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摘要】美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 …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张继平余丹丹【摘要】美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从1 9世纪开始至今,历经了“沿袭、改造、独创”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养制度。
培养目标上的知识与能力优先、培养过程的规范与灵活、质量评估中的社会中介主导给我国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质量评估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制度,许多国家通过对其的效仿、移植来建立本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美国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百年之中,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大致经历了“沿袭、改造、独创”三个阶段。
(一)沿袭阶段从17世纪至独立的美国殖民地时期,其高等教育基本上沿袭了宗主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英国“学院型大学”模式是美国仿效的范本,它以学徒式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
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英国在高等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方面存在情感上某些不健康的依恋,对研究生教育及其在科研活动和训练中的地位有着典型的忽视。
”。
在研究生教育中,英国沿袭了这一模式,并把这一模式传播到美国,从而在美国人的意识中深深地树立了高等教育的?学院的概念。
1825年,乔治·提克诺在哈佛学院发出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倡导。
1826年,哈佛学院首先开设了研究生课程,招收并培养研究生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导师以“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方式培养一批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工作者。
(二)改造阶段19世纪早期和中期,德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受到推崇。
1850年,密执根大学率先践行德国模式。
此后,耶鲁大学、康乃尔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克拉克大学等相继成为德国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858年,留学德国的教育学家亨利-泰波尔在密执安大学正式开设了硕士学位课程。
1876年,被誉为美国的“柏林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该大学把学术研究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明确指出加强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是学校的两项任务,并将博士教育体制化。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强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览,并对两国研究生教育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概览1.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涵盖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人,其中博士生招生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改善研究生培养环境,积极推行双一流高校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等举措。
中国还不断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鼓励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培养更多高水平、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2.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美国一直以其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享誉全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之一。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大类,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专业学院。
根据美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数十万名研究生毕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留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或者进入高科技企业工作。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倡自由研究和学术合作,非常重视学术和专业实践的结合。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还非常重视学术自由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课程,并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选择和资源支持。
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对比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多地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理论研究的训练,以求培养出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越发频繁。
其中,研究生教育领域也是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发展概览和对比分析的角度,讨论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异同。
一、发展概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社会经济条件等,导致研究生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投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得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拥有694所高校和4566万名学生,其中研究生人数达到314万人。
同时,研究生教育面向的专业也从原先的少数重点领域,逐渐扩展到各行各业。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研究生院校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
前者主要培养具有独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后者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2.美利坚合众国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是企业,反哺教育机构。
”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特点:与实践相结合。
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是全球公认的最优质的教育体系之一,拥有着超过70%的世界著名大学。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独立性和自由性。
在绝大部分学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导师,自由探索自己的研究兴趣方向。
与此同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仅来自大学,同样也来自企业和政府的科研机构。
二、对比分析1.办学模式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运营模式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注重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和基础知识。
而美国则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倾向于让学生对专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操作,以达到更高的技能水平。
2.导师制度中美两国在导师制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国,导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不仅就目前的研究作出指导,也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
而美国的导师则更多充当着学生在专业领域探索路上的引路人,授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独立性。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科研大国,其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可以为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启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发展历程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美国大学已经开始设立研究生院,推动了美国教育的现代化。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是在20世纪初才逐渐兴起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发展历程的不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也导致了中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可以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二、教学理念对此,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建立起更为开放、自由、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中美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讨论和实践,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研究和实验。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估,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对此,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吸取经验,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独立研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
