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条控件(CScrollBar)的简单详细的方法

滑动条控件(CScrollBar)的简单详细的方法
滑动条控件(CScrollBar)的简单详细的方法

1 VC++6.0下新建一个基本对话框的工程,往对话框中添加一个水平滑动条控件和一个编辑框控件,如下图所示:

为水平滑动条关联一个CScrollBar类型的变量m_scroll,为编辑框关联一个int类型的变量m_show.

2在初始化函数OnInitDialog()中对水平滑动条的位置和编辑框进行初始化: m_scroll.SetScrollRange(0,100);//水平滑动条范围设置为0到100

m_scroll.SetScrollPos(10); //水平滑动条初始位置设置为10

m_show=10;//编辑框中初始显示为10

UpdateData(FALSE);

编译运行后,如下图所示:

3添加消息WM_HSCROLL的响应函数,添加如下代码:

OnHScroll(UINT nSBCode, UINT nPos, CScrollBar* pScrollBar)

{

int position=m_scroll.GetScrollPos();//获取水平滑动条的位置

switch(nSBCode)//水平滑动条的不同消息响应

{

case SB_LINELEFT://向左滚动一行

position--;

break;

case SB_LINERIGHT://向右滚动一行

position++;

break;

case SB_PAGELEFT: //向左滚动一页

position-=10;

break;

case SB_PAGERIGHT: //向右滚动一页

position+=10;

break;

case SB_THUMBTRACK://拖动滑动块

position=nPos;//这里的nPos就是函数OnHScroll()的第2个参数

break;

case SB_LEFT://移动到最左边

position=0;

break;

case SB_RIGHT://移动到最右边

position=100;

break;

}

if(position>100) position=100;

if(position<0) position=0;

m_scroll.SetScrollPos(position);//根据position的值来设定滑动块的位置

m_show=position;//在编辑框中显示position的值

UpdateData(FALSE);

} 编译运行即可在编辑框中显示滑动块所在的位置了.

运行后如下图:

大学物理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doc

大学物理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范 文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 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

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 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瑞典圆弧法简要原理介绍

圆弧滑动面条分法 条分法常用于基坑边坡土方整体滑动的稳定验算。 (1) 基本原理 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该法由于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此是条分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边坡破坏时,土坡滑动面的形状取决于土质,对于粘土,多为圆柱面或碗形;对于砂土,则近似平面。阻止滑动的抗滑力矩与促使滑动的滑动力矩之比,即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可得: 式中:——滑动圆弧的长度; ——滑动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 R——以滑动圆心O为圆心的滑动圆弧的半径; W——滑动土体的重量; d——W作用线对滑动圆心O的距离; A——滑动面积。 如K>1.0表示边坡稳定;K=1.0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K<1.0则边坡不稳定。 按上述原理进行计算,首先要确定最危险滑动圆弧的形状,即首先要找出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O,然后找坡角圆即可画出最危险滑动圆弧。欲找出K值最小的最危险滑动圆弧,可根据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方法: a.内摩擦角的高塑性粘土

这种土的最危险滑动圆弧为坡脚圆,可按下述步骤求其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 (a) 由此表,根据坡角查出坡度角和坡顶角。 (b) 在坡底和坡顶分别画出坡底角和坡顶角,两线的交点O,即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 b.内摩擦角的土 这类土的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的确定,如下图所示,按下述步骤进行: (a)按上述步骤求出O点; (b)由A点垂直向下量一高度,该高度等于边坡的高度H,得C点,由C点水平向右量一距离,使其等于 4.5倍H而得D点,连接DO; (c)在DO延长线上找若干点,作为滑动圆心,画出坡脚圆,试算K值,找出K值较小的E点; (d)于E点画DO延长线的垂线,再于此垂线上找若干点作为滑动圆心,试算K值,直至找出K值最小的O′点,则O′点即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 用上述方法计算,需要经过多次试算才能达到目的。目前,已可用电子计算机迅速地找出滑动圆心。(2) 圆弧滑动面条分法计算方法 当边坡由成层土组成时,则土的重力密度γ和抗剪强度τ都不同,需分别进行计算。 按条分法计算时,先找出滑动圆心O画出滑动圆弧,然后将滑动圆弧分成若干条,每条的宽度 ,R为滑动半径。 任一分条的自重Wi,可分解为平行圆弧方向的切力Ti,和垂直圆弧的法向力Ni。同时,在滑动圆弧面上还存在土的内聚力c。Ti即滑动力,Ti与滑动半径R的乘积,即滑动力矩。内聚力c和摩阻力( 为土的内摩擦角)即抗滑力,c和与滑动半径R的乘积cR和R即抗滑力矩。因此,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八大处计算书圆弧滑动法

