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一、价值观及其作用

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

价值观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作用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方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促其积极创造、获取,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向。二是动力作用。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三是养成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个体的一定行为即出自内心又不带情绪,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生价值观现状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中学生更好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总体来看,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

1. 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使部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它们的努力方向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也不是为了个体进步,而是为了通过竞争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赚大钱。它们的价值选择以尽力追求物质利益为唯一的标准。

2. 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作为90后,当代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家庭溺爱,依赖性强,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时,过于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宽容,却不愿对社会做出贡献和回报。这些学生或者认为人本质上是自私的,或者简单地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为契约关系,只干对自己有利的事,从不想牺牲一点个人利益。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不讲互相帮助,只讲等价交换。

3. 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

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力,当前部分学生吃不惯食堂饭菜,穿不得普通衣服,用不得一般文具,而吃在饭店、穿戴名牌、讲究新潮,不断追求高消费,已然成为许多中学生的价值选择。认为“吃要高档,穿要时髦,花钱要大方”“要有自己的花园洋房、名车”的中学生大有人在。同时,由于家庭生活的好转,这些学生没有辛苦劳作的经历和一分钱掰两半花、攒钱置业的体验,使得他们不愿艰苦奋斗、勤俭学习。

4. 片面追求文化素质的价值取向

在学校里,部分中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视觉悟的提高,许多学生经常把邓小平的一句话挂在嘴边“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文化素质高,某一方面突出就觉得是个人才,而忽视其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原因分析

当前中学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的这些不良的倾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环节的不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很难避免对自己的子女有娇惯与放纵的行为,许多孩子很少听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批评,他们所遇到的大都是在自己犯错的

时候父母为自己辩护或是干脆就由父母全部承担责任,这就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了错误、批评是与自己不相干的观念。因此,娇骄二气在很多学生身上都有体现,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生之间缺乏相互帮助的精神、相互礼让的精神、自我批评的精神以及接受他人批评的精神。这些,应该说与许多家长不对孩子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有些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感,或者自身就缺少教育孩子的知识,或者他们沉湎于生意场,或者陶醉于麻将桌,对孩子根本无暇顾及或是以暴力去对待孩子的不足。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或其他原因,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有的由于父母离异,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还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思想负担过重等等。因此,面对社会上横流的物欲、假冒伪劣、色情凶杀、走私贩毒等畸形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其中的有害信息也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 学校教育环节的不当

虽然现在的教育不提倡灌输教育,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大多数教师都很难避免充当说教或者灌输者的角色。因为在现时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大都依然采取直接的问答式教学,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的方法,无视学生主体的存在。在内容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仍然是人们推崇并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具体的行为、道德规范,而这种教育内容往往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去甚远。另外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文理过早分科和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的家长和学校更是急功近利,注重速成教育,以致很多学生成不了才也成不了“人”。因此用这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且使学校的思想教育显得苍白且软弱无力。

3. 社会教育环节的缺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网络进入到普通家庭,我们已无法、无力去掩盖或修饰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憾。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长期压抑的合理物质诉求被释放并迅速膨胀。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也由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也在人们充满功利的目光中渐行渐远,人生价值观教育也在我们盲目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被忽略。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以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不良观念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之中学生身心尚未成熟,缺乏科学分析的能力,缺少社会经验及应有的理性思考,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加思考地“照单全收”,在“是”与“非”的面前容易产生非左即右的极端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