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快乐的俄罗斯方块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快乐的俄罗斯方块教案

设计背景:

在我们小班,我想设立一个材料角,让孩子注意收集一些废旧的材料,可是一学期了,除了个别孩子能做到,大部分孩子都说“老师,我忘了”。所以很多材料都是我费劲周折找来的。可是却有另外一个现象:入园时,几乎每个孩子总不忘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在午间休息时他,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玩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玩具看上去包装精美、色彩鲜艳,趣味性强,孩子们很是喜爱;而材料在孩子眼里却是空洞的,它没有华丽的包装,形象简单,孩子自然没有兴趣。

可是新玩具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它在孩子手里反复玩了多次以后,孩子的兴趣没了,玩具被扔来扔去,车子的车轮跑了,娃娃的手臂掉了……玩具也再引不起孩子的兴趣了。玩具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以为:

一、玩具得来很容易,坏了自然会有新的,所以孩子不爱惜。

二、孩子与玩具之间缺乏互动性。

三、成就感不充分。

一天,我班上贝贝小朋友来到材料区拿着空盒子玩。其他幼儿也跟过来,他们一会儿把盒子排成一排;一会儿又把盒子叠在一起像一座高楼。旁边的小朋友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我突然想到:这不是很好的玩具材料吗?新《纲要》提出:要从幼儿的周围生活中寻找材料。这些废旧的材料在孩子的眼里竟是有趣的游戏。于是,我想到了和孩子一起自制曾经风靡的“俄罗斯方块”,而材料就是香烟盒。香烟盒幼儿容易收集,且规格统一。

活动一、收集材料

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孩子们大声回答:“喜欢。”你们的玩具都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孩子说:“我的玩具的爸爸妈妈买的”;等等。你们想不想自己做玩具?孩子惊讶地说:“老师,我也可以做玩具吗?”王子苏说:“做玩具很难的,要像老师才会做,小朋友是不会的”。其他的孩子一听也都纷纷附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开动脑筋就能做出好玩的玩具,你们想不想试一下?”孩子们兴奋了,异口同声地说:“想——”。你们知道吗?做玩具是需要很多材料的,可我们没有材料怎么办呢?老师想用香烟盒做一种叫“俄罗斯方块”的玩具,我们一起收集香烟盒好吗?

孩子们对这件事付出了大的热情,很快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集到的香烟盒堆成了小山。

评价: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与老师合作收集香烟盒,鼓励幼儿参与的意识,逐步激发小班幼儿收集材料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劳动。

一直以来,我都在让孩子收集材料,但孩子们不说忘记了就是说我家里没有,带来的材料也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孩子们没有兴趣。而这一次,孩子很快就收集了这么多的香烟盒,说明孩子对这次活动很有兴趣,在情感上对“俄罗斯方块”产生了期待。这让我想起了新纲要上的一句话:任何

活动都要从孩子的情感出发。

材料收集好了,接下来就是引导孩子观察香烟盒,启发幼儿发现香烟盒的不同之处,知道有的软的、有的是硬的、有的是扁的等等。并根据游戏尝试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

首先我把香烟盒分放在幼儿的面前,让他们自由地去玩一玩。孩子玩得可高兴了,有的排、有的搭、有的垒等等。突然,朱若彤大声喊到:老师,我的香烟盒坏了。我一看,她拿的是一个软包装的香烟

盒,轻轻一捏就扁了。我趁机让大家都来分析:“为什么她的香烟盒这么快就扁了。”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是她用的劲太大了”;有的说:“是她不小心”;还有的说:“她不爱惜东西”。朱若彤一听就急了:“我没有,我没有,我是好好玩的”。这时我请大家找一找到底有几种香烟盒,将它们分分类。孩子们这才发现原来香烟也是有不同的。很快大家分出:软包装的、硬包装的、扁的等等。我又问他们:“如果我们要用香烟来做玩具,你们觉得应该选什么样的香烟盒呢?”孩子们纷纷说:“要硬的,硬的不容易坏。”还有的说:“不要扁的,扁的和别的香烟盒不一样。”于是我找来几个大纸盒,分给每组一个,请他们将可以用来做玩具的找出来,放在一起。很快,孩子们就找出了许多可以用的香烟盒。虽然大家忙得满头大汗,但孩子们都很高兴。

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让他们尝试对材料进行分类。孩子完成得很好,能准确地说出材料的不同之处,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对材料的选择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大部分孩子都做得很好,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在得到别的孩子的提醒后也都能完成任务。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俄罗斯方块”更感兴趣了,常常盯着我问我什么时候才开始做“俄罗斯方块”。看到这种的情况,我觉得孩子做“俄罗斯方块”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开展了第二次活动。

活动二、共同制作“俄罗斯方块”

在活动一开始,我将香烟盒放在每一个孩子的面前,让他们自由地游戏。要求很简单,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可高兴了,“呼啦” 一下就扑向了香烟盒。只见他们有的将香烟盒一个一个垒起来;有的把香烟盒排得长长的,好像一列火车;还有的在桌上拼各种各样的形状。

这时我悄悄在每一组放入一些我事先做好的“俄罗斯方块”,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说:“老师,我这里有粘在一起的香烟盒。”我

说:“真的,你想想用它可以做什么?”孩子又去玩了。接着,所有的孩子都发现了新玩具,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趁机又拿出一些玩具对他们说:“看,老师这里还很多这样的玩具,我们一起用它们来搭东西吧。”孩子们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我从每一组走过,看到孩子认真的神情,感到很高兴。

评价:在这一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自由地玩,使他们感受游戏的快乐,也充分体现

幼儿的主体地位。在香烟盒中混入我事先做好的玩具,是为了引导孩子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将他们引入我的思维里来。这样孩子觉得是他自己发现了新的玩具,而不是老师让他去玩的,孩子的兴趣就会更浓厚。而老师也很自然地发挥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慢慢地,孩子发现“俄罗斯方块”不够玩了,纷纷对我说:“老师,玩具太少了,我们不够玩。”还有的说:“老师,你再做一点吧。”同时,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我提出了一个让孩子大吃一惊的想法:“既然玩具不够玩,那我们就一起来做玩具吧。”大部分孩子都张大了嘴巴:“啊——”。但也有不少孩子非常兴奋,特别是几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邹扬帆、王笑寅、张雅欣、吴培铬等。

于是,我拿出大家收集的香烟盒,孩子们自由地进行组合、造型。并且,我提供了各种工具:剪刀、美工刀、单面胶、双面胶等。孩子忙了起来,那场面简直太让人难忘了:有的用单面胶将几个香烟盒缠在一起,有的用双面胶将香烟盒两个一组贴起来。这时,我一组一组参与孩子的活动:有时我是静静的观看;有时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去动脑筋做得更好;有时我又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听孩子讲述自己的想法。

评价:从发现玩具不够玩到自己动手做玩具,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将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的过程。同时也了解到玩具不一定要到商店里去买,可以动手自己做。整个制作过程,孩子动手、动脑可谓竭尽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