用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是否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分析实际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与规划方案的差异,评估其合理性和优化程度,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考察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如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土地闲置情况等,判断是否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评估评估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的用地保障情况,分析是否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5、生态环境保护评估关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生态用地保护等情况,评估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评价XX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ΟΟ六年三月目录引言 (1)1. 评价区域简况 (1)2. 评价地目地 (1)3. 评价地内容 (2)3.1 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3)3.2 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3)4. 技术路线 (4)一、《1997规划》回顾 (6)1. 《1997规划》编制时背景回顾 (6)2. 《1997规划》实施期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回顾 (6)3. 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回顾 (8)4. 《1997规划》确定地目标及措施 (9)4.1 《1997规划》确定地土地利用总目标 (9)4.2 《1997规划》确定地主要指标及时序安排 (9)4.3 《1997规划》主要措施 (10)二、《1997规划》地实施情况评价 (12)1. 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价 (12)1.1 耕地保护目标地实施情况评价 (12)1.2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实施情况评价 (15)1.3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实施情况评价 (19)1.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实施情况 (20)2. 土地利用布局实施情况评价 (21)2.1 土地利用用途分区实施情况 (22)2.2 省级重点建设工程用地布局实施情况 (24)2.3 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实施情况 (25)3. 规划管理措施实施情况评价 (26)3.1 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地执行情况 (26)3.2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情况 (27)3.3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措施地落实情况 (28)3.4 对违规事件地查处情况 (29)三、《1997规划》总体效益评价 (31)1. 《1997规划》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1)1.1 规划实施与粮食安全 (31)1.2 规划实施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32)1.3 规划实施与土地管理制度完善 (33)2 《1997规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34)2.1 规划实施与建设用地保障 (34)2.2 规划实施与土地产出效益提高 (35)2.3 规划实施与土地资产升值 (36)2.4 规划实施与经济成本控制 (37)3. 《1997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 (38)3.1 规划实施与人居环境改善 (38)3.2 规划实施与生态资源保护 (38)3.3 规划实施与环境整治 (39)四、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地问题与反思 (40)1. 规划编制与实施存在地问题 (40)1.1 规划编制存在地问题 (40)1.2 规划实施面临地形势 (41)1.3 规划遭受地外部制度约束 (43)2. 对《1997规划》自身地反思 (45)2.1 关于规划基本出发点地反思 (45)2.2 关于规划基本思路地反思 (46)2.3 关于规划制定和审批程序地反思 (47)2.4 关于规划实施管理体制地反思 (48)五、新一轮规划修编地思路与对策 (50)1. 修编地必要性 (50)1.1 应对南通市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客观变化地必然要求 (50)1.2 缓解南通市当前严峻地土地利用形势地必然选择 (50)1.3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具体体现 (51)1.4 规划自身不断成熟与完善地必然过程. (51)2. 新一轮规划修编地思路 (51)2.1 充分注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地协调发展 (52)2.2 以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为依据,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地时期行为 (52)2.3 规划地制定、实施、管理要充分融合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优势,扬长避短 (52)3. 规划修编地具体对策 (53)3.1 严格按照国办发32号文件要求,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53)3.2 改进规划编制程序,增强规划地科学性 (54)3.3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54)3.4 加快规划配套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地制度环境 (55)3.5 转换规划理念,培养制度创新 (56)引言1. 评价区域简况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1°41'06''—32°42'44'',东经120°11'47''—121°54'33''之间.东濒黄海,南倚长江,西靠泰州,北接盐城,隔江与上海、苏州相望,是国家首批批准地沿海十四个对外开放港口工业城市之一.下辖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海安六个县(市)及崇川、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区,共有125个镇,6个乡,1891个村,土地总面积10534.4平方公里(含长江水面和滩涂资源,其中《南通统计年鉴》为8001平方公里),2004年末总人口773.79万,其中农业人口533.17万,非农业人口240.62万,人口密度为967人/平方公里.近十年来,南通市在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地精神,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经过不懈地努力,南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重大进步.“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地466.53亿元上升到2000年地736.4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56%.