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课程标准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代码:02023004)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各种机床、工具、仪器和仪表等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设备的一门工程技术,也是一门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的综合技术。

是高职院校机械类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和必需的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制造技术打下专业基础。

同时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应用价值,启迪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自学能力,给学生以就业与发展的能力。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机械制造人员根据产品图纸及客户提出的相关要求,在约定的期限内,充分控制经济成本,按照产品质量要求准备技术文件和工艺装备、利用工艺装备完成产品的粗、精加工,并确保合格产品的按时交付。

产品的制造工作包括:分析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选择毛坯;选择定位基准;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刀具、量具和夹具等;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制定工艺规程;零件(产品)的加工和装配;检测加工质量并进行工艺调整。

完成技术文件的整理及工作过程记录存档,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5S”工作要求。

3、课程目标
3.1知识与能力
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

了解轴类、套类及箱体类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发展与现代制造技术。

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同时通过对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和阐述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要求具体一点)
3.2方法与拓展
第一、认识本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体验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奥秘和科技创新的奥妙与乐趣。

第二、认识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第三、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和阐述。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情、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第二、感悟机械制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它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对所学课程与专业的热爱,并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加深对静止和变化、矛盾和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螺旋式上升等辩证关系的理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四、感悟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在众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其科学价值、应用价值。

第五、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六、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科技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4、课程内容和要求
5、课程实施的说明
本着教育以人为本原则和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更加注重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关键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理念,在课程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学习内容,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与职场社会的融合。

5.1健康和安全
5.1.1.国家安全法规、企业或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劳动保护规定用品、工具设备的使用、职场环境安全、材料搬运、灭火器材使用、急救、风险控制、危险材料的使用和储存。

5.1.2.个人保护用品包括国家法规、企业或学校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中所规定的保护用品。

5.1.3.安全操作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涉及车辆移动、危险物质、电气安全、手工搬运、相邻工人和现场参观者的操作过程及风险控制。

5.1.4.紧急事件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发生火灾时,紧急关闭设备和隔离设备的程序、灭火程序、现场撤离程序及企业或学校的急救要求。

5.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废物处理、噪声和灰尘的控制、5S管理。

5.3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浪费,凡能节约或降低成本的举措及建议应予于鼓励。

5.4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包括依据的行业及国家标准、企业或学校的ISO9000等标准。

5.5工具、设备和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加工、装调、运送等工作过程中应用的各种工具、工装、量具、计算机、工件、机床及相关附件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措施。

5.6 劳动组织
包括任务分工、小组管理、材料工具的领取与交付、工期与工作时间、工作程序、质量观念与责任心等。

5.7 信息交流
5.7.1、信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书面、图形、标志、工作进程计划、工艺规程、说明、工作记录、材料合格证、材料使用方法与储存要求、合同、图样与草图。

5.7.2、交流包括(但不限于)口头或视觉指示、故障报告,还包括现场具体指示、书面指示、计划或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电话、留言等的指令。

6、相关说明
6.1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6.1.1、本课程必须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加工实习后实施。

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第一个学期安排60学时,第二学期安排50学时。

6.1.2、课程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个学期完成1~5单元的学习,该基础知识部分可采用讲授、引导文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等等。

第二学期完成6~8单元的学习,主要采用项目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方法进行,通过贯穿始终的交流讨论等交际教学表现形式,引导、启发学生以形成自主知识构建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

同时提高解决问题和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再学习的方法能力。

师生都应转变观念,以学生工作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作中学习,学会如何工作,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与咨询者。

6.2 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
6.2.1、课程教学材料以课业教学文本为主体,传统教材作辅助,逐步过渡到使用正式出版相关教材的阶段。

6.2.2、课业教学文本按照学习情境单元编写,参照本标准选择合适的载体规划情境的学习内容,且应和规定达到的学习目标相适应。

6.2.3、课业教学文本包括课业学习指导文本和课业练习两大部分。

课业学习指导文本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几个阶段来归整学习内容,应按不同的工作阶段适应的教学活动形式,充分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

对于需要大篇幅解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信息量较大的相关资料,可明确这些知识点对应参考资料的出处和关键问题,对新知识内容应提供补充资料;对于需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并构建的知识内容,可按引导文教学编写课业学习指导文本。

课业练习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参照企业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所需分析报告、工作计划、技术文件、实施记录及工作评价小结等,在进行教学加工的基础上考虑学生自我知识体系构建而需要拓展的必要知识来进行编写。

并注重其计划决策、检查评价方法能力的练习,以开拓性的问题激发其拓展创新的思维。

6.2.4、在学生逐步理解本课程工作学习过程及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后续学习情境课业教学文本的设计规划,以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要求并接纳合理化建议。

6.2.5、建议选择的传统辅助的主体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
《机械制造基础》张绪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张绪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属切削技术基础手册》
《机械工艺师册》
《机械制造技术》精品课程网络资料
6.3教学评价
6.3.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制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学习各个环节的考核量化标准,按量化指标对过程和结果实施考核。

6.3.2、按照学期进行评价。

第一学期为考试,按照学习单元1权值10%、单元2权值20%、单元3权值30%、单元4权值30%、单元5权值10%评定成绩。

第二学期为考查,按照单元6权值30%,单元7权值30%,单元8权值40%评定成绩,每个学习单元按照工作学习过程50%、交流展示25%、工作小结25%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6.3.3、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加分奖励。

6.4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4.1、注重课业文本的设计及资料的整理,以用作教材编写的参考,并注重知识的更新。

6.4.2、加强整个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如PPT演示文档、演示录象、零件加工的动画模拟案例、刀具结构解析的图片等,作为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4.3、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收集和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组织网络论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区间。

6.4.4、有效利用学校工业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和实际生产环境,及时组织现场生产观摩并积极参与生产加工。

6.4.5、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实习,收集生产企业产品加工案例资源、了解熟悉生产现场的真实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