工况1:天然状态 ------------------------------------------------------------------------ 计算项目:等厚土层土坡稳定计算 ------------------------------------------------------------------------ [计算简图] [控制参数]: 采用规范: 通用方法 计算目标: 安全系数计算 滑裂面形状: 圆弧滑动法 不考虑地震 [坡面信息] 坡面线段数 2 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 竖直投影(m) 超载数 1 2.300 10.000 0 2 10.000 0.000 1 超载1 距离2.000(m) 宽5.000(m) 荷载(30.00--30.00kPa) 270.00(度) [土层信息] 上部土层数 2 层号层厚重度饱和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十 字板? 强度增十字板羲? 强度增长系全孔压 (m) (kN/m3) (kN/m3) (kPa) (度) 力(kPa) 擦角(度) (kPa) 长系数下值(kPa) 数水下值系数 1 5.000 25.000 --- 28.000 29.000 --- --- --- --- --- --- --- 2 5.000 20.000 --- 18.000 18.000 --- --- --- --- --- --- --- 下部土层数 1 层号层厚重度饱和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十 字板? 强度增十字板羲? 强度增长系全孔压 (m) (kN/m3) (kN/m3) (kPa) (度) 力(kPa) 擦角(度) (kPa) 长系数下值(kPa) 数水下值系数 1 2.000 25.000 --- 28.000 29.000 --- --- --- --- --- --- --- 不考虑水的作用 [计算条件] 圆弧稳定分析方法: 瑞典条分法

(完整版)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秒表、米尺的正确使用 2,理解单摆法和落球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3,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4,学习系统误差的修正及在实验中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停表(精度为0.01s),钢卷尺(精度为1mm),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三,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球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 =F sinθf θ T=F cosθ F= mg L 单摆原理图

摆球所受的力f 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 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 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 ,小球位移为x ,质量为m ,则 L x = θsin f=θsin F =-L x mg - =-m L g x 由f=ma ,可知a=- L g x 式中负号表示f 与位移x 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 m f =-ω2 x 可得ω=l g ,即02 22=+x dt x d ω,解得)cos(0?ω+=t A x ,0A 为振幅,?为初相。 应有[])2cos())((cos )cos(000?πω?ω?ω++=++=+=t A T t A t A x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T =ωπ 2=2πg L 即 T 2=g 2 4πL 或 g=4π22 T L 又由于细线不是完全没有质量,他在外力作用下也不可能完成伸长,所以,单摆的重力加速度公式修正为 22 21 4T d L g +=π 四,实验步骤 1,数据采集 (1)测量摆长L 用米尺测量摆球支点和摆球顶点或最低点的间距l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则摆长 d l L 2 1+= (2)测量摆动周期 用手把摆球拉至偏离平衡位置约? 5放开,让其在一个铅直面内自由摆动,当小球通过平衡位置的瞬间,开始计时,连续默数100次全振动时间为t ,再除以100,得到周期T 。 (3)将所测数据列于下表中,并计算出摆长、周期及重力加速度。

mschart控件使用详解

一.数据源? 说到绘制图表,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除了是图表呈现的方式外,更关心的便是数据如何添加,记得在很多年前,哪时要绘制一个数据曲线图,一直找不到好的呈现方式,后来使用了SVG的绘图模式,不过在添加数据的时候可谓吃尽了苦头,毕竟,SVG只是一种描述语言,要动态的实现一个图表的绘制,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微软的图表控件,数据添加是一件很简单的方式,它支持多种数据添加方式,如: ·可以在图表的设计界面,在属性设置窗口中的Series属性下的Points中添加需要的数据. ·可以在图表的设计界面中,在属性中绑定一个数据源. ·可以在后台代码中,动态添加数据. ·可以在后台代码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数据源,直接绑定到图表中. 在此处,我只着重讲解一下第3,4两点.对于第3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后台代码中,找到要添加代码的Series,通过它下面Points的Add、AddXY、AddY等方法,即可以实现数据的添加.例如: 1.doublet; 2.for(t=0;t<=*;t+=6) 3.{ 4.doublech1=(t); 5.doublech2=2);

