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合作学习则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并不一样,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更大。每次接手初一的教学工作,你会发现有部分学生他能听懂你说的话,可就是看不懂你写的字,也看不懂课文,就算能看懂也读不出来。引导这样的学生上课,你自然可以想象效果会是什么样了。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做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很快很好地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所提升呢?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去辅导吗?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将基础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然后让好的学生充当辅导员的角色,从各方面去帮助较差的学生。这样,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有望的。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组织方式不到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将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要么,受传统学科教学影响按座就近组合,往往要求前排2名学生转过身去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有时小组成员之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没有合作学习的条件,也就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运行。
2、合作程度不到位。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学优生和相应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学优生扛主角,他们思维敏捷,发言踊跃,因而他们的意见就主宰了整个小组的意见。而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主动性欠缺,往往会失去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于在热闹的环境中做一个旁观者。这样,也就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3、过程关注不到位。我们往往片面地理解了评价的目的,只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自已的课堂设计结果相一致来衡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这样就忽略了合作学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思维虽然得到发散,能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得到启发和补充,但事实上,学生的误解也同样会增加,教师在评价时如果只重视结果,就会在无意中将新生问题一带而过,不了了之。
4、评价机制不到位。小组合作中,同伴与同伴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比较常见,学生积极对话,发表不同见解,指出对方错误漏洞,场面颇为激动人心。但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如何改变上述局面,使小组合作入神、入境、入情,使学生的身心潜能,整体素质和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应发生变化。所以只有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3、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技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合作学习的分组。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同时要考虑到学习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是分组的基本原则。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质疑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互补,增进学生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1+1>2的功效。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②.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③.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
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4、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①.学会收集。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认真作好课前准备。
②.学会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思考。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③.学会表达。学习过程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④.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小组内,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需要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解决方案。
⑤.学会倾听。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的发言。让学生明白倾听是对发言人的尊重。
⑥.学会评价。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鼓励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个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
⑦.对合作学习的反思。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以上只是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一个粗浅论述。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讲,具有很深的意义。我们理应让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是我们所有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