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教程第六讲 奇观社会和媒体奇观-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社会中的奇观已经不再局限于纪念性建筑或者政
治、宗教仪式领域,而是贯穿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 层面,上至全球性或全国性政治、体育、经济活动, 下至普通百姓的娱乐追梦活动,奇观现象涵盖了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部领域。
与以往的时代不同的是:所有这些奇观都最直接、最
经常、最集中地通过媒体加以中介和组织的,换句话 说,媒体成为当代奇观文化现象发生、发展、运作的 主要场所,由此,我们将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为“奇观 社会”,而将集中展现了这一社会中的各种奇观的媒 体现象称为“媒体奇观”。
道格拉斯· 凯尔纳认为:“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
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 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现象,它包括媒体制 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
媒体奇观是由当代各种媒体共同制造的特殊媒体现象,而
其首当其冲的主力则是电影、电视和新兴的网络媒体。在 电影、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带动下,奇观化的趋势已经延 展到广告和商品推销、装潢与室内设计、会展、教育、节 日庆典、仪式活动、政治选举、反恐战争、灾难报道等日 常生活的各领域中。可以说,当代社会生活乃是通过媒体 奇观而加以组织的,奇观逻辑成为我们政治、经济和文化 生活的基本原则组织原则。
不过,凯尔纳对于这种微观抵抗的效果也抱有怀疑和矛盾的态
度。他一方面承认德波的“景观社会”的整体性概念比他自己 对奇观现象的中存在的矛盾、逆转甚至翻转趋势的分析更具有 说服力,因为这种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趋势。但另一方 面,他又认为运用文化研究的微观分析方法对媒体奇观中的矛 盾和冲突进行分析是很必要的。因为如果运用德波和国际境遇 组织理论解释一些充满矛盾的现象是显得过于乐观而简单化了,
其次,德波的理论延续了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批
判时采用的整体性视角,侧重于从宏观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中 “奇观”与“分离”(异化)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对资本主 义制度本身进行批判,目的是寻找具有革命性的替代方案。” 而凯尔纳“媒体奇观”概念的重点在于通过运用包括文化研究 在内的文化分析方法,“揭示当代美国和全球社会的特征和发 展趋势
随着影像和符号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娱乐产业的需
要,奇观不断与娱乐相结合,成为社会权力运行和资本增 值运作过程中所倚重的工具或手段。拥有当今高超的奇观 生产技术,人们便将其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 它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色彩、消遣娱乐并制造幻想和欲 望,从而成为推动物质丰裕时代的消费型社会经济不断升 级的动力。
首先,德波的“景观社会”概念带有鲜明的整体论色彩;而凯
尔纳的“奇观”概念则比较具体化的,与此相联系的更重要的 区别在于:“德波所采取的是法国激进知识分子的立场和新马 克思主义的视角;而我(凯尔纳)采取的是美国公共知识分子 的立场——对阶级、种族、性别和区域等具体因素的关注,以 及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包括新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 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等。”
当代学术话语中的“奇观家族”
当代奇观现象既是一个视觉经验与艺术创作的问题,
也是一个利用奇观现象组织、推进政治、经济或文化 活动的问题。因此,对于当代媒体奇观现象的分析实 际上既是对当代文化艺术生活的分析,也是对当代社 会生活中的权力、技术、金钱、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的分析,这种分析是诊断性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我 们时代中社会生活的趋势、特征及其复杂的运行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改良和进步的方案。
视觉美学经验的震撼性,并借此展示权力的合法性、 神秘性和威慑力;奇观制造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视觉艺 术活动,它与权力、金钱、技术资本、宗教信仰之间 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影像技术使奇观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而
是获得了时空“脱域”的能力:影像可以被携带到世界各 地展现给观众;可以被长期保存并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 影像技术不是专属于帝王或贵族等特权阶层的技术,普通 人也可以利用它来制造奇观。因此,影像技术的发明,使 得各种奇观获得了保存和传播的机会,极,德波将社会景观化或奇观化视为维系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人们必然会屈从于 景观/奇观的力量和诱惑,成为接受奇观社会现实的被动的主体。 凯尔纳延续了文化研究的文化分析方法与策略,他将自己的研 究方法称为“诊断式批评”,并且借鉴了文化研究中商谈和抵 抗的观念。这一视角使得他在研究中“着重分析了媒体奇观中 的矛盾和逆转现象”。
媒体奇观现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的研究层面:
即视觉经验与视觉艺术层面和社会批评理论层面;而 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研究领域: (一)影视艺术批评领域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领域 (三)媒介文化批判领域
在媒体—社会批评领域,美国著名媒介文化和批判理论学者道
格拉斯· 凯尔纳在直接承接德波理论的基础上开辟了“媒体奇观” 的研究主题,并且分别在2019年和2019年连续出版了两本以媒体 奇观为主题的著作。凯尔纳在《媒体奇观》的中文简体字版序 言中指出,他的“奇观”概念取自德波和国际情景主义组织的 一些理念。
不过,凯尔纳的理论和方法与德波的理论与方法也存在着
很大的差异。总体上讲,我们可以将他们之间的差异视为 西方文化批判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的那些差异的一 种典型的反映。德波的理论和方法与法兰克福学派具有更 多的相通之处,而凯尔纳的理论方法更多地受到了从罗 兰· 巴特的神话分析到斯图亚特· 霍尔编码/解码理论的当代 文化研究的影响。对此,凯尔纳自己对这种差异性作了详 细解释,他认为自己所使用“奇观”概念与德波的理论在 三个层面上存在着差异:
第六讲 奇观社会与媒体奇 观
一、奇观现象及其学术话语
奇观与媒体奇观
奇观作为一种视觉经验并不是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
在未有影像技术之前,人类也时常会制造出具有视觉 冲击力的奇观景象。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 庙;古罗马的剧院和角斗场;古代中国的皇宫等。
这些古代奇观显示:自古以来奇观就被制造出来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