进入“十五”期间,南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地发展战略,把南通地社会经济发展载入了快速发展期.“十五”地头四年,南通市全市GDP由736.44亿元上升到2004年地1226.06亿元,年均增幅13.59%.2004年南通市财政总收入达138.72亿元,占全市GDP地11.31%,丰裕地财政收入为全市地基础建设投资提供了强大地源泉,也为南通市社会经济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2. 评价地目地规划作为解决战略发展地有力工具,是一门预测变化地科学,是建议未来方向地过程.但由于人类预测能力地有限性和未来地不确定性,致使规划在对未来预测时难免产生偏差,且随着时间尺度越长,这种偏差越大,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地领域.因此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本身就是规划实施地一项重要内容.《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简称《1997规划》)是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地通知》地精神编制地以耕地保护为主地刚性规划.规划实施几年来,对加强全市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工程等必要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地成效.但近年来,随着南通市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和上海经济圈辐射能力地逐渐增强,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地内部、外部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1997规划》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针对规划实践存在地问题,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地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决定在南通、杭州、武汉等14个城市开展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修编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地上述决定不仅为南通市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审视《1997规划》实施成效地绝好机会,也为南通市因地制宜、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前所未有地机遇.随着全国市级修编试点工作地广泛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前期研究工作日益引起政府和人民地高度关注.2004年11月,国务院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地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地决定》(国发[2004]28号),就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镇与集镇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地规定;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国办发[2005]32号),就积极稳妥地推进规划修编地前期工作及解决规划修编中地重大问题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详细地规定.两个中央文件地相继发布,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目前市级规划修编中地思想误区,为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全国地全面开展指明了方向.对南通市《1997规划》地实施评价就是在上述文件精神地指导下,本着客观公正地原则,对《1997规划》实施地基本情况及实施带来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地评价,努力做到“四查清、四对照”,即查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地发展目标对照检查;查清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与规划确定地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和处理情况与违法用地地处理要求对照检查.以求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有益地经验和思路.3. 评价地内容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指根据一定地标准,运用一定地方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地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地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阶段地重要环节.理论上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实施评价应包括结果评价、效益评价、效力评价三个方面地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结果评价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后地结果是否实现规划目标及实现程度地评价,这里主要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地完成情况和规划措施地落实情况地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效益评价主要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结果和投入之间地关系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效力评价主要是指规划执行后对规划对象及其环境产生地影响地评价.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实施评价实际上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编制者出于规划本身可发展地目地,采用一定地标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地具体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地过程,涉及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地构成系统问题.本次评价主要对《1997规划》地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不是评价南通市范围内各级规划地实施情况,而只是在对《1997规划》地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地基础上,对《1997规划》实施几年来地综合效益和存在地问题进行全面评述,暂不进行规划实施地费效分析,以求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新地思路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3.1 规划实施情况评价对《1997规划》实施结果地评价主要是从本规划目标地完成情况和规划措施地落实情况两个方面展开.目标完成情况分析主要是将规划所确定地目标与事实上地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查明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目标完成情况地评价可以借助有说服力地导向性指标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地方式进行.