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 界的燈燭。
──李大釗
那麼你所知道的獲取 新知的途徑有哪些呢?
本課的學習目的
1、瞭解掌握正、反相結合的 論證方法。 2、進一步學習舉例論證和道 理論證。
作者:
啟凡,原名覃必陶,湖南省 寧鄉人。他長期擔任開明書店、 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工作。30年 代前後,常在《中學生》雜誌上 發表文章,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正反結合論 證,從正面 肯定自己的 觀點,從反 面駁斥錯誤 觀點,往往 收到很好的 說理效果。
發 問 的 精 神
主旨
本文說明發問的重要性。作者把發 問比喻為開啟知識秘庫的鑰匙,是 獲得一切知識和真理的第一步,本 文亦勉勵人們應在日常生活培養發 問的精神,從而探求知識和真理。
作者在第四至九段針對發問這一論題提 出的怎樣的觀點?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作者認為發問的重要作用 是求知識、明道理,那如果有 人告訴你這些知識、道理不就 行了嗎?這發問的精神要不要 也無所謂,這種觀點對嗎?作 者在第幾段提到這個問題,怎 麼說的?又是從哪些方面論證 的?
針 對 何 必 多 問 進 行 反 駁
新知識層出不窮
作者在論述這個問題的時候, 先從生活中的什麼現象談起?
人們未能發現蘊含在 生活中日常所見所聞所接 觸的事物中的道理。
證 發問是思想 牛頓好問創立“萬有引力” 明 的初步,研 說 發 究的動機。 瓦特好問發明的蒸汽機 問 一切知識的 釋迦牟尼好問創立的佛教 精 神 獲得,大都 的 從發問而來; 孔子好問成為聖人 可 新發明、新 貴 創造也常常(舉例論證) 由發問開端。
朗讀課文,請試以作者的身份來填空: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 想告訴大家: 我們在學習求 。 知中,需要發問的精神, 要能發問,多發問。
層次: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層(1-3) 第二層(4-9) 第三層(10-13) 第四層(14)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發問 的精神,不問不行嗎?試根 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用課文 中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
知識道理真假難辨 知識道理要用於生活
正 確 態 度
該不 能是 發何 問必 、多 勤問 發, 問而 。應
讓我們來讀一讀 最後一段,感受一下 作者對我們的殷切希 望吧!
總結文章論證結構:
引出論題:(1--3) 從日常生活談起,設生動比 喻, 引出發問的精神。 正面論證:(4--9) 舉例論證發問精神的可貴 反面論證:(10--13) 批駁“何必多問”
──培根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 界的燈燭。
──李大釗
那麼你所知道的獲取 新知的途徑有哪些呢?
本課的學習目的
1、瞭解掌握正、反相結合的 論證方法。 2、進一步學習舉例論證和道 理論證。
作者:
啟凡,原名覃必陶,湖南省 寧鄉人。他長期擔任開明書店、 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工作。30年 代前後,常在《中學生》雜誌上 發表文章,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正反結合論 證,從正面 肯定自己的 觀點,從反 面駁斥錯誤 觀點,往往 收到很好的 說理效果。
發 問 的 精 神
主旨
本文說明發問的重要性。作者把發 問比喻為開啟知識秘庫的鑰匙,是 獲得一切知識和真理的第一步,本 文亦勉勵人們應在日常生活培養發 問的精神,從而探求知識和真理。
作者在第四至九段針對發問這一論題提 出的怎樣的觀點?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作者認為發問的重要作用 是求知識、明道理,那如果有 人告訴你這些知識、道理不就 行了嗎?這發問的精神要不要 也無所謂,這種觀點對嗎?作 者在第幾段提到這個問題,怎 麼說的?又是從哪些方面論證 的?
針 對 何 必 多 問 進 行 反 駁
新知識層出不窮
作者在論述這個問題的時候, 先從生活中的什麼現象談起?
人們未能發現蘊含在 生活中日常所見所聞所接 觸的事物中的道理。
證 發問是思想 牛頓好問創立“萬有引力” 明 的初步,研 說 發 究的動機。 瓦特好問發明的蒸汽機 問 一切知識的 釋迦牟尼好問創立的佛教 精 神 獲得,大都 的 從發問而來; 孔子好問成為聖人 可 新發明、新 貴 創造也常常(舉例論證) 由發問開端。
朗讀課文,請試以作者的身份來填空: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 想告訴大家: 我們在學習求 。 知中,需要發問的精神, 要能發問,多發問。
層次: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層(1-3) 第二層(4-9) 第三層(10-13) 第四層(14)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發問 的精神,不問不行嗎?試根 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用課文 中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
知識道理真假難辨 知識道理要用於生活
正 確 態 度
該不 能是 發何 問必 、多 勤問 發, 問而 。應
讓我們來讀一讀 最後一段,感受一下 作者對我們的殷切希 望吧!
總結文章論證結構:
引出論題:(1--3) 從日常生活談起,設生動比 喻, 引出發問的精神。 正面論證:(4--9) 舉例論證發問精神的可貴 反面論證:(10--13) 批駁“何必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