6.["Channel1"].(t,ch1); 7.["Channel2"].(t,ch2); 8.} 复制代码 注:代码摘自微软的例子,上例中,Chart1为图表的名字,Channel1、Channel2分别表示两个Series数据序列) 二.绑定数据? 先来看看图表控件都支持什么类型的数据绑定,根据官方文档的说法,只要是实现了IEnumerable接口的数据类型,都可以绑定到图表控件中,例如: DataView,DataReader,DataSet,DataRow,DataColumn,Array,List,SqlCommand,OleD bCommand,SqlDataAdapter,及OleDbDataAdapter对象。 对于开发来说,最常用的还是DataView、DataReader、DataSet、DataRow、Array、List 这几种类型了,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图表控件支持多数据源的绑定,例如:X轴绑定一个数据集ds1,Y轴可以绑定另一个数据集ds2,当然也可以是X轴绑定到一个List数据对象,Y轴绑定到一个DataView对象等等。 ·图表控件的绑定方式一般有两种,常规绑定及交差表的绑定。 ·图表控件的Y轴数据,支持一次绑定多个值,以绘制时间、区域、使用量等之类的图形。 绑定数据的流程如下: 2008-11-1022:19:03

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

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 一. 教学内容: 摩擦力大小、方向的确定 二、考点点拨 摩擦力是三种基本性质力中最难判定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物体在各种运动状态下摩擦力的分析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三、跨越障碍 摩擦处处、时时存在,在初中我们知道,摩擦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三类,我们已知道了摩擦的基础知识,我们今天将进一步来研究摩擦的相关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 2)相互接触且有形变即相互间有弹力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3、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试确定其摩擦力的方向。 物体相对于地面的方向是水平向右,所以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例2: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两物体都沿水平面向右运动,A的速度为,B的速度为, 并且<,问A、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虽然A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但由于<,所以A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B而言,是向左运动的,即相对运动方向是向左的,故A受到的B对它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右的。 注:1、由例2可以看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是有区别的。 2、摩擦力是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和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我们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一定要先找出该物体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的运动方向,才能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能仅凭运动方向来判断摩擦力方向。

例3: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动,现将一物体静止地放上传送带,则物体在放上传送带的一段时间内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物体静止地放上传送带,传送带水平部分向右运动,则物体相对于传送的运动方向向左,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4、大小:经过试验,我们得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还和物体间接触面的材料性质有关。 即f=μN μ是一个没有单位,小于1的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与两物体的材料性质,表面状况有关,和接触面积无关。 N是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即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 例4:一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它和水平面间的μ为0.6,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 解:此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所以f=μN=0.6×50=30N 方向水平向左 注:这道例题中压力恰好等于重力的大小,但要特别注意,压力并不总等于重力,压力和重力是不相同的两个力。 5、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作用。 (二)静摩擦力 1、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 2)接触处粗糙且相互间有弹力 3)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并且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两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一般采用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相接触的两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如果有,此方向即为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如果没有,说明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例5:判断下面两个静止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1)

