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 沿波讨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发表时间:2018-03-09T15:02:28.6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作者:万红
[导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情感为基点,抓准诱发时机;沟通作者情、教师情和学生情,让三情融为一体,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他们情感的火焰,促成共鸣。
万红湖北宜城三中 441400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情感为基点,抓准诱发时机;沟通作者情、教师情和学生情,让三情融为一体,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他们情感的火焰,促成共鸣。同时情感教学还应由课内向课外辐射,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条件,制造氛围,让学生将自己从课堂中汲取的思想认识,被激发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感课堂;三情;情境;辐射课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002-02
生命如此美好,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美丽。校园里,处处都是繁茂的花事。草本的花明媚着你的眼,木本的花震撼着你的心,从雏菊到蔷薇,从紫薇到白玉兰,还有那一树树不知名的花。那缤纷的色彩在蓝天下明媚,密密的花你挤我我挤你,恣意在展示自己。面对这繁茂的生命,这蓬勃的激情,你能感叹的是生命的繁盛,是花儿的葱茏。当你静静伫立花间,让自己也成为枝头叶间的那一朵,用心聆听,原来他们也有着欣喜、忧伤、豪情、迷惘……你会发现这是何等的令人叹息的纯美。这就是学生如诗的青春,如歌的岁月。他们并不是一张简单的没有生气的白纸,来等待我们老师去渲染。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稚嫩而勇毅的触角去探知世界,去体味人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若想在他们前行的路上做好明灯,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站在孩子的视角,以情导情,以情动情,用情感教育去展开语文教学,提升综合素养。
陶行知先生在《行知》中指出“从前的世界属大人,以后的世界属儿童。”“学生不是老师的私产,恐怖的世界、享福的世界、书呆的世界、残酷的世界、奴隶的世界”这都是大人们单凭自己的意志,一厢情愿强加给孩子们的。而我们现在“在大人的世界之遗迹上,要创造儿童的世界,就必须得重生为小孩子,才能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工作”。如何重生为孩子?如电影里所演的那样,让时光逆流,返老还童?那只是童话罢了。大人的外在是不可能重生为孩子的,但是内在的情感却是可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感情而存在,而天下的文章皆是七情之感悟。古人云:文以载道,文录心迹。“情”是文章的生命,情是点燃生命之火。当我们以情感为基点,将自己置于学生的视角上,就能映射通常看不到的面,就能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去激发和升华学生自身的情感,让他们主动诉诸于表达。经过语文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到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首先要注意沟通作者情、教师情和学生情,让三情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共鸣,做到让这共鸣情久留学生心田,并使之不断升华,转化成一种思想、一种力量。而这就有赖于教师设置情境的诱导,身体力行的感悟,形成一种充满人性灵光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情与文的完美统一,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情感色彩极其鲜明强烈。而要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中情感,教师自己首先要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投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然后才能根据学生的经历去设置情境,带着鲜明而浓厚的情感色彩去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我在讲《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先是导其入境。本课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此时的高一新生刚刚经历过毕业离别,曾经有过很多关于“毕业离校”的故事。那些青春岁月里的闪亮片段,在每一个毕业生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就像范美琪唱的那样: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所以我让学生齐唱了这首《那些花儿》,将学生的心拉回到毕业离别时的情。然后大家带着对已别校园的无限思念,去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他会康桥时的情景,拉近我们和作者的距离。这时再在这种带着些许淡淡毕业离愁的气氛中,我泛读了全诗,尤其是在读最后一小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融入了我对自己母校无限热爱与思念的情感,但又带着些不愿惊扰母校宁静的情意,将使人对康桥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出来,读出一种哀而不伤的别离味道。这也正唤起了学生心中对母校的那份真切情意,当他们开始朗读时,那份深情也从他们专注而投入的朗读中自然流露出来。通过这朗读、气氛营造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淡淡离愁的引导下,康桥的形象、诗人的离情,再一次在学生面前重现,深刻而美好,心灵再次受到碰撞,那一刻“三情”高度的统一起来。作品的呼唤之情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就这样在春风化雨无声的滋润中,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去。这样就大大缩短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情感脉搏加速跳动,审美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情感教学要注意选好突破口。任何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总是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或是对美好纯洁事物的热切向往;或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咏叹;或者是对腐败丑类的强烈批判;或是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在讲《祝福》这篇课文时,我选了如若让我们自己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生活会有如何的变化这一主题。我先让学生根据以往所感知的封建社会,敞开心扉谈自己对封建制度下人与人间关系的看法,以及自己若是身处旧社会那生活的轨迹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内心的感受。大家都畅所欲言,在学生热情洋溢而略带幼稚的谈话后,我们共同进入了鲁迅对封建社会的解读。这样使得那原本远离学生生活的作品,学生轻松的理解了,也深深被文章中的感情所感染,并且还能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选好突破口,抓准诱发时机,在情感浓缩凝聚的关键之处,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他们情感的火焰,促成共鸣。让学生能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忧作者之忧,在阅读、欣赏、品味和感应之中,传承文化,领略到人间的美、艺术的美,加深对人生、社会、自身的思考。
情感教学还应由课内向课外辐射,做到春风化雨点滴滋润。人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积累知识、不断感悟、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教室-操场-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学生变得慵懒,她们经常会问我生活美在哪里。是呀,美在哪儿?我认为美在我们的眼睛里。作为教师要结合课堂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实际,指导学生写周记、作文等,不定期的开设学生佳作欣赏讲评课,或者举办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在学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之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感悟诗人冷艳诡谲的诗风和大量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我布置了一篇命题的周记。我让学生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生气,而且在文章中不能出现“生气”、“愤怒”等字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热情空前的高涨,纷纷讨论起来。而课下交上的周记也是形形色色的,用了各式各样的手法和词眼,尽他们所能的来描绘渲染。有个男生描写班主任的生气时这样写到“砰,教室的门开了,室内热闹沸腾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宁静至极。忽然一道电光闪过,随即一阵狂风,桌上的书本、橡皮等旋风乱舞。忽然间我觉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只见班主任风驰电掣直奔讲台,大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