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的吸收。新课程告诉我们,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环境等要素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运用频率最高、规则性最强的是互动。可见,互动教学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理念是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识记,而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而现在教师的职责应该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应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一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总之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本人化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氛围
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会学生去学、会学”,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上是一种交往互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顾教”与学生“只顾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针对这方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实行让学生先举手,然后再点名发言的方式,而是创设“无需举手,自由发言”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学生们大多会在相互讨论和争论中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一些原先坚持“沉默是金”的学生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学生间的层层交流与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顺理成章地建立了,此关系一旦建立,学生们会感到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学生的思维、情趣乃至个性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这不正符合了教学改革的初衷吗?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叶澜教授描绘的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情景:
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起“生成”课堂。真的,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我真正感到,上课不再是无谓的时光流逝,而是生命运动、激情澎湃与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开放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特别强调探求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其中以活动性为主。实验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探究性、体验性学习方式,不仅强调知识结果的表述,而且强调过程的呈现。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设计实验活动中。通过自主实践。例如:当我们学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到操场实际量一量,走一走,看看100米、1000米到底有多长,量一量教室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自己的住房面积有多大。通过测量,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并使学生学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和愉悦,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自身的探究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探究学习即要求学生的学习应该置身于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中,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生冲突,激发探究动机,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即使忘记,还可以重新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知道了结论,还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探索知识,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四、课堂师生互动,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此外,课堂师生互动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五、课堂师生互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显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所提倡的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