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合集下载

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前言 (3)一、市情概述 (3)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5)(一)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5)2.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5)3.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5)4.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5)5.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 (6)(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6)1.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6)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6)(三)有关耕地保护方面的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见表1) (7)1.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7)2.耕地减少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7)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8)4.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8)(四)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见表2) (8)1.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9)2.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9)(五)退耕还林规划指标实施情况 (10)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10)(一)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10)(二)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13)(三)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14)1.农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14)2.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15)3.未利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15)四、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16)(一)社会效益 (16)1.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7)2.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 (17)3.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加快了城镇建设 (17)4.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18)5.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18)(二)经济效益 (18)1.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对GDP的影响 (18)2.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19)3.建设用地经济效益评价 (20)4.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与农用地经济效益比较 (2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21)(三)生态效益 (22)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超前性、指导性不够 (24)(二)上轮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24)(三)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之间矛盾突出 (25)(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缺乏衔接 (25)(五)基本农田划定布局不合理 (26)(六)违反规划用地现象时有发生 (26)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27)(一)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适应宏观政策和形势变化的要求 (27)(二)上轮规划不适应瓦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28)(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加强我市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28)七、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议 (29)(一)必须在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修编工作 (29)(二)修编中应适当上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指标 (29)(三)修编时土地规划指标应作必要的调整 (30)(四)修编时应改进规划修编的方法和手段 (31)(五)修编时应重视各部门的积极主动参与 (31)(六)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具有弹性 (32)(七)修编后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规划权威 (32)结尾 (33)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前言《瓦房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年?月经市国土局评审验收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期为19??-—20??年。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文章以1996年—2005年这10年期间的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根据 研究区各类用地在土地利用中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研究得出:耕地、 牧草地的数量有所减少,林地、交通用地的数量有所增加。
1、耕地的动态变化
全旗土地面积为166383.20亩,2005年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19.43%。经分析1996-2005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耕地面积 由1996年的28.81万亩减少为2005年的16.99万亩,耕地以0.52% 的速度在减少,但10 年内耕地的变化呈现为波状变化的趋势。
例如: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 降、森林草原的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超限等;或者由于大搞植树造林,使 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等,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
○通常采用纵向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
源数量
包括
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包括对土地资 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 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 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 和适宜类型来表述。
➢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 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 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的过程。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
通常主要有: 动态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图上分析法 规划的编制中是多种方法加以综合应用。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链接文本)
1、耕地,着重分析:
◇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 ◇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 ◇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 ◇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 ◇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区域治理基层建设与和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衣巴德古丽·阿不来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新疆 阿图什 845350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内环境会造成长期、复杂且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规划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规划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就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而言,国内大多数的环境影响评价均是针对建设项目进行的,涉及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案例较少,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也不尽完善。

本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理论研究等相关知识内容做以梳理和研究,希望借此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机理,以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评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和开发利用日益增大,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严谨,而在早期的土地利用和规划中,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很多决定并未考虑环境因素,也没有真正将生态保护纳入规划编制过程。

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土地规划中的决策不当,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来实现。

土地一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千百年来被人民不断的开垦,如今,人口增多,土地紧缺,成为当下非常严峻的问题,可行的就是对土地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均衡化的发展和实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的正确方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受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促使着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不断完善,根据我国国情来进行总体规划,并将其与城市规划结合,实现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细致化。

从上述的研究中发现,在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规划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其实施效果的评估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价。

这就像是对一份“计划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复盘”,看看当初设定的目标有没有实现,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这主要是看规划设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如耕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用地比例等,是否已经实现或者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二是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

评估土地的用途是否按照规划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各类土地的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估。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比如,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是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等。

四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评估。

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供应政策、土地执法监察等。

五是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估。

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评估规划实施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时,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是资料收集和分析。

收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审批文件、规划实施的政策法规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其次是实地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勘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土地利用信息,核实规划的执行情况。

此外,还会运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指标计算等,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2013.4.23

