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诊断标准适用于大多数瘢痕妊
娠的超声诊断,但是不够完善。因为少数瘢痕妊娠, 其妊娠组织(妊娠囊等)除位于瘢痕处外,还有一部 分位于宫腔内或宫颈管内,此类表现的瘢痕妊娠易被 漏、误诊,尤其需要超声医师引起重视。
影像学检查——B超
经阴道超声观察瘢痕妊娠的回声结构、血流情况、肌 壁厚度等均优于经腹超声;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中孕:
子宫自发破裂,膀胱破裂和腹腔出血; 腹痛、失血性休克。 B超示:
宫腔内可有正常胎儿,胎盘部分或大部分于切口处 胎盘组织回声影延伸至切口肌层,甚或达浆膜层至膀胱肌层 胎盘基底部有大量多个静脉血池 血流频谱呈多样性,如血流表现低阻,高速呈旋涡状,有动静脉漏可能,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CSP呈增多趋势,发生 率:1:1800[1]~1:2216[2],占所有异位妊娠的 6.1%, 已超过宫颈妊娠的发生率[3]。
1.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2.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3. Arch Gynecol Obstet,2005,271(1):178-181.
伤,而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上皮细胞是修复内 膜功能层所必需的条件,瘢痕妊娠时由于着 床处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如, 绒毛直接植 入子宫肌层。
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损伤子宫壁肌层: 致其连续性中断,形成通向宫腔的裂隙
或窦道,再次妊娠时,孕卵种植于该裂隙或 窦道处。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剖宫产切口处血供不足,导致瘢痕修复 不全,瘢痕处有较宽大裂隙。
多次剖宫产后,瘢痕面积增大,子宫前壁由于血供不足,纤维增生 及创伤修复而出现缺损
6.9%-19.4%有瘢痕缺损 多次剖宫产、子宫后屈与瘢痕缺损有关; 淋漓出血、痛经和慢性盆腔痛与瘢痕缺损有关。
高龄孕产妇则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高危因素。
CSP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阴道彩超 三维B 超 MRI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处理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子宫瘢痕妊娠定义
广义:胚胎或滋养叶组织,因子宫内膜损伤,如剖宫 产,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造成缺陷或内异症、子宫肌 瘤所致,在子宫肌层任何部位发育。
狭 义 : 剖 宫 产 后 疤 痕 部 位 妊 娠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经腹超声在整体观察瘢痕妊娠位置、与子宫下段的关 系及子宫体、宫颈情况时更有优势;
应该强调两种途径联合应用,以获取更全面清晰的超 声图像。
发病机制:
可能与剖宫产缝合技术有关 近年来更多采用的切口单层无反转连续
缝合,较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而既往采 用较多的切口双层缝合,即第二层反转缝合, 多数切口愈合良好。
高危因素
剖宫产、诊刮和人工流产、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 内膜炎、宫腔镜手术、子宫动脉栓塞和宫腔放疗
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之植入胎盘发生率高于多层缝合,因此剖宫产时 应逐层缝合子宫切口和尽量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层完整性。
内生型:
孕囊种植在有缺陷的剖宫产切口瘢痕深部,有两个转归
孕早期即出现子宫破裂呈高危状态 胚胎停育、hCG偏低,血流稀疏的低危状态。
病理学基础
子宫蜕蟆血管生长缺陷是主要原因,多次刮宫可损伤子 宫内膜,引起炎性或萎缩性病变,致使子宫蜕膜血管生
长缺陷;
滋养层发育迟缓致受精卵着床延迟,着床于子宫下段;