《1997规划》地导向性指标主要是指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控制两大类指标,包括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指标、耕地保有量、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指标、基本农田面积、规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等.通过导向性指标人们可以对规划中规定地发展目标地方向和尺寸进行定义,这样就可以对可定量地目标进行测算.规划措施地落实情况地评价主要是对为实现规划目标而制定地规划措施地落实情况及存在地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规划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政策措施,必然要在实施过程中检验、监控其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对规划措施地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仅限于耕地保护地措施、建设用地控制地措施以及耕地补充地措施.3.2 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众所周知,土地是由自然、生态、经济等耦合而成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土地利用结构地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追求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地综合经济措施,其实施地过程也相应是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权衡,最终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地过程.因而,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措施进行效益评价时应该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但考虑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面较广,指标难以量化,因此本研究只对《1997规划》实施几年来地综合效益进行评述,并对因规划实施过程中地效益偏差进行剖析,以求找出其中原由.4. 技术路线本着客观公正地原则,本次评价拟在对《1997规划》规划以及实施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认真回顾后,从指标、布局、措施三个角度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地情况进行系统比较;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三个层面对《1997规划》实施地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客观地分析《1997规划》实施面临地严峻形势和存在地问题.从而针对上述问题,从规划基本地出发点、编制思路、制定与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四个视角来反思目前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以求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具体路线见图1).背景回顾目标回顾实施评价指标评价布局评价措施评价效益评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个角度三个层面规划实施评价规划反思四个视角基本思路审批程序新一轮修编思路与对策管理体制出发点图1 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路线图一、《1997规划》回顾1. 《1997规划》编制时背景回顾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地需求日益增加.针对这种状况,国家于1986年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和开展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7—2000)地编制工作,我们称作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由于这一轮规划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权威性不够、操作性不强、上下结合不够紧密等一系列问题.此后,第一轮规划在经过1992-1993年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经济过热地冲击后,自身地缺点变得更加明显,再加之外界情况地瞬息变化,致使第一轮规划地有效性面临着严峻地考验.对此,中央政府从可持续发展地高度,提出加强土地管理地治本之策,于1997年4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地通知》,明确提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地生命线”,要求各地做到“本地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把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放到各项治本之策地首位.此后,国务院又于1998年对《土地管理法》进行重新修订,修订后新《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规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地可持续利用”是规划地基本原则之一,强化了对耕地地特殊保护和对建设用地扩张地严格控制.至此,针对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修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展开.在这种背景地影响下,南通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地《通知》精神和新修订地《土地管理法》地规定,从国情、市情出发,把贯彻耕地保护地基本国策落实到实处,编制了这轮以指标体系控制为主、以用途管制为辅地刚性规划,来统筹安排全市各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此轮规划从1997年开始组织编制,于200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实施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市科学管理和使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2. 《1997规划》实施期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回顾作为苏中地区经济发达地龙头,南通市地经济实力近年来得到了稳步地提高.无论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经济结构地内部调整都在不断提高和优化之中.《1997规划》实施地八年是南通社会经济稳步增长地八年.全市GDP由1996年地530.42亿元上升到2004年地1226.06亿元,年均增幅11.04%,人均GDP也实现同步增长.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持续递增,由1996年地198.86亿元上升到2004年地605.17亿元,年均增幅达14.93%.