VB6.0中通过MSChart控件调用数据库

《VB6.0中通过MSChart控件调用数据库》 VB6.0中的MSChart控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高级图表工具,拥有丰富的图表绘制功能,可显示二维和三维的棒图、区域图、线形图、饼图等多种常用图表。近日我为了在双击图表的某个区域时将与该区域相对应的数据库的内容在DataGrid控件上显示出来,遇到了许多困难,最后用一个自定义的变量SelectSeries解决了问题,具体方法如下:设数据库名称为“学生信息”,有一Access表“学生成绩”,其内容为一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个字段,成绩字段格式是字符型,值为“优”、“良”、“中”、“差”中的一个。 窗体Form1包括一个MSChart控件McScore,类型为二维饼图,用于显示每种成绩的学生数;一个ADO控件AdScore用于连接数据库;一个DataGrid控件DgScore用于以表格形式显示数据库内容。 工作过程为:双击饼图的某个区域,则DgScore显示相应成绩的学生名单。 代码如下: Option Explicit Dim SelectedSeries as Integer ′自定义变量 Dim Rs() as String ′提取记录集用的字符串数组 Private Sub Form_Load() ′设定DataGrid控件的数据源 DgScore.DataSource=″AdScore″ ′设定ADO控件的连接字串和初始的记录源,即显示内容 AdScore.ConnectString=″Provider=Microsoft.OLEDB.3.51;Persist_Security Info=False;Data Source=学生信息″ AdScore.RecordSource=″selet *from学生成绩order by成绩″ AdScore.Refresh ′预设好提取记录用的SQL语句 Rs(1)=″select*from学生成绩where成绩=″+Chr(34)+″优″+_Chr(34)+″order by成绩″ Rs(2)=″select *from学生成绩where成绩=″+Chr(34)+″良″+_Chr(34)+″order by成绩″ Rs(3)=″select *from学生成绩where成绩=″+Chr(34)+″中″+_Chr(34)+″order by 成绩″ Rs(4)=″select *from学生成绩where成绩=″+Chr(34)+″差″_Chr(34)+″order by成绩″ End Sub Private Sub McScore_SeriesSelected(Series as Integer,MouseFlags as _Integer,Cancel as Integer) SelectedSeries=Series End Sub Private Sub McScore_PointSelected(Series as Integer,DataPoint as_Integer,MouseFlags as Integer,Cancel as Integer) SelectedSeries=Series End Sub Private Sub McScore_Db1Click()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地点:三楼物理实验室 时间: 年 月 日 同组人: 实验名称:用单摆测重力加 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停表。 二、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 =2π l g ,由此得g =4π2l T 2,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三、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1 m)、毫米刻度尺一把、停表、游标卡尺、带铁夹的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 1.做单摆 取约1 m 长的细丝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 2.测摆长 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 2。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 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和摆长l代入公式g=4π2l T2中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 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象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 g可得l= g 4π2T 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 轴作出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右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出g值.g =4π2k,k= l T2= Δl ΔT2。 (隆德地区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786m/s2) 六、误差分析

摩擦力的求法

摩擦力的求法 求解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首先要弄清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性质。即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所谓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和与它接触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此力产生 的条件有四:○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弹力○3接触面不光滑○4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力,它将随着外力的变化或随着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计算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时,要根据物体所处的不同状态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a)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b) 如果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例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方向朝哪? 解:通过受力分析知: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 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知,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拉力。即f = F 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斜向上与水平方 向成θ角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解:通过受力分析知,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 拉力和摩擦力。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物 体的平衡条件知:???=+=G F N f F θθsin cos 因此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Fcos θ = f 。 如果物体和与它接触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而一起作加速运动时,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例3、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 的另一物体上,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一起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求质量为 m 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多大? 解:分析m 的受力情况知,m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 摩擦力。 其中重力和支持力在竖直方向上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而物体所受 的静摩擦力才是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 = ma 例4、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一水平转台上,距中心转轴的距离为r ,当物 体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成转动时,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解:分析物体受力知,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在竖直方向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而物体受到静摩擦力才是物体产生向心 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r m f 2 ω= 应当注意的是,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没有关系。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处 产生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应具备四个条件:○ 1两物体相接触○2相

MSChart控件教程

MSChart控件 这些内容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整理,由于感到书籍资料或软件帮助中有时让人很不容易理解,特制作这个教程,以方便其他朋友学习,从新学习此控件的人的角度 来描述相应的属性,相信也能让跟我一样程度的人更容易理解,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某些属性与方法有理解不正确,请各位指正。 附录:

1、AllowDynamicRotation 返回目录 作用:返回或设置是否可旋转图表 注:需要图表的ChartType是3d类型才可以,当AllowDynamicRotation=True时,在图表中可按住ctrl+鼠标左键旋转图表。 示例: F列代码在窗体加载时将MSChartl设置为3d柱形图,并允许按住ctrl+鼠标左键旋转。(窗体上放一个MSChart控件) Private Sub Form_Load() With MSChart1 .chartType = VtChChartType3dBar '类型为3d柱形图,类形常数详见附录.AllowD yn amicRotati on = True '允许旋转 End With End Sub 口Forniil A ■

AllowDynamicRotation 值: 下列代码将以对话框的形式返回上面示例的 MsgBox MSChart1.AllowDy namicRotati on True

