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MPA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应对过程的原则
一、预警与预防:第一智库原则 二、鉴别与防控:第一信息原则


三、识别与隔离:第一时间原则

ຫໍສະໝຸດ Baidu
四、把握与转化:第一责任原则
优化 恶化


五、究责与补偿:第一法治原则

六、评估与变革:第一学习原则
案例:




松花江水污染危机分析 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特重大事故引发的公共危机符合上述的 公共危机过程模型,其潜在因素、突发事件、公共危机、优化/恶 化结果状态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其触发点、临界点、转折点的 关键性因素也十分明确,这是一起典型公共危机案例,并且涉及到 与俄罗斯的两国关系的处理,成为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事例。 危机的潜在诱发因素: 危机预警主要体现在对危机的潜在诱发因素的控制上。吉林石化双 苯厂作为化工企业,本身是高危行业。事实上双苯厂在事发前有过 事故教训:2001年10月8日苯酚车间爆炸,2004年12月30日102 厂爆炸。危机诱发因素明显,企业却防范不力。 危机触发点: 物理原因是硝基苯精致T-102塔循环管处堵塞;人为原因是违章操 作。 危机事件突发: 2005年11月13日下午,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多起爆炸,引起化工 原料大火,死亡8人。




临界点: 危机处置主要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中,尽一切努力把突发事件的后果控制 在造成公共危机的临界点之内。环保部门对可能有的事故后果缺乏重视,导致错过 解除污染隐患的最佳时机。 危机爆发: 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后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松花江水被 苯化物污染而流向下游,使爆炸这一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超过“临界点”而引发重 大水污染公共危机(吉林松原市停水7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停水5天。直接损失超 过15亿元,人员疏散、学校停课、居民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并且影响到俄罗斯黑龙 江流域的用水)。 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导致了危机恶化。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特重大事故危机的第一个 转折点没有把握好,引发了黑龙江等地水与水制品抢购及社会的普遍恐慌。其原因 主要有:一是政府第一则公告的停水理由是“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第二 则公告才公布停水是因松花江受吉化双苯厂爆炸污染而引起的;二是“中石油”把 处置事件的核心价值放在企业上而没有放在人的安全上,导致措施错位。 危机第二个转折点的出现,才使危机转向优化状态,由中央直接干预、两省共治、 中俄携手、各方积极参与,使得局势趋向稳定,危机转向优化。 详细案例可参见:胡百精主编:《中国危机管理报告》,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 版,第49-82页。



(5)“危机专家参与”分析。 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作为化工企业,其生产与易燃、易 爆和危险化学品相关,事故危机的潜在诱发因素特征明显。 特别是双苯厂在不久前有过事故的教训,双苯厂没有请智 库专家进行全面诊断与预防设计,危机预警不力,未能很 好防范事故的再度发生。另外,事故中指挥部能遵循科学 规律进行扑救,在现场中“等待专家确定适当时机熄灭明 火”。吉林大学化学科学院院长冯守华教授参加新闻发布 会,提示苯爆炸后如何防毒。但从整个危机治理的过程中 看,这一原则并未有很好的体现。 (6)“危机法制原则”分析。 面对危机造成的损失,应选择合适的法律手段维护受害者 权利,然而此次危机管理过程中,面对哈尔滨很多商家和 市民向吉化公司索赔的法律诉讼,危机管理部门却没有成 立一个危机法律事务团队,以求应对。



(3)“危机信息沟通”分析。 13日24时许,爆炸事故新闻发布会宣布:火势已经得到控制, 与事故装置相连接的管线、装置已全部切断,并且完全隔离; 两重伤人员完成手术治疗,没有生命危机;6名下落不明人员正 在全力搜寻。但是吉林石化选择了欺骗公众的做法,居然强调 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绝对不会污染到水源,而吉林石 化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不合格的污水是不会排放到松花江 的。 同时,哈尔滨市政府一日内先后出了两则迥然不同的公告。第 一个公告“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的“善意的谎言”, 没有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反而引发了哈尔滨市民中关 于停水的“地震”和“水污染”的各种传言,市民们开始大规 模的抢购,商贩则哄抬物价,部分市民及外地民工开始离开哈 尔滨而导致交通线客流大增,还有的竟不顾夜间的严寒在街上 搭起了帐篷以防地震到来,整个哈尔滨被一种恐慌的情绪所笼 罩。第二个公告才公布了停水是受双苯厂爆炸导致水污染这一 真实原因。而至2005年12月底,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仍未正 式公布“11· 13”爆炸损失的总体情况。
1是预防和准备(Prevention/Preparation); 2是预先评估(Pre-assessment); 3是应对预案(Pre-fixing); 4是应对和限制损害扩大(Coping/Damage Limitation); 5是短期或长期恢复(Short-term/Long-term Recovery); 6是学习(Learning)。