表1 南通市1996——2004年综合经济指标值年份GDP(亿元)人均GDP(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996530.426759198.86591531681997577.477349228.63650633881998624.497936256.67689935041999670.448523212.24741635852000736.449374239.50791137102001809.3010329258.09848539262002887.3311356309.898640413320031006.7112924448.429598439320041226.0615806605.17109374929年均增幅(%)11.011.214.98.0 5.7由表1可见,《1997规划》地实施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持续增加对南通市GDP地稳步增长起到了很强地拉动作用.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地同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仅为8.0% 和5.7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购买力低下地问题,因此《1997规划》实施地几年也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求拉动内需地几年.南通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从图2可以看出,1990—2004年间南通市第二产业地比重始终占据了第一地位置.其中,第二产业在1990—1995年间逐年增加,此后在1996年略有下降后又恢复了逐年增长地态势,这表明南通市现仍处在全面工业化地阶段.从各个产业地比重看,1990年以来南通市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不断下降地过程中,而第三产业则一直呈现出不断上升地态势.可以断定,这是南通市经济快速发展地必然表现,随着南通市经济地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地比重必将在全市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图2 1990—2004年间南通市各产业比重关系图3. 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回顾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切地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重要地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也是土地利用地最为主要地驱动力.南通市近年来经济地快速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地显著性变化也不是相互独立地,经济发展带动了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地大调整,而土地利用结构地变动也正是顺应南通市经济快速发展地结果.自第二轮规划实施以来,南通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动在规划控制下表现出一定地稳定性,但同时由于数据统计口径地原因又在账面上表现出一定地非规律性(见表2).表2 南通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表 单位:百分比年份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及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 变动率K 1 1996 46.09 3.00 0.44 11.17 11.66 1.04 26.60 基期 1997 45.59 2.77 0.25 10.66 13.51 1.10 26.13 3.80 1998 44.46 2.44 0.25 12.79 14.84 1.25 23.97 7.10 1999 44.50 2.43 0.25 11.87 14.85 1.28 24.82 1.80 2000 45.44 2.79 0.25 10.74 13.57 1.18 26.03 5.00 2001 45.23 2.93 0.25 10.82 13.59 1.21 25.98 0.50 2002 45.01 2.97 0.25 10.94 13.66 1.24 25.93 0.54 2003 44.68 3.20 0.31 10.91 13.91 1.27 25.71 1.15 200443.763.50.3211.1414.20.9925.62.14考虑数据分析地一致性,我们将结合原始地八大类和现有三大类土地结构数据对南通市土地利1变动率1ttK KK -=-∑||,t K 为t 时期各地类土地利用结构比例用结构进行综合描述.根据表2中地数据可以看出,南通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现出一定非规律性.在1996—1998年间,耕地、园地以及未利用地三类土地处于明显下降地态势.但在1999年经过短暂地停顿后,又出现了小幅回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地滞后性使南通市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和开发复垦规划在1999年后逐显成效;另一方面是由于1996年更新调查步调地不一致造成地基础数据偏差.1997年底地现状数据是除如东县和启东市以外地其他县市更新调查地新数据,1998年启用如东县和启东市更新调查地数据.因更新调查地数据耕地面积小于原账面地数据,这就造成了耕地面积在1998年地剧烈下降2.此后,国土资源部并未对如东县和启东市更新调查地数据进行认可,因此2000年省国土厅下达地年初耕地控制面积又调回到更新调查前地帐面数据,进而导致了2000年现状数据中耕地面积地回升.2000年后,农用地结构比例又恢复了下降地态势.但剔除数据更新过程中地非规律性,我们仍然看出,耕地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仍然表现出有规律地减少.4. 《1997规划》确定地目标及措施4.1 《1997规划》确定地土地利用总目标基于当时规划编制地宏观政策背景和南通市自身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997规划》确定了1997—2010年间土地利用地总目标为:实现全市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争取在现有基础上略有增加,农业用地得到有效保护,非农建设用地得到严格控制,土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总目标确定了规划期内土地利用地方针:切实保护耕地,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地基础上有所增加;保障必要地建设用地;开展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4.2 《1997规划》确定地主要指标及时序安排基于确定土地利用总目标和当时地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1997 规划》确定了在规划期内地主要指标和开发地时序安排.4.2.1 主要指标2根据表2-2中1996—1999年三大地类地异常变化,可以看出如东与启东二县市更新调查数据与变更数据存在较大偏差.就两套数据本身来看,二者之所以出现异常偏差可能存在两种可能地原因,一种是南通市变更数据存在偏差,由于变更数据是在1986年第一次更新调查数据地基础上经过逐年变更而来,当时技术手段落后、统计方法原始,所得数据难免存在误差,且误差经多年累计逐渐扩大进而形成上述异常;另一种是1996年更新数据在统计口径上与第一次更新调查数据存在不一致现象,如宅基地周围地碎片状农田地统计问题等,进而造成了上述异常.但两套数据数据统计上存在地偏差并不暗示土地利用结构实际变化地规律也非如此,因此在提出异常因素后仍能显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地整体规律.(1)耕地总量在48.50万公顷(727.58万亩)地基础上净增0.13万公顷(2万亩),达到48.63万公顷(729.58万亩).(2)基本农田面积保持45.83万公顷(687.5万亩),保护率为96.56%.(3)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地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建设用地1.42万公顷(21.3万亩),其中占用耕地量0.92万公顷(13.766万亩).