2、ChartData 返回目录 注:书中及软件帮助文档中说到数组需要变体型数值,是指如果要将数组第一个元素 作为标题,其他作为数据,那个这个数组既有字符又有数字,那么就需要一个变 体形。如果数组中并不包含标题(或是之后使用属性来赋于标题) ,那么数组是可以定义类形的,个人建议先给定数组类型,之后再使用属性来设置标题。 作用:设置:将一个数组的数据作表图表的显示数据 返回:将图表数据赋给一个数组 示例:将数组元素作为图表的显示数据 制作一个1行6列的的图表(数组的维代表图表的行,每维的元素代表列) 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一维数组(1 To 6) '为了表示得更清楚,我们采取逐个赋值的方法 一维数组(1)= 1 一维数组(2) = 2 一维数组(3) = 3 一维数组(4) = 4 一维数组(5) = 5 一维数组(6) = 6 With MSChartl .chartType = VtChChartType2dBar '类型为3d 柱形图.ChartData = 一维数组() End With End Sub

实验二重力加速度的测定(精)

实验二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单摆法 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秒表、米尺。 2.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教学要求 1.理解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2.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3.学习在实验中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秒表,钢卷尺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球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θ 图2-1 单摆原理图

摆球所受的力f 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 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 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 ,小球位移为x ,质量为m ,则 sin θ= L x f=psin θ=-mg L x =-m L g x (2-1) 由f=ma ,可知a=- L g x 式中负号表示f 与位移x 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m f =-ω2 x 可得ω= l g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 =2π/ω=2π g L (2-2) T 2 =g 2 4πL (2-3) 或 g=4π22T L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 ,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 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由式(2-3)可知,T 2 和L 之间具有线性关系,g 2 4π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 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 2—L 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 上述单摆测量g 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 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 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 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 0[1+( 21)2sin 22θ+(4231??)2sin 22 θ+……] 式中T 0为θ接近于0o 时的周期,即T 0=2πg L 2.悬线质量m 0应远小于摆球的质量m ,摆球的半径r 应远小于摆长L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模板}

第4.3节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mschart控件使用详解

一.数据源 说到绘制图表,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除了是图表呈现的方式外,更关心的便是数据如何添加,记得在很多年前,哪时要绘制一个数据曲线图,一直找不到好的呈现方式,后来使用了SVG的绘图模式,不过在添加数据的时候可谓吃尽了苦头,毕竟,SVG只是一种描述语言,要动态的实现一个图表的绘制,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微软的图表控件,数据添加是一件很简单的方式,它支持多种数据添加方式,如: ·可以在图表的设计界面,在属性设置窗口中的Series属性下的Points中添加需要的数据. ·可以在图表的设计界面中,在属性中绑定一个数据源. ·可以在后台代码中,动态添加数据. ·可以在后台代码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数据源,直接绑定到图表中. 在此处,我只着重讲解一下第3,4两点.对于第3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后台代码中,找到要添加代码的Series,通过它下面Points的Add、AddXY、AddY等方法,即可以实现数据的添加.例如: 1. double t; 2. for(t = 0; t <= (2.5 * Math.PI); t += Math.PI/6) 3. { 4. double ch1 = Math.Sin(t); 5. double ch2 = Math.Sin(t-Math.PI/2); 6. Chart1.Series["Channel 1"].Points.AddXY(t, ch1);

7. Chart1.Series["Channel 2"].Points.AddXY(t, ch2); 8. } 复制代码 注:代码摘自微软的例子,上例中,Chart1为图表的名字,Channel 1、Channel 2分别表示两个Series数据序列) 二.绑定数据 先来看看图表控件都支持什么类型的数据绑定,根据官方文档的说法,只要是实现了IEnumerable接口的数据类型,都可以绑定到图表控件中,例如:DataView, DataReader, DataSet, DataRow, DataColumn, Array, List, SqlCommand, OleDbCommand, SqlDataAdapter, 及OleDbDataAdapter对象。 对于开发来说,最常用的还是DataView、DataReader、DataSet、DataRow、Array、List这几种类型了,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图表控件支持多数据源的绑定,例如:X轴绑定一个数据集ds1,Y轴可以绑定另一个数据集ds2,当然也可以是X轴绑定到一个List数据对象,Y轴绑定到一个DataView对象等等。 ·图表控件的绑定方式一般有两种,常规绑定及交差表的绑定。 ·图表控件的Y轴数据,支持一次绑定多个值,以绘制时间、区域、使用量等之类的图形。 绑定数据的流程如下: 2008111015142478.png (44.03 K) 2008-11-10 22:19:03

