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造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

1、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

3、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教学准备:

卵石、记号笔、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卵石: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

(板书:卵石)

2、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铺路、装饰鱼缸等)

3、今天,我们还要让卵石来发挥一个更有趣的作用,你们有兴趣知道吗?

二、新授

1、出示一鼠身形的卵石,看一看,它像什么?换个方向看一看,它又想什么?

2、再出示多种形状的卵石,学生大胆想象。

3、师语:很多小朋友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各种形状的卵石,也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想象,并且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动物造型。在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欣赏,认知。

(1)打开书本,学生观赏卵石动物作品,自由交流。

(2)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卵石形状创作的?创作的动物形象在姿态上有什么特点?

(除了动物头像与鱼类外,动物的姿态大多是静止的团身形象。)

5、了解创作过程:

(1)根据卵石形状进行合理想象;

(2)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勒动物形象细节;

(注意:此时,这块卵石就是动物的身体,就像是它的剪影。)

(3)用干笔蘸上颜料进行美化。

(注意:不要用水)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人手一个,先构思,再涂色。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1、学生作业展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2、师总结: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与灵巧的双手,一块块色彩暗淡、毫无生气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真了不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你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表现得很积极,很投入。对于在卵石上进行动物造型也掌握得比较好,只是由于第一次尝试的缘故,学生的经验还不够

足,底稿画得不错,在上色时,好多学生内有处理好,导致形象稍模糊了些。我觉得只要让他们多操作几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得到了体验,得到了收获,得到了快乐。

第一眼看到《卵石动物造型》(人美版第五册教材)一课时我心中暗喜:在鹅卵石上用水粉色画出可爱的小动物造型形象,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学生们肯定很喜欢,这节课好上!

可是等到真正备课的时候才发现,要上好这节课并不是那样容易,其中难点有二:1.对动物的形态和特征的表现;2.在卵石上画出适合卵石外形的动物形象,即“适合纹样”的画法,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使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开展探究式学习?如何在造型活动中达成“个体创作与合作交流”?这是我在课前苦苦思考的问题。

教学方案中,我确定了以“改变动物的动态,突出特征以适应卵石的外形”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我想,这既避开了“动物适合纹样”这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使学生可以轻松理解“适合”的概念,又可找到画适合卵石“不规则圆形”的动物,如兔子、狐狸、鱼、卧鹿、小瓢虫等,和有特征的动物,如熊猫、狮虎头像的基本方法。此外,我决定采取以“个人对动物的喜好选择”来创作、以作业中“动物的分类编组”的合作方式来展示与评价作品,并且以我以往经验利用数码相机,即时拍摄学生作品展示于大屏幕,进而互相评价。

我信心十足地开始了第一次试教。事实上,在第一次的教学尚未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我的教学中存在着问题。课前,我认为本课内容新颖有趣,而我又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和创作方式,在我设想中课堂气氛肯定是愉快和活跃的,学生们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去学,创作出的作品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生动有趣的。可是恰恰相反,虽然教学中也曾有小小的高潮出现,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总的来说比较平淡,学生的学习热情远没有我期望的那样高,完成的作品也不令人满意。这使我不免有一种“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感觉。

问题在哪儿?学生的作品普遍都出现了画动物形象小、不能充分填满卵石外形的现象。卵石本身就小,学生过于专注,放不开手脚,思维活动也就拘谨起来。虽然学生明白可以通过选择动物、改变动物的形状画出适合卵石外形的形象,但

却没有利用外形、画“满”外形的意识和方法。学生的作业过程反应了学生学得如何,也反应了教师教的如何。显然,这节课还存在着问题。

怎样去改进?我在反思中做了两个改进。

改进一,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我决定增加一个小环节,既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略大于卵石形状的纸片,请他们先试着用线条勾勒自己认为合适的动物形态。我期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发现不够“适合”的“松”、“散”的问题,由此来引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开凿解决问题的渠道。

改进二,将课件做了修改增加。原先课件的展示次序是:卵石、动物形象——改变了动态的动物形象——卵石和新的动物形象合二为一。修改后的课件次序是:卵石、动物形象——改变了动态的动物形象合二为一,但有意将动物形象很小,没有画满石面——动物形象逐渐放大,直至填满卵石石面。我想,增加的这个环节,形象生动,可以很好地起到一个强调“动物形象要饱满”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克服、修正画得“小”而“松”的弊病。

带着改进后的教学设想,我开始了第二次的教学

改进后的第二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创作的作品新颖独特、富于创造力,让我惊叹!

学生很满意自己的作品,我亦非常满意自己的教学,终于达成了我期望中的教学目标。我的这节课后来获得了深圳市第三届中小学美术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广东省美术教学录像课评比二等奖。

之后,我一直在反思:相比第一次的课,只是增加了两个小小的环节,但课堂教学面貌和学生作品却随之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为什么?首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其次,要为学生铺垫、建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从平面纸张到立体的卵石,这个新增的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我画得不太好,原因在哪儿很明显,容易改!我能画得更好!”;修改补充后的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变化中的动物形象要画得大、画得饱满,显得更突出、更有神,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能有意识地去避免画得“小”而“松”的毛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去主动学习,去探究、解决问题。我想,这才是改进后的教学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