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学本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学本课堂
韩立福
当我们把学生、教师的生命活力融人课堂时,课堂也被赋予了生命活力,因此,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一个动态生命体。它将随着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成熟,也就是说,课堂生命体将随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逐步从教师以传递和控制为中心的“教本”课堂,走向以师生(都是学习者)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从发展规律上看,一个人一生的学习生涯将经历从“教师讲授型教本课堂”,逐步走向“教师导学型教本课堂”,再逐步走向“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最后达成“自我导学型学本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越来越回归本质——实现自我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回归本质——学会学习。
“学本”即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学本课堂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学习同一个主体的两个方面。性质±:是一样的,只是作用上有所区别,区别在于显性和隐形。当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知识储备少时,学生是隐形主体,教师是显性主体;随着学生年龄变大、认知能力逐步增强、知识储备逐步增多时,学生由隐形主体逐步走向显性主体,教师则转变为隐形主体。当学生最终真正学会学习、具备学习能力,甚至超过教师时,教师和学生变成同一主体,不再为谁为主体而纠结了。
“学本”课堂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学习,充分发挥自我潜能,通过自主建构学习、合作建构学习等过程,共同实现学习目标。所以,“学本”课堂是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这种课堂中没有等级、辈分,也没有恐吓、紧张、消极,而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从根本上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学本课堂观”的形成有着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我国古代文化中追求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主张是其文化基础;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本课堂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本”课堂包含两重境界。开始阶段是“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随着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导学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走向“自我导学型学本课堂”。在中小学阶段倡导的是“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它以问题学习、解决为特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其含义是师生共同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高质量课堂。“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表现出与“教师讲授型”、“教师导学型”课堂截然不同的特征。它的主要特征简单描述如下:
一是将“问题”要素嵌入课堂。突出“问题”要素地位,全程体现知识问题化、目标问题化,追求以“问题”为主线的学习,提供师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抓手”。
二是建立“大小同学”式合作关系。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大同学”。在真正意义上建立民主、平等、人文、自由、开放的合作学习关系。
三是采用主动型建构式学
习法。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对话法、问题发现法、思维训练法等。把传统的提问式教学法创新为“组间展评法”,将启发式教学法创新为“煽风点火”、“小纸条”、“二次讨论”和“直接指导”等具体方法。
四是创建小组合作式的团队学习。引入合作学习、团队成长的理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建立起学科学习团队(由任课教师、学术助理和每组学科长组成)和行政工作团队(由班主任、主任助理、小组长组成)。落实“学不学”、“会不会”、“怎么学”等关键问题,追求“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高效学习机制。
五是使用问题学习工具单。在“学本”课堂中,不使用导学案,启用各种问题导学:I:具单,不同课型采用不同工具单,如“问题发现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和“问题拓展评价单”等。工具单也非固定,将随着不同课型需要变化。
2009年,基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课改实际,通过深入中小学课堂开展大量的行动研究,笔者成功探索并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成果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第4期)。本模式是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最核心的途径,它提倡“先学后导”、“问题导学”、“师生合学”等理念。从操作层面上看,把教与学的过程分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成“FFS'’),简称“FFS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学习为主线、以评价学习为手段、以团队学习为平台、以任务驱动为途径、以思维学习为目标,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主要适合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它是一种指导教师学会有效教学、智慧导学的“导”的模式,也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是两个关键词。“先学后导”,其含义是指师生先学(学生结构化预习、教师结构化备课),生成问题后进人“导”的系统。这里的“导”有三层含义:“生本联导”、“生生相导”和“师生互导”。“先学后导”与“先教后学”、“先学后教”有本质差异。“问题评价”,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分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阶段,在不同阶段都要嵌入“评价”,以保障问题生成的效度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如何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韩立福
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思维、理念、关系、模式、课型、组织方法、教研等多方面进行重构。要重构系统,就要建立健全“多元课型”、“组织创新”和“行动策略”三大支撑体系。
多元课型:以问题导学为内涵的课型体系
学本课堂视野下,多元化课型分为基础课型、基本课型和拓展课型等三个层面。基础课型不是常态课型,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新学习能力;基本课型是常态课型,其目的主要是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拓展课型也是常态课型,在实施基础课型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和提升。
1.基础课型。主要包括“团队创建指导课”、“结构预习指导课”和“学习能力指导课”,都是在创建初始阶段实施,大约一周时间即可,如果没有达到团队学习效果,可通过基础课型来强化。
(1)团队创建指导课。创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将“单打独斗”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团队合作”式的主动学习方式。一般用两课时。班主任和班长(下称“主任助理”)提前备课,按性别、性格、成绩表现确定好各小组成员、组长,按可行流程设计上课过程,准备道具。组长确定有两种方式:教师和主任助理协商确定,也可小组成员讨论后确定。一般由主任助理主持,任课教师参加。通过本课型活动创建团队学习机制、激发团队学习热情、焕发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小组的凝聚力和学习力。其流程如下: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讨论,创建机制——多元展示,激励评价——总结体会,提升意义。
(2)结构预习指导课。旨在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增强高质量预习意识,掌握结构化预习方法,具体指导“读”、“导”、“评”策略,结合学科内容落实“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彻底改变学生以往的简单预习、被动预习、低质量预习的习惯,努力培养结构化预习、主动预习、高质量预习的习惯。一般而言,这一课型每学科约用3—5课时,主要是学科教师指导,事先按规定流程进行备课和设计,教师自身在上课之前体验“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然后,按流程组织上“结构预习指导课”。这一课型对课改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教师创设强调结构化预习重要性的图片、视频情境,给学生讲清楚结构化预习与提高终身学习能力的关系及重要意义,并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预法指导,体验过程(学科教师以适当方式呈现和讲解“读”、“导”、“评”策略,首先落实“读”的策略,结合本学科内容逐步落实“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让学生体验每一个行动策略;其次,落实“导”的策略,强调学生在预习之前可以看《问题导读—评价单》的目标、学法等,采用“先读后作”策略,切忌边看边做;其三,落实“评”的策略,在个体预习墓础上让每小组开展五级评价,检查和完善个体预习,全面提高小组整体预习质量。)
●效果检查,总结提升(各组学科长分别汇报各小组的结构化预习情况,并畅谈学习收获,教师提出下一阶段针对性要求。)
(3)学习能力指导课。旨在全面培养学生新学习能力,除学生结构化预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