四、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美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鼓励学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学术影响力。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面向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
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探析
2021年第2期 现代大学教育 史海钩沉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8YJA880052。
收稿日期:2020-10-03作者简介:李子江(1968—),男,湖北十堰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史研究;王丽(1995—),女,山西晋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北京,100875。
Email:847677523@qq com。
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探析李子江 王 丽摘 要:美国研究生教育最早源于殖民地时期学院颁发的荣誉性质的硕士学位。
美国研究生教育形成受到美国建立本土大学的理想和德国大学的双重影响。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大学开始为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开设学士后课程,这种高级知识学习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在研究生教育形成阶段,美国吸收德国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广泛采用德国大学的讲座制、习明纳和实验法,鼓励科学研究,同时抛弃德国大学“师徒式”研究生培养方式,在大学建立研究生院,把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结合起来,强调独立学习与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最终摆脱传统学院培养本科生方法的影响和局限,地位得以承认。
研究生教育发展促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
关键词:住校研究生;学士后课程;研究生部;研究生教育;科学学院;科学研究;习明纳;讲座制中图分类号:G649 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1)02-0059-07 人们一般认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Hop kinsUniversity)建立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但是,实际上,此前美国学院已经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许多尝试,产生了各种萌芽形态的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
[1]11尽管这些零散式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可以表明美国学院试图通过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的愿望。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是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美国研究生教育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本文通过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课程设置、招生制度以及社会性和开放性的介绍,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教育;启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
一百多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使美国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调查,亚洲学者认为全世界最好的10所大学中有8所是美国大学。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据CBD(CommerceBusinessDaily)调查,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44所大学的前20名中,就有16所是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
①这些大学对培养美国高级人才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
认真研究这些大学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其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1861年耶鲁大学授予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
这时期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小,全国开设研究生课程的学校尚不足10所,研究生总数不到400人,取得博士学位者不到60名。
②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开创了美国现代大学的新纪元,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到1900年,美国已有1150所大学设立了研究生课程,其中1/3的大学设立了博士学位课程。
③二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研究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战争的需要刺激了美国国防、科技教育的发展,战后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
美国的著名大学正朝着以培养研究生为重点的研究生大学的方向发展。
正如世界高等教育权威学者本•戴维所指出的:“美国20所左右的著名大学,尤其是他们的研究生院,被人们承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致力科研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园地。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
美 国研 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
张继平
( 华中师 范大学 湖北 武汉
余丹丹
湖 北 武汉 406 ) 30 1
4 0 7 ; 湖北 大学 3 0 9
【 摘
要】 美 国研 究生教 育在世界研 究生教 育 中占有重要地 位 ,它从 1世 纪开始至今 ,历 经 了 “ 袭、改 9 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n l s s on t e De e op e ta d Ch r c e i tc f a y i h v l m n n a a t rs i s o
Am erc i an Pos gr t adua e Edu ton t ca i
ZHANG I ig YU n・a J- n - p Da ・ n d
造、独 创”三 个阶段 ,逐 步形成 了一 套完善 的培 养制度 。培 养 目标上 的知识 与 能力优先 、培 养过程 的规 范 与灵活、质量评 估 中的社会 中介主 导给我 国带来 了 示。 启
【 关键词】研 究生教 育 ;培 养模 式 ;培 养 目标 ;质量评估 中图分 类号 :G 4 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76 (0 9 7 0 - 1 1 0 6 3 14 2 0 )0 — 8 0 0 — 5
ss m. h f f o o e g dait a igojcv sseict nadf x it fri n rcs, yt T e i i e p o  ̄ f n wl e n lyi t i n bet e,p c a o ei l o a ig o es k d a bi nrn i i f i n l bi y t n p
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始于19世纪9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得到大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主要趋势。
研究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教师教育机构、探索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生教育;启示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起在纽约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研究生水平的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学院之后,研究生水平的教师培养计划开始在美国的教师培养机构中出现。
到1980年,美国担负教师教育的1343个机构中,大约有12%的院校可以授予博士学位,41%的院校可以授予硕士学位[1]。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逐年增多,从1981年到1986年,持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从49.3%上升到50.7%;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0.3%上升到0.7%[2]。
因此,将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博士或硕士水平,是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人数仍在增长,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主体。