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2013.4.23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1)1.1评估目的 (1)1.2评估对象 (1)1.3评估原则 (1)1.4评估依据 (2)1.5评估任务 (3)1.6工作内容与技术方法 (5)1.7评估资质与人员要求 (8)2准备工作 (9)2.1组织准备 (9)2.2人员准备 (9)2.3技术准备 (9)3资料调查与收集 (10)3.1资料调查与收集方法 (10)3.2资料调查与收集内容 (10)4土地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11)4.1土地规划执行评估流程 (11)4.2土地规划执行评估内容 (12)4.3市、县执行评估的范围要求 (22)4.4执行评估小结及分析 (22)5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 (28)5.1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流程 (28)5.2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内容 (29)5.3市、县适应性评估的范围要求 (33)5.4适应性评估小结及分析 (34)6土地规划评估结论及建议 (35)6.1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35)6.2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建议 (38)7成果要求 (39)7.1土地规划评估报告 (39)7.2土地规划评估附件 (40)7.3其他成果要求 (40)附表一土地规划实施评估主要资料收集清单表 (41)附表二评估体系指标解释 (42)附表三规划执行评估指标标准化表 (47)附表四土地规划实施评估调查表 (59)附表五土地规划实施情况表 (61)附图 (82)前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目标,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工作指南(试用)》,为从评估内容、技术、方法和成果编制上指导、规范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土地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提高实施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实施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一、评价程序流程图
二、 评价步骤
(一)评价指标的选定(二)评价指标权无量纲化(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四)评价综合指数的计算(五)评价等别的划分
(一)评价指标的选定
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8)人地关系条件(8)土地利用程度(11)土地利用效益(6)考虑指标的科学性、目标性、简明性、易得性等项原则,最终选4个方面33项指标
3.影响评价 任何产业部门的存在都离不开土地。由于部门用地的增减直接影响其存在和发展。任何一个部门的存在和发展都会对另一个部门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所以规划的影响评价包括对本部门的影响和对相关部门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即土地利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问题。内部性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其弹性系数分别为 1.676、4.210和4.911,可见耕地面积减少尤其对人均粮食占有量影响最大。外部性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对GDP和人均GDP总量影响很大其弹性系数分别为24.710和18.500,说明耕地面积减少换取了GDP和人均GDP大幅度增长。
第18页/共33页
第19页/共33页
第四节 规划后评价
第20页/共33页
一、规划后评价的概念二、规划后评价的内容三、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规划后评价的概念
第21页/共33页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规划后评价是国际的一个通行的术语。规划后评价是整个规划工作中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从规划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外的第三者角度出发,独立的进行,避免完全的自我评价,以免产生盲点。后评价同时要反应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教训,增强后评价报告的透明性,接受公众的监督。后评价还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见意,促进规划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使后评价的成果成为未来规划制定的基础。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日趋上升,土地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断扩大。

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日益成为当今社会追求的目标,因此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被提出并受到各国的重视,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就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本文以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评价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借鉴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构建基于psr框架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评价模型,最终得出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优度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战略环境影响识别就是通过检验战略所有预期的、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影响,筛选出显著的或关键的环境影响,确定“源”与“受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对隆回县环境现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要点的分析,结合规划实施、环境效应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式以及环境受体敏感性等因素,确定本次规划影响的环境因子,并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表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初由加拿大政府组织力量初步研究,后由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共同提出了环境指标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概念模型,即psr概念模型,它几乎是所有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

以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的分析为基础,结合隆回县环境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分析,以隆回县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指标权重的确定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特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度分析法等。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意义首先,评估有助于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规划得到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其次,评估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方向。

再者,评估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评估,可以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土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最后,评估还能够增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参与和监督。

