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
XXX公司
[摘要]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机构的生命线,本文在分析了企业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审计质量内审工作生命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即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体现。审计质量最终体现在审计报告、审计成果上,因此内审机构应当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科学制定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
任务重和时间紧是当前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从创新审计方法入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缓解任务重和时间紧的矛盾。现就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谈点粗浅看法。
一、强化审前调查
在现实审计工作中,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事项的有关情况,包括内部和外部关联单位的情况,根据所调查的情况,提出审计重点,细化审计目标和内容,以合理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为目的,制定审计方案、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审深”、“审透”,也便于把存在于深层次的问题揭露出来。
(一)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前调查时,可编制《审前调查通知书》,在事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下,由审计组持《审前调查通知书》,直接进行审计调查,例如:可以突击盘查被审单位的库存现金,检查出纳人员的保险柜等,以查验是否存在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小金库”或“账外账”,以及私自挪用、出借公款等问题。
(二)在实施审计项目时,根据审计事项和业务内容,凡与审计有关的事项都应该在审前调查过程中了解调查,并记录在案,以便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三)审计组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调查情况,必要时可实施外围调查,如可以经济往来单位、服务对象、项目的施工方、开户银行等为内容,采取抽样调查、询证等不同形式的审计方法,为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四)根据审前调查的工作情况,由审计组长主持召开审计组会议,汇总每个审计组成员所了解的情况,集体商讨确定审计重点、方法和步骤等,并据以编制审计方案,实施审计。
二、改革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审计力量与任务重的矛盾,质量与效率的冲突,始终困扰着内审机构。具体到单个审计项目,其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底稿编制。
在开展项目审计工作时,常规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主要是按会计科目以及明细科目逐一编制,工作量非常大,一个审计项目有时要编上几十张,甚至更多的审计工作底稿;而实际到了报告编审阶段,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实施阶段编制的大量工作底稿,在撰写审计报告时真正能排
上用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如何让内审计人员从繁琐的底稿编制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用到“审好”问题上,这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内审人员在贯彻执行审计底稿准则的前提下,建议推行审计工作底稿的改革和创新。其主要思路如下:
(一)对有问题的审计事项,应该写明事实基本情况,法规依据,审计意见,按照“一事一稿”或“一项一稿”进行编制:对无问题的审计事项,可按具体事项或业务内容进行汇总编制工作底稿:进行汇总编制工作底稿的范围也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按照整个年度的财务收支编制审计底稿,也可以按照某一期间的收入或支出、或者是几个会计科目的汇总等编制审计底稿。
(二)对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要事项和重点内容,则应坚持“一事一稿”或“一项一稿”的原则,单独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但对其他次要审计事项,可按照清楚、简捷的原则,在符合底稿准则的前提下,根据审计的实际情况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合理简化和合并。
(三)底稿跟着审计方案走,但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过程记录”栏和“结论及说明”栏两个要素,其文体格式要与审计报告的主体内容一致,即所编制的各项底稿可以通过“剪切”、“复制”能立刻组装成审计报告的主体,既可以保持统一,又能提高审计效率。反之而言,将审计报告拆分开来即为各项审计工作底稿。
(四)要集中精力,强化对重要事项和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以切实提高审计质量,突出重点,多出精品。另外,为防止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随意性,必须加强审计复核把关工作,加大对审计底稿编制工作的监控力
度。
三、实行审计复核程序前置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审计复核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项目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在已征求完意见,并与被审计单位基本达成共识,完成审计报告后,提交审理部门复核。若审理复核人员再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或是推翻审计组的原先认定,则会使被审计单位觉得难以接受,这样容易影响审计决定和意见书的落实,审计机构的严肃性也会遭到质疑;在内审机构内部,容易使审计人员与复核人员产生误解,不利于复核结果的转化和利用。如将复核程序置于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之前,便于促使审计实施人员、复合人员双方的关注点趋于一致,对被审单位可能提出的种种质疑,也能意见统一。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从心理和现实而言,作为审计人员都希望有人帮助其查漏补缺和进一步完善报告征求意见稿,复核工作搞得越细、越全面,则审计组征求意见的理由越充分,被审计单位就会更容易接纳审计意见,从而使复核工作在合作愉快的氛围中达到监控和服务的目的,更有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和谐发展。内审人员在执行具体工作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进一步强化如下措施:
(一)严把审计方案复核关,规范审计现场操作
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总体规划,是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个合格的审计项目方案应该是目标明确,程序、步骤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审计人员必须据此实施审计过程,并得出审计结论,审计人员怎么干和干什么,都是审计方案中设计好了的,既没有审计现场的随意性,
也难以“偷工减料”,从而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因此,把它作为专职复核工作的切入点,是搞好审计项目复核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在复核时应做到对方案所列事项逐一核对:一是审查审计范围的全面性,看是否涵括了审计目标所要求的全部事项,有无缺项、漏项:二是审查审计目标是否明确,审计的重点是否突出,审前调查是否充分有效,审计步骤和程序是否细化,有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审查审计方案调整是否履行了审批程序,有无擅自变更审计方案、缩小审计范围,加大审计风险的问题。通过严把审计方案复核关,能够起到抓纲带目,查漏补缺的作用,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严把审计底稿复核关,增强审计认定事实的确凿性。
审计底稿是认定审计事实,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进行审计处理的基础和前提,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的强弱有别,以及审计事项的复杂性,难免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生判断、计算和其他方面的偏差。因此,在审计组长复核的基础上,审理部门复核人员应严格把关,把对审计底稿的复核作为专职复核的重要一环,抓细抓实。一是对照审计底稿,审核审计方案确定的内容是否已全审,是否存在因漏项缺项、应审未审,影响审计的深度的问题;二是对重要审计事项和重点审计内容,是否按“一事一稿”或“一项一稿”的原则编制了详细审计底稿;三是所揭示问题的叙述是否清晰,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充分性,有无不深不透的问题;四是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相互照应,审计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应取证但未取证、证明材料不全的问题;五是通过对审计底稿编制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