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预测价值研究

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预测价值研究

W N u TeFr e ls o i lfJn gCt,Jnn 7 0 0 hn A GX . h it o e s t ii i sP p H p ao n y iig2 20 ,C i a
【 bt c】 A s at r
0 jc v We n s adt r nsc m o ac o L s l ys cr y nnn ce i da d b te e i v t t e o ot p ̄ ne f Vs tids nh n oi hmc it i e i e h p g ii g yoc y o j s le

10 ・ 44
P C P O tb r2 0 J C VD co e 01

Vo , l No 1 1 8 .0

论 著 ・
非缺 血 性 扩 张性 心 肌 病 左 心 室 收 缩 不 同步 的预 测 价值 研 究
王 旭
【 摘要】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超 声心动 图研 究左心 室收缩不 同步在 非缺血性扩 张型心肌 病患者 中的预后价 值 。方法 入选 6 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患者,所有 患者均行心 电图、超声心动 图 ( 包括 组织多普勒超 声心动图 )
eh c do a h c dn su ope iaig( D ) n n i r h. T ept ns e vla di togop ee— eoa i p yi l i tseD plrm gn T 1 ,adago a y h ai t w r ea t w ru s p n r g r n u gi gp e e ue n d
d go e i r e t c lr e y( V )o i nt t v nr ua d l I D f≤6 s go p1 0p t ns n >6 s( ru ,5 ai t) T epi r n h na i a 5 m ( r ,1 a e t u i )a d 5m g p o 2 2p t n . h r y es ma e d on w sd f e s vrl m r lyd r g e nf l n p it a e n da ea ot i ui m a l w—u ei f ,2 3±1 7d y rn e 4 5 3d y ) R ・ i o l at n a oo p p r do o 1 5 7 a s( a g 3 t 1 8 a s . e 9 o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原因分析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原因分析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原因分析于君【摘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LRT)为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方法之一.CRT可以改善轻、中、重度心衰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降低心衰住院率及心血管病死率.但CRT 并非对所有的患者都有效,临床工作中仍有30%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即“无反应”.研究指出,QRS波的宽度与形态、患者性别、左心的大小与功能、右心功能、伴随疾病、左心室导线的位置、心肌瘢痕组织、CRT植入后参数的优化、双心室起搏比例等均会影响CRT植入后的反应性.【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20【总页数】4页(P3754-3756,封3)【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原因分析【作者】于君【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通过顺序起搏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纠正心脏原有的机械收缩失同步。

早在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就将CRT治疗作为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Ⅲ/Ⅳ级合并宽QRS波,低射血分数(≤35%)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Ⅰ类适应证[1]。

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及心脏病学会器械治疗指南进一步肯定并拓展了CRT植入的Ⅰ类适应证:NYHA Ⅱ/Ⅲ/Ⅳ级,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branch block,LBBB),窦性心律,左心室射血分数≤35%[2]。

这就充分肯定了CRT在心衰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既然CRT植入有非常充足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支持,患者植入CRT也有非常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但为什么仍有30%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佳,也就是临床所说的“无反应”。

该文将在现有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该类“无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缺血性心脏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深入了解其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与病理生理缺血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脏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和不稳定,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当冠状动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心肌的血液供应无法满足其代谢需求,就会出现心肌缺血。

此时,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心肌重构等。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二、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1、心绞痛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部压榨性疼痛、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

心绞痛的发作通常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等因素有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

心肌梗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3、心律失常由于心肌缺血,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起头晕、黑矇、晕厥甚至猝死。

4、心力衰竭长期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重构和心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三、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法1、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 ST 段压低、T 波倒置等改变;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会出现ST 段抬高、病理性 Q 波等特征性改变。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缺血性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缺血性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临床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缺血性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左后娟张焱马飞李瑞段全炉王红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鉴别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1例IDCM患者(IDCM组)和43例NIDCM患者(NIDCM组),另选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行常规超声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2D-STE检测两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环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

比较各组上述各参数差异。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F及2D-STE参数鉴别NIDCM与IDCM的诊断效能。

结果NIDCM组LVEF较IDCM组明显减低(P<0.05),余常规超声参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NIDCM组与IDCM组G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GL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NIDCM组GCS和GRS均显著低于IDCM组[(-5.4±2.6)%vs.(-7.0±2.5)%,(7.5±4.5)%vs.(10.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截断值为33.5%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为0.620,敏感性为51%,特异性为72%;GLS截断值为-10.1%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为0.525,敏感性为51%,特异性为63%;GCS截断值为-6.7%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68%;GRS截断值为8.5%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01,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74%。

结论IDCM患者和NIDCM患者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值均明显减低;2D-STE可用于鉴别IDCM与NIDCM,其中GRS检测可用于临床对IDCM与NIDCM的初步分层。