新世纪的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2005年,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已达到教师总数的 1.2%;2006年,又达到教师总数的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3]。
从数字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研究生水平的教师的人数在增长,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了解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和现状,有利于我们借鉴美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研究生水平的教师教育。
本文拟尝试梳理一下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摘要】:美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与美国19世纪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浪潮急需大批专业人才相适应的。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美国拥有了大批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
经过多年发展,研究生培养的规则规范、方法程序等也在不断完善,形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独特的模式和特点,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存在绘画艺术治疗的影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绘画艺术治疗理论在中国大陆得到介绍,并被尝试作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辅助手段。
本世纪该疗法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对智残儿童的帮助、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及学校的心理咨询中等。
研究者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的介绍日益增加,该项技术的传播媒介也愈加多样。
【关键词】:美国; 研究生教育; 发展历程; 特点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日益增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截至2007年,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了150万人,培养规模仅次于美国。
然而,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发展与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完全成正比。
教育部提出要根据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别设计与质量标准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发达,素以水平高、要求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世,研究其发展历程及特点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制能够有所启示,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1. 研究生教育的初始阶段1826年哈佛学院首设研究生课程,这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1847年耶鲁学院又第一次授予博士学位。
但这个时期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还很小,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也缺乏科研与学术上的探讨,只是在本科的基础上增加了某些课程设置。
本科教育仍然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
2. 改革德国模式,创立研究生院制度1861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对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形成。
1810年,洪堡在德国创建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原则,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并成为当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仿效的榜样。
美国文化与社会第7讲 中美研究生教育之比较
201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 PKU:45, Tsinghua: 43 Civil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KU: 34, Tsinghua: 17 Chemical Engineering: PKU: 32, Tsinghua: 42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KU: 36, Tsinghua: 40 Mechanical, Aeronautical & Manufacturing: PKU: 35, Tsinghua: 38
• 1900年,美国有150所左右的高校开始进行研究生教育。
• 1961年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GS—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成立,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教育走向了 成熟。
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和创新的中流砥柱
来自研究生院委员会(Council of Graduate Study),研究生教育和美国竞争力的顾问委员会 的报告 (2007)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美国研究生教育情况
•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概述 •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 第二部分:中国研究生教育情况
• • • • 一、关于中国的学位制度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概述 三、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 第三部分:思考和启示
研究生教育在加强美国竞争力和创新中的作用
• 在知识创造前沿和专业领域拥有一直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对美国的竞争力 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大学,政府和私人行业在提供为达到这个目标的专 门知识和必须的资源方面担负着重要角色。 • 扩大美国公民,尤其是未被充分代表的少数群体的参与度,那些国家成就 必须的领域更要处于优先地位。应该强调STEM领域职业的发展。 • 跨学科研究预备和教育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因为知识创造和创新大多发 生在学科的交界处。 • 美国的研究生院要有能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学生。 • 高质量的研究生项目促进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成功。推动和支持对美国研 究生教育质量各方面的评估和改进,以培养创新。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在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术研究的水平、教育政策与体制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进行概览与对比分析。
一、发展历程1.1 中国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研究生招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也得到了不断改善。
1.2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家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各类研究生院校数量众多,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二、学术研究水平2.1 中国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学术研究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美国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研究生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很高的产出,其学术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三、教育政策与体制3.1 中国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如加强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推动学位授予一体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不断优化,各类研究生院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3.2 美国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政策较为灵活,各个州和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灵活多样,学术自由度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四、对比分析4.1 规模与数量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大,研究生院校数量众多,研究生人数较多。
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4.2 学术研究水平美国的研究生在各学科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水平,科研成果丰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整体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研究生教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始终维持着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认真研究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借鉴美国在研究生教育上的先进经验,对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标签: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借鉴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美国是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规模最大的,它在保证研究生数量的同时也确保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一) 严格要求的课程教学总体而言,美国高校重视对研究生的教学,超过了对本科生的教学。
