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习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3-4
• 此外,客家人还特别注重丧葬礼俗: • 病人临终之际,便将事先做好的"寿衣"给病人穿上,称"着寿衣 "。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 重裤子。 • 客家风俗重视送终。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 前见最后一面,显得孝顺。人断气后,马上烧轿,焚纸,眷属、 儿女悲哭成叫。是为“送终”。 • 报丧 • 病人断气后即刻报丧。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亲伯叔家报丧,在 门前或附近路口还出讣告。 • 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 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讲解内容
• 1客家 山歌 • 2客家节 日 • 3客家礼 仪 • 4客家建 筑
2014-3-4
客家习俗
1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有很多种类,但主要由情歌、斗 歌、即席演唱三大精华部分组成,此外还有 习俗山歌、述事山歌、尾驳尾山歌等等。常 用比兴、直叙、比喻、双关等手法,吸收了 梅州当地的原瑶、畲民族的民歌表现手法, 加上客家语言本身的丰富表现力,显示了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
2014-3-4
• 落枕 • 移动遗体,在厅堂地上铺一白布,将遗体放在上面,头新瓦, 瓦上垫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择日定时将遗体入棺叫 “入材”。晚上亲友参加孝堂守灵,俗称“陪夜”。 • 发丧要择时,常在早晨。旧时在头一天要“闹丧”,通宵达旦, 鼓乐喧天。发丧先举行祭奠,再起柩出殡。讲究排场,以显示 儿女孝顺。 • 安葬 • 将灵柩放入墓地。墓地选择讲究“风水”。埋葬后第三天,亲 属穿孝衣到坟上哭拜祭奠,烧纸钱,谓“醮三朝”。 • 做七 • 人死后,每逢“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做七”。一般只 做“五七”。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叫“完七”, 以示丧事的结束。以后,周年举行祭礼,叫开小孝;三年举行 祭礼,叫开大孝。 • 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丧葬礼俗,如比较注重请 2014-3-4 僧道打醮念经,超度亡魂等。
2014-3-4
客家人最看重三个节日:春节,清明,还有一个就是 “七月半”(中元节)。
“七月半”,也称“月半节”,顾名思义就是每 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在客家人眼里,这一天也属于 节日,仅次于春节和清明。客家人有强烈的血源意 识,对自己的祖先充满了无限的尊敬和崇拜。他们 把列祖列宗统称为“公太”、“婆太”。认为没有 祖先就没有自己,因此把祖先看作最可靠的,最有 力的精神寄托,除了在每年清明节大祭扫之外,到 了七月十五还要再祭祀一次祖先,故“七月半”又 有“小清明”之说。
2014-3-4
• 清明节用艾草做成的艾饭,翠绿的颜色,嚼起来有滋有味.客 家话扫墓叫做“挂纸”,客家人都会在扫墓时将黄色纸压 在坟头上,因此扫墓又叫挂纸,表示子孙已回来祭拜过祖 先。 • 客家人子孙,要准备猪肉、鸡、蛋、鲍鱼和豆腐干等五种 祭品,并做艾糍、蒸发糕,拜祭先人。拜过祖先,烧过香 纸后,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 代表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 闽西客家挂纸(扫墓),早上先到墓地割雄鸡,把鸡血洒在 草纸上,再把带血的草纸放在坟头并用石头压上。 • 祭品为三牲加印子粄还有米酒。祭拜时要燃放天地炮和连 炮,祭完自家亲人后最后到祠堂祭拜 • 挂纸这天,嫁出去的女儿和外出务工的人都会回来祭祖。
• 4客家建筑-围龙屋
• 围屋,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庄 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集居住、贮存、晾晒、加工、防盗、防火等设施于一体。 客家先民建造土围屋,是明末清初时期,当时赣粤边境匪 盗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客家的大户人家为有效地保住自 家性命,保住集聚的财产,不惜耗费巨资苦心经营修筑, 其结构形式由粤东客家标准格式——围拢屋发展变化而成。 这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庞大建筑,四角建有炮楼,楼内连通, 相互呼应,火力交叉如网;御火攻,围内设有多处消防注 水口;防围困,围内置设多处粮仓……对于围屋,如果分得 细一些,还可以看出两种基本模式:实心式和空心式。实 心式为围内主体建筑采用“厅堂式”,只是将两侧横屋升 高,连成全封闭式的方形围屋平面;空心式为围内不设主 体建筑,只沿围的四周建房舍,中间除水井外,就是一个 2014-3-4 大禾坪。
2014-3-4
2014-3-4
2014-3-4
小知识扩展
•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 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 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 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这一天同时也是佛 教 的 盂 兰 盆 节 ,盂 兰 盆 节 的由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是佛祖的弟子,他的母亲因为生性贪婪恶毒, 死后被打入轮回中的饿鬼道,永不得超生。目莲 为了解救母亲,就在农历 7/15时广造「盂兰盆 会」,让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物,为 母亲赎罪,使母亲能够超渡。后来每到7/15这一 天,佛家们就会做「盂兰盆会」,以五果供奉佛、 僧,解救在阴间受苦的祖先。
