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是由不同比例的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主要发生在涎腺,其中约一半(53%)发生在大涎腺,其中腮腺占45%,颌下腺为7%,舌下腺为1%。

口腔内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腭和颊黏膜。

在肺内也可以发生与涎腺肿瘤相似的上皮性肿瘤,原发于肺部的较为少见,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如图1)。

由smetana等人1952年首次报道,一般认为起源于气管及支气管浆液腺和黏液腺的Kulchitsky细胞。

PMEC占支气管肿瘤的1%-5%,全部肺肿瘤0.1%-0.2%。

融合蛋白MECT1-MAML2被认为是唾液腺和 PMEC中的致病性遗传事件。

有研究发现88%的PMEC与MECT1-MAML2融合转录相关,并且MAML2基因重排的存在可以支持PMEC的诊断。

t(11;19) (12;P13)融合蛋白MECT1-MAML2被认为是涎腺和支气管肺黏液表皮样癌的驱动基因事件。

也可发生在皮肤、乳腺和宫颈等部位。

大约6%的病例存在CRTC3-MAML2基因融合,而非MECT1-MAML2基因融合。

有研究表明,存在基因融合的黏液表皮样癌预后更好。

图1:肿瘤位于支气管粘膜下,肿瘤细胞巢状分布,部分细胞内有粘液,可见片状肿瘤性坏死。

临床特征:PMEC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患者总体发病年龄较轻,国内文献报道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青少年患者也屡见不鲜。

通常认为发病无性别差异,有研究显示大于40岁男性以低级别多见,而高级别多见于年轻女性。

PEMC大体可分为四型: 腔内息肉型、腔内外肿块型、管壁全层浸润型、外周型,而腔内息肉型最多见。

CT检查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方法。

Kim等人总结以下征象:①肿瘤长径与所属肺叶或肺段气道平行;②常伴远端肺叶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③“空气新月征”,即病灶部分阻塞气道所形成周围含气的空腔。

病理组织形态特征:肿瘤由表皮样细胞、产黏液细胞和中间型细
胞构成(如图2)。

黏液细胞:体积大,胞质苍白,核位于细胞边缘,一般少于肿瘤细胞总数的10%,PAS染色、粘液卡红或阿辛蓝染色对于鉴别黏液细胞较重要;中间型细胞:基底样或立方状,在肿瘤细胞中占多数;表皮样细胞:呈多边形,角化罕见。

不同类型的细胞的比例和所形成的结构(包括囊腔)在肿瘤内和肿瘤间均有不同。

肿瘤通常为多囊性伴实性成分(图3),当涎腺或肺内出现明显囊性伴间质硬化时,此时要警惕有MEC的可能,应仔细寻找以上三种细胞,这在术中冰冻中极其重要,必要时多取材,寻找诊断线索。

有时以实性成分为主。

有些肿瘤有清楚的边界,但腺实质的浸润也是明显的,侵犯神经也相对常见。

肿瘤坏死、间变、核分裂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偶尔可见肉瘤样转化。

有学者根据形态学特点将黏液表皮样癌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2级:低级别肿瘤大体为境界清楚的肿块,囊性变和钙化常见,常呈囊实性。

镜下见大量分化良好的黏液细胞,在片块状表皮样细胞区常见呈灶性聚集的黏液细胞,或内衬于表皮样细胞形成的腔隙内,或由黏液细胞构成的腺体散布于实性细胞区,细胞异型性小,病理性核分裂象罕见。

高级别由分化程度较低的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成分为主,片状和岛状细胞分布,其生长具有侵袭性,黏液细胞成分难以识别,细胞通常显示更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有丝分裂象和坏死常见。

低级别PMEC较多见,约占75%-80%,高级别PMEC少见。

图2:可见粘液细胞,中间型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大部分细胞胞质透亮。

图3:肿瘤呈囊实性,可见粘液细胞。

根据肿瘤的主要细胞成分和形态,将MEC大致分为8个亚型: 黏液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如图4)、嗜酸细胞型、中间细胞型、表皮样细胞型、硬化性伴嗜酸细胞浸润、梭形细胞型和Warthin瘤样型。