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每周必须按时听课、不得缺席;几乎每周要完成一份作业或实验报告,到了期中和期末时要提交课程论文。
正是如此多的作业或实验报告,使研究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既查阅了众多专业资料,又锻炼了文笔,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高度重视的学位论文美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的审核比较严格,一般选拔有科研和学术实力的教授担任研究生的导师。
研究生是导师组而非导师个人制定其课题方向、方法和结果评价。
一个研究生可以得到4-5个教授的培养。
各高校对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存在差异。
有的高校要求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并重。
有的高校则只要求研究生完成一项“科研项目”设计或科研报告。
导师组每位成员从课题的开创性、论文的理论框架、所征引资料的可靠性与广泛性、语言表达等等方面来要求研究生反复修改,这样,确保了论文的质量,提高了研究生的素质。
(三)资助研究生参加重要学术会议美国高校要求研究生经常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尤其是关于本学科的重要学术会议,其目的是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国内外该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结识本学科国内外知名专家。
同时,美国一些学术团体设立了研究生优秀论文奖,教授可以向这些学术团体推荐研究生的优秀论文来参加评审。
如果评上研究生优秀论文奖,那么该研究生将被邀请参加该团体的年会,并获得奖金。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程和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都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1. 发展历程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规模化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阶段。
现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之一,每年培养数十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20世纪初开始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使得研究生教育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广泛且最有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之一。
2. 成就与挑战中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规模化发展。
然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就业、如何建立研究生培养的中心地位等。
美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多样性和质量。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出很多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领导者。
然而,美国的一些挑战包括研究生教育的高成本、就业市场的竞争以及研究生多年来面临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3. 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研究生数量、培养模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研究生数量方面,中国远远领先于美国。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研究生总数达到了294.2万人,而美国的研究生总数为215.9万人。
这种数量上的差距是由于中国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化方面的努力和政策导向。
培养模式方面,中国和美国也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注重培养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质量控制方面,中国和美国也有不同的做法。
中国在近年来推行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工程,加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力度。
而美国则倡导“引导而不是掌控”的质量保证模式,强调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启示
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启示一、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美国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20年代。
当时美国哈佛学院进行改革,为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并愿意继续学习的毕业生开设某些较高层次的课程,它可称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1847年,耶鲁学院开设博士研究生课程,新建哲学与人文科学系,给获得学士学位的人“讲授从未讲授过的高级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之类问题”。
同时,还仿效德国大学,建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
1861年,该系授予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它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起来。
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尚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第四位,1894年便一跃上升到世界工业生产的首位,这一年工业总产值就比1860年增加了4倍。
这种迅速发展的生产力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开创了美国现代大学的新纪元,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该校一建立就立即宣布实施研究生教育是它的最重要的使命。
首任校长吉尔曼在其就职演说中阐明该校的目的是:“最慷慨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成长;促进那些靠能力而献身于科学进步及社会进步的学者们的成长。
”随之,哈佛、耶鲁、康乃尔等私立大学先后正式成立专门研究生院以加强研究生教育,当时正在兴起的公立学校如加利福尼亚、威斯康星等大学也开设了研究生课程。
1900年,在哈佛等五所大学校长的倡议下,成立全美大学联合会,该会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研究生院的标准,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这时,全美已有150所学校开设研究生课程,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开设了博士课程。
1900年,全国共授予博士学位382名,全国研究生已超过3000名。
二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战争所获1100多亿美元的巨额利润,大大刺激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特色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特色【摘要】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而美国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教育的典范,我们该如何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当中的特点及成功经验,是目前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美国;特点从1901至2007年有271位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他们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也从侧面证明了美国教育系统的成功,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被公认为美国教育的精华。
现在大家都普遍认同一个观点:研究生教育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反映着一个国家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竞争的能力。
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在近年蓬勃发展起来,不断地扩招,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积极吸收、借鉴和探索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形成特点和成功经验,来改进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简况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80年代以来,每年授予30多万个以上的硕士学位,3万多个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Ph.D)有传统研究型、应用研究性、一级职业学位等类型。
传统研究型博士(Research Doctor)以研究高深学术为主要目标,适用于绝大部分学科。
应用研究型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主要分布在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学博士、法学博士、公共卫生博士、工程博士等近50种类型。
一级职业学位(First-professional degree)也称为职业博士,其培养目标不是指向学术研究,而是指向完成一定课程学习后的职业实践,反映的是高层次的职业水准,和研究型博士是平行的。