先来自中原,所以他们的婚姻礼俗深受古 时风尚习气的影响。 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 “六礼”。所谓六礼是:“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 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庆寿: 摆寿堂,行寿礼,儿女亲朋要致颂祝辞,送贺礼寿匾 等。一般在寿辰举办家宴,为老人添置一些衣服、用具, 以表孝心,同时邀请嫡亲姑表姐妹回乡为老人祝寿。 祭祀 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 缛节。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 重视。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葬前、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 或谓之三个阶段。
• 2客家节日 • 客家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和 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农事会,如观音诞、伯 公诞、灶君节以及天穿节、立秋节等。节令的民 俗活动起源很早,如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 祭”,“过年”的传统也起源于上古。除过年过 节,还有四时节令,以及其它俗信纪念。这些活 动表达了人们的善良心灵,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 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 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 绚丽,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客家习俗
从来源和生活各方面讲解
2013年4月17日
客家人来源
• 客家(客家话:Hak-kâ,或称客家人、客家民系),是岭 南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 影响深远的民系。广东客家人对内会用客家话交流,对外 会用广州话和普通话交流。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广东东 部(粤东)、北部(粤北)和(粤西)片区、广西东南部 以及福建南部、江西南部。 秦朝末至宋朝初,黄河流域汉 族居民数次南迁,抵达粤、闽、赣三地交界处,与南越族、 闽越族、畲族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 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从广东的梅州、惠州、 河源、福建和江西南部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四州为梅州、惠州、汀州、赣州。广东的梅州市则因 其是客家人最主要聚居区之一而被宣传为“世界客都”, 广东的河源则被称为千年“客家古邑”。
• • • •
2014-3-4
•
• 婚庆:
• 来宾客家人择偶,多为父母作主,媒人拉线,其婚礼一般有说媒、坐 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几个环节。 • 媒人看两家年龄相当、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动上门说 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会求媒人作好事。男女 双方见面后,互相倾吐心事,于老人同意,认为合适,就开出“八 字”,由男方交给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等捏算,假如男命是金或水, 女方是水或金,就认为比较合适成婚。一旦“八字”合适,双方老人 同意,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就有希望了。接着男方下聘金,俗称 “外家钱”,多少由双方议定。下聘金就算定婚了,然后才到政府去 办结婚证。待男方准备妥当,把迎娶时间告诉女方,女方就得着手准 备嫁妆。婚礼前一晚,新郎在陪郎陪同下,给女方送去肉、酒、水、 糖若干,新郎回到自家。第二天,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下去迎娶新娘, 并带去名目繁多的封包,给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婶婶, 甚至厨房烧饭、砍肉的也得一份。新娘的哥嫂也得给新郎封包和新鞋。 又从男家挑选两位姑娘拿稻穗、剪刀、镜子、公鸡到女家,由女方家 招待。和当地壮族群众一样,女家都要给陪郎和男家来的姑娘挂彩, 抬出嫁妆。出嫁那一天早晨,新娘站在米箩下向祖宗辞行,然后由嫂 子背出门坎,向新郎家步行或乘车去。到男家拜堂后,新娘当晚要回 娘家,第三天才在母亲、伯娘、婶母、嫂子等人的陪同下,担着小猪、 2014-3-4 小鸡到男家,以示为新婚夫妇准备生活的本钱。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 ,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月光光
• • • • • • •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2014-3-4
客家习俗
2014-3-4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