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为了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但教师的课堂提问并不是不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味增加问题的难度,而是教师通过恰当的提问,适当的问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并理解这个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转换拓展知识,检验和运用,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我在课堂提问中的几点积累,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教师必须善于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入
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

二、注意提问内容的选择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做到提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使教学目标和问题相互统一。

同时还要避免太一般的问题,例如用“是”或“不是”,“行”或“不行”来回答的简单问题,应集中于本节课或本学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问题的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作答的完成程度,所以问题的难度要“适宜”,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回答即“跳一跳,够得着”。

增设开放性问题,提倡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监督课堂提问的过程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各种不同方式提问,注意学生的参与广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要在提出问题时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及其能力的限度,提高问题的质量。

同时要鼓励学生说出问题的思路,使其不仅知其一,还知其二。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宽松的环境。

教师多绽放一些微笑,无形中就是对学生的极大鼓励。

四、看“客”下“菜”,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存在认知方式、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提问。

从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来看,可从优秀生、中等生和差生等方面考虑。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

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
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非语言的形态可以告诉老师,此时此刻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如何: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问答。

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看“客”下“菜”,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

比方说这节课你想锻炼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及时捕捉你需要的对象。

通过对象的选择,既可以使尖子生精益求精,又可以给予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鼓励,促使其积极学习。

五、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空间距离等非言语行为也很影响到提问效果,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指点。

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

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

这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

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

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如,你可以说:“你的问答很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再多考虑一步或再多转一个弯或某某地方你能再
做进一步分析,那么这个问题就回答得非常好了。

”等等。

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用不着发火,可以说:“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面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请你注意听一听好吗?”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

要让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走,而不要让他们走“迷茫的小路”。

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

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师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可以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责难的态度,学生就会产生回避、惧怕甚至抵触情绪,从而阻碍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个人表演。

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