图4:大部分为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其内散在粘液细胞。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有研究认为TTF-1和Naspin A阳性可基本上排除PMEC的可能性。

黏液细胞PAS染色、粘液卡红或阿辛蓝染色阳性。

TTF-1、CK7(图5)、Napsin A、P63(图6)及特殊染色等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对大部分PMEC作出明确诊断,疑难病例可借助
MAML2融合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

图5:CK7肿瘤细胞弥漫阳性。

图6:P63肿瘤细胞大部分阳性。

鉴别诊断:1、黏液腺癌:特别容易与低级别PMEC相混淆,两者均含有黏液细胞,分泌PAS染色阳性的丰富的黏液。

但黏液腺癌易形成黏液湖和不完整但异型性小的腺上皮,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核位于基底部。

无MECT1-MAML2基因融合;
2、鳞癌/腺鳞癌:分化差的高级别PMEC需与其相鉴别,没有表皮样细胞、中间型细胞和散在黏液细胞,也没有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围绕黏液腺体生长的现象。

免疫组化TTF-1阴性及CK7和P63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PAS染色、粘液卡红或阿辛蓝染色对于寻找黏液细胞有重要作用。

3、腺样囊腺癌:肿瘤细胞较小,胞核深染,由导管上皮及肌上皮双层细胞构成的腺体或小管排列呈圆柱状、小梁状或实性,常见具有特征性的大小不等的筛状结构,肿瘤间质可有黏液样变性,但没有细胞内粘液。

免疫组化CD117,CK8/18、P63、Vim、SMA、S-100以及粘液特殊染色易于鉴别。

4、类癌:一般没有细胞内粘液和三种细胞成分,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容易鉴别。

5、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Oncocytic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OMEC)与颗粒细胞瘤、嗜酸细胞类癌、呼吸道的其他唾液腺型肿瘤、嗜酸性细胞腺癌、转移性肾细胞癌等鉴别。

该亚型相对少见,约占PMEC的2%,诊断所需的嗜酸细胞比例尚无明确定论。

构成肿瘤主体的嗜酸性细胞境界清,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并呈嗜酸性颗粒状。

瘤细胞核大小较一致,多位于细胞的中央并可见小核仁。

肿瘤呈弥漫或巢状排列,可见小囊腔形成,少量散在的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肿瘤细胞轻至中度异型,少数病例周围可见经典型MEC成分。

与以上肿瘤鉴别较容易,但OMEC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临床预后较好,而且多数病例术后不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治疗。

6、Warthin瘤:主要与Warthin样MEC鉴别,其比Warthin瘤
更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因此在儿童唾液腺肿瘤中对类似Warthin瘤样特征的肿瘤诊断时,Warthin样MEC应作为首要考虑。

Warthin样MEC缺乏Warthin瘤典型的嗜酸细胞上皮细胞双层结构,这与Warthin瘤黏液上皮化生鉴别至关重要。

另外Warthin样MEC肿瘤上皮细胞往往表现出结构和细胞异型性,粘液细胞散在分布其中,疑难病例可通过FISH检测MECT1-MAML2基因融合,这可以证实MEC 的诊断。

7、透明细胞糖瘤:主要与透明细胞型MEC鉴别,其没有粘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免疫组化表达HMB45、MelanA等标记,一般不表达上皮标记和P63。

临床治疗及预后:手术切除是PMEC的标准治疗,低级别MEC与良好的预后相关,且转移到区域淋巴结的比率极低。

文献报道低级别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10年生存率能达到100%,不必行辅助治疗。

即便姑息性切除,患者也能与瘤共存数年。

相反,高级别PMEC表现出侵袭性行为,并经常与转移和患者预后差相关。

国内有文献报道PMEC的恶性程度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

研究认为恶性程度分级(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是否完整切除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判断PM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