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中轴线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珠江后航道,总长约12公里,包括了广州火车站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行政中心和海珠湖等多个重要节点。结合地区发展定位,将新城市中轴线分为南北两段,具体范围为:1.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城市设计范围北起燕岭公园,南至电视塔广场,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约5.88平方公里。

新中轴北部规划为珠江新城新区。珠江新城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边,东起华南快速干线,西至广州大道。占地6.12平方公里,其中以冼村路为界,东面为居住区,西面为商务区。规划居住人口30万,就业人口18万。珠江新城规划建有核心商务区,即所谓的CBD。核心区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至黄埔大道,南临珠江边。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幢建筑,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为主。总建筑面积达460万平方米,规划人流量81万人次/日。

2.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整体城市设计范围北起珠江前航道和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西起广州大道,东至海珠岛东岸,包括万亩果园地区,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三)本次规划主要内容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集中体现了以下特点:延续“山城水”的自然空间格局;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区域中心城市高端要素集聚服务功能;突显城市中轴线岭南文化特色;强化步行可达性与延续性。中轴线南北两段的规划内容具体如下:

1.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城市设计提出了打造“亚运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的总体目标与功能定位,着重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遵循了本地区“山城水”的自然空间格局,充分突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延续性,体现绿色生态的规划理念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次城市设计有效整合了基本建成的城市地区已有中轴线地区规划成果和节点改造方案,重点在于完善中轴线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形象。城市设计深入考虑了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慢行交通系统,提倡人性化的步行交通空间,统筹考虑地上、地下空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步行交通体系。城市设计提出的方案更强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积极推动了新城市中轴线的建设。

目前中轴线上各个功能区被繁忙的城市主干道相互分割,难以形成整体的城市空间意向。在城市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步行空间,通过设置步行桥、步行广场、

步行街等多种方式建立各个功能区块的步行联系,将中轴线整合成统一的整体。所有城市公共空间均向居民和游客提供步行、交流、游玩和观光的机会,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通过地铁、集运系统、地面公共交通和步行道系统连接各功能组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宜居新区。

2.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提出了“岭南印象,花城绿轴”的规划理念和“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的定位,规划了旅游观光区、行政办公区、生态休闲区、滨水居住区、科技创意区等五大功能分区,提出了“海珠塔、岭南第一门、海心沙五羊雕塑”三个重要景观节点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和彰显岭南特色的规划理念,既符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作为城市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行政办公等高端要素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职能定位,又体现了多中心、主次分明、各具特色、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城市核心地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打造“中央绿轴”,并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下,考虑地区功能发展和体现城市特色需要、营造疏密有致、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规划结合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采用TOD(交通导向)、EOD(生态导向)、SOD(公共服务导向)三种模式,比较好地平衡了开发效益和环境品质的关系。在轨道交通站点地区采用集中高强度开发,并规划好公建配套等服务设施。该密的密,该疏的疏,通过严格划定绿地等开敞空间范围、提高建筑退让道路距离标准,既留出了中央绿轴的开敞空间、扩大了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又通过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提升了土地开发的价值。

二、新中轴线建设情况

新中轴建设有3个重要节点。一是核心区商务区,二是海心沙,三是新电视塔。

核心区商务区规划39幢建筑中,有7幢已建成,29幢在建,3幢正在筹备开工。已建成的7幢中,分别有少年宫、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西塔等。东塔正在建设中,业主为香港新世界集团。

核心区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地下空间与交通组织系统的完美结合。核心区地下空间分三层。负三层是地下集运系统,负二层是停车场,设有停车位2300个,负一层是公交车和车行隧道以及商业设施。核心区地下空间设有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由中信广场往南至新电视塔,全长3.9公里,设有9个站,其中,核心区内有5个站。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在核心区内又和地铁三号线、五号线贯通。北自白

云机场,东至黄埔,西至佛山,南至南沙。旅客均可搭乘地铁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到达珠江新城核心区和新电视塔。负二层停车场为核心区的社会车辆提供泊位。负一层的车行通道和39幢建筑物的地下车辆连接起来。地面的车辆通过负一层的车行通道即可到达预定建筑。地面的交通通过四纵四横的道路形成网状循环,从而保证了核心区与外面车辆的互通。

核心区建设的第二个特点是:人车分流。核心区地下空间有独立的人行系统,地面广场也有多个出入口及道路与周边建筑相连。此外,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还建有二层连廊,行人可以通过地下、地面、空中立体的行人通道到达目标地点,十分便捷。

核心区建设的第三个特点是地面建有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公园。整个地面绿化已超过40万平方米。从北往南分别是:市民广场、中央广场、双塔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庆典广场,给市民和游客提供充足的休闲观光空间。

核心区建设的第四个特点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体现低碳、环保观念。核心区建有集中供冷系统、真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光亮工程则采用LED。

三、海心沙岛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海心沙岛面积约17万平方米,原被定位为广州市民的“庆典广场”、广州市未来城市庆典的活动中心。该项目2008年底开始建设,2009年4月17日,海心沙岛被确定作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场地。

(二)基本考虑

选择海心沙作为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地处新中轴与珠江的交汇点,可以彰显广州因水而兴、据水而美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二是紧靠珠江新城核心区,有利于展示广州城市发展的新形象;三是其状如船,寓意着和谐亚洲、激情盛会、一帆风顺之意。

(三)基本功能

海心沙功能结构分三部分:西面为看台,共有25000个座位;中部为表演区,由舞台、风帆和喷泉组成;东面为保障区。岛上设有2处码头,一是运动员码头,一是安保码头,并建有5座桥及一个隧道,满足交通组织要求。

(四)目前建设进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