(4)复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16799公顷(25.2万亩),土地整理117126.92公顷(175.69万亩),净增耕地0.13万公顷(2万亩).4.2.2 时序安排:近期目标(2000年):补充耕地4214.13公顷(63211.95亩),减少耕地3426.33公顷(51394.95亩),净增耕地787.8公顷(11817亩).远期目标(2010年):补充耕地12000公顷(300330亩),减少耕地10666.67公顷(160000亩),净增耕地1333.33公顷(20000亩).远景目标(2030年):补充耕地20000公顷(300000亩),减少耕地16666.67公顷(250000亩),净增耕地3333.33公顷(50000亩).4.3 《1997规划》主要措施《1997规划》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明确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制定规划实施制度措施.4.3.1 明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地原则《1997规划》根据确定地土地利用目标,明确了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地原则.(一)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实现耕地总量地动态平衡;(二)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业用地;(三)确定土地利用调整次序,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用地;(四)各类建设用地地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4.3.2 划定用途分区,严格用途管制《1997规划》本着“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与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相一致”地原则,将全市按照土地基本用途地不同,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用途区.农用地内地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控制占用农业用地进行非农建设;建设用地内地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和村庄建设,应优先考虑绿化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城镇新区人均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M以内;生态景观保护区内地土地必须服从保护需求,严格执行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这一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规划中的某些土地用途安排是否与实际发展需求不匹配,是否存在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情况等。
通过评估,可以找出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有利于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评估工作可以对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呢?一般来说,需要明确评估的指标体系。
这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情况、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状况、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规划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以及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在评估过程中,还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即将规划目标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存在的问题;还有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以某地区为例,在对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时发现,该地区在建设用地的布局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部分工业园区远离交通枢纽,导致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同时,由于对耕地保护的重视不够,存在一定数量的耕地被占用,影响了粮食安全。
枣庄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枣庄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学校:曲阜师范大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姓名:***学号:**********枣庄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二)自然和资源条件本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枣庄市全境从西北至东南似一长方形。
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属低山丘陵区,东及东北部多山,山体多系石灰岩或石灰页岩交互构成,少部分是火成岩。
山脉大都东西走向,自北而南呈横向双波形相间排列。
北部为500米上下的群山区;市区一带,降为百米以下剥蚀平地;往南到峄城一带隆起为平缓丘陵;再往南到运河地带又降为平原、低地;在南境界上又隆起为稀疏浅丘地形。
境内山岭以山亭区的高山为众山之冠,海拔620米。
中部峄城一带和南部边界一带的山丘都在300米以下,且分布稀疏。
运河沿岸属平原、洼地,海拔一般在26米~33米。
全市山丘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6%,平原面积占54%,涝洼面积占10%。
全市共有土地面积4563.22平方公里,其中滕州市1494.24平方公里,薛城区422.71平方公里,山亭区1018.93平方公里,市中区373.92平方公里,峄城区635.01平方公里,台儿庄区533.3平方公里,高新区85.11平方公里。
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36种。
主要有煤、铁、铜、铝土、石膏、石英石、稀土、陶土、黏土、蛭石、大理石、花岗岩、磷矿等。
全市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境内韩庄运河、伊家河为大型河道,水资源相对丰富。
二、土地利用现状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本市土地总面积456322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335876公顷,占总面积的73.61%;建设用地74310公顷,占总面积的16.28%;未利用地46136公顷,占总面积的10.11%,土地利用率达89.89%。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996年全市人口348.26万人,耕地242701公顷,人均耕地0.068公顷。
2005年人口367.27万人,由于矿山塌陷等因素,耕地降为241048公顷,净减1653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84公顷,人均耕地为0.065公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为了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估。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时,需要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指标。
