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蒹葭》教学设计

李玲名师工作室唐秀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2)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

(3)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2.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三、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导入课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发生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它愈加散发出醉人的芬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长满芦苇的河畔,去品味醉人的《蒹葭》。(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1.全班自由朗读。

2.指名三位同学各读一节。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听读诗歌,走进画面。听完后用“我依稀看见了______(蒹葭、伊人、抒情主人公)”这样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2.这是茂盛的一片芦苇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引导朗读“苍苍、萋萋、采采”。

3.像“苍苍、萋萋、采采”这样重复的词我们称之为叠字。蒹葭这样声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双声叠字。

4.再次齐读,感受韵味。

5.抒情主人公确信这位美丽的女子在还是不在?在哪里?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憧憬、喜悦)加一个叹词试读一下。屏幕出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启发:这位美丽的女子还可能在哪里?(在心中)

7.抒情主人公的执着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师再追问:奋力向前,追寻了多少次?

生:“两次”、“三次”、“六次”。

师:其实既不是两次、三次,也不是六次,而是无数次,只要生命不息,追寻就不止。我们从抒情主人公持续不断的追求中读到什么精神?生:执着。

师:是啊,正是主人公的执着成就了他的经典。让我们再读这首诗歌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吧!

8.追寻不得抒情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生:焦急失望怅惘痛苦可望不可即)。

师:哪个字体现了这种情感?生:“宛”。

师:读出如果加个感叹词,应加主人公心中淡淡的惆怅。个读,齐读。

溯游从之,唉!宛在水中央。

师:我们不能篡改诗歌,所以应该把“唉”的情感加在“宛”上。

5. 师: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美丽的,朦胧的。就象朱熹说的:所谓伊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不可得者,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他追寻的仅仅是爱人吗?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呢?

生:寻梦、看到摸不到的东西、幸福、寄托、最美好的东西。

师:是的,就像一则广告中所写: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心情。

伊人就是你我心头一个不可言说的梦。《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就在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一首诗,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寻是永远都存在的。让我们一起背诵一下诗歌。

6.这首诗谁发现这首诗的记忆巧妙方法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章与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应的地方更换几个词而已,而所换字面,也与原字面基本同义或近义,这种手法就是重章叠句。《诗经》中,重章叠句是普遍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据统计《诗经》305篇中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现方法的诗篇共有271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手法,营造出渺远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主人公缠绵凄迷的情感。

诗经的第二个特点——“赋比兴“中的“起兴”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投影)如歌词《高山青》:“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啦,涧水常围着青山转。”本歌词以“高山青,涧水蓝”起兴,以贴切的比喻形容姑娘和少年的忠贞爱情地老天荒。

7.师赠言共勉: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着美好,也许这种追寻最终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和希望足以

五、设计作业,巩固所学:

教学设计说明:

《蒹葭》是一首有韵律之美、朦胧之美、情感之美的诗。是诗,就应该朗读,一次细腻真切的朗读会胜过千言万语的分析。教学这首诗我就注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一、抓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通过换字法和声音的延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律之美和诗歌营造的朦胧凄美意境。

二、抓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两句,通过添字法和重音的把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憧憬和失落之情。

三、抓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三句,通过想象和表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主人公追寻伊人的执着。

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再次捧起这首诗,自觉地注入自己的情感,轻轻吟诵着诗中的字句,享受《蒹葭》带给他的美好,则是我教学本课的最大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