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 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的辉煌

考点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思想

1.魏晋南北朝

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

韩愈等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1.造纸术外传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补遗] 李约瑟

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

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

关科技典籍。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

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

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2.书法

(1)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

(2)唐代:书法艺术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

(1)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

(2)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山水画发展;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4.音乐、舞蹈与戏曲

(1)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曲》。

(2)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凉乐舞》展现了南北朝时代“胡舞”的风范。

(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歌舞杂技,均与后来的戏曲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1.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融

史料一(《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史料二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茅山志》卷8

史料三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儒,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思考]

(1)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传播的态度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的儒学发展及正统地位一度中断。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如何认识?

[解读]

(1)史料一的信息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

(2)史料二表明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对三教基本上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也反映了儒、道合流加快的趋势。

(3)史料三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试答]

(1)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实质: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儒、佛、道等思想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2)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②儒学在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过程中始终在发展,儒学的发展并没有中断。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以及之后的隋唐儒学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素养3—历史解释]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

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

(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虚空,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自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像也大都集中于此时开凿。

[素养4—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独尊儒学,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山河破碎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1.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