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1949年解放区农民土改(或某个起义)将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泽生
曾泽生将军在长春起义前,虽在旧军队里 做事,但他是一个富于爱国心,有正义感, 能洁身自好的军人;当抗战爆发、国难当 头之际,他主动请缨出滇抗战,率部与敌 浴血苦战数十次,为保卫祖国、民族尽了 军人的天职。他虽曾追随蒋介石打内战, 做了蒋介石的内战工具,但他最终却以起 义来反对蒋介石的内战。起义后,率部参 加了解放战争,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综观其一生,曾 泽生是一位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爱国爱 民的将军。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委的肖华曾指 出:“长春起义对于进一步瓦解敌军,解 放沈阳,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加速 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都具有极其 重要的历史意义”。 曾泽生将军在长春被围5个月之久、 城中弹尽粮绝饿殍遍地之情况下,仍然瞻 前顾后、犹豫不决计较个人得失,未能尽 早起义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应为由此 造成之十数万饥民死亡负责。
简述三年解放战争中的土改和起义将领之 长春起义及其众将领
土地改革
毛主席和部分起义将领 及民主人士
长春起义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中国吉林省长春之一场围城战,于1948年5月 23日到10月19日,由中国共产党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进攻中华民国国军驻守 之长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以10万解放军围困 10万国军。是中共第一次争取成功的国民党整军起义 。
死后仍然受人尊敬的郑将军
陇耀
个人简介
陇耀(1908--1977)彝族,又 名绍德,字光宗,四川金阳人。长 期在滇军任职,1937年任第60军 警卫营营长,1940年任第1集团军 总部特务团团长,1942年任滇黔绥 靖公署第4旅2团团长,1943年任 第1集团军暂编21师步兵2团团长, 1944年任第60军暂编21师副师长, 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1946年任第60军暂编21师少将师 长,1948年10月17日在长春起义。 后任解放军第50军149师师长,参 加抗美援朝,回国后曾任重庆第2 步兵学校物资部副部长,四川省乐 山专署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委员。
黄埔精英—抗日名将-郑洞国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 湖南石门人。他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 过“五四”运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 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郑洞国是最 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曾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战役、平汉路保 定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昆 仑关战役。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 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参加收复缅 北要地密支那攻坚战。东北内战时期, 指挥了热河攻略和两次四平街会战, 1948年底,在长春兵败解甲。死后受 到两岸共同追悼。
生平简介
曾泽生(1902—197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人。1922年 12月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枪军事队。