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知识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NO.XA017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2014-5-15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

1)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 ) 2)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 ) 3)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 ) 4)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 )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一)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原理

一般情况下,要逐一计算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研究者通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算整个种群的种群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称取样调查。概括为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2)方法步骤

植物种群密度样方法——样方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随机取样)

a.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年龄结构) (核心问题)

b.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④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特别提示】

(1)样方应随机选取

(2)样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 m×1m;灌木:4 m×4m;乔木:10m×10m

②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

③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见书P72第1题)(3)样方数目:总体面积大要多取,总体面积小可少取。

(4)样本统计:位于样方边线上的植物计数相邻两边及其交点上的植物;

不同生长期的个体都应统计。

例1:在调查某种植物的密度时,共选取了k个样方,每个

样方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n k株,每个样方的面积均为s

平方米,则该种群的密度为(n1/s+n2/s +n3/s +…+ n k/s)/k株/m2。

例2:在某地块中选取了4个边长为2m的样方,样方中的某植物如右图,则该地块中该植物种群密度为2.75株/m2。

动物种群密度样方法——标记(志)重捕法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后,再在原地将其放回,并记录个体数量(M)

③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数量(n)及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④计算种群密度:

【特别提示】

(1)前提: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2)标记技术: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

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

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又不能过分醒目。

例: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 头。则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头。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微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法(显微计数法或血细胞计数法)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迁入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迁出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四)年龄结构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2、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

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

大。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

来越小。

(五)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1、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

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

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 t。

(2)建立模型:N t= 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

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2)特点:

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

数量将不再增加;

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

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