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比分析假说
拉多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 拉多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 期提出的. 1,第二语言的获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 ,第二语言的获得是通过刺激-反应成习惯的结果. 2,正迁移与负迁移 3,只强调学习者通过刺激反应被动地养成一 定的语言习惯,否认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认 知过程.忽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4,是视听法和听说法的理论根据.
(二)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 得的不同点
1,习得的动力不同.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出于本能,是一种生 存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持久不衰,有天然 的动力,不需要别人来督促.成人学习第 二语言有着各自的目的,这种动机受到意 志的支配,也是不稳定的,有时感到是负 担,学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停止.可见, 如何不断地增强学习者的动力,成为第二 语言习得的关键.
(二)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 得的不同点
5,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
这是最基本的不同,是由儿童和成人的年 龄差异决定的. 可见,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伴随着学习者 人之常情,情感,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上述变化基本完成 以后进行的.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及范围的大概情况如 何?
(二)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 得的不同点
3,习得的过程不同.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就是建立概念,形 成并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语言能力与思维能 力同时发展.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总的说来, 不需要从头另搞一套系统,而是需要学习一种 新的符号表达形式.因此,学习的过程不是让 实际事物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而是中间要经 过第一语言的思维.因此,第一语言对第二语 言的习得可能起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但是也 可能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
(二)中介语假说
3,中介语产生的原因:语言迁移,目的语规 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和学习者 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和顽固性. 5,中介语的假说以普遍语法论和先天论为基 础.
(三)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科德于1967年在《 科德于1967年在《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 意义》 意义》中指出: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总有自己 的内在大纲. 2,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 接受所教授的语言知识,而是和儿童习得 母语一样,有自身的规律和顺序.而这一 顺序不完全等同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
研究历史
科德1967年发表《学生偏误的意义》 科德1967年发表《学生偏误的意义》, 1967 塞克林1972年发表《中介语》 塞克林1972年发表《中介语》,这两篇文章被 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也有人以拉多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 也有人以拉多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 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的起点.如此算来,已经有50年的历史. 究的起点.如此算来,已经有50年的历史.
(六)文化适应假说
由舒曼提出,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做是逐步 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的过程,把整个第二语言的习 得看做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对 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的掌握程 度. 文化适应——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 文化适应——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 的结合. 在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之间,社会距离起着主导 作用. 强调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
(二)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 得的不同点
2,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儿童学习第一语言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 的,是一种彻底的"沉浸法" 的,是一种彻底的"沉浸法".除了睡眠时间, 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以上接受语言的输入.5 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以上接受语言的输入.5年 时间总共18000小时.而第二语言的习得,在 时间总共18000小时.而第二语言的习得,在 非目的语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年时间约1000小时.即使 非目的语环境下,5年时间约1000小时.即使 是专业性的强化训练,5年时间不超过4000小 是专业性的强化训练,5年时间不超过4000小 时.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成人,也不可能从 早到晚只学习语言.所以从时间的输入量上看, 第二语言习得无法与第一远习得相比.
第五讲: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第五讲:
一,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对比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三,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四,语言学习环境
一,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 对比
(一)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 之处: 两种语言的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指学习主体必须具备健全的大脑和语言器 官,一定的语言环境.(包括自然语言环 境,课堂,教师或对话者) 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为了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二)中介语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在1969年提出中介语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在1969年提出中介语 (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2年提出中 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2年提出中 介语假说. 1,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 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 2,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学习者通过 ,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学习者通过 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 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 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一)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 得的相同之处:
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 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 须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 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 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的阶段. 这些共同点 反映了语言习得的普遍 规律,也可看做是语言学习不同与其他学 科学习的特殊规律.
(一)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肌肉,大脑和神经系统因素. 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年龄. 这里遇到的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关键期.关键期与 大脑的发育相关.婴儿出生后,大脑的功能逐步 单侧化,最后形成两个半球的不同的功能.一般 学者认为,大脑功能的单侧化从2 学者认为,大脑功能的单侧化从2岁开始,到青春 前期就可结束(男14岁,女12岁).所以,9 前期就可结束(男14岁,女12岁).所以,9岁 前有很大的可塑性,10开始减退,13岁就不能自 前有很大的可塑性,10开始减退,13岁就不能自 然地习得地道的发音了.这是第一语言的关键期.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及范围的 大概情况如何?
