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戴望舒的诗歌情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园鸟”寂寞而执著的追寻

----浅谈戴望舒的诗歌情感

内容摘要

摘要:初读戴望舒,觉得他太感伤太悒郁甚而颓废,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他后,才读懂了一点他感伤悒郁里的意味和蕴藉,读出了他苦闷忧伤里的一份执著。戴望舒的执著情结一直是透露在他的诗歌里的,他的执著精神也一直贯穿于他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摸索和探求。本文将戴望舒后期的诗歌创作理解为一个历史强加的结果,这种理解乃是基于戴望舒始终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自觉、不断寻求自我超越的诗人。从“纯粹艺术论”到现实主义的强行植入,从“雨巷”中缠绵惆怅的历史“记忆”到“我用残损的手掌”题写的炽烈情怀,戴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伸越中完成了与历史现实的本质性合作,最终在逼仄的人生境遇和广阔的文化想象之间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戴望舒执著的追求忧郁苦闷人生的价值韵律美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

一、苦闷忧伤的诗歌,蕴含执著情绪的思想情感

戴望舒从二十年代便开始写诗。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像一潭污水,日甚一日地腐烂和发臭,甚至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然而,“在苦难和不幸底中间,望舒始终没有抛下的,就是写诗这件事情,这差不多是他灵魂底苏息,净化。○1”他把写诗当作排遣苦闷的“杜康”。他的成名作《雨巷》就是作于这一时期,当时他因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被孙传芳拘留,“四、一二”后又受到国民政府通辑,他不得不隐居杭州暂避江苏,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2”,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被称作“中国象征派的抒情诗的范例○3”――《雨巷》诞生了,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誉。

(一)、最甜美的诗歌就是最忧伤的思想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

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忧郁的诗歌是和哲学最为调和的诗歌○4”、“最甜美的诗歌就是那些诉说最忧伤的思想的○5”,何况是深广的招标的忧郁和忧伤呢?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一切情结(包括苦闷)是离开不开社会、政治、阶级、时代等的制约的,纯粹的动物性生量性的苦闷是不存在的。我们如果把苦闷的社会性、阶级性、时代性内涵与其个体性、生理性、普遍性内涵相结合,就可以较为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生命和苦闷的本质。站在这样的角度,参与到戴望舒的生命活动,深入到他整体的生命层次,我们就会理解他的忧郁和苦闷、理解他的执著,就会通过《雨巷》中他个人的微茫,萎靡和灰暗而看到民族郁闷的缩影。《雨巷》的结尾并没终止“希望”,这不启示着人们走出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吗?

(二)、忧伤与苦闷体现可贵的执著

除“雨巷”外,“感伤寻梦人”、“迷惘的夜行者”、“荒原里的流浪儿○6”都在忧伤苦闷中体现出一种可贵的执著。《寻梦者》是诗人内心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由。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心谤腹非以人一生的艰苦追求为代价。“梦会开出娇妍的花”,它是“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要得到它,你必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这个艰苦寻求的获得之后你还不到停息,你还必须继续寻求,“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多么艰苦的寻求,多么漫长的跋涉,又是多么虔诚的执著呵,然而,梦开的娇妍的花之日,正是寻梦者人生衰老之时。痛苦而美丽地获得,残酷而无悔地失去!诗人没有让想象直线到达哲理的沉思,他只让寻梦者的心灵之旅在艰苦执著的寻找过程中曲折呈现。另外,“从黑茫茫的雾,到黑茫茫的雾”的夜行者,“孤独地”作着“长久地、因执的”盘旋的“鹏鸟”,荒园里对精神乐园瞩望的飘泊的灵魂,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执著追求的深沉的忧伤和庄严审慎的人生态度。“从寻梦者的忧伤,夜行人的迷惘,到荒园里的漂泊,明显地可以看到诗人这样一个情感心灵的轨迹:梦中理想的家园――梦想后的迷惘――灵魂漂泊,寻找新的归宿。这一个寻找是又一次人生旅途的新的寻梦,有几分清醒,有几份朦胧,体现了对人生意义与心灵归宿的执著探寻○7”

(三)、执著的追求本身就是人生的价值

美丽而衰老的“寻梦者”死了以后的心态怎样呢?《致萤火》作了深沉的回答。“我躺在这里,让一颗芽,穿过我的躯体,我的心,长成树,开花”诗人对生命的价值作富于哲

理意味的相对性的思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只发光的萤火虫,但是一个有理想追求的生命价值却可以是永恒的。肉体的生命死去了,精神的生命还会诞生,它还会热情地萌芽,茁壮地成长一株常青的树,最终开出美丽的花。这暗示了诗人对死后精神永生的渴求和奉献。“我”死去的生命被“青色的藓苔”覆盖,灵魂皈依大自然,它“躺在这里”“咀嚼着太阳的香味”,看“别的天地”“云雀在青空中高飞”,“太阳”“云雀”“青空”唤起我们光明美好、辽阔自由的情感。诗人安息的生命中仍有一颗永不止息追求的灵魂,他的心以太阳为家乡。他的灵魂永系着那“如此青的天”,虽然生命已经终止,但仍然执著地咀嚼着息身追求的光明与美好的一切。这执著的追求本身就是人生的价值了。

二、现代诗歌的发展,探寻执著精神。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是个“自觉的象征派○8”。他把法国象征主义引进移植到中国诗坛,在题材、章法、技巧上冲击了旧传统的程式,对新诗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比起李金发,他是后来居上。《雨巷》标志着我国象征派诗歌作品的“真正完成○9”《寻梦者》

10”。《致萤火》已“融汇了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影响的阴影的典型现代东方象征诗。○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智化趋向的影响○11”。戴望舒对于”纯诗“的追求,对于“诗的哲学”的思考,把诗与散文在内容上和艺术表现上严格区分的尝试,使众多诗人得到启发,他不愧是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领袖。下面我们再具体从几个富有代表性转折性的作品中感受一下他执著追求的脉搏。

(一)、诗歌的情感以内在韵律美的形式自觉体现

送出《雨巷》不久,戴望舒就开始了对诗歌“音乐性”的“反叛”,写下了诗人第一首“不借重音乐的诗”――《我的记忆》,以此诗为题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的出版为1929年诗坛的一大盛事,诗人的创作又开始了新的历程。这首诗开始情绪平静,诗句较长,调子平抑,节奏和缓。先总起把“记忆”生命化,并点明他是“我”最好的友人。接着来一段回忆性描述,抒写“记忆”的无处不在,诗歌情绪是放射性扩散,情绪波动由缓慢变急促。到第三节,情绪松弛,语调亲切,展开了对记忆光顾时的情态描绘,由先前静态的意象变为动态意象的场景的描写,记忆形态显得可亲可怜,较好地将诗人心灵情绪投射到记忆形象中。到诗的最后一节,诗人从一种梦幻式的忆想中,从过去岁月的时空中,重新回到现实的心理感受中,结尾重归于舒缓平静,“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踏实于我的。”这种回环式照应形成一种圆形的抒情结构,它造成了一种内在心灵世界的情感的回应效果。这种内心情感在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奔流后复归于平静的感觉中隐含了更深沉寂寞与惆怅,涵盖了更为广泛的抒情意义。

“这首诗明显地受了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的《膳厅》等诗的影响,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精致、娇美,而以他自己淳朴的心灵来写人的诗,能够注意,适当地、艺术地抓住那些生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上的美感○12”,将抽象的情感拟人化,使一些似乎与诗无缘的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