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上)
“人生实苦”,这是杨绛《走在人生边上》发出的感慨,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1997年春,爱女钱瑗先二老而去,钱钟书长期病重住院,1998年岁末,离开了相濡以沫63年
的妻子,“我们仨”只剩下了87的杨绛,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杨绛有过一个以学术为重温馨幸福的家
1935年7月,不到25岁的钱钟书和24岁差几天的杨绛结婚,紧接着俩人一起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他们接受的是先进的西方教育,中西交融的文化背景奠定了他俩一生的精神气质和品位。
1937年5月,杨绛的散文《阴》和钱钟书的《谈交友》同时刊载在《文学月刊》一卷一期上,刊物主编朱光潜在《编辑后记》中写道:
钱钟书在牛津,远道寄来他的《谈交友》,他殷勤在书
城众卉中吸取精英来酿出这一窝蜜,又掺上兰姆和海兹尼特风格的芬芳,他的夫人杨季康女士的《阴》以浓郁的色调渲染出一种轻松细腻的情绪,与《谈交友》可谓异曲同工。
在牛津大学,钱钟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季康作为陪读则在这个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图书馆里从容的读着满架满
屋的文学经典,不论读书治学还是料理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
他俩都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1936年5月,他俩有了一个小名圆圆的可爱女儿钱瑗,杨绛体弱难产,几乎在医院坐完了月子,钱钟书一个人过日子,每天都来探望,经常苦着脸告诉杨绛:“我做坏事了。”他不是把墨水瓶打翻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就是把台灯砸了,把门轴弄坏了关不上门,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或者说“我会修”,于是钱钟书放下心来回到住处,女儿的出生
给他俩的出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女儿出生一百天,他们告别了牛津来到了巴黎,进入巴黎大学,钱钟书不想为一个学位赔掉很多的时间,只想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读书;杨绛则想按照自己的计划读书。初到法国,杨绛的法文功底比钱钟书好,读福娄拜的《包法利夫人》钱钟书的生字比杨绛多,一年后钱钟书的法文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杨绛。钱钟书读法国文学从15世纪的诗人维庸
开始,一家家读下去,一直读到18、19世纪,在清华大学
他学过德文,以后自学意大利文,钱钟书一本接一本的读,而且必做笔记,一天读中文、英文,另一天读法文、德文,以后又读意大利文,读得自在又快活,这时再也不是两个人读书,而是三个人读书,小圆圆看到大人读书就来抢书,于是给她买一只高凳,买一本便宜的丁尼生全集,她坐在高凳里,前面摊着本大书,拿着一支铅笔,学大人的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一点也不闹。杨绛和钱钟书不仅比赛
着读书,而且大胆地进入了融会贯通的境界。杨绛既是妻子也是母亲,得处理众多日常杂事。
日本侵华,杨绛一家为国为家十分焦虑提前回国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钱钟书的中英庚款奖学金本可以延长一年,“我们为国为家都十分焦虑”,于是杨绛和钱钟书带着圆圆于1938年8月如期归国,船到香港,杨绛把钱钟书的笔记和书、衣物另外归拢在一边,钱钟书应西南大学之邀去昆明,1岁多的小圆圆刚断奶,眼看着爸爸坐上小渡船离开大船,渐去渐远,她还不会说话,直发呆。
船到上海,杨绛遇到的是国破家残、生灵涂炭的现实,苏州老家已被日本飞机炸毁,母亲病死在逃亡途中,父亲携子女避居上海,杨绛带这小圆圆有时候挤居于钱家,有时候挤居于爸爸家。圆圆大了一些,已经学会爬楼梯,爬到四楼的三姨家,看着小表姐读《看图识字》。有一天,杨绛大姐、三姐和两个妹妹都在笑,叫杨绛,“快来看圆圆念书”,圆圆把为她新买的《看图识字》倒过来从头念到尾,一字不差,起初大家以为圆圆听熟了背的,后来才明白,圆圆坐在小表姐对面旁听,认的字全是颠倒的。圆圆有过目不忘的聪颖,大人只要教过一遍,不用温习,全能记住。
为了生存,杨绛当过母校振华分校的校长,当过家教和小学带课教师。珍珠港事变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杨绛到
北区小学上课得乘无轨电车,到黄浦大桥。乘客下车,排队过桥,向把守桥头的日军鞠躬。后来乘客不用下车日本兵上车检查,乘客都得起立。有一次杨绛起得慢些,日本兵过来用食指将杨绛下巴一抬,杨绛哪受过这样的侮辱,一字字大声喝道:“岂有此理”,这时候车上静的掉根针也能听见,日本兵对她怒目而视。杨绛也怒目瞪着前面的车窗,相持不知多久。杨绛和乘客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那日本兵终于悻悻地转身下车,几次回头看杨绛,杨绛保持原姿势,一动不动。电车开动后乘客像死而复苏似的议论纷纷,杨绛身边的同事吓呆了,喘着气说:“呵唷,侬吓煞吾哉!侬哪能格?侬发痴啦。”
以后日本人接管杨绛教书的学校,杨绛就辞职不干了。
这时钱钟书已回到上海。体质不好、贫病交加,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1942年冬天,戏剧家陈瑞麟和李健吾怂恿杨绛:“何不来个剧本。”杨绛被说得心动,利用在半日制小学教课的余暇,写出了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写寄人篱下的孤女李君玉被舅舅们“踢皮球”似的踢来踢去,写尽孽生于病态文化的虚伪目标。最后女主人公竟然得到称心如意的结局,故事环环相扣,悬念丛生,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活泼,演出后引来阵阵喝彩。海报上需要作者署名,杨绛怕出丑不敢用真名杨继康,用的是姐妹间的称呼“绛”,就这样杨继康成了杨绛,伴随了她的一生。
随着《称心如意》演出的成功,杨绛接着写出了深受观众欢迎的《弄真成假》《游戏人间》《风絮》。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百姓备尝艰苦,杨绛的戏曲的笑声表现了漫漫长夜中自信的乐观主义,体现出一种智慧的观照,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由于好评如潮,钱钟书被称为杨绛的丈夫。这时杨绛已没有固定收入,剧本若或上演,多少可以改善生活。《称心如意》搬上舞台,上演税只够请朋友在小饭馆吃一顿饭;剧作出版,杨绛一家吃了一顿老大房的酱鸡酱肉,三月不知肉味的圆圆可高兴了,吃完了还想找来吃。《听杨绛讲往事》里的一张照片生动的反映了她得意的状态。
看了《弄假成真》的演出,钱钟书说:“我也要写,我要写篇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有名的《围城》)杨绛听了很是高兴,“好啊,我支持你”,并催他快写,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俭省,恰好女佣不干了,他们就不再雇佣人。劈柴、生火、做煤球、做饭,还得给婆婆、钟书和圆圆洗衣服,有时还得缝纫,全是杨绛的事。杨绛成为灶下婢,不是染个花脸,就是被烟熏得满眼是泪。有时切菜切到手指或是被滚烫的油烫出泡来。钱钟书的婶母见杨绛这位千金小姐、大家闺秀,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实在难得,外边名气那么大,在家什么活都干,很感慨也很喜欢。幽默地说:“继康呵,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