一般来说,评估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用地保护等方面。
评估指标则应根据评估内容进行具体设定,例如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面积等。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要考察实际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符合规划预期,各类土地的比例是否合理。
比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的比例是否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农业用地的分布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同时,还要关注土地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土地利用碎片化的问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是否与土地利用布局相协调。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评估至关重要。
要核实耕地的实际保有量是否达到规划要求,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否科学合理,保护措施是否得力。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关注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是否存在耕地退化、污染等问题。
此外,还要考察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情况,新增耕地的质量是否与被占用的耕地相当。
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的评估也是重点之一。
需要对比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实际的建设用地规模,判断建设用地是否存在超规模扩张的情况。
同时,要评估建设用地的布局是否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是否存在低效利用和闲置的建设用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要考察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包括工业用地的产值、商业用地的营业额等。
同时,要关注土地的闲置情况和土地利用强度,是否存在土地浪费的现象。
生态用地保护的评估不容忽视。
要评估生态用地的面积是否得到保障,生态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
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以《 97 2 1年 绵 阳市 涪城 区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 研 19 - 0 0 为 究 对 象 , 与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衔 接 , 19 - 2 1 年 绵 阳 市 为 对 9 7 00 涪 城 区土 地 变 更 调 查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采 用 的数 据 为 《 9 7 所 1 9 — 2 1年 绵 阳市 涪 城 区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 00 。
■罡
涪 城 区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实 施 评 价
杨 佩 晔 张 新合 董 廷 旭
( 阳师 范 学 院 资 源 环 境 工 程 学 院 , 川 绵 阳 6 10 ) 绵 四 2 0 0 摘 要 :在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管理 的 各 个 环 节 中 , 划 规 实 施 评 价 是 极 其 重 要 的 一 环 。作 者 针 对 上 一 轮 涪 城 区 土地 利 用 总 体 到 构 采 涪 城 区土 地 利 用 评 价 分 值 。 结 果表 明 , 划执 行 度较 好 , 得 规 取 了明 显 的 综 合 效 益 同 时 。 指 出 了规 划 实施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 也
32评 价 指 标 选 取 .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的 修 编 提供 编制 经验 和建 议 。 年 非 法 收 入 4 0 余 万 。 这 也 使 得 人 们 对 仵 工 的 认 知 更 加 00
恶 劣。
评 价 指 标 的 选 取 基 于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实 施 评 价 的 对 象 、 容 和 目标 , 价 时 遵 循 科 学 性 、 合 性 、 导性 层 次 性 、 内 评 综 主 动 态 性 和可 操 作 性 原 则 , 据 涪 城 区 的实 际情 况 选 取 了5 一 根 个 那些 已腐 烂 的尸 体 , 明 的仵 作 也 有 办 法 验 证 , 至 根 据 枯 骨 高 甚 的颜 色来 判 断 当初 中 的是 何 种 毒 。 当然 也 有 仵 作 败 类 , 们 阿 他 谀奉承 、 上瞒下 、 欺 唯命 是 从 、 肉 乡里 , 其 他 衙 役 一 起 欺 上 鱼 与 瞒 下 , 受 当事 人 贿 赂 , 唱 虚 报 , 天 过海 , 一 些 暴 力致 死 收 假 瞒 将 的 尸 体 说 成是 正 常 死 亡 。 “ 验 钱 ” “ 手 钱 ” 。这 已 经 严 要 开 、洗 等 重 背 离 了仵 作 的 职业 初 衷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绵阳市游仙区为例

较高 , 属平坝 浅 丘 相 间 地形 , 拔 50—60m。亚 海 0 0
热带湿 润型季 风 气 候 , 四季 分 明 , 平 均 气 温 1 . 年 64 ℃。 日照 时 数 17 . , 霜 期 2 5 d 有 效 积 温 28 3h 无 7 ,
51 22℃ , 均 降水 量 9 96/1 20 平 6 . 11 0 7年末 全 区总 1。 /
为例, 采用层次分析法 , 对上轮土地规划实施效果进行 了评价。结果表 明: 游仙区上 轮规划实施综合评分为 7 . 等级一般。效果 7 7, 指标得 9 8分 , 规划实施后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显著 。 生态退耕和结构调整致人均粮食有所 降低 ; 执行性指标 得 5 . 74分 . 土地开发 复垦和整理 力度不足致完成性指标得分 5 9分 ; 4. 限制性上限指标全部超标 , 新增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超过指标 2倍 以上; 实施后期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 田面积调整, 限制性下限指标勉 强达标。 关键词 : 土地利用规划;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17 S2 文献标识码 : A
㈤嘶醯
孤札 85 ●
土 地利 用 效益 包 括经 济效 益 、 社会 效 益 和生 态 效 益 。规划实施 保 护 了耕 地 , 业综 合 生 产 能力 得 农 到提高 , 粮食安 全有所 保证 ; 满足 了基础设 施建设 用
T be E oo i. oi n cl al2 cn mc sca adeo  ̄ l o
2 2 土地 利 用效益 .