评估结果的公开和共享,可以让公众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促进公众参与土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估对比规划设定的各类土地利用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是否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分析实际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与规划方案的差异,评估其合理性和优化程度,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考察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如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土地闲置情况等,判断是否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评估评估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的用地保障情况,分析是否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5、生态环境保护评估关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生态用地保护等情况,评估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查清、四对照
规划实施评价的演化趋势
单一的“结 果评判” 多元的“过 程监测”
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法律观念不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
地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 规划图件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 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 • 缺乏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存在问题剖析
• 在定位上,作为土地规划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现有的规划评估还侧重于规 划实施管理层面,未能真正成为一项相对独立、体系完整,具有政策、技术、 社会属性的活动; • • • • 在法律规定上,无论是规划评估还是规划实施评价,都缺乏法律依据,《土 地管理法》未有明晰条款规定; 在体系建设上,评估的工作和技术体系有待健全,评估制度与标准有待规范, 评估成果的层次和应用价值有待提升,评估监督和考核机制尚未健全; 在专业队伍上,评估队伍不够专业、缺乏稳定,不同区域评估工作的水平差
技术体系。
• 二是充分考虑评估内容的全面性。
• 三是注重评估指标和标准选择的科学合理。
望通过相关评估实践予以讨论完善。
制度建设框架
研究出台法规政策
• 一是在《土地管理法》修订中,增补涉及规划评估的相 关条款,并在法律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细化; • 二是尽快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的研究和制定,针
对规划评估单列专章,就评估目的、时限、主体、程序、
要求等予以规定; • 三是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评估试点工作的推进,总结提 炼成熟经验,形成可行的评估政策和规范,为各层级规 划评估工作提供指南。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指标及其权重
指标及其权重(续)
权重测算
• 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由于各种指标的统计数据缺 乏或口径不一,采用Delphi法计算权重更复核实际操作需要。 • 专家类型
– 高校学者与科研院所专家 – 国土管理、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农业、水利等行业专家
•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需要进行规划修编并
说明理由
• 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 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
• 指标选取原则
• 指标及其权重
• 指标计量标准
• 综合评价模型
指标选取原则
• 与规划实施具有高相关度
• 系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 公正性和真实性相结合
• 三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评估技术体系建立要体现科学性、可
行性,易于为基层理解及操作; • 四是公众参与和各方决策相结合,评估中坚持政府组织,部门、专家、
公众多方面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决策,确保评
估程序公开透明,评估结论客观公正。
严格规范程序步骤
探索完善技术体系
• 一是应建立健全与评估工作体系相匹配的
规划实施评价类型
• 依据时间序列分
– 规划前评价
– 规划编制过程评价
– 规划方案评价
– 规划方案实施过程评价
– 规划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规划实施评价的任务
• 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 评价现行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 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 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像
异较大;
在规划精细化管理上,针对不同评估需求缺乏长远的统筹考虑,相关评估工 作未有互动和反馈机制。
规划实施评价系统构成
• 评价者
• 评价对象
• 评价目的
• 评价体系
规划实施评价类型
• 规划实施前评价(包括备选方案评价、规
划文件分析)
• 规划实践评价(包括规划行为的研究、描
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 分析、规划实施结果评价)
– 城市、乡镇及村民众代表
指标计量标准
• 定量计算
• 定性打分
– 明确指标分级定义,确定各级对应分数
– 如:D3用地者对规划作用认知度
• 高:100;中:80;低:60
综合评价模型
• 采用加权求和法
• 计算公式为:
规划评估制度建设建议
•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建设为
核心,提出评估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华大城环
2015-1-19
规划框架
• 编制准备、构思、定位、预测、分析、确
定方案、方案优选、方案实施到实施结果,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或体系框架。
• 各个步骤环环相扣,需要协调推进,才能 达到规划目的。
规划实施评价基本概念
• 规划实施期间,每隔一定期限,以规划目标为
主要参照,采用有关评价方法,对规划实施情 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 发展、环境变化等产生的影响及取得的成效, 评估现行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针对存在问
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就规划是否需要修改或
修编提出评估结论及相应解决方案。
政策演变
工作成效分析
• 首先,作为规划修编的必备环节,评估工作以现行规划实施评价为出 发点,基本覆盖了国家、省、市、县4 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形 成了自上而下的规划实施评价成果; • 其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部署及培训,工作
体系逐步建立,明确和落实了评估的主体、程序、内容及要求;
• 第三,通过开展“四查清、四对照”,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系统评价, 促进了土地规划与地籍、耕保、利用、执法等业务的对接融合,探索
了评估方法和模式,有利于规划修编中重大问题的解决;
• 第四,明晰了规划评估的重要作用,“评估是规划修改(修编)的前 提、基础”这一理念已开始为政府、部门、机构和公众认知与接受。
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 首先,基于统一的规划评估制度要求,按
照规划层级及批准权限,实施分级评估。
• 其次,根据不同层级规划的功能定位、评
估需求与工作量,明确评估时限和目的。责任。
评估工作体系
制定明确评估原则
• 一是系统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规划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和标准确定应充 分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各方面情况,突出规划的综合性定位和特色; • 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估过程与结果宜以定量化体现, 利于评估成果的比较、应用及考核,不能量化需进行定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