概述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简称剖宫产瘢 痕妊娠(CSP),为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
是一种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剖宫产术远期并 发症,医源性疾病 ;
概述
瘢痕妊娠由 Larsen 于1978 年首次报道, 至 2002 年,经 MEDLINE 检索到的瘢痕妊 娠19 例;2002至2007 年英文文献报道达 94 例。中文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百余篇, 半数以上发表于近 5 年;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CSP临床表现可早至孕5周,晚至孕16周出现。
早孕:
停经后阴道淋漓出血,可以没有腹痛
39%少量无痛性阴道出血 16%轻到中度疼痛 9%,少数患者只有腹痛 37%没有症状
hCG可高可低 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时大出血。 大出血时的特征
子宫下段≥宫体且膨出,阴道前穹窿消失 宫颈如乳头状,如出血向颈管渗透,宫颈可膨大
子宫瘢痕处肌层缺陷和血管增生可能是形成此症的病理 学基础。6.9%-19.4%有瘢痕缺损;
子宫肌层瘢痕组织缺氧、底蜕膜缺陷和过多滋养细胞向
子宫肌层内浸润生长相关。
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
导致受精卵在前次剖宫产瘢痕位置着床的原因,目前 还不清楚。各种学说中涉及较多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CS)损伤子宫内膜: 剖宫产手术造成子宫下段内膜基底层损
现代诊断技术提高,尤其超声技术的提高使 更多的瘢痕妊娠得以发现;
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也使其发现率提高; 手术缝合方式由双层缝合改变为单层缝合也
可能是瘢痕妊娠发生率上升的间接原因。
剖宫产瘢痕妊娠有两种形式
外生性:
孕囊种植在子宫瘢痕上,向子宫峡部或宫腔生长,可能生长 至活产,但大大增加了植入部位大出血的危险。也就是后来 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前置胎盘并植入
一般临床特点:
发生年龄:育龄有剖宫产妇女 最小21岁,最大 46岁
发生孕周:早孕,6~7周为主,最早4周 与剖宫产时间的关系:最早CS后3m,最晚CS后13y 与剖宫产次数关系:大多为1次,最多4次 IVF/ET: 单纯CSP或合并宫内孕
瘢痕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源自文库着剖宫产率升高,瘢痕妊娠发生率绝对值 上升;
为高风险,也可能血流稀疏,为低风险
影像学检查——B超
阴道彩超是诊断CSP的最基本检查技术,其诊断敏感性 为86. 4% ;
1997年Godin等提出了如下诊断标准:
宫腔内无妊娠依据 子宫颈管内无妊娠依据 子宫峡部前壁见孕囊生长发育 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组织有凹陷
影像学检查——B超
娠的超声诊断,但是不够完善。因为少数瘢痕妊娠, 其妊娠组织(妊娠囊等)除位于瘢痕处外,还有一部 分位于宫腔内或宫颈管内,此类表现的瘢痕妊娠易被 漏、误诊,尤其需要超声医师引起重视。
影像学检查——B超
经阴道超声观察瘢痕妊娠的回声结构、血流情况、肌 壁厚度等均优于经腹超声;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中孕:
子宫自发破裂,膀胱破裂和腹腔出血; 腹痛、失血性休克。 B超示:
宫腔内可有正常胎儿,胎盘部分或大部分于切口处 胎盘组织回声影延伸至切口肌层,甚或达浆膜层至膀胱肌层 胎盘基底部有大量多个静脉血池 血流频谱呈多样性,如血流表现低阻,高速呈旋涡状,有动静脉漏可能,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CSP呈增多趋势,发生 率:1:1800[1]~1:2216[2],占所有异位妊娠的 6.1%, 已超过宫颈妊娠的发生率[3]。
1.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2.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3. Arch Gynecol Obstet,2005,271(1):178-181.