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实验在心肌缺血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实验在心肌缺血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实验在心肌缺血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蒋秀梅;周虹;陆尤【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6(014)011【总页数】3页(P975-977)【关键词】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肌缺血;心脏再同步化;多巴酚丁胺【作者】蒋秀梅;周虹;陆尤【作者单位】100028北京市,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100028北京市,煤炭总医院急诊科;100028北京市,煤炭总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可提高静息状态下无缺血症状患者冠心病(CAD)诊断的准确性,可床边操作,已成为美国和欧洲心血管病诊疗指南推荐的主要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1]。

出现新的室壁运动异常或原有运动异常加重是负荷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其主观性强,需要检查者临床经验的积累,不同研究者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

药物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DI)相结合的分析技术,为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检查手段,显著降低了人为的影响,但易受心脏转位、相邻组织牵拉影响和超声束角度依赖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中应用[2]。

近年出现的二维应变斑点成像技术(STE)是以二维图像为基础的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通过测定心肌的变形而不受超声角度、邻近组织牵拉等影响[3],使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更有优势,理论上可进一步提高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减少不同检查者之间的解读偏差。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负荷试验。

多巴胺酚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交感神经胺类药物[4,5],主要作用于心肌的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心脏的作用比较接近生理过程。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负荷试验,本文将以DSE为例,对定量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缺血及再同步化诊疗中的应用诊断作一介绍[6]。

当冠状动脉出现一定程度狭窄,即心肌供血出现异常时,心肌运动各个时期的收缩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等运动参数可发生相应改变[7]。

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李婷;徐文贵;李剑明;卢如明;梁钰【摘要】目的: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SMP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CRT植入且术前行GSMPI的CHF患者21例,经显像获得相位直方图带宽(PHB)、相位标准差(P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静息灌注评分(SRS)及疤痕面积(SS)等功能参数.所有患者于CRT后半年复查心脏超声,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LVEF增高(差值>5%),且半年内无再住院记录为CRT有效,将入选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其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同时记录左室内最迟激动部位.结果:CRT有效组15例(714%),无效组6例(28.6%),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以PSD、PHB差异最显著(P<0.01).左室内最迟激动部位位于心尖部、前壁、间壁者10例(47.6%),下壁者6例(28.6%),侧壁者5例(23.8%).结论:GSMPI能够“一站式”提供多项功能参数,心脏收缩同步性定量参数及心肌梗死疤痕面积等可应用于预测术后疗效,其中PSD、PSW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参考左室内最迟激动点及心梗疤痕部位,可应用于指导CRT电极植入.【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05【总页数】4页(P325-328)【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门控血池显像【作者】李婷;徐文贵;李剑明;卢如明;梁钰【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R817.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上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它通过纠正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进而延缓心衰进展。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邵尤北;洪明【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合并QRS波群时限延长(≥120m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约占此类患者的25%-36%,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约占4%-6%[1].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关系,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QRS波时限还是临床上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参考指标.【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1(046)009【总页数】3页(P869-870,873)【关键词】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QRS波【作者】邵尤北;洪明【作者单位】360001,南昌,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360001,南昌,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合并QRS波群时限延长(≥120ms)。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约占此类患者的25%-36%,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约占4%-6%[1]。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关系,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QRS波时限还是临床上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参考指标。

1 QRS波增宽的电生理意义目前认为,电不同步与左室机械不同步密切相关。

目前多数学者将QRS波起点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的时间与到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的时间的差值>40ms定义为室间机械不同步(IVD),QRS波起点到左室各节段射血期S波起点的时间最大差值大50ms定义为左室内机械不同步。

在一项对99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电-机械不同步研究中发现,QRS时限增宽与不增宽的患者相比,QRS波起始点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与到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的差值明显增高(42.5±22.3 与26.8±21ms,P<0.01),室间机械不同步(IVD>40ms)发生率明显增加(59.5%与 14.3%, P<0.01)。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发布时间:2021-09-02T11:02:10.9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9期作者:王亚萍[导读] 通过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

王亚萍(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电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筛选了在我院进行诊断的80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诊断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对这80例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经过对8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研究,发现了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度、特意度和准确度的准确性都更高。

P<0.05,两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和效果更佳,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应用价值冠心病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较多,且发病时间长,治疗时间也比较长,治疗难度比较大。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之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大概占40%。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发病时不容易识别。

在临床诊断上,主要采取冠脉造影来诊断冠心病,这是该病症诊断上的金标准[1]。

这种诊断方式的缺点就是有创性,诊断费用较高,因而受到很大限制。

而常规的诊断方式是该病症诊断的一般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反映患者短时间内患者心脏的情况,不能够完全反应心脏异常时间歇特征。

而近些年来,动态心电图被逐渐应用于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次诊断方式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心脏的活动情况,准确地找出异常状况[2]。

