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一、教学背景
传统的耐久跑教学方法,只重视学生跑的时间和距离,而忽视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科学的指导,形式单一,枯燥教法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和畏惧心理。只要老师提到“耐久跑”,学生就会毛骨悚然,嘘声一片;回想起往届学生在耐力课上的表现:大部分学生拖拖拉拉,有边走边聊的,有打闹的,有慢走的,有插里圈的……下课后,学生们一个个闷闷不乐地离去,这样的现象令我不由得扪心自问:“耐久跑为什么这么难上呢?耐久跑是一项锻炼价值极高的运动,总不能因为学生的厌恶而弃之不用吧。”
二、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了,八(4)班上课了,我微笑着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耐久跑,如果让你们说,我们今天要发展耐力素质,你们会选择哪些方法,用哪种方法最好呢?”没人说话,冷场了。这一点我理解,因为大部分同学畏惧长跑。我又说:“同学们看,我在小黑板上写了三种耐久跑练习方法,现在用纸给贴住了,谁能猜出来上面写的是什么方法吗?”这一招,灵。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并提供一个个方法,每当有学生讲出与黑板上相同的方法时,我就揭开一张白纸。最终,在我的提示和指导下,三张白纸均被揭开了。我问:“哪种方法最好呢?”学生各说各的理,争执了起来。我急中生智地说:“现在分成三组,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练习,好吗?”
我想,这下问题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耐久跑了吧。没想到突然又冒出一个胆怯的声音,来自我的背后:“如果我一个都不喜欢呢?”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向我聚来,心里一定在想:“糟了,老师一定要发火了。”其实,当时我真的想发火,我的“精心设计”就被这一句话给毁了。但看到那一张略带紧张的面孔后,我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怎样才能扭转局面呢?”我的脑子飞速地运转起来,有了:“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好,敢于说真话,实话实说心中的想法,老师敬佩你的勇敢与诚实。我们就要讲诚信,敢做敢当。老师我只不过是你们的兄长,没有畏惧的理由,请那位同学到前面来,好吗?”在那位同学往前面走的过程中,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团结一致并积极地去学习、锻炼,又何尝不可呢?我们真要拘泥于那个“精心编排”的教案之中吗?学生冒出来的自主学习火花真就不能体现吗?当那位同学来到我
面前面带歉意地说:“老师,我并不是找茬,其实,我真不想利用黑板上那三种跑步的方法来增强我的耐久跑的能力,那样跑既单调又没有激情。提高我们耐久跑能力的方法,还有其他形式吗?”我转向大家问:“同学们,你们说他问得好吗?”下面以热烈的掌声回答了我。我便说:“那好,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发展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跑的方法有哪些?”这下,下面的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跳绳、踢足球、打网球,有的说爬山、游泳……什么都有,其中有人说出了许多以组合游戏促进耐久跑能力的练习方法。我一
看,时间过得真快,还没跑,时间已经过半了,怎么办?我就说:“我们今天就来个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主创新的练习吧!同学们可以用老师介绍的这种方法,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创新的方法,来发展我们的耐久跑能力。”同学们三五成群商议着,选择了许多不同的练习方法。争议过后,除了绕校园跑以外,有十几个同学以组合游戏的方法练习着。他们依次跳过长绳后,从一边足球门跑向另一个足球门跳过皮筋,再以同样的速度跑向另一边足球门,而后接上长绳,不停地来回奔跑跳跃;还有几个足球“高手”用那灵巧的双脚在足球场上来回地奔跑着,一刻也没停息,个个满头大汗,兴趣盎然。我暗自算了算:这些自主练习内容不比我教案预设的距离短,相反,在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达成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只把学生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摆设,一个等待被填充的容器。在课堂中一旦学生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是我们体育老师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每节课反思教案预设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关键所在。通过这次耐久跑的教学实例,我明白只要我们课中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恰当地处理好课中的“节外生枝”,不仅可以达成预定目标,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教案内容、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固执地跟着传统的教学,虽然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扼杀了学生的个体思维的发展、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淹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时时注意分析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情绪、情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的差距,总结经验,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抓住“意外”,生成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