伤,而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上皮细胞是修复内 膜功能层所必需的条件,瘢痕妊娠时由于着 床处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如, 绒毛直接植 入子宫肌层。
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损伤子宫壁肌层: 致其连续性中断,形成通向宫腔的裂隙
或窦道,再次妊娠时,孕卵种植于该裂隙或 窦道处。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剖宫产切口处血供不足,导致瘢痕修复 不全,瘢痕处有较宽大裂隙。
多次剖宫产后,瘢痕面积增大,子宫前壁由于血供不足,纤维增生 及创伤修复而出现缺损
6.9%-19.4%有瘢痕缺损 多次剖宫产、子宫后屈与瘢痕缺损有关; 淋漓出血、痛经和慢性盆腔痛与瘢痕缺损有关。
高龄孕产妇则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高危因素。
CSP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阴道彩超 三维B 超 MRI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处理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子宫瘢痕妊娠定义
广义:胚胎或滋养叶组织,因子宫内膜损伤,如剖宫 产,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造成缺陷或内异症、子宫肌 瘤所致,在子宫肌层任何部位发育。
狭 义 : 剖 宫 产 后 疤 痕 部 位 妊 娠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经腹超声在整体观察瘢痕妊娠位置、与子宫下段的关 系及子宫体、宫颈情况时更有优势;
应该强调两种途径联合应用,以获取更全面清晰的超 声图像。
发病机制:
可能与剖宫产缝合技术有关 近年来更多采用的切口单层无反转连续
缝合,较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而既往采 用较多的切口双层缝合,即第二层反转缝合, 多数切口愈合良好。
高危因素
剖宫产、诊刮和人工流产、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 内膜炎、宫腔镜手术、子宫动脉栓塞和宫腔放疗
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之植入胎盘发生率高于多层缝合,因此剖宫产时 应逐层缝合子宫切口和尽量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层完整性。
内生型:
孕囊种植在有缺陷的剖宫产切口瘢痕深部,有两个转归
孕早期即出现子宫破裂呈高危状态 胚胎停育、hCG偏低,血流稀疏的低危状态。
病理学基础
子宫蜕蟆血管生长缺陷是主要原因,多次刮宫可损伤子 宫内膜,引起炎性或萎缩性病变,致使子宫蜕膜血管生
长缺陷;
滋养层发育迟缓致受精卵着床延迟,着床于子宫下段;
概述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简称剖宫产瘢 痕妊娠(CSP),为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
是一种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剖宫产术远期并 发症,医源性疾病 ;
概述
瘢痕妊娠由 Larsen 于1978 年首次报道, 至 2002 年,经 MEDLINE 检索到的瘢痕妊 娠19 例;2002至2007 年英文文献报道达 94 例。中文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百余篇, 半数以上发表于近 5 年;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CSP临床表现可早至孕5周,晚至孕16周出现。
早孕:
停经后阴道淋漓出血,可以没有腹痛
39%少量无痛性阴道出血 16%轻到中度疼痛 9%,少数患者只有腹痛 37%没有症状
hCG可高可低 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时大出血。 大出血时的特征
子宫下段≥宫体且膨出,阴道前穹窿消失 宫颈如乳头状,如出血向颈管渗透,宫颈可膨大
子宫瘢痕处肌层缺陷和血管增生可能是形成此症的病理 学基础。6.9%-19.4%有瘢痕缺损;
子宫肌层瘢痕组织缺氧、底蜕膜缺陷和过多滋养细胞向
子宫肌层内浸润生长相关。
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
导致受精卵在前次剖宫产瘢痕位置着床的原因,目前 还不清楚。各种学说中涉及较多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CS)损伤子宫内膜: 剖宫产手术造成子宫下段内膜基底层损
现代诊断技术提高,尤其超声技术的提高使 更多的瘢痕妊娠得以发现;
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也使其发现率提高; 手术缝合方式由双层缝合改变为单层缝合也
可能是瘢痕妊娠发生率上升的间接原因。
剖宫产瘢痕妊娠有两种形式
外生性:
孕囊种植在子宫瘢痕上,向子宫峡部或宫腔生长,可能生长 至活产,但大大增加了植入部位大出血的危险。也就是后来 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前置胎盘并植入
一般临床特点:
发生年龄:育龄有剖宫产妇女 最小21岁,最大 46岁
发生孕周:早孕,6~7周为主,最早4周 与剖宫产时间的关系:最早CS后3m,最晚CS后13y 与剖宫产次数关系:大多为1次,最多4次 IVF/ET: 单纯CSP或合并宫内孕
瘢痕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源自文库着剖宫产率升高,瘢痕妊娠发生率绝对值 上升;
为高风险,也可能血流稀疏,为低风险
影像学检查——B超
阴道彩超是诊断CSP的最基本检查技术,其诊断敏感性 为86. 4% ;
1997年Godin等提出了如下诊断标准:
宫腔内无妊娠依据 子宫颈管内无妊娠依据 子宫峡部前壁见孕囊生长发育 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组织有凹陷
影像学检查——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