此外,美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发展迅速,国家的教育体制鼓励成年人继续接受教育,不对在职修读学位和全日制学生的进行区别对待,同时美国大学还把研究生课程都设置在下午4点至7点之间,使在职人员参加上课没有时间上的阻碍。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研究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研究生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育体系、招生规模、课程设置、科研和创新、国际化水平等角度对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进行概览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异同及发展趋势。
一、教育体系在中国,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涵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硕士研究生教育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主要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则着重培养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
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注重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则更倾向于培养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
二、招生规模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扩张和提质增效。
据统计,2019年中国全国共招收硕士研究生约86万人、博士研究生约5.7万人。
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每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分别在几十万人和数万人左右。
可以看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远大于美国,但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课程设置在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研究生公共课程等。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在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而美国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对更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由选课,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个性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四、科研和创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强调对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
与此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研究生科研项目的资助和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学术自由和研究创新,学生自由选择研究课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顶尖大学的科研项目,促进了科研和创新水平的提高。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石玲敏!韩!梅(东北大学,辽宁沈阳""###$)[摘!要]!!美国研究生教育已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本文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借鉴其先进经验,以期拓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视野,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启示。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教育;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教育,尤其是作为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美国特色的、完整的、规范的教育、培养、管理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
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借鉴其先进经验,有利于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启示。
一、研究生规模扩大化、质量管理规范化*#世纪&#年代以前,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并不大,发展速度也相当缓慢,但伴随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级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促使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其增长速度甚至大大超过了本科生。
美国的研究生数量,*#世纪,#年代增加到-#.*(万人,(#年代发展到"&#万人,"--#年达到*"#万人。
["]"-+(年研究生与大学生人数的比例为":+.(;"--&年为":&.-。
随后,在一些著名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比例甚至已经达到了":",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等。
并且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仍继续保持快速扩展的趋势。
美国专业硕士教育研究
美国专业硕士教育研究曹亮王书飞冯文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历程、培养模式等进行综述,试图展现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专业硕士教育的一些具体特征,并对中国专业硕士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MBA一、美国专业硕士发展历程1.萌芽(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美国的专业教育思想启蒙于美国硕士教育的起步阶段。
1876年,美国成立了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开设了研究生院,标志着美国硕士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随后,许多著名大学纷纷效仿设立硕士学位,硕士教育逐渐兴起。
起步阶段的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模仿欧洲特别是英国和德国的教育模式。
一方面,美国沿袭英国殖民者的高等教育传统,课程设置以古典课程为主,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为宗教服务。
另一方面,美国开始尝试自己的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级学位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从而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对新发明、新技术的渴求。
2.形成(20世纪初-1945年)。
进入20世纪,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越来越多的职业朝专业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特别是在主要行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经济、医学、法律等,其行业规范程度、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以及整体专业水准都有很大提高。
在此背景下,美国重新反思了德国大学单一发展学术的研究生教育办学模式,鼓励发展专业教育。
截至1940年,美国共授予硕士学位27000个,其中专业硕士学位达15000个;而在专业学位授予量中,约2/3为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就学位授予量而言,专业硕士学位已经后来居上,占据整个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半壁江山。
3.扩张(1945年-1970年)。
从二战以后到19世纪70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在需求刺激和财政资助的双重作用下蓬勃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位授予数量已达8万,几乎是1940年的3倍。
而在整个硕士教育体系中,专业硕士教育独树一帜,规模上持续扩大,学科种类也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摘要】:美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与美国19世纪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浪潮急需大批专业人才相适应的。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美国拥有了大批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
经过多年发展,研究生培养的规则规范、方法程序等也在不断完善,形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独特的模式和特点,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存在绘画艺术治疗的影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绘画艺术治疗理论在中国大陆得到介绍,并被尝试作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辅助手段。
本世纪该疗法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对智残儿童的帮助、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及学校的心理咨询中等。
研究者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的介绍日益增加,该项技术的传播媒介也愈加多样。
【关键词】:美国; 研究生教育; 发展历程; 特点