实验2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实验3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单摆法) 单摆实验有着悠久历史,当年伽利略在观察比萨教堂中的吊灯摆动时发现,摆长一定的摆,其摆动周期不因摆角而变化,因此可用它来计时,后来惠更斯利用了伽利略的这个观察结果,发明了摆钟。 本实验是用经典的单摆公式测量重力加速度g ,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学习如何改进测量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目的要求】 1、用单摆测定动力加速度; 2、学习使用计时仪器(停表、光电计时器); 3、学习在直角坐标纸上正确作图及处理数据; 4、学习用最小二乘法作直线拟合。 【仪器用具】 单摆装置,带卡口的米尺,游标卡尺,电子停表,光电计时器。 【实验原理】 把一个金属小球拴在一根细长的线上,如图1所示。如果细线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很多,而球的直径又比细线的长度小很多,则此装置可看做是一根不计质量的细线系住一个质点,这就是单摆。略去空气的阻力和浮力以及线的伸长不计,在摆角很小时,可以认为单摆 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T 为 g l T π 2= ,224T l g π= (1) 式中l 是单摆的摆长,就是从悬点O 到小球 球心的距离,g 是重力加速度。因而,单摆周期 T 只与摆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有关。如果我们测量 出单摆的l 和T ,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 【实验内容】 1、固定摆长,测定g 。 (1)测定摆长(摆长l 取100cm 左右)。 图1 ①先用带刀口的米尺测量悬点O 到小球最低点A 的距离1l (见图1),如下所列: 再估计1l 的极限不确定l e 1,计算出标准不确定度31 1l l e =σ。 ②先用游标卡尺多次测量小球沿摆长方向的直径d (见图4-1),如下所列:

瑞典圆弧法简要原理

1.圆弧滑动面条分法 条分法常用于基坑边坡土方整体滑动的稳定验算。 (1) 基本原理 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该法由于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此是条分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边坡破坏时,土坡滑动面的形状取决于土质,对于粘土,多为圆柱面或碗形;对于砂土,则近似平面。阻止滑动的抗滑力矩与促使滑动的滑动力矩之比,即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可得: 式中:——滑动圆弧的长度; ——滑动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 R——以滑动圆心O为圆心的滑动圆弧的半径; W——滑动土体的重量; d——W作用线对滑动圆心O的距离; A——滑动面积。 如K>1.0表示边坡稳定;K=1.0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K<1.0则边坡不稳定。 按上述原理进行计算,首先要确定最危险滑动圆弧的形状,即首先要找出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O,然后找坡角圆即可画出最危险滑动圆弧。欲找出K值最小的最危险滑动圆弧,可根据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方法: a.内摩擦角的高塑性粘土

这种土的最危险滑动圆弧为坡脚圆,可按下述步骤求其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 (a) 由此表,根据坡角查出坡度角和坡顶角。 (b) 在坡底和坡顶分别画出坡底角和坡顶角,两线的交点O,即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 b.内摩擦角的土 这类土的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的确定,如下图所示,按下述步骤进行: (a)按上述步骤求出O点; (b)由A点垂直向下量一高度,该高度等于边坡的高度H,得C点,由C点水平向右量一距离,使其等于 4.5倍H而得D点,连接DO; (c)在DO延长线上找若干点,作为滑动圆心,画出坡脚圆,试算K值,找出K值较小的E点; (d)于E点画DO延长线的垂线,再于此垂线上找若干点作为滑动圆心,试算K值,直至找出K值最小的O′点,则O′点即最危险滑动圆弧的滑动圆心。 用上述方法计算,需要经过多次试算才能达到目的。目前,已可用电子计算机迅速地找出滑动圆心。(2) 圆弧滑动面条分法计算方法 当边坡由成层土组成时,则土的重力密度γ和抗剪强度τ都不同,需分别进行计算。 按条分法计算时,先找出滑动圆心O画出滑动圆弧,然后将滑动圆弧分成若干条,每条的宽度 ,R为滑动半径。 任一分条的自重Wi,可分解为平行圆弧方向的切力Ti,和垂直圆弧的法向力Ni。同时,在滑动圆弧面上还存在土的内聚力c。Ti即滑动力,Ti与滑动半径R的乘积,即滑动力矩。内聚力c和摩阻力( 为土的内摩擦角)即抗滑力,c和与滑动半径R的乘积cR和R即抗滑力矩。因此,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知识讲解_摩擦力(基础)