价 指标层 次结构 体 系 , 其 涵 盖 经济 、 会 、 态 效 使 社 生 益 及各项 规划 下达 指 标 ¨。 目标层 P以 土地 利 用 。。 总体规划 实施综合 评分衡 量表征 规 划的实施 总体 情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2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的 组 成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的 组 成 如 下 : 现行 规划实施情况评 估 ; 规 划 目标 的 确 定 ; 土地 利用 结构 、 布局 、 分 区等方 案 的确 立 ; 土地 利用形 式与背 景分析 以及 土地规 划实施 的保 障措施 等 , 其涵 盖的内容非常全面 ,涉及到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在 实际操 作 中 遇 到 的 不 同需 求 。 3土地 利 用总 体规 划 中存 在 的问题
3. 2 规 划偏 离 实 际
环境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 而土地 的规划或多或少 会对 环 境 造 成 影 响 。 有 的 地 区 过度 开采 土 地 , 砍伐植被 , 破 坏 环 境, 大 力 兴建 工程 项 目 , 导致 当地 环 境 受 损 ; 还 有 的地 方 土 地 规 划选 取 的 地 域 不 合 理 , 影 响 人 民 日常 生 活 的 同 时 , 又带 来 环 境 的损 害, 严重的还会影响当地的气候条件 。 4如何 解 决土 地利 用 总体规 划 实施 中 的 问题 对于土地规划审批不严谨的问题 , 国家 已 经 出 台 了相 关 的 文件 , 要 求 土 地 规 划 部 门 严 格 按 照 国家 规 定 执 行 , 同 时 作 为 土 地规划部门 , 应该对土地与经济建设进行合理化 的分析 , 不 能 盲 目的 为 了 求 发 展 而 浪 费 土 地 资源 , 要 严 于律 己 , 不 能 贪 图私 利, 要 合 理 制 定 土地 的规 划 , 使 当地 的 经 济健 康 发 展 。 对 于 土 地 规 划 偏 离 实 际 的 问题 , 作 为土地规划部 门 , 必 须 要 配 以 专 业 的 工作 人 员 , 严格规划 图纸 , 不能 忽 视 图 纸 的 重 要 性, 要 切合实际 , 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土地情况 , 合理 分配 , 综 合规 划 , 只 有这 样 , 才 能让 土地 利 用 最 大 化 , 使 得 城 市建 设 与 土 地 利 用总 体 规 划 协 同发 展 , 共 同进 步 。 对 于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实施 影 响耕 地 的 问题 , 土 地 规划 部 门 必须要充分满足耕地 的需求 , 不能盲目的减少耕地 , 只求经济发 展, 不求农业发展 ; 与此同时 , 也 不 能 过 度 的将 土地 全 部 变 为 耕 地, 让城市变为农业城市 , 二者都不能过度利用 , 必须合理规划土 地, 在保 证农 民 有地 种 , 农 业 合理 发展 的同时 , 再 考虑 土地 对 经 济 建 设 的规 划 , 只有这 样 , 才能 让土 地规 划得到 实际 的应用 。 对 于 土 地 规 划 影 响 环 境 的 问题 , 作 为土地规划部 门 , 要 充 分 将 环 境 因 素 考虑 进 去 , 在做规 划的时候 , 根 据 当地 环 境 气 候 条件 , 合理设计 , 在不破坏环境 的同时 , 保 证 土地 的 利 用 率 , 为 当地 的各 项 发 展 做 出 贡 献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要基础和直接手段 , 对规划实施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 , 规划的 多维 时空特征决定规划是 一个连续进行 的工作 , 是一个过 程 系统 。 现在土地利用规划 以“ 终极蓝图” 的思想 , 期望通过对远
作者简介 : 李保 卫(9 5 ) 男, 17 一 , 河南博 爱人 , 助理工程师 , 事国土资源管理研 究。 从
体规划实施 评价 的指标 体 系进行探讨 以期提 高规划 的科学 性 以及 为新一轮规划 的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
操作 , 形成一种 制度 , 约束各土地利用 活动 , 任何逾越便 是对 制度 的破坏 , 过规范性 实施 管理措 施 , 通 保证规 划的严肃 性 和权威性 , 使规划得 以有效实施 。 3规划实施过程 的不 确定性 。 . 规划是 以预测为基础 , 本质
二 、 地利 用 总体规 划 实施 评价 影 响 因素分 析 土
土地利用 总体 规划作为一种社会行 为 、 一种政 治过程和
技术过 程的融合体 , 实施受 多种 因素影响 , 因素影 响规 这些 划实施 的最终效果 。通过对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实施环境 、 规 划运作过程的分析 , 影响规划实施 的主要 因素包括 :
摘
要: 评价 指标体 系是对 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 实施 效果进 行定性评价 的关键 所在 。 运用“ 系统分析—频 度统计一
专家咨询 ” 的评价指标体 系建立方法 , 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评价指标体 系, 其构 建为 目标层 、 将 准则层和指标层
三 个层 次 。
关键词 :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 实施评价 ; 指标体 系 中图分类号 :2 F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l 2 l )8 0 4 — 2 1 7 — 9 X(0 O 2 — 19 0
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问题剖析与策略建议:国土规划的再思考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盾 。 反 观 国土 规 划 , 1 9 9 8 年 国 务 院 机 构
现 实心理 ,决定 是持有观望态度
改革 ,一定 程度 上带来 了政府 部 门的职
论与实践》 、 《 中外 专家论国土规:
《 国土规划理论与方法》等专著 ,: 丰富和完善 了国土规划理论和方法 合国区域发展 中心和 中国科协合作 了3 期 国土规划 国际培训班 ,学习
国土 规划 在新形 势下 的重 要性及 性 质 。内容及主要任务 ,客观上已经而且需 要发生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变化 ,但
用 。”国家提 出并开展的区域规划、主体
功能 区规划 ,其实质就是空间规划。从国 际经验来看 ,国土规划正是最上位、最高
情和信心。客观地看 ,一方面对国土规 划 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以及与 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 ,并没有形成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 、清晰而系统的可供国家 未来空间发展战略决策参考的共识 ,另一
告,系统分析 了国土剧烈变化的背j 响未来国土开发格局的基本 因素 ,j 国土规划的思路、 目标和任务 ,描j 来国土利用空间的基本格局 ,阐述 。 国土利用空间安全的支撑体系 ,这{
重 要 成 果 的取 得 ,为进 一 步 开 展 国:
乱等 问题迫切 需要 进行 总体 的协调 和统 筹 ,但基于强化 自身行政 区域经济发展 , 而滋生 的地方 “ 诸侯”经济发 展中存在的 狭隘的空间建设和发展的观念 ,导致在区 域 之间的协调和统筹存有不愿做出让步的
威 性 的 规 划 ,也 是 国 际 实践 的证 明 。
进行 的 区域划 分 ,由此 明确 哪 些 区域 适合 开发 ,哪些 厦
适合 开发 ,再加 以运 用分 类指 导、 区别对待 的 区域 政聋 引导 而 已。又如 ,从 国 际经 验看 ,中央 区域政 策 大都 是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数据整理问题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数据整理问题探讨
刘越岩;张金亭;熊华;吴秀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年(卷),期】2005(22)3
【摘要】规划实施评价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必须开展的前期研究之一.通过对规划实施评价基础数据整理中:新旧地类转换及其对规划指标和实施现状的影响;若干实施数据(新增建设、耕地增减)采用;若干难量化因素(如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实施情况)的处理方法等三个具体问题提出了看法和意见,并归纳总结了评价基础数据整理的原则.