研究范围
(1)从学习者的内部机制探讨第二语言是如何 习得的; (2)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 这部分先后出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 分析和话语分析几种模式; (3)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 学习者的生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个体因素对 语言习得的影响; (4)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 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四)输入假说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 出了一系列假说,1985年的《 出了一系列假说,1985年的《输入假说:理论与 启示》 启示》总称为输入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 引起很多的争议. 1,习得与学习假说 成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 习得——潜意识的,日常的暗含的学习,儿童自 习得——潜意识的,日常的暗含的学习,儿童自 然获得第一语言的方法; 学习——有意识的,明确的,正规的,从语言学 学习——有意识的,明确的,正规的,从语言学 方面理解并掌握语言,课堂学习.
(四)输入假说
4,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为这是第二语言研究中最有意 义的假说. 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 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 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 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语言结构是在自然的 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习得的.
4,输入假说
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 I+1, I+1,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 是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是下一 是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是下一 阶段应该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稍微高 出目前的语言水平,通过上下文,一定的 语境或借助于图片,教具等非语言手段来 理解,教师无须先教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 后再让学习者去理解.如保姆或妈妈对孩 子的讲话.
(二)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 得的不同点
4,文化因习得的不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儿童要成为社会的一员,要按照社会可接 受的方式去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在第一语 言的环境中通过交际自然习得第一语言的 同时,也自然地习得了文化和社会价值. 但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特别是在非目 的语的文化中,如果没有专门安排,不一 定能同时习得该目的语的文化,而且很可 能形成冲突.
(三)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3,内在大纲实际上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的, 普遍的规律,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控 制教学过程,无法控制学习者对输入的语 言的内化过程.故当教师的安排与学生的 习得规律不一致时,就会影响第二语言的 习得. 4,到目前为止,内在大纲和习得的顺序只是 一种假说,没有获得足够的实验的支持.
三,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问题的提出:第一语言习得都经历相同的阶段, 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5 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5岁左右)能基本获得各自 的第一语言;而第二语言习得即使是相同的年龄, 在同一教室的学习者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可见,第二语言的习得除了要研究共性之外,还 要了解个体差异对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 习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 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传统的第二语言习得只考虑语言学的因素,这是 不全面的,应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语言四个 领域进行分析.
(四)输入假说
2,自然顺序假说 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认为人们习得 语言规则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这 一顺序不受学习者母语和年龄的影响,是 自然顺序.
(四)输入假说
3,监控假说 与习得和学习假说紧密相连. 习得与学习分别是人头脑中两个独立的系统. 通过学习或获得的有意识的系统语言知识和规 则,并不能使学习者表达得更为流利,在言语 行为中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只能作为一个监 督者,一个编辑,起监控的作用,对输出的言 语形式进行检查和控制.这种监控对交际不起 作用. 因此,语言教学的重心应该是交际,而不是规 则的学习.
(一)生理因素
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 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有不同的优 势.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是学习时间 的长短,而并非学习开始的早晚.年龄只对语音获 得的准确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很难确定适合所有人的 最佳的第二语言习得年龄段.不宜孤立地看待年龄 因素.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输入假说
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理解 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不是通 过说获得的," 过说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 过早的说甚至是有害的.有些儿童在第二 语言的新环境中生活,常有很长一段时间 保持沉默.
5,情感过滤假说
也称为屏蔽效应假说.输入的语言信息有 时没有被吸收,即使最容易的,已经理解 了的输入也不总是被吸收.人类头脑这种 语言现象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 的信息起了过滤的作用,称为" 的信息起了过滤的作用,称为"情感过 滤". 造成过滤的是一些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 力,对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紧 张焦虑,是否处于防卫状态,怕出丑等. 这是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深远意义的假说.
(五)普遍语法假说
乔氏的普遍语法理论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体现: 婴儿的最初语言状态=人类语言共有的语言原则+ 婴儿的最初语言状态=人类语言共有的语言原则+ 尚未定值的语言参数 有实验表明,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仍起作 用.引用来支持该观点的语言现象有:第二语言 学习者经常出现的各种错误仍有规律可循,是在 普遍语法允许的范围内.学习者的有关第二语言 的知识,并不是一句句学的,这些类推的知识来 自普遍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