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日益增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截至2007年,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了150万人,培养规模仅次于美国。
然而,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发展与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完全成正比。
教育部提出要根据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别设计与质量标准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发达,素以水平高、要求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世,研究其发展历程及特点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制能够有所启示,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1. 研究生教育的初始阶段
1826年哈佛学院首设研究生课程,这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1847年耶鲁学院又第一次授予博士学位。
但这个时期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还很小,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也缺乏科研与学术上的探讨,只是在本科的基础上增加了某些课程设置。
本科教育仍然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
2. 改革德国模式,创立研究生院制度
1861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对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形成。
1810年,洪堡在德国创建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原则,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并成为当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仿效的榜样。
但美国在移植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时没有一味生搬硬套,它学习了德国大学培养研究生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治学原则,同时又摒弃了德国纯理论式的探索,使之适应了本国的需要。
3. 二战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强有力地刺激了美国国防、科技、教育的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战前,美国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属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很少联系工程实际。
随着战争的进行和需要,一系列的国防科研项目在高等学校取得研究突破,使得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科学理论和成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后备力量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具有解决重大课题的高水平和高能力,因此学校在接受更多研究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经费,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逐渐成为研究的主题。
4. 全面改革时期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与前苏联空间竞赛中的失利,使其认识到了忽略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严重性。
美国当时的科技之所以落后于苏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过去只重视搞单一学科的基础研究,而许多新的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多学科交叉和多种科学与技术综合的结果。
为了在争霸世界中重新取得主动权,迅速改变在教育上落后于苏联的局面,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国防教育法》,向研究生提供无息贷款和发放国防奖学金。
从60年代开始,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数量上居世界首位,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战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立法依据,是当代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教育、科技向生产的加速转化时期
二战后的初期,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以国家的国防科研计划为主,从航空领域起步的。
但大学雄厚的基础理论与科研人才储备逐渐被大公司大企业看到,他们在研究生教育上的投入便越来越多。
相应地,市场经济的需求和行业的兴衰也就影响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动向。
80年代末以来“教育——科技——生产”相结合进程的加快及协调发展是美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与科技政策。
政府加强了对研究生教育的指导,研究生教育成为了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源泉。
研究生教育目标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所需的教育及科研经费就能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1. 研究生教育规模全球最大,研究生教育非常普及,已逐步脱离精英教育阶段,实行宽进严出。
入学的基本要求是本科学历和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攻读博士则增加了对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工作经历的要求。
但入学后狠抓课程学习综合考试(终结性考试)和论文开题答辩两个关键环节,实行严格的淘汰制,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2. 重视基础课程教学,重视科研。
美国的科学研究中心主要设在大学,大学是获得科研经费的主要机构。
往往一个学科招收研究生的规模是和它获得的科研课题经费的数量成正比的。
这样就从经费上保证了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体性。
与本科教育培养优良劳动力的目标不同,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目标一开
始就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上。
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是定位于培养从事科研、教育和学术事业的精英和骨干上。
美国首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既强调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和理论性,更强调其应用性和功利性。
因此对于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科基础训练以及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深厚积累,并将科研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
认为基础牢固,学科方法熟练,才有可能从事高深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围绕这一目标,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均开设有大量的课程。
除主干必修课外,还有范围较广的选修课程。
3. 集体培养和个人指导相结合,重视学科师资的集体力量对研究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是公认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培养研究生机制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研究生入学后除一位指导教师外,还有4-6人由本学科师资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对其修读的课程、研究方向的确定、综合考试以及最后的论文答辩,进行指导、咨询、组织和把关。
指导教师、指导委员会以及任课教师等人的作用,均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发生直接的指导作用。
这种发挥团队优势的模式与“师傅带徒弟”式的一对一模式相比,无疑有其突出的优点。
4.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研究生有极大的主动空间是美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特点。
其主旨是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研究兴趣,使研究工作能够建立在个人主动性之上。
一般并不强行指定每个学生具体的研究方向,而是鼓励学生在本学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现实条件来确定研究方向。
指导委员会人选也常常是由学生向指导老师提名,或与指导教师商定。
学生在选课方面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5. 培养目标鲜明,政府、企业、研究生教育关系日益密切。
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战略有它鲜明的政治目标、经济目标乃至军事目标,通过高等教育,要使研究生成为具有政治头脑、外交头脑、经济头脑、人文素养高的创新型人才。
强调研究生培养要与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企业在技术领域和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得到大学的支持,从而将研究经费不断投入学校,加速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吴新悦. 在借鉴经验中发展---浅谈中美研究生教育之机制[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02).
[2] 穆南. 探讨中美研究生教学差异及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1).
[3] 徐存真. 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 中国电子教育,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