危机预防忽视与灾难情况 当一个组织未能预警到重要的危机信号,或者预防机制中 没有对将出现的危机有应对措施,或者没有情境损失限定 机制和恢复机制,就会出现下图的灾难情况: 1是没有预警或错误预防 (Nonprevention/Mispreparation); 2是事先的忽视状态(Early Ignorance); 3是故意破坏(Predestruct); 4是对损失没有限定或者被危机覆没 (Noncontainment/Overwhelm); 5没有恢复或者致使性破坏(Nonrecovery/Fatally Destruct); 6是没有从危机中学习或者得出错误的教训(Learn Nothing/ Wrong Lessons)。 以上的灾难来之于对危机预防忽视所至。
公共危机 第三讲
基本理论(2) 主要理论与模型
公共危机的周期理论和模型
(一)危机4R模型 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把传统时序意义上的危机 四阶段(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修正为:减缓 (mitigation)、预防(preparation)、反应 (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
思考
“危机处理时间”分析 “危机信息沟通”分析 “危机责任承担”分析 “危机专家参与”分析 “危机法制原则”分析

松花江水污染危机过程领导行为分析:




(1)“人的安全”前提分析。 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多起爆炸引起化工原料大火后,指挥部对灭火、 疏散人群等的处置还是比较到位的。如消防队四进三出火场,在专 家的指导下灭火,并且注意到消防人员的安全,同时对火场附近居 民进行大疏散等。 (2)“危机处理时间”分析。 13日13时38分,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火警,在13点45分进入 现场,第一次爆炸半小时后,吉林市所有的泡沫消防车全部到现场, 同时由长春调集8台泡沫车,爆炸点集结了87辆消防车、近400名 消防人员。爆炸不到半小时,抢险一线指挥部随即成立,交警对爆 炸现象附近道路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环保人员开始侦检火场区域 内的有毒气体及居民区空气状态;120急救中心车辆抵达现场;市 区各医院都已做好救治准备。事发当日,吉林省委书记、省长、副 省长、吉林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赶到吉林市指挥抢险。吉林 省军区、安监局、公安厅、武警总队、消防总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也 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救援工作。但是,国家环保总局在 吉林省环保部门瞒报的情况下,错过了解除污染松花江的最好时机, 超标的污染物——硝基苯和苯进入松花江,造成了80公里长的污 染带。




(4)“危机责任承担”分析。 11月23日,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市委书记矫正中一行赶赴黑 龙江省,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就此事件表示慰问和歉意。黑 龙江省省长左已针对哈尔滨市民对再度供水是否能保证安全的 疑问说,“四天之后,第一口水我先喝”。这句话表达了三个 信息:一是政府的庄严承诺—四天为限;二是让群众放心,消 除疑虑;三是与群众同甘共苦。 12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松花江 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 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为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提出辞职,国务院免去了他的局长职务。 12月4日,中国石油集团决定:免去在爆炸事故中负有主要领 导责任的吉林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于力的职务,接受 国务院工作组和吉林省事故调查级别的调查,并责成吉林石化 分公司免去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双苯厂厂长申东明、苯胺二 车间主任王芳的职务,接受事故调查。

罗伯特· 希斯(Robert Heath)为了使人们容易识别 和记忆,又把这四阶段修正为4R模型:减少 (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 (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

(二)6阶段模型

丹尼斯· 斯密斯(Denis Smith)等提出的危机管理 周期及其预防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