毕业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 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 1月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 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随军开赴抗日前 线,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 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60军赴东北,先后任国民党 东北第四“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 1948年10月率领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 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1949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建国后,1950年3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26日率50军渡过鸭绿 江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15日,奉命率领完成汉江阻击作战的第50军回国休整补充。1951年7 月4日,再次率领50军入朝,担任西海岸防御及抢修前线机场任务。1951年10月11月,指挥50军渡海攻岛作战,先后解放清川江北敌占岛屿。1951年底,因病回 国休养。1953年1月,又入朝回到50军。1955年4月19日率领50军回国驻防丹东。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 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国军的将领
起义时的图片
围困景象及其评价
围困长春期间,难民在城外被围城部队堵住无法出城,大量平民饿毙。 1948年10月15日,《西京日报》报道了长春围城后难民凄惨情形: (本报沈阳一日航讯)据由长春逃沈者谈:长春正如浪花冲击之孤岛,坚 持屹立。自五月二十四日残共与蒙古,朝鲜,联合武力在长春周围加强围攻, 机场失守,飞机不能降落,市内米价遂告上升。民众只有找野草,瓜花,豆秧, 树皮来充饥,一边卖去箱底,换取米粮,豆饼,酒糟一类的东西配合吞食。糟 糠豆粕,树皮之类,原非人食,食之不仅有碍营养,且患消化器病,以致普遍 性眼疾与胃肠炎,广泛发生,身体日渐瘦弱,蓬发污面,终至相继倒毙僻巷颓 垣,陋室沟壑之间。长春人正在如此扮演着空前未有的惨剧中的主角。 长春围困战造成很多平民由于经济封锁得不到粮食而饿死,具体饿死饥民 数目尚存争议,死亡人数也一直是个谜团,日本方面估计饿死二十万人左右, 当时人在城中的国军军官段克文则在回忆录中估计饿死了六十五万人。这一点 使得很多研究者给予长春围困战负面评价,认为共产党应为这一问题负责。中 华民国官方认为,解放军围城期间的行为构成战争犯罪;共产党方面认为国军 应该放粮给市民,自己围城没有放粮给市民的责任。相关讨论在大陆被当局禁 止。但2006年6月4日吉林省的《新文化报》的一篇报道意外的使这个被当局禁 止讨论的议题曝光: (本报讯) 每一楸下去,都会窝出泛黄的尸骨。挖了四天,怎么也有几千具! 二日清晨,很多市民围在长春是绿园区青龙路附近一处正在挖掘下水管道工地, 亲眼目睹大量的尸骨被挖出…… 证实了当时围城饿死长春市民的惨状。
解围后的长春
10工分班 组长:马达明 资料收集:李俊奇 徐磊 资料汇编:杜祥涛 余秋贵 PPT制作:李煜钲 马达明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总结:
也许千言万语也比不上郑将军最后给蒋介石的电报所讲的: 在最后时刻,郑洞国为了应付蒋介石,于20日夜11时给蒋拍了最后一封 电报,内云: 10月19日下午7时亲电谨呈,职率本部副参谋长杨友梅及司令部与特 务团(两个营)全体官兵,及省府秘书长崔垂言共约1000人,固守央行, 于10月19日竟日激战,毙、伤匪300人,我伤亡官兵百余人,入夜转寂, 但匪之小部队仍继续分组前来接近,企图急袭,俱经击退。今晨迄午后5 时,仅有零星战斗。薄暮以后,匪实行猛攻,乘其优势炮火,窜占我央 行大楼以外数十步之野外工事,我外围守兵均壮烈成仁。刻仅据守大楼 以内,兵伤弹尽,士气虽旺,已无能为继,今夜恐难度过。缅怀受命艰 危,只以德威不足,曾部突变,李部覆灭,大局无法挽回。致遗革命之 羞,痛恨曷已。职当凛遵训诲,克尽军人天职,保全民族气节,不辱钧 命。惟国事多艰,深以未能继续追随左右,为钧座分忧,而竟革命大业 为憾。时机迫促,谨电奉闻。
长春起义时最后的郑洞国….
1948年9月中旬,东北解放军发起声势浩大的辽沈
战役,郑洞国乘解放军主力南下围攻锦州之机,曾 集中两个师兵力作试探性突围,但遭到解放军围城 部队的顽强阻击,被迫缩回城内。10月中旬,解放 军攻克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往关内的咽 喉要道,在长春、沈阳等地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顿 成瓮中之鳖。在锦州被解放军攻克前后,蒋介石曾 几次严令郑洞国率部向沈阳突围,但因守军长期饥 饿,体力虚弱,士气亦极低落,郑部下将领皆无突 围信心,故突围之议几次搁浅。10月16日,郑洞国 下决心执行蒋的突围命令,召集部属制定了突围计 划,决定在第二天拂晓行动。但当天夜里,曾泽生 率60军宣布起义,打乱了郑的部署,突围被迫中止。 此时郑洞国虽然对突围已彻底绝望,却仍决心为 “党国”效忠到底,拒绝了解放军方面要其停止抵 抗的要求。他仍率特务团死守中央银行大楼,还亲 笔写下与蒋介石的诀别书。然而他部下的官兵们却 不愿再为腐败的国民党政权做殉葬品了。19日上午, 新7军全体官兵宣布放下武器。21日凌晨,据守长春 中央银行大楼的兵团直属部队以突围为名挟持郑洞 国亦放下了武器投诚,长春获得了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