因此筛选本院的80例患者,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研究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筛选了在我院进行诊断的80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诊断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对这80例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对 照 组 、 M 组 和 D M 组 基 本 资料 比较 I C C
致 死 的主 要 原 因 。它 不 仅 表 现 心 肌 收 缩力 下 降 , 时 有 相 当 同
比例 的 心 肌 收缩 失 同步 化 , 脏 不 同步 运 动 部位 及程 度 的判 心 定 对 治 疗 方 案 的制 定 和疗 效 的 评 价均 有重 要 意 义 _ 缺血 性 】 】 。
【 中图分 类 号】 R5 . ; 5 222; 4 .5 41 6l R 4 .. R5 04 【 文献 标 识 码】 B 【 章 编号 】 1 0 —1 6 2 0)9 0 5 — 3 文 0 8 0 2(01 0 — 6 6 0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 HF 是 心 脏 病 的终 末 期 表 现 , C ) 也是 其
比较 , 仅 。 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 < . ) I M 组最 大延 迟 的部 位 多 发 生 在 室 间 隔 和 下 壁 , C 组 最 大 延 迟 的 部 位 多 位 于侧 后 差 P0 5, 0 C D M 壁 。结 论 : M 和 D M 心 衰 患 者左 室 壁 收缩 明显 不 同 步 , I C C 且二 组 之 间 的 不 同步 存 在差 异 。 【 关键 词 】 心 肌病 , 张型 ; 肌 缺 血 ; 力 衰竭 , 血 性 ; 室 功 能 , ; 声 心 动描 记 术 扩 心 心 充 心 左 超

D p r e tf £ 0n Po l’ H si l hagh n,S unce gH i n ag 10 0,C i , e at n “ epeS opt S unc eg h aghn el g n 5 10 hn . m o ao f of i a 2D p r e to c ioy Hab hlrnSHo h l abn 1 0 0.C i ) .eat n f Ru o g, ri C i e ’ s a m tl n d p ,H ri 5 0 1 hn a
心 肌 病 (C 和 扩 张 型 心 肌 病 ( M) 引起 C I M) DC 是 HF的 两 种 常
见原 因 , 文 应 用 组 织 同 步 显像 技 术 ( S ) 比分 析 I M 和 本 T I对 C D M 患 者 左 室 内不 同步性 特 征 , C 旨在 为 临床 诊 疗 提供 更 多参
刘 东惠 , 李京 杰
(. 1 黑龙 江 省 双城 市 人 民 医 院超 声 科 , 龙 江 双城 黑 100 ;. 5 10 2哈尔 滨 市 儿童 医院 放 射科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 0 ) 5 0 1
L U D n - u ,L n - e I o g h i Ir gf i i
[ 要 】 目 的 : 用 组 织 同 步 显 像 技 术 ( i u y c rnzt n i a ig T I 评 价 缺 血 性 心 肌 病 (C 和 扩 张 型 心 肌 病 摘 应 T s e sn ho i i m gn , S ) s ao I M) ( C 心 力 衰竭 患 者 左 室 内收 缩 的不 同步 性 。 方法 : M 患 者 2 D M) I C O例 ( M组 ) D M 患 者 2 I C 和 C 3例( C 组 ) 为 病 例 组 ,O例 健 D M 作 3 康 志 愿 者作 为对 照 组 , 集 心尖 四腔 观 、 尖二 腔 观 及 心尖 长 轴 观 三个 心 动 周 期 的组 织 速 度 图像 。 动 T I 式 , 采 心 启 S模 获取 左 室 六 个
壁1 2个 取 样 点 心 肌 组 织 的 达 峰 值 速 度 时 间 ( , 算 间 隔后 壁 间 延 迟 ( ) 间 隔 侧 壁 问 延 迟 ( 一 、 底 段 最 大 延 迟 T)计 △T 、 △ 基 ) ( )基 底 段达 峰值 时 间 标 准差 ( )所 有节 段 最 大延 迟 ( m x 和左 室 所 有 节 段标 准差 ( ) △T 、 △T 、 △T a ) 。对 比 IM 组 、 C 组 C D M 及 对 照 组之 间左 室 收缩 不 同步性 的差 异 。 结果 : M 组 和 D M 组六 个 壁 的 均 高 于对 照组 (< .5 P O 1 , 各 同步 性 参 I C C P 00 或 < . )在 0 数 中 , 对 照组 相 比 , M 组 和 D M 组 T x TIAT 与 I C C ma 、s、 和 △T 明显 延 长 ,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IM 组 和 D M 组 间 ) 差 P 00 , 5 C C
考 依据 。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1P 0 1 与 缺血 组 比较 , :< . , : < .1 :< . ; 0 2P 0 5 3P O 。 0 0
12 仪 器 与 方 法 .

Hale Waihona Puke 6 6・ 5 中国 临床 医学 影 像杂 志 2 1 0 0年 第 2 卷 第 9期 JC i l e n g g 2 1, o.1N . 1 hnCi M dh ai , 00 V 1 , o n n 2 9
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收缩不 同步 的对 比研究
L f e t il y t l y s n h o y i e r a l r a e t t s h mi a d o o a h e t v n r ce s so i d sy c r n n h a t f i e p t n s wi ic e c c r i my p t y c u i h v r u d o a h c d l td c r i my p t y e s s i i p t i i e a d o o a h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