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要点诠释: 1.定义: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2.分类:分为滚动摩擦(初中已经学习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要点二、滑动摩擦力 要点诠释: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②有相对运动;③接触面粗糙. 说明: 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2)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3)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C# MSChart图表控件使用介绍

C# MSChart 图表控件使用介绍 (2011-08-23 13:05:11) 转载 ▼ 标签: c mschart 图表 chart 使用介绍 分类: MSChart 图表 1、安装MSChart 控件 VS2008在默认下是没有MSChart 控件,所以我们需要下载安装。 Chart For vs2008安装需要下载4个文件: (1)dotnetfx35setup.exe (2)MSChart_VisualStudioAddOn.exe (3)MSChartLP_chs.exe (4)MSChart.exe https://www.360docs.net/doc/a09816140.html,/u/ish 然后分别安装,安装结束之后打开VS2008就可以在工具箱中看到Chart 图表控件: 2、添加MSChart 控件 为WinForm 窗体添加Chart 控件

3、设置MSChart控件的属性 设置MSChart控件属性方法两种:1、代码中设置属性;2、属性表设置属性 1、代码中设置属性 步骤1:添加引用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DataVisualization.Charting; 步骤2:写入代码 namespace MSChart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ChartArea1属性设置/////////////////////////// //设置网格的颜色 chart1.ChartAreas["ChartArea1"].AxisX.MajorGrid.LineColor = Color.LightGray; chart1.ChartAreas["ChartArea1"].AxisY.MajorGrid.LineColor = Color.LightGray; //设置坐标轴名称 chart1.ChartAreas["ChartArea1"].AxisX.Title = "随机数"; chart1.ChartAreas["ChartArea1"].AxisY.Title = "数值";

实验一 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实验一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定重力加速度,加深对匀加速运动规律的理解: 2. 学习用光电法计时; 3. 学习用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二、仪器组成 YJ-LG-3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测定仪、YJ-LG-3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测定仪专用毫秒计、钢球、卷尺等 三、仪器结构 1. YJ-LG-3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测定仪专用毫秒 计面板如图l所示 2. 自由落体测定仪如图2所示 四、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下落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 动.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 式中s是在时间t内物体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如果物体下落的初速度为0,即Vo=0时, 可见若能测得物体在最初t秒内通过的距离S,就可以 估算出g的值,在实验中要严格保证初速度为零有一定 的困难.,故常采用下列方法:实验时,让物体从静止开 始自由下落.如图3所示,设它到达A点的速度为V0. 从A点开始,经过时间t1到达B点,令A、B两点的距 离为S1., 则 若保持上述的初始条件不变,则从A点起,经过时

间t2后.物体到达C点.令A、C两点的距离为S2.则 由式3和式4得: 以上两式相减,得: 那么就有 这里不再出现初速度值,式中的各值均可用自由落体测定仪测量得到. 五、实验步骤 1.调节自由落体仪垂直.将重锤装置安装好,调整底座上的调节螺旋,使重锤悬线与落体仪两立柱平行. 2.将第一光电门放在立柱A处.如离顶端20cm处,调第二光电门于B处.如两光电门相距90cm处,将实验装置上的激光器、接收器与YJ-LG-3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测定仪专用毫秒计连接,打开电源,可看见激光器发出红光. 3.调节上、下两个激光器。使激光束平行地对准重锤线后,取下重锤装置. 4.保持上、下两个激光器位置不变,调节上、下两个接收器分别与对应的激光器对准(使激光束垂直射入接收器入射孔),直至用手指通过上、下两光电门时,专用毫秒计能正常计时. 5.按动YJ-LG-3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测定仪专用毫秒计功能键(使用方法见附录),选择计时精度为0.0001s,(测完一组数据后,按动复位键归零). 6.用手指托住钢球至落球定位孔,迅速松开手指,记录钢球自由下落通过上、下两光电门的时间t1。 7.用卷尺置于两光电门之间,测出两激光束之间的距离S1。 8.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八组数据,求平均值. 9.重复以上步骤,改变两光电门距离,用卷尺置于两光电门之间,测出两激光束之间的距离S2,测量八组t2数据,求平均值. 10.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并按式(8)计算重力加速度g.求其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