【总页数】5页(P62-65,61)
【作者】刘越岩;张金亭;熊华;吴秀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3
【相关文献】
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市)为例 [J], 张振国
2.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 [J], 孙浩;付豪
3.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探讨 [J], 潘雅辉;冯杭建
4.基于FAHP和功效系数法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广西宁明县为例 [J], 李雨婷;杨小雄
5.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 [J], 孙浩;付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土地资源调查和适用性评价结果、国家经济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用途管制和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的原则,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
本文以运城市稷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该规划中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及各类建设用地提出对策。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发现耕地保护压力大,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基本农田布局出现不适应等问题,并且提出通过对规划进行适时修改、合理调整布局、拓宽用地渠道与建立节约与集约用地机制等建议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为以后的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稷山县Land Us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ABSTRACTLand use planning is based on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resources survey and evaluation results,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s and annual plans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social policies at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mplementing the "treasure and rational use of every inch of land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arable land,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abide by maintaining dynamic balance of total arable land, to realize the principle of land-use regul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patterns for the period ahead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In this paper, Yuncheng Jishan County land use planning as an example of its implement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focus of the planning of farmland protection,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various construction sites to propose a solu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und that farmland protection pressure, 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nd basic farmland layout appears suited to other issues, and propose modifications through timely planning, rationally adjust the layout,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ervation and land intensive land use mechanism proposal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ning.Keywords:Overall land use regula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Jishan County.目录一、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研究内容 (3)二、稷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况 (4)2.1 稷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情况 (4)2.2 稷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控制情况 (4)2.2.1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4)2.2.2 建设用地指标 (6)三、稷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性评估 (7)3.1 耕地保护情况 (7)3.1.1 耕地保有量实施情况 (7)3.1.2 耕地流向来源分析 (7)3.1.3 耕地保有量变化原因分析 (8)3.2 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9)3.3 各类建设用地情况 (10)3.3.1 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10)3.3.2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情况 (10)3.3.3 人均城镇工矿指标执行情况(约束性指标) (11)四、稷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量评估 (12)4.1 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12)4.1.1 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12)4.1.2 评价方法 (12)4.2 评价结果分析 (15)五、问题及对策 (17)5.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17)5.1.1 耕地保护压力大,土地整治力度亟待加强 (17)5.1.2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集约利用程度低 (17)5.1.3 基本农田保护面临挑战,布局出现不适应情况 (17)5.2 对策 (17)5.2.1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适时修改 (17)5.2.2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 (18)5.2.3 拓宽用地渠道,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18)5.2.4 建立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机制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稷山县发展的又一重要契机。
为完成综改试验区“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并配合建设好“黄河金三角”的经济区域,稷山县正稳步向前迈进。
1.1.2 研究意义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得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冯建美,陈龙乾等[1]认为是提出规划修编的前提,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王玉波,唐莹[2]认为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有利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为新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高希瑞,张永福等[3]认为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可以发现上一轮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2006-2013年规划实施期间稷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建设对土地需求强烈。
各乡镇加快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商业化建设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较快,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立足“三基地一名城”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力,为把稷山县建成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美丽新稷山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因此合理评估稷山县本轮规划的实施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没有类似于我国相对独立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以政策分析为思想基础的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开展较早,以Faludi、Patsy、Heaely等为代表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较为成熟。
1.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依据已有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5年前)。
最早是从规划实施效益评价研究开始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史京文[4]就对土地利用规划三大效益的实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土地利用规划追求的是三者最佳的综合效益;师学义,王云平[5]从三大效益最优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评价和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贺小春,李长林[6]针对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提出了连环替代法。
第二阶段是探索阶段(1995年--2004年)。
孙施文,周宇[7]对有关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开展规划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具体方法;赵晓敏,郭熙[8]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内涵和系统构成,建立了一套操作性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这些研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自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第133号文件和此后的国办(2005)32号文和国土资发(2005)9号文等相关文件之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开始逐渐深入。
大多数学者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思路是,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9],针对某一具体研究区域,选取富有针对性的指标,构建数学模型[10],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众多学者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分类、存在问题、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选择、和实证研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土地资源肩负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城市化的必然选择[11]。
下一阶段是完善阶段。
目